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工作总结三篇
工作总结是做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我们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正确认识以往工作的优缺点它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避免走弯路和犯错,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工作总结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工作总结
20_年,祁门县市场监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局的关心指导下,统筹推进全系统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正确认识新形势新挑战,准确把握新要求新任务,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发挥好市场监管职能,努力当好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安全底线的守卫者,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祁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攻坚”克难,两手抓确保两战赢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局上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两手”硬、“两战”赢。一是聚焦主责,突出“人防”实干担当。全局100多名干部放弃休假、挺身而出、任劳任怨,在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药店等场所积极发挥市监职能,有效打击了哄抬物价等行为,切实阻断了疫情传播。精准有效的策略和先进典型做法,被各级表彰、被媒体刊载,历口市场监管所徐文利同志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县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荣获“黄山市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荣获 “黄山市工人先锋号”。二是从严落实,完善“物防”工作体系。建立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对从市外采购的进口冷链食品纳入监管仓管理,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接触人员、运输车辆开展全面消毒和核酸检测,产品经全面消毒和核酸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库销售。建立追溯平台,实现“带码”销售。自12月10日起,要求所有无“追溯码”的进口产品全部暂停销售,并采取监管仓集中管理方式,经消毒、核酸检测阴性后通过安徽省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在集中监管仓内完成“赋码”出库工作。我县的集中仓监管模式受到省市领导表扬,并在全市推广。三是助力发展,打赢复工复产战役。及时向辖区企业发送疫情通报信息、温馨提示、价格告诫书等,对企业遇到的防疫物资短缺、原料和成品运输等问题积极帮忙协调解决,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生产周期的连续性,保障民生物资供给需求。对涉及疫情防控的审批服务事项,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实行容缺办理、特事特办。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职能,开通质押融资绿色通道,搭建银企合作服务“桥梁”,指导企业用好股权、商标、专利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渠道,解决复工复产企业融资难题,为抗击疫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战略”驱动,创新创优成果显著
1.围绕质量强县工作,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将20_年质量提升和质量强县重点任务进行分解,确保质量提升和质量强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全县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真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市场调节、行业自律、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高质量发展工作格局。二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继续开展“质量提升五大示范”、“双零”和“四重”行动,调研、走访、了解企业的产品、质量、规模、销售等情况,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大力促进质量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方法,组织企业参加质量管理培训,鼓励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督促企业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保障质量安全,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聘请达90%以上。黄山电器有限公司和七七七电子有限公司申报“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推荐祁红茶业有限公司申报“安徽省第五届政府质量奖”。安徽省祁门县黄山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获批20_年“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祁门县芦溪乡广丰隆安茶厂申报“安茶”地理标志使用权获批准。
2.围绕乡村振兴建设,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积极做好我县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安徽省祥源祁红绿色高效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天之红祁门红茶高效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祁红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二是开展省级地方标准工作。继续做好我县《祁门红茶》省级地方标准修订和《中药材栽培技术规程白及》制定工作。《祁门红茶茶艺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已批准发布,于20_年7月22日正式实施。三是推进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服务工作。积极做好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市场标准化。四是完成祁门红茶团体标准制定。指导和帮助红茶协会制订祁门红茶团体标准,推广宣传祁门红茶团体标准。五是开展规上企业标准摸排工作。指导企业主动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传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六是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开展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积极帮扶企业申报安茶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权,目前,我县共有7家企业获“安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
3.围绕产业提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高效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服务创新和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培育自主商标品牌,积极推进电商商标注册和使用全覆盖。充分发挥专利专员和专利代办机构的作用,稳步提高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积极引导支持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增加高价值专利申请量,20_年全县新申请专利134件,授权67件,全县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6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55件。兑现26.875万元知识产权奖补资金,填补我县县级知识产权奖补资金发放的空白。
