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古诗怎么写(八篇)
春天的古诗怎么写一
ok3w_ads("s005");中国古代著名的亭台楼阁众多,它们往往矗立于江河湖泊之滨,也有的位于城中闹市。关于古代的“四大名楼”,有着不同的版本。大抵说来,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三座是没有异议的。1987年发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历代名楼》,将山东蓬莱阁也列入其中,不过它却只是替补入选的。而在民间的“江南四大名楼”中,对于那第四座名楼却又有多达六种说法:宣城谢朓楼、南京阅江楼、容县真武阁、德兴聚远楼、镇江芙蓉楼、九江浔阳楼。
要说中国古代公论的“四大名楼”,那就少不了原来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外,黄河之滨的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大约在公元557年至571年间。
北魏末年,大丞相高欢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见为帝,定都安阳,建立了东魏。随后的北魏大丞相宇文泰又杀了投靠自己的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继帝位,定都长安,建立了西魏。高欢和宇文泰这两个老对手分别在东﹑西魏专权。东﹑西魏形成对峙之势,长年征战不休。宇文泰封自己屡建战功的侄子宇文护为骠骑大将军,镇守天下。
550年,高欢之子高洋篡权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篡权西魏建立北周。当时蒲州为北周的战略要地,宇文护为了镇守蒲州,在蒲州西面的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作军事瞭望之用,这便是后世所称的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为当时有鹳雀栖歇在上面而得名。鹳雀楼雄伟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的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尤以盛唐诗人王之涣那首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登鹳雀楼》最富盛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实,另外两位唐代诗人也留下了名篇。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畅当的《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圍平野,河流入断山。”意境也都十分雄浑壮阔。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鹳雀楼:“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可见那时,鹳雀楼还完好无损,巍然屹立在大河之滨。当时,谁也不知道,100多年后,鹳雀楼将遭遇无妄之灾,一代名楼毁于战火之中。
13世纪初,中国南方正是南宋时期,而中原和北方处在女真人大金王朝的统治之下。不过此时,曾经强悍的金朝因为内部腐败,已经日薄西山。在它北部的漠北又崛起一个强大的蒙古族。
公元1206年,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在先后征服了蔑儿乞、塔塔儿(鞑靼)和克烈几个部落集团后,又消灭了蒙古高原上的最后一个对手乃蛮部族,建立了西起阿尔泰山,东到兴安岭的蒙古汗国。45岁的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尊号为成吉思汗。
此时的蒙古人不再臣服于昔日的统治者金国,缴纳各种贡物。而且如同当初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后,随即开始消灭自己的统治者辽国那样,蒙古汗国建立不久,成吉思汗也发动了蒙金战争,不断向南侵略原先的统治者金国。
1211年二月,在做了5年的准备后,成吉思汗亲自率东路军马由克鲁伦河南下,突袭金军的关隘要塞,发动了蒙金战争。在蒙古军攻击下,金军大多士气低落,节节败退。蒙古军一路攻占了昌州(太仆寺旗九连城)、桓州(正蓝旗侍郎城)和抚州(张北)。
八月,金朝集中全国30万主力,与蒙古10万军队在北京西北200公里左右的野狐岭展开了一场大决战。金朝统帅完颜承裕错误地将大军分散据守在各个险要山地,成吉思汗利用这个致命破绽,集中优势兵力,将金军守军各个击破。
蒙古大将木华黎率领敢死队一路冲杀,凶悍的蒙古军在险峻的山地下马步战。分布在各处山口的金军相互间失去联系,只能各自为战,无法互相支援,很快就被逐一歼灭。其余的金兵也失去斗志,溃败而逃。蒙古军漫山遍野追杀,一时间金兵伏尸百里,蔽野塞川。
三天激战下来,金军损失惨重,精锐遭到歼灭。蒙古军乘胜追击,一路攻占紫荆关﹑居庸关,前锋直逼金朝中都(北京)城下。金军凭借牢固的城墙,重兵坚守。金军守将完颜天骥在城内街巷设下拴马桩,使攻入城内的蒙古骑兵难以作战,又在夜袭中大量杀伤蒙古军,将他们赶出城去。
