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
随着 中国 经济 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比重的增加,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日益强烈。国内各个地区都纷纷提出要成为制造业基地,这个形势令人振奋,也令人担忧。如何积极而又理智地应对国际制造业区域结构的变化,既不要一哄而起,又不要麻木不仁。这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和 研究 世界制造业中心崛起、演变、替代、升级的 历史 ;展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明确我国各个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科学 地解决 现代 制造业基地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四定”(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 问题 。
一。世界工厂及制造业中心形成的历史条件
世界工厂、制造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是世界制造业在三个 发展 层次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空间布局形态不同的功能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可同日而语。绝不是 目前 炒家们所认为的只是空间上的国别替代。他们把三者当作一个东西,从英国搬到美国,从美国搬到日本,再从日本搬到中国。我爱祖国,但更爱真理。历史是不能重复的,历史的机遇错过了就不可能再来,我们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寻找新的机遇,追求我们的卓越。在今天,世界工厂已经不是值得炫耀的桂冠,而是垂直分工末端最大的打工仔积聚地的代名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分化,从美国的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过渡,中国成为中心之一不久就会面临无中心的国际经济新局面。江苏常州等市提出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是十分正确非常务实的战略方针。这是应该倡导的中国精神。千万不要给自己带上什么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帽子,给中国威胁论徒增口实,为国内已经有些浮躁的情绪推波助澜。
1.只有英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
一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世界工厂是因为这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了“工厂”的角色,其制造业产品主要是为世界各国生产的,其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足以 影响 全球的产量和价格。回顾历史只有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后来的美国、日本,人们并不称之为“世界工厂”,而是称之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
试问除了英国之外那一个国家和地区有这样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机遇?!一个也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的本质规定性是它主要是一个供应者即自己是加工厂,生产出来东西主要是供应给别人用。这个国家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A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B 经济上、军事上的世界霸权地位;C 制造业规模和出口比重足以影响全球的产量和价格;D 本国人口少,生产和消费都以对外为主。只有英国完全具备这四个条件,其他任何国家也不可能四个条件都具备,后来的世界霸主美国也不具备全部条件。美国从来都是自己的工厂,不是世界的工厂,时至今日美国的外向度也不到30%,怎么能称为世界工厂呢?英国的世界工厂历史地位不是被美国取代了,而是世界再也不需要世界性工厂了。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历史使命就终结了。美国和德国、日本后来的崛起不管多么辉煌都不是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他们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或现代制造业中心之一。现代制造业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厂概念,它的内涵已经相当丰富,它的中心已经不在加工的积聚点上,甚至加工也不在一个积聚点上,而是全球化了,产业的灵魂在何处,何处就是中心。
2.只有美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美国的崛起取代了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而不是取代它的世界工厂地位,因为世界需要一个“工厂”的历史已经结束了。英国正是因为它的世界工厂地位使它的经济因垄断而缺少竞争力, 企业 的技术和设备也越来越显得陈旧。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在传统的基本工业方面的优势已经丧失,新兴工业方面则明显处于劣势,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终于丧失了。
为什么说只有美国才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呢?因为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如世界工厂风光不再一样,世界制造业中心也将成为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实际推动者,工业品的制造、研发、销售、消费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提高、分工关系日益密切日益细腻,世界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向相对均衡化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的高度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世界进入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时空互换运用比较自如的新时代。地球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能成为某类产品的制造中心。但中心不可能只有一个了,综合性的百货商场式的制造业中心比较长期地固定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可能性不大了。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到处寻找低成本的投资区,它们不再仅仅考虑某个产品在哪里生产,而且要考虑某个零件在哪里生产成本最低。一架波音747有450万个部件,来自近10个国家,1000多家大企业,15000多家小企业。英国装配的汽车,发电机来自瑞典,控制设备来自德国,底盘、弹簧来自美国,车身来自意大利。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已经逐渐加强了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合作。在美国的硅谷地区,30%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是在日本与欧洲进行的,90%的组装工作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
被人们称为第三个世界工厂的日本不过是世界制造业次中心之一。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增长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成为后发国家 学习 的榜样。但无论如何日本成名之后,其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从未达到英国的相对优势的地位,更没有达到美国制造业曾经是绝对控制的地位,日本制造业的绝对规模以及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甚至也从未超过美国。也就是说,日本作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的地位主要表现为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于美国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整体上取而代之。
德国、日本崛起之后,世界现代制造业多中心的时代就到来了。世界不可能只有一个制造业中心了,美国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就不存在了。而美国就其国家利益也没有必要维持单一中心的地位。当代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不是由制造业中心来决定的,而是靠世界消费中心来决定的。现在美国的消费已经决定着全球经济的冷暖起落,世界各国不管对美国这个国家有什么看法,都盼望着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这样一种霸主地位岂能是靠为别人当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所能得到的吗?!