(三)“改革”攻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市场主体活力十足。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登记,扎实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1个工作日内;企业注销实行一网通办理,压缩普通注销登记时间至2个工作日内;全面实现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提高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20_年新设立企业436户,个体工商户943户,市场主体实现稳步增长,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二是助企强企成效显著。充分依托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不断拓展动产抵押登记网上办理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动产抵押登记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公示、在线查询一网通办,使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抵押登记,帮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发挥动产抵押和股权出质登记职能,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04件,助企融资为30232万元,股权出质登记2件120万元,专利权质押2件1000万元,有效盘活企业资产,帮助企业融资解困。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牵头汇总制定印发了全县市场监管领域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抽查工作计划以及部门联合抽查任务,统筹协调全县21家执法单位有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全县共开展任务137批次(其中部门联合检查任务31批次),检查企业444户,有效的加强和规范了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信用监管,在检查任务中,完成信用等级任务数48项。四是企业年报工作扎实开展。20_年完成年报企业数为172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数为351户,申报比例分别为90.64%和91.88%。
(四)“底线”思维,四大安全紧紧守牢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坚持从严。开展“四员”培训,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全县18个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四员”及基层所监管人员300余人参加培训。把握时间节点,持续推进风险分级及日常监管工作,四大领域均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突出监管关键点,强化重点专项检查,开展春季复学专项检查、养老机构食堂专项检查、火锅类餐饮单位专项检查、“倍氨敏”“舒儿呔”等固体饮料食品安全风险排查等工作,有效保障了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食品安全。规范活禽交易,推进禽类产品冰鲜上市,有序规范我县活禽交易市场。强化靶向作用,开展食品监督抽检,完成食品抽检180组,食用农产品150组。开展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障夏季饮食安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08户次,约谈规范提升小饭桌32家次,约谈大型以上餐饮单位28家次。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在监管仓完成21家进口冷链食品269批次产品赋码工作。开展常态化“星期三查厨房”行动,截至目前,共开展9次“星期三查厨房”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12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295家次,发现问题隐患227个,责令整改116家,立案10起,扣押问题食品32.914公斤。二是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扎实开展药械化各类专项整治。重点部署开展了疫苗储存运输环节、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疗美容用药械等专项整治。共检查疫苗接种单位24家次、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单位26家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56家次,美容美发及化妆品经营企业27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99人次。持续加强药械规范经营监督检查。完成30家药店换证、11家药店变更许可、2家药店申请注销核审工作,2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开办的许可事项现场检查工作。以疫苗等需冷链储运的生物制品、艾司唑仑等第二类精神药品,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终止妊娠药品等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降糖降压类等纳入医保的药品以及抗生素等处方药、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中选品种、中药饮片、新冠肺炎防控用药等为重点品种,以加强高温高湿季节药品储存养护条件为重点环节,共检查药品经营企业52家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整改落实,保证药品经营状态持续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祁门县黄山仙寓山农业科技公司的黄精基地获准认定,并列入省政府“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奖补项目。认真开展药物抽检及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成25批次基本药物抽检任务,开展监督抽样 29批次。共分析评价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592份,百万人口3552份,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107份,百万人口 642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32份,百万人口192份。开展IV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整体水平和能力。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加强。持续做好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和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等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召开电梯责任保险推进会,推动电梯“保险+服务”新模式,全县电梯累计投保242台,占总数95.87%。推进全县气瓶充装单位气瓶信息化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8572只气瓶加装二维码,实行“一瓶一码一档”信息化管理;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行动,对祁门县在建高速、高铁和县道施工的78台起重机械安装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检验锅炉24台,起重机械63台,电梯236台。四是产品质量监管扎实推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口罩等防疫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提升行动、 疫情防控市场监管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和车载罐体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行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排查行动和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专项行动,同时,开展劳保用品(安全帽)、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包装产品)和儿童产品(校服)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检有机肥、汽油、柴油共计13组。
