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我们变成木偶人作文
不要让我们变成木偶人作文
青春,大概是没有期限的。但凡是人感到迷惘的时期,就是青春。
——题记
青春,与其说是绚烂的烟花、多彩的图画,更像是一场心灵的修行、独自前进的旅程。青春,是心灵的摸索和攀爬,是寻求解脱,从而得到提升的一个过程。
在这样一个体制的囚牢里,很难从外界寻求帮助和解脱。要通过某种特定的途径,从内心出发,获取一定的信息,走出困境。尽管如此,外面的世界似乎是青春外表等待开裂的某层皮,或壳,或多或少的包裹着内心。于是外界,主宰了人的内在,成为迷惘的青春的主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外界更像是某种坚硬的锁链,内心足够强大的人,愿意挣脱,渴望挣脱。内心平庸的人,每天不知疲倦,或者只是刻意的去不知疲倦,奔波在途中,在四周的泥泞中连滚带爬的摸索出过河之路。
同样是奔波在途中,有的人奔波在去工作,去上课的路上;有的人又选择徘徊在火车的某一节车厢,流连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事情将日程表挤满,似乎是一种出逃的方式。一遍一遍的重复去听某个知识点,一次一次的去熟悉某种题型,一套一套的去买教辅书和习题,不外乎这几样。中学时代,回头看到的是幼稚又矫情的自己,不愿触及;往前看却是不见边际的星空。似乎烂漫,却又遥不可及。于是重新埋下头,努力将自己的翅膀合拢,努力将尚未发育完全的身子挤入有些狭窄的铁箱,坚信这短暂的黑暗是淬炼般的存在,可以使自己飞的更高,离天空更近。只是那早被自己合拢的翅膀,在稀薄的空气中得到再次扑张的机会时,是否还拥有展高的力量?
世界的另一边,有人形单影只,肩上担着鼓鼓的背包,里头装着一些漂浮着的梦想,轻飘飘的,缓缓上升。攥着火车票,来到山顶也好,谷底也罢,都从内心生出向往。而所处的空气中的药剂,是一片一片腐蚀着身上早已生锈的壳,还是又裹上一层太过虚伪的纱?
于是,为了躲避外界的包围,有人关上了窗。他们试图去通过文字、图片、熟悉之人的只言片语来试图摸清这个世界的一角,或是人生的尾巴。这是一条路,一条狭窄崎岖的路,抛开了环境的影响,让一颗感性的心来左右青春。
听人说,文学是没有必要顶礼膜拜的。可以了解,不需要顶礼膜拜。很难说这种观点是对是错,文学本身,是一种疏导情绪的药品,是人们寻找共鸣的魂器,是某种高于大多数人的情感、内心的表达。文学,对于每个人的作用不一,故在每人心中的地位也不一。迷惘的人,青春的孩子,急于求索,热衷于遍读诗篇,感知作者的心气;矫情的人,急于炫耀,乐于将古今名著藏于家中,把所谓时间淘洗下的珍珠,又毫不在意的丢回大海里。有些人,迫切的想要与人交谈。希望从口头的记述中获得救赎。对于人生的感悟,若升华成了随意吞吐口中的字句,那便是字字珠玑。于是,他们疯狂的寻找这样的人,庙里的禅师,沙漠里的人家,他们热切的渴望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渴望着从那一个个发生过或是发生着的故事中,产生共鸣,得到让心灵为之一振的力量,摸索着内心出逃的石路。
尽管艰难,迷雾重重,也要这样去做,只有得到内心的解脱,不再是一个在所谓“青春”左右艰难爬行的孩子,在与青春的博弈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双脚直立着告别了青春,才能真正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