二。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
我们说 中国 当不了世界工厂,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听起来很没劲,好像是泼冷水。其实不然。不同 时代 有不同时代的 历史 内容 。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历史地位高于世界工厂,还有更高级形态的历史任务等待某一个国家和地区去承担。我们国家能否承担未来的历史大任,就看我们今后50年里能否对我国的 经济 与 社会 实行脱胎换骨的根本改造。我们祖上也曾经领导过世界新潮流,感受过万国朝拜的辉煌。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几个战略机遇期,闭关锁国、被动挨打的一部百年愚昧屈辱史,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如果再次狂妄、浮躁、忘乎所以,不能踏踏实实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那么再一次错过战略机遇期,也不是不可能的。要抓住这一次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 分析 我们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实际地位,深刻了解我们的国情,制定 科学 的 发展 战略。
1.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定位
一个国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定位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是由自身的准备和外部的机遇耦合而成。 目前 世界经济的主导方面已经是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制造业的技术已经向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生产形态已经向 网络 化、全球化发展。美国制造、日本制造、中国制造的标签将不过是流通运作的代码,而“全球制造”、“网络制造”将成为产品的真正产地标签。跨国公司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经济的真正主宰,跨国公司总部积聚地美国成为这种国际资本的 政治 代表,已经重新举起帝国主义的旗子。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这就是我国的外部环境。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种外部环境,我国的准备如何?我们是否具备参加这样一场竞赛的体能,能否在这场竞赛中获得名次成为领头羊?这是不以我们的愿望、意志为转移的,关键要看我们的本钱和我们如何运用我们的本钱。我们的本钱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定位决定的。因此准确地把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时空定位是由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矛盾。这个矛盾目前处于
三、七开阶段。9亿人口的小农生产方式和 农村 社会结构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种矛盾的总根源。
第
二、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几乎是无限供给,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的劳动力素质低、管理水平低、社会成本高抵消了大半。在垂直分工低层次上还可以应付,要向水平分工发展目前的劳动力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这对我们发展 现代 制造业基地,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是最大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 教育 事业。这需要时间和金钱。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也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第
三、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和转化国民经济主要矛盾的需要大相径庭。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以主要矛盾为首的几个结构性矛盾正在逆转,经济增长靠两个外力来拉动:一个是每年1500亿的国债,一个是至少要两位数的外贸增长。两个外力双强,GDP 增长率就靠近8,一强一弱就靠近7,如果双弱就可能7以下。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已经患了比较严重的国债依赖症,出口依赖症,处于轻度但缓慢的经济危机状态。这种GDP 和失业率、社会犯罪率比翼齐飞的反常、被动局面已经形成。如果不在短期内改变这种局面,我们的一切雄心壮志都难实现。
总而言之,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国家。虽然先进的一元已经与世界接轨,也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品和制造技术,有些产品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落后的一元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落后还不是一般的发展程度的落后,而是落后了一个时代,是与当代完全不同性质的生产方式和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
2.中国首先是世界制造业的销售市场
鉴于我们上述的分析,我国首要的发展任务是解决就业问题、满足国内市场。在这个历史阶段不是不需要扩大出口,但出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口,为了内需,为了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解决国内市场需求和就业问题。我们还不到靠出口解决就业问题的时候。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国内市场贵,我们才到了以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以赚钱为目的发展阶段。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哪一种比国内赚得多,就出口哪一种产品,而不能像目前这样不管实际上赚不赚钱都出口,只要以 企业 为核算单位能赚一点出口退税的钱,就一个劲的扩大出口。目前这种国内企业残酷竞争,在国际市场上造成物离乡贱的反常出口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自古以来空间流动的 规律 是物离乡贵。而目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都比在国内市场上便宜,这种出口难道是为了送礼?有人会说:“内需不足,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只好忍痛出口了”。其实我们的国内需求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居民在银行里的8万多亿的存款,代表着巨大的需求;9亿农民只相当于城市居民不到1/3的消费水平,代表着更巨大的需求。我们目前全部产品都不够这个巨大的需求缺口。我国目前是有一座大山压在巨大的需求之上,这就是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不到位,人们不敢正常消费,于是存款和产品积压、失业、犯罪率上升同步增长。如果我们把出口退税的钱用于社会保障,而不是用于刺激出口,推倒压在内需上的大山,就业问题和消费结构升级问题可以顺利解决。而目前这种送礼的办法解决的就业还没有社会保障不到位造成的失业多。所以,我们的制造业目前的历史任务是先当好我们自己的工厂,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世界制造业基地、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升级。自己的工厂当得越好,升级得越快。外国投资者纷纷到中国来投资主要是看中了这个大市场,把研发基地逐渐放到中国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贴近消费者,更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3.大中华经济圈内将形成多层次不同类型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我们强调中国的制造业要首先当好自己的工厂,并不是反对有条件的地区、产业和企业以出口为主。在赚钱的基础上能够出口为什么不出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是极为不平衡的。我们的发展战略也不能一刀切,必须采取有区别的对策。当前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是