(五)“满意”导向,民生安全保障有力
一是监管执法不断加强。始终把“党委政府关心的、人民群众关注的”作为我们监管执法的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整顿和维护公平健康的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合格商品专项整治,组织打假、打传、查无等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过期食品、无照经营、打击走私冻品专项整治行动等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案件195起,罚没款99.76万元。二是消费维权不断优化。加强消费投诉举报处理,全年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439件,办结429件,办结率97.7%。同时,实施消费品放心提升工程。发布20_年消费维权情况报告及典型案例。组织开展消费维权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大力营造放心消费创建浓厚氛围。三是计量惠民行动成效明显。积极开展集贸市场和农村医疗单位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全年,共检测量器具768台(件),合格率99.9%,其中燃油加油机206枪(次)、电子计价秤309台、压力表191块(次)、电子天平40台、烘箱22台。同时积极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眼镜店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深入推进计量体系建设。四是扫黑除恶工作强力推进。部署开展市场流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明确“强化公用企业监管、竞争执法、打假治劣、价格监管、食品安全监管、打击网络传销”六大重点任务,全面整治市场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五大战役”“六清行动”,深入推进行业监管,摸排集贸市场、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食品药品、餐饮服务、公用企业、保健品市场、直销市场、农资市场、特种设备、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做好市场监管领域线索摸排工作,挖掘涉黑涉恶线索。同时对12315投诉举报和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分析研判,积极摸排相关线索。共召开行刑对接会议3次,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9起,立案3起。
(六)“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对“三重一大”问题进行集体决策,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按月制定印发工作计划,细化到各牵头单位,确保工作落实。坚决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集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减文减会等取得实质性成效。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二是提升能力素质,夯实自身建设基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干部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及时组织全系统在职干部参加 “学习强国”、市场监管总局的网络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开展食品餐饮、食品流通、食品生产、特种设备、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重点行业的业务培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切实提升全系统人员的监管业务知识和监管水平,促进监管能力的提升。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建章立制工作。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围绕日常管理、执法监管、优化服务等方面,加快建设成熟完备、具有祁门市场监管特色的制度体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提高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廉洁建设关口前移,为全局工作开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20_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省市局也分别明确了八项重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20_年全县市场监管工作将以“融合提升”为主线,按照“4321”工作思路,即筑牢食品安全、“两品一械”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四道防线”;健全完善责任机制、联动机制、应急机制“三个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竞争环境“两个环境”,突出党的建设这“一个统领”,全力推进市场监管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筑牢“四道防线”,坚守安全底线
一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紧盯重点环节安全,聚焦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等大宗食品,持续开展乳制品、肉制品及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加强食品标签标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网络订餐、非法添加等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完善食品安全抽检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强化抽检结果运用和后处理,对不合格食品严查到底,确保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紧盯特定人群食品安全,突出“一少一老”(少年儿童、老年人)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保健食品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格婴特食品质量管理授权、全链条信息记录、质量管理自查、配方动态监测、质量体系检查等制度落实。落实“四查五制”“明厨亮灶”等措施,压实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规范提升校园餐厅、养老机构等集中用餐安全。紧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督促企业落实自查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达到9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监督抽查考核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充分发挥食安办统筹作用,健全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协调推动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促进社会共治。
二是夯实“两品一械”安全防线。规范重点品种,深入贯彻新修订的《疫苗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突出抓好疫苗、中药饮片和体外诊断试剂监管,着力完善疫苗监管体系、长效管理机制和安全责任制,持续抓好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严格落实不良事件监测和监督抽验。加大特殊药品监管力度,严防特殊药品流弊。规范重点环节,推进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开展网络违法违规售药、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净网”“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坚持“重典治乱”,确保不发生重大药械质量安全事件。规范重点区域,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问题易发多发区域,严厉查处非法渠道购药、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药品经营秩序。
三是织密特种设备安全防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一单四制”制度,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应用和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建立特种设备维保、检验和事故等信息公示机制,倒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加强我县在建高速、高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四是锁紧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强化产品质量抽检,围绕群众关切的儿童用品、老年用品、食品相关产品、纺织服装、家居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以及舆论关注的热点产品,开展定向抽检。加大以钢筋、保温材料、消防产品、成品油等为重点品种的抽检范围和频次。强化对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实现产品质量从抽检到后续处理的闭环监管。强化产品质量专项治理,充分利用监督抽查检测结果,加强对我县重点工业产品的专项整治力度。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回头看”,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联合技术检验机构,指导企业加强质量把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三项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一是健全责任机制。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压实“三个责任”:督促协调落实属地责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的要求,督促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政治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和行刑衔接机制,实现权责清晰、力量统筹、资源共享;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行企业承诺制,加强对企业主体的教育培训,承诺必兑现、背诺要惩罚,筑牢市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健全联动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夯实市场监管法治基础,重点做好“三个完善”: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探索建立“业务股室+综合执法大队”“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大队”的联合执法办案机制,实现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高效行动、重点突破,发挥一线执法力量的最大效率。完善消费投诉核查处置机制,切实加强消费维权,建立消费维权责任制、投诉举报事项限时核查处置及反馈等制度,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投诉举报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及针对性监管、靶向性抽检提供参考。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健全案件审核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开展以案释法、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健全应急机制。牢牢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扎实做好“三个加强”:加强应急制度建设,修订完善食品、药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3个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应急能力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四大安全”应急演练至少开展1次。加强应急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反应、快速稳妥处置。加强舆情应对,加强对“四大安全”的分析和研判,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控分办处置平台,做到反应“快”、处置“稳”、回应“准”,为市场监管工作营造清朗明净的舆论空间。
(三)优化“两个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加强监管审批衔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程序和措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加强对企业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的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多元共治模式,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作用,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引导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
二是优化竞争环境。加大公平竞争政策审查力度,强化竞争性政策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作用,开展存量政策清理和增量文件审查,严格审查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确保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市场待遇。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特别是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互联网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配合做好反垄断相关工作。加大重点领域整治力度,强化价格监管,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农村市场、保健市场、直销传销等市场整顿工作,规范网络交易、格式合同、拍卖等市场行为,严厉查处医疗、“两品一械”、房地产等重点违法广告行为。加大消费维权力度,构建县、乡、村三级维权网络。健全舆情引导机制,提升舆情处置能力,对各类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引导、有效管控。加强群众诉求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把握和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监管针对性。发挥“12315”热线作用,强化节假日期间应急值守工作,确保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答复,确保紧急类、敏感类群众诉求迅速、有效解决。
(四)突出党建统领,夯实队伍基础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二是压实“两个责任”。强化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大局观意识,落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意见,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县党委决策部署,完善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突出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守好清廉底线。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层层传递压力压实责任。加强廉政教育,结合系统内外违纪违法案例,以案示教、以案示警。不断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筑牢廉政高压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续抓好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
四是注重专业能力提升。聚焦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专业化重点监管领域,加强专业领域培训,以“理论大讲堂”为平台,丰富“我办案、我来讲”内容,以案说法、以案促学,提升干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逐步实现从“一专多能”到“一精多专”转变。突出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能力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储备年轻干部。统筹全局岗位资源,盘活“一盘棋”,突出实践、实干、实绩,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第二篇: 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工作总结
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泸州市工商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开拓创新,更新监管理念,市场监管工作有力提升,整体推进,亮点纷呈,为泸州经济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出积极贡献,得到省局、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现将全年工作总结于后:
一、创卫保金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国卫金牌的工作决策和部署,牵头开展市场环境治理工作,全系统工商干部职工,勇挑重担、敢当主力,顾全大局、甘当苦力,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市集贸市场的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集贸市场做到了科学规划,规范管理。
(一)三个强化,组织到位
一是强化领导。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把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国卫迎复审工作相结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深化市场环境治理工作。继续由党政一把手任指挥长,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设置,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办公,并调整充实了指挥部成员。全市工商系统从市局、区县局到基层工商所实行三级联动,基层工商所对辖区市场实行网格化监管,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二是强化方案。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今年我局制定和完善了《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包保联系市场责任制的通知》等12个工作方案,为扎实开展市场环境治理行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宣传。全市工商系统依托市场为宣传阵地,充分利用网页、简报、宣传车、发放资料、宣传栏、标语、制作音像短片等宣传手段,扎实开展“七进”活动、“除陋习,树新风”文明卫生评议活动和爱国卫生月活动和在我局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开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栏目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同时,我局还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形成了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治理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两个重点,措施到位
一是以督促市场开办者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为重点,全力治理市场卫生秩序。辖区工商所与市场开办者签定责任书,明确市场开办者在市场规范管理工作中,对市场物业管理、商品质量、交易秩序和消费者投诉等承担相应的第一责任。并指导市场业主与经营户签定责任书,落实五包责任制。同时,配合商务部门积极督促市场业主做好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完善市场硬件设施;督促市场业主加强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完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确保市场环境清洁、卫生。
二是以市场监管执法为重点,全力治理市场经营秩序。继续在各市场实行定人、定岗、定职,将责任具体到人,采取“5+2”的错时工作制和延时工作制等举措,坚持做到市场不散、人员不撤,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治理乱摆摊点、乱搭乱建设设施、占道经营等不法行为,在市场内严格实行划行归市、划线定位,坚决取缔占道经营,及时查处市场内无证无照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章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市场良好经营秩序。
(三)四项机制,保障到位
一是完善领导捆绑机制。在继续推行市局领导及所分管科室负责人对口联系各县区工商局的同时,采取市局机关包保联系市场的方式,实行与所联系单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国卫迎复审工作“捆绑”考核,承担连带责任。
二是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列入经费预算,不断增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经费投入。我局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已投入200余万元开展市场环境治理工作。
三是落实统筹协调机制。正确处理好牵头与各司其职的关系,掌握工作的进度、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并按照职责分工,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协同作战,形成整治合力。今年我局向市政府书面报告7次,向相关部门函告9次,各区县局也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向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去文去函。
(四)四个提升,成效明显次,清理违规经营行为34628起,取缔无照经营户3196户,规范亮照经营22852户,规范乱摆乱放摊点81956处,取缔冒口经营18917户,清除市场内“牛皮癣”7373处,清除卫生死角4555处,督促市场业主清运垃圾9500吨,拆除违章搭建棚架4206平方米,撤除违章雨棚3131平方米,协助市场业主除“四害”533场次,督促市场业主投放灭鼠。
二是市场卫生环境有效提升。全市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改观,做到:市场内雨棚、店招统一制作,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车辆划线停放,市场内无占道经营和摊外摊现象,卫生死角、“四害”孳生得到有效治理,市场环境清洁、卫生,市场管理实现“六归”、“五进”、“四上”,卫生管理制度健全。
三是市场经营秩序有力提升。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市场经营秩序取得了新进展。市场内外的经营户都做到了证照齐全、100%亮证亮照经营;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适时开展蔬菜农药检测工作,食品经营户100%建立进销台账、100%无“三无”、过期、变质食品;户外广告及店招店牌得到了有效规范,市场内无牛皮癣广告。
四是市场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现在只要走进城区农贸市场,就能听到市民这样的感慨:农贸市场比以往整洁了,秩序也井然有序了,现在去农贸市场购物有种去超市的感觉。市民对农贸市场的现状是拍手称赞,连声叫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对城区农贸市场的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多次予以批示表扬。市委朱以庄书记在市工商局《勇挑重担敢当主力顾全大局甘当苦力——泸州市工商局国卫迎复审阶段性工作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市工商局班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特别是在这次创卫过程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为我市的农贸市场整治工作做出很大贡献,受到全市人民的肯定。希望继续努力,进一步规范管好市场,为泸州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刘国强市长6月6日批示:“市工商局在全市农贸市场改造和创卫迎复审工作中敢当主力,甘当苦力,功不可没,感谢工商系统的职工,并希进一步发扬‘工商两力’精神,为泸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省工商局主要领导也在全省工商系统深入推进市场环境治理工作视频会上对泸州局的市场规范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组织完成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研发推广应用
今年5月以来,泸州市工商局结合实际,自行研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20xx年8月,系统正式研发成功并投入试运行,完成了信息化在基层市场巡查管理工作中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实现了全局基层市场监管效能质的飞跃。
㈠积极创新,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运行,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市工商系统市场监管系统的管理,研究确定实施工作方案,组织完成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研发、实施工作,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升级、完善,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
㈡试点先行,升级完善系统。确定古蔺县工商局市场监管信息系统为试点单位,局领导和办公室人员多次深入古蔺县指导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试点工作,实地论证该系统的创新性、优越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经过反复测试和试点运行,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能有效监管全县市场主体。
㈢现场演示,推广应用系统。9月29日,泸州市工商系统市场监管软件应用现场会在古蔺县工商局召开。通过现场讲解和操作演示,与会人员对该软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会议对在全市推广应用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做了安排部署,要求20xx年初在全市工商系统全面推广应用。
三、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全面完成
无法核准认定,已核准认定市场115个。在核准认定的115个市场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66个,消费品综合市场38个,工业品市场7个,生产资料综合市场4个。市场信用类别分别为a类市场72个、b类市场18个、c类市场24个、d类市场1个,分别占62.61%、15.65%、20.87%、0.87%,已通过核准认定的市场占市场总数的70.98%。
四、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全面启动
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是工商部门市场监管手段转变一次飞跃,我局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深入学习,准确把握《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实质内涵。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确保机构设置,监管人员配备,监管技术设备,监管经费保障,监管内部协调到位。三是加强培训,全面掌握《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参加省局组织的培训后,我们迅速对各区县局相关人员培训,区县局又组织工商所进行培训,全市系统上下相关人员快速掌握了网络监管知识。四是广泛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网络商品交易关系到广大网络消费者、经营者切身利益,我们采取召开座谈会,通过媒体,悬挂标语等形式向社
五、强化措施,农资市场监管成效显著
我市各级工商部门都高度重视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将肥料农药监管和农民群众利益摆到了重要高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㈠完善制度,采取“五严”措施。
一是严格农资经营户备案制;二是严格留样备查制;三是严格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责任制;四是严格“四定”监管责任制;五是严查八种违法行为。严查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或批准生产、销售农资商品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行为;严查虚假标识、标识不清、商标侵权行为;严查利用对产地、质量、商标虚假标示等手段,冒充进口化肥行为;严查制作、发布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虚假农资广告行为;严查利用境外虚假登记的企业名称,以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行为;严查农资经营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㈡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充分发挥农资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监督和指导,确保农资市场的有序竞争。
㈢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六、其它各类市场监管成效明显
在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扎实开展了农资、成品油、农产品、粮食、生猪、品牌汽车、烟花爆竹、旅游等市场专项整治。各类市场监管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三篇: 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工作总结
市场监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重新组建为契机,扎实推进“职能集合、资源整合、文化融合”,全面实施“党建强局、专业立局、制度管局”三年行动计划,努力营造“以融合为主题,比执行力、比创新力、比凝聚力”的良好氛围,有序推进法治市场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整合执法资源,倾力打造法治市监
20_年是机构改革的关键之年。市场监管局重新整合组建,其职能范围进一步扩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基本到位,依法行政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法治市监建设工作在各项改革中稳步推进。
(一)狠抓落实“三项制度”
1. 明确工作重点。对照市司法局关于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文件,梳理工作要点,作专项汇报,落实工作职责,合理分工,强化部门协作,扎实推进工作落实。
2. 制定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制定《绍兴市市场监管系统落实“三项制度”实施方案》。制定公平竞争审查等相关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化履行市场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职能。
3. 真正全面落实。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及时主动公开各项执法工作内容,充分利用浙江政务服务网及部门门户网站功能,及时更新公开各类行政执法决定,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决定;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尝试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数据化记录;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明确审核流程,确保重大执法决定法制把关一个不差。
(二)深入推进制度管局
机构改革之后,为适应执法形势变化,落实“制度管局”方案,防范执法风险,经过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
1. 梳理执法依据,规范执法流程。全面梳理行政职权,理清权力清单,配套完善执法程序,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修订完善执法案件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议事规则和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行政复议答复)规则,统一执法文书。
2. 化解行政纠纷,减少复议诉讼。坚持提升执法办案质量,减少行政复议、诉讼,充分发挥法制参与在化解行政纠纷、减少行政争议方面的专业特长,实现全年无败诉。
3. 深化容错机制,鼓励干事成事。制定《绍兴市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问责免责办法》,明确十种问责情形,二十一种不予或者免予追究责任的情形,以及三种从轻或者减轻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情形。全面履行从严治党要求,深化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和宽严相济原则,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以制度建设保障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4. 明确裁量基准,促进合理量罚。修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实施意见》及相关裁量细则,对包括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广告违法、商标侵权、医疗器械在内的常见违法案件类型明确了裁量幅度,为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压缩裁量空间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规范提升履职能力
1. 法律专家带业务提升。为进一步加强工商、食品、药品、价格、质量技术、知识产权等领域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掌握通用法律知识及岗位履职相关的法律法规,组建法律智囊团,抽调在八大执法领域具有突出能力的八位干部,按照一个成员专研一个领域一部法律的思路,从多方面为市场监管执法工作提供智力支撑。法律智囊团实行动态管理和聘任制,从严管理,优胜劣汰。
2. 案卷检查促规范办案。为规范执法行为,法规处组织开展对全市系统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开展案卷质量抽查。评查行政处罚案件2971件,其中工商类行政处罚案件数1143件,食品类行政处罚案件数1592件,质检类行政处罚案件87件,药械类案件149件。通过认真自查、及时整改、在省局组织的案件评查中获全省第三的好成绩,并有两个案件被评为优秀案件。
(四)有效强化权力制约
1. 分工落实法治要点。根据市委下发的《法治绍兴工作要点》,就其中涉及到市场监督管理内容的相关工作,制定下发《法治绍兴工作要点分解任务清单》明确各项工作牵头处室,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2. 梳理、衔接执法证件。积极与省局、司法局等部门沟通协调,落实执法主体,摸清底数,做好执法人员执法证件衔接过度、变更及换证工作。经梳理,全局共有176名公务员(含参公)持有执法证件,其中领导持证16人,正科以下公务员持证人数为128人,参公事业编制持证人数32人。
3. 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备案。按照工作要求对已有规范性文件做好清理工作,并对各制定处室需要修改的规范性文件按法定步骤进行修订,今年共清理规范性文件51件。
(五)稳步开展地方立法
1. 电梯立法有序推进。《绍兴市电梯安全管理规定》纳入绍兴市人大立法预备项目计划。我局紧扣立法目标,明确工作任务,确定立法重点,做好统筹谋划。开展立法调研3次,其中省外调研1次,调整立法思路2处,修改原有条文4条,立法工作按计划、按步骤展开。
2. 守好立法防线。立法是划分部门职责的利器,作为执法大局,职能相关的立法工作相当庞杂。本年度牵头完成各类立法相关事项征求意见30余件,为市场监管守好制度边界,防止因立法不当而引起的执法风险。协助市人大完成对绍兴黄酒重启立法工作的调研以及《<浙江省鉴湖水保护条例>取消的影响》报告。
二、优化营商环境,服务规范多措并举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创佳绩
我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统筹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涉企证照实现一窗通办。
1. 积极实施“涉企证照市场监管部门通办”。把分散在近20个部门、近300种各种类型的许可证和备案,由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加强归集统一、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与“无差别全科受理”有机结合,做到“市场监管一个窗口受理、相关审批部门后台分类审核、一次办结出件”,从而实现涉企证照由市场监管部门通办。
2. 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对24个部门的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之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
(二)公平竞争审查全面落实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1. 确定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重点。出台《20_年绍兴市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工作要点》,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2. 推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准入专项整治。制定《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绍兴市司法局关于印发绍兴市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准入行为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对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及其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准入行为开展专项整治。督促对2601份文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修改24份、废除165份涉嫌排除、限制竞争文件;其中,审查存量文件1011份,修改14份,废止4份;审查增量文件1590份,修改10份,废止161份;并组织开展市政府“1+9”政策体系所涉文件公平竞争集中审查,强调全面落实对新制定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3. 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调整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协调处理,弥补短板,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避免自我评估存在盲区,自我评估机制结合第三方评估,构建双评估机制对我市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公平竞争制度环境情况组织开展评估工作。
(三)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加强
1. 组建绍兴市知识产权援助服务中心。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两个创建”为抓手,组建绍兴市知识产权援助服务中心,启动绍兴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行性研究,参与举办中国(绍兴)集成电路产业高峰论坛—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分论坛,积极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
2. 构建“四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积极推动构建以人民调解、行政调处、仲裁和司法诉讼等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与绍兴仲裁委、绍兴市中级法院和宁波市中级法院对接,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仲调对接、纷诉调对接机制。
3. 开展“百家代理机构服务千家企业”活动。按照《20_年浙江省“百家代理机构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相关专利代理机构,对辖区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和收集企业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同时要求各区、县(市)对拟在绍兴开展业务的服务代理机构及时进行工作对接,搭建好服务平台,以提高服务企业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商业秘密保护创新格局。对17家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保护重点帮扶指导,其中已成功创建9家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站(点)。组织浙江福瑞喜药业有限公司、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等8家拟创建企业参加全省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培训会,帮助企业建立以商业秘密为核心的创新保护体系,从中确定4家企业为省级商业秘密示范站(点)申报单位。
三、深谋顶层设计,监管手段全面革新
(一) “双随机、一公开” 深入推进
根据省局《关于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全市系统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工作。
1. 全面梳理监管事项,实行抽查事项清单管理。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地本部门职能配置和执法应用工作实际,在全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已有监管事项清单和检查表单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完善监管事项清单,确保监管工作全覆盖。全市系统共梳理认领25大类72个双随机抽查监管事项,并实施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监管”,有效避免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的发生。
2. 统一制订年度计划,规范有序开展执法检查。根据省局年度计划确定的抽查事项及任务制定要求,市局,各区、县(市)局分别制订计划。今年共计设置计划任务187个,涵盖所有的双随机监管事项。检查对象抽取后下达至对应的基层任务执行部门,执行部门按照“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原则整合检查任务,现场执法检查对同一市场主体的不同抽查任务合并实施检查,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
3. 严格控制抽查比例,防止任性执法执法扰民。根据省局确定的一般检查事项抽查比例控制在5%-10%之间,重点检查事项抽查比例不设上限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控制一般检查事项抽查比例。今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一般检查事项抽查企业13148家,抽查覆盖企业比例为7.5%。执法扰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二)“互联网+监管”执法平台成效显著
按照全省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试点工作推广部署会的有关要求和绍兴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总体部署,市市场监管局主动扛起牵头、带头双重责任,以“全面应用、全员覆盖、全域同步”为原则,以“各项指标实现全省领跑”为目标,市县同步、攻坚克难,第一时间全面、全员、全域部署推广应用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工作,成效显著。
推广应用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工作的各项主要指标一直保持全省前列,其中执法人员账号开通率、激活率、掌上执法实施应用率、双告知认领率以及监管事项主项覆盖率等多项主要指标实现全省领跑,根据20_年12月19日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第九次专题会议正式发布的20_年度浙江省政府“互联网+监管”改革工作年度考评结果,绍兴取得了全省第二的好成绩。争取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在绍兴试点,相关做法、建议获省长袁家军和常务副省长冯飞批示肯定。
(三)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1. 党政同责推进食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食品安全纳入“大安全”工作体系,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压实,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党委、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领导不断强化,确保创建工作全市覆盖。7月上旬,市食安办委托市电信公司对全市6个区(县、市)的食品满意度作了调查,国创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中。越城区、上虞区、嵊州市和新昌县均已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的所有评价环节,目前已进入最后公示阶段。
2. 科技引领推进智慧监管。积极探索食品生产经营领域“1+3+N”智慧监管模式,通过构建1个以“智慧调度”为核心的智慧监管平台;成立大数据管理办公室、网络监管分局和电子取证中心3大专门机构;集成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信息化平台等项目,不断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3. 高压震慑推进专项整治。紧紧围绕“促民生”与“保安全”两个重点,坚持以打击强震摄,全力推进全市食品安全水平稳固提升。开展保健品市场乱象整治;流通领域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冷藏冷冻食品的经营监督管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净网行动”专项整治;及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开展隐患排查。
四、内外协同发力,普法宣传扩面增效
(一)强练内功,提升内部学习力
1. 做好学法用法三年轮训培训组织。全面核对机构合并后参加培训的人员情况,将未参加培训的人员分七批次全部完成该项轮训工作。做好全局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参加工作,全体人员全部完成该项考试工作,参考率及合格率均达到100%。
2. 开展集中培训工作。开展基层站所负责人“大比武”。面向基层站所负责人共计100余名,对《市场监管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以及典型败诉案件剖析进行培训,共分4天进行专题培训,并开展知识竞赛,对市场监管现有常用法律法规、日常监管内容进行测试,以赛促学、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执法干部队伍专业、素质。开展《疫苗法》等新颁布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培训工作。
(二)对外发布,提升执法影响力
1. 发布典型案例。打击消费者个人信息案入选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之一,该案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件。绍兴市撤销华旺公司、怡发公司变更登记案和诸暨市撤销银宏商贸公司设立登记案等2个案例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2. 召开新闻发布会。召开价格执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等内容的新闻发布会,公布各相关领域的典型案例,有效提升执法影响力。
3. 寓普法于执法。结合工作实际,在执法过程中充分开展普法宣教活动,20_年度面向各类监管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共计40余次,覆盖包括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各类别的具体监管对象,有效提升监管主体的责任意识。
(三)媒体融合,提升宣传覆盖力
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标准化法》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利用新媒体方式扩大普法受众面,并取得良好效果,两次专题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共计有5万多人次的点击量。依托传统方式,结合315、知识产权日、质量月等节点,开展现场咨询及法律法规知识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现场解决各类咨询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