第二年春天,成吉思汗见久攻不下,在周边地区掠夺一番后,被迫撤军。秋天,成吉思汗再度南侵,亲自率军攻打金朝的西京(大同)。在大同东北的密谷口设伏,与前来支援的金军元帅左都监奥屯襄所部发生激战,金军全军覆没。蒙古军在攻城时,却遇到金军守将左副元帅赛里的顽强抵抗。战斗中,成吉思汗中箭受伤,只好撤回阴山。
【一代名楼灰飞烟灭】
1213年秋天,蒙古军第三次南下攻金。一路打到怀来,击败金军10万主力后,乘胜攻占河北﹑河东,直抵黄河北岸,再向东打到山东海边,然后继续围攻京城中都。这时,金朝祸不单行,又发生了内乱,皇帝完颜永济被杀。新上台的金宣宗只好向蒙古求和,不仅献出许多金银财物,还将公主嫁给成吉思汗,才换回蒙古撤军。
翌年,不堪其扰的金宣宗无奈之下将首都迁到黄河南边的开封。成吉思汗见金朝局势混乱,立即再次派兵南下,乘机围攻中都。同时派遣大将木华黎领军进攻辽西和辽东。不到一年功夫,金朝的东京(辽阳),北京(内蒙宁城)和中都,以及大片国土统统落入蒙古军手中。中都府库的财物被运往蒙古草原,成吉思汗还下令允许蒙古军队入城抢劫。浩劫之后,繁华的中都成了废墟,满目疮痍。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金朝已经一蹶不振。
1217年,被封为太师和国王的木华黎统率蒙古大军出征金国。连续攻取辽西、河北、山西、山东各地数十座城池。蒙古军这次不像以往那样杀人放火,抢掠一空便走,而是留置官员镇守。
此后几年间,双方在这些地区一度形成拉锯战的态势。1221年秋天,木华黎率军进攻山西,并西渡黄河进入陕西,战火向鹳雀楼逼近。
1222年十月,蒙古军围攻山西南部的重镇河中府,也就是蒲州。当时蒲州的守将是河中府的判官、河东南路安抚副使侯小叔。侯小叔原先是一名河津水手,后来在军中立功升任判官。面对蒙古大军的进逼,他毫不动摇,坚决死守。对于劝他投降的部下和亲友,他都予以痛斥甚至处死以示抗敌决心。
蒙古军将领石天应见久攻不下,撤围离去。随后乘侯小叔出城会见金朝来人议事的机会,乘机出兵攻下了蒲州。
侯小叔带领金兵退驻到中条山,召集10余万兵力准备反攻。1223年正月,侯小叔趁蒙古大兵西去,蒲州城守备空虚,夜半时分率军登城,点燃城上的楼橹,熊熊大火照亮夜空。蒙古軍见状惊慌失措,金兵乘势围攻掩杀过去。蒙古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主将石天应在混战中也被金军斩杀。侯小叔军收复了蒲州,被金宣宗加封为昭毅大将军,授孟州防御使,河中知府。
蒙古军遭到惨败后,卷土重来,发骑兵10万围攻蒲州。此战,因为金军其它两路支援兵马临阵怯战,侯小叔孤军作战,终于被蒙古军攻破蒲州城,侯小叔战死,可谓英勇不屈。
让后人扼腕的是,在最后的一次争夺战中,当蒙古兵攻城时,侯小叔担心戍楼落入敌军之手,被对方作为军事瞭望之用,于是下令放火烧掉鹳雀楼,同时被下令焚毁的还有蒲州大浮桥。从此,无限辉煌的鹳雀楼灰飞烟灭,仅仅留下故址。
蒙金战争还在继续,金朝的势力不断被削弱,地盘逐渐被蒙古蚕食。1232年,在成吉思汗病死5年后,金朝都城汴京开封和洛阳相继陷落。第二年,蒙古与南宋达成联合灭金的协定,协力围攻蔡州。几个月后,蔡州城破,逃到这里的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也逐渐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身影。到了明朝初年,鹳雀楼故基犹存。后来因为黄河泛滥,一代名楼故址被淹没,不知所踪,致使楼毁景失。后人曾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来抒发思古之情。
直到20_年9月,新的鹳雀楼在永济市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重建落成。高达70多米的巨楼虽说不失壮观,然而,如同黄鹤楼等现代重建的名楼一样,总是欠缺了些历史沧桑感。而且由于新楼距离黄河尚远,周围皆为田地,即便登高极目远眺,也看不到“黄河入海流”了。
(作者系文史学者)
相关热词搜索:千古沧桑鹳雀楼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春天的古诗怎么写二
《达古拉》音乐教案推荐度: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推荐度:蒹葭赏析推荐度:鲁迅《呐喊》赏析推荐度:天气越来越冷的句子推荐度:相关推荐李白《越中览古》赏析
导语:《越中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李白《越中览古》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代: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①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②锦衣:华丽的衣服。《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作者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作者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作者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作者,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作者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s("content_relate");【李白《越中览古》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赏析06-23
对《越中览古》的赏析06-23
越中览古翻译赏析06-20
关于越中览古赏析06-23
越中览古原文及赏析11-01
《越中览古》的翻译及赏析09-11
越中览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5
李白《苏台览古》赏析06-23
苏台览古李白诗词赏析07-07
春天的古诗怎么写三
《达古拉》音乐教案推荐度: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推荐度:蒹葭赏析推荐度:鲁迅《呐喊》赏析推荐度:天气越来越冷的句子推荐度:相关推荐《越中览古》翻译赏析
《越中览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词全文如下: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⑴越中:指现在的浙江绍兴一带,此为春秋时代越国的首都
⑵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⑶锦衣:华丽的衣服。《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⑷春殿:宫殿
⑸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班师回朝,战士们回来时身上都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
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言绝句的安排。一般的七言绝句,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s("content_relate");【《越中览古》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越中览古》翻译及赏析04-16
越中览古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越中览古》原文翻译及赏析04-09
《越中览古》译文及赏析01-02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12-24
李白唐诗《越中览古》原文翻译赏析09-17
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赏析12-06
《越中览古》说课稿09-23
《越中览古》鉴赏07-29
春天的古诗怎么写四
自我介绍怎么说越简单越好推荐度:会计简历中自我评价推荐度:简历中的自我评价推荐度:中控分析年终总结推荐度:简历中的自我评价推荐度:相关推荐李白《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可资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s("content_relate");【李白《越中览古》】相关文章:
李白《越中览古》课文12-17
李白《苏台览古》原文译文及赏析09-27
古词赏析李白《将进酒》10-05
李商隐《览古》唐诗原文及注释11-01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原文09-16
《古朗月行》的李白唐诗鉴赏10-29
李白《蜀道难》作于古江油关赏析02-01
曾巩《忆越中梅》06-24
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寻李白05-11
《将进酒》中的李白10-23
春天的古诗怎么写五
《达古拉》音乐教案推荐度:清明散文推荐度:春天优美散文推荐度:抒情散文推荐度:优美写景散文推荐度:相关推荐沸腾的古村散文
步入弥勒西部,百里彝族居住的山中——可邑,便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彝族生态文化。被称为弥勒后花园 的可邑之旅,更能使你贴近自然,怡悦身心。
可邑,一个隐藏在深山中的彝族村落。在汉语中为吉祥如意。从这个名称上,也可体会到浓浓的少数民族韵味。
大约20_年前后,弥勒市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投资1.6亿而开发。20_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宁静的山村,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从云南的弥勒市,开车行驶10公里山路,就到了彝族阿细人居处的山寨门。
景区大门是阁楼式的木制牌坊。由此行进三公里,才能到达景区中心,这一路上的风景已很吸引眼球。
一座座山包,紧密相连,很像普者黑的山貌,只是没有那里的水面作衬托,少了些许秀丽,却随处可以看到小石林的景观,喀斯特地貌独有的灰黑石峰,呈现出了粗犷的刚毅。距石林景区仅二十多公里。
彝族人自称为虎的民族,以虎作为图腾。在公路附近的一座高耸山峰上,塑了一尊巨大的白虎像,似乎与天相接,老远就能看到。虎姿威猛,仰天长啸!增添了古村落的神秘色彩。
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山村,民风古朴,连壁画都是淳朴的生活画面。原始风貌,吸引了各地游客,甚至情侣们拍婚纱照,也不放过此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那里有了宾馆、酒店、餐馆、观光车、招手车等。当地人自不需要这些,显然是为游人准备的。细腰人,早已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生态状况。
古村旁有个酒店,很有特色,叫帐篷休闲酒店,要提前预订,否则只能住农家土房式的旅馆。
到了那里才知道,为什么不叫蒙古包酒店,是因为根本不像蒙古包,也不是真帐篷,只是类似于帐篷的模样。墙体是玻璃框架,篷布搭顶而已。分为三个等级:
山脚下的简易一点,叫军营帐篷,外面用一层迷彩布覆盖,价格在三百元左右。面对千仞绝壁的山峰,山脚下有个宽广的草坪。
建于山中的高级一些,叫彝族帐篷,基脚支空,四周为落地玻璃门窗,顶棚以灰布罩着,价格五百元以上。有点像三亚的面海别墅,不过那里一晚得上万元,相比起来,这里的价格还是能够接受。
这种帐篷从山腰开始,一字排列到山顶,虽然没有三亚的山海景观壮丽,还是能够感觉到那种氛围。靠近山顶的帐篷,晴日能欣赏到日出的景观。
还有更高级的,错落在山腰中,与彝族帐篷差不多,只是顶棚以白帆布支起,呈六角飞檐,叫澳洲帐篷,价格六百元以上。虽然看不到日出,室内面积宽大,设施一流。
整个酒店的山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湿度较高。天阴时,一直到傍晚,花草上依然挂着晶莹的露珠。
从帐篷出来,花香扑鼻,翠绿成荫,空气清新,鸟语此起彼伏,是休闲的好地方。不过气候比别处冷得多,早晚温差更大。若要前往,不得不做好心理准备。
宽大的车场,停满了各种名贵轿车,打破了山野的荒凉、肃穆。
顺着酒店小道,往里走不多远,就是可邑村。村中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那里全是彝族土建房。黄泥巴土墙上盖着小青瓦。青瓦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发黑,瓦上似有青苔,还有杂草。与帐篷酒店形成了巨大的古今反差。
土房墙体是黄泥新糊上的,应该是政府为了上档次,不顾原始风貌而统一的标准,与黑色的旧瓦很不协调,破坏了古色古香的味道。要不是几棵古树映衬,古韵荡然无存。
游人们好似不在乎这些,仍然兴致盎然,争抢着与各式各样的土房合影。
几年前,谁知道这个少数民族村落?要是无意间闯进来,真能大开眼界——看到可邑纯正的原始风貌——云雾隐掩山村小,破晓雄鸡引颈鸣,炊烟徐徐缠树袅,狗见路人汪不停。现在的狗看惯了游人,已不再叫了。
总共不足200户的山村,搭上了旅游业的快车。给偏僻处带来了活力:房子翻新了、耕作的人少了、外出的人多了、搞服务业的应运而生,就连山间小路都修成了宽敞的公路。人们似乎富裕了起来,砖瓦房多了、肥胖人多了、苗条的姑娘很难见到。
只是好客的`村民,每天傍晚为了迎接游客,安排的阿细跳月舞中,才能看到百里挑一的,身材苗条的彝族细腰姑娘。
舞前,敬酒是必须的,也是游人避不开的门坎,无论你是否拥有酒量,不能拒绝敬酒,哪怕抿一点点表示回敬,都是允许的。
迎客酒毕,再过迎客火盆。接下来就是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主人与客人围着篝火不停地欢跳,直到夜深方肯罢休。
阿细跳月舞,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因在夜晚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译成汉语,即欢乐跳月之意。
这种舞,发源于弥勒市阿细人聚集区的可邑。在古代,为青年男女社交、娱乐的重要场合。男舞者,手持大三弦或笛子弹奏,女子合着音乐节拍与男子对舞。围观者牵着手,围着篝火,左右摇摆,三步一蹦跳、拍掌跺脚,旋转而舞。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现已属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与摩梭人的篝火晚会大同小异。
在欢快的歌舞声中,在篝火映天红的氛围下,整个村庄沸腾了、歌舞的人沸腾了、观看的人沉浸了。游客们情不自禁下,纷纷加入其中,与乡亲们尽情欢歌,那团结和谐的情景,其乐融融。
一个新开发出来的原生态部落,只要你有兴前往,定会给不同的人,送来无尽的新鲜、欢乐与遐想!
s("content_relate");【沸腾的古村散文】相关文章:
古村记经典散文06-28
古村秋韵散文04-12
古村拾零的散文04-12
古村看雪散文07-04
古村遥思的经典散文08-19
苍坡古村散文09-21
周村古商城的秋散文04-26
游井塘古村的散文04-16
九访文石古村散文04-19
春天的古诗怎么写六
古戍原文及赏析
古戍
刘基〔明代〕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古老的戍楼连接着遍野的山火,新攻占的城池传来阵阵的胡笳声。九州大地,犹虎