三、七开的,我们应该用70%的制造业在解决转化落后方面当好自己的工厂,用30%的比较先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参加国际竞争。那么先进制造业积聚的地区完全可以率先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我们的 台湾 、上海、北京、天津、西安、武汉已经基本具备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技术条件,深圳地区、苏锡常地区、杭甬地区、青岛地区等经过努力也会很快拥有这个条件。如果这些地区在发展中能够很好地注意分工合作,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是完全可能的。
三。各个地区在 现代 制造业的定位
现在各个地区在入世之后都要有所作为,大多提出了令人振奋的战略目标。 问题 的关键是这些战略目标一定要符合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符合本地区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客观需要、客观条件。有条件不上是决策失误,没有条件硬上也是决策失误。
1.各个地区在制造业的地位客观上已经确定了
我国在原有 工业 布局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制造业空间配置的基本格局,尤其是先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雏形客观上已经定位了。
目前 大部分地区的任务是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不是争当什么现代制造业基地。我国现有667个城市中绝大部分是人口20万以下的小城市,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它们最紧迫的任务是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课;在667个城市中还有300个左右是传统的工矿型城市,这些城市不管大小,它们的任务是补第三产业的课,加速城市功能转型,有些以采掘业为主的工矿型城市还要补第二产业即加工制造业的课。这些城市没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没有现代物流产业,即便拥有相当的制造业基础也难以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我劝这些城市的政府不要再干初中没有毕业就要考博士学位的傻事,还是踏踏实实把初中、高中和大学念完。根据自己地区目前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干现阶段该干的事。目前某些地区情况不明,决心大,平地里一圈就是几十平方公里,还搞什么十三通一平。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在他们的规划中几乎当前什么时髦就有什么。什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微生物园区、光机电一体化园区、 企业 孵化基地等等。这些远离大都市的欠发达地区,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到你们这里来?这类情况目前全国到处可见,是该敲一敲警钟,泼一点冷水的时候了。
2.当务之急是确定在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可能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城市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必须进一步明确在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现在是多中心、多基地的 历史 时期,哪一个也不可能成为综合型的大中心、大基地,必须突出专业化特色,每个地区都应该根据自己现有制造业基础确定自己这个基地在全国、全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在专而特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制造业基地不同于一般加工基地,必须具有研发功能。这是制造业的灵魂。这是当前具备制造业基地条件,立志发展制造业基地的地区的当务之急。
3.必须加速本地区制造业结构重组
要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必须对本地区现有制造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下大力气进行要素重组。按基地的功能定位,对成长性行业实行横向购并、纵向联合、参股;以高 科技 企业为龙头形成上下游紧密的产业链;尽量使企业向特定空间高密度集中,形成产业群;加速本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产品和原料零库存创造条件。
4.要首先占领国内市场
现代制造业基地也不是单一的出口基地,不是为了现代而现代,核心问题还是为了赚钱为了发展。要凭借地理、文化优势抢先占领本地市场、本国市场。入世之后本国市场就是国际市场,不管什么市场只要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只要能够占领都要迅速占领。切忌灯下黑,眼睛向外,不惜成本向外扩张,把容易占领的市场丢掉。
四。各级政府在发展制造业基地中的作用
在我国目前强政府的条件下,政府在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战略目标的确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组织结构重组过程中政府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运筹帷幄发挥主导作用。
1.以平常心对待制造业基地定位
各级政府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发展制造业基地定位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国情、省情、市情确定本地区的功能定位。切忌为了政绩为了一时的声势人为拔高自己的发展目标。
2.关键是不断降低社会成本
各级政府最本职的工作是为纳税人服务,降低本地区的社会成本。所谓社会成本就是企业的二次成本租、税(费)、息。企业的一次成本由市场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二次成本基本上是由政府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决定。我国企业成本目前在社会成本方面和发达国家企业比没有任何优势,问题就出自各级政府。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先提高政府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靠政府改革,靠政府的准确的功能定位。没有高效的低成本的政府,就不可能产生现代制造业基地。为此政府必须进行明租、正税、除费的改革。
3.扫除要素流通、结构调整的一切人为障碍
这也是一个政府改革范围内的事。主要是必须解决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矛盾;必须解决政府部门之间的部门利益的问题;必须确定全方位开放、以人为本、以中为重的发展观(请 参考 拙著《政府功能定位的 理论 思考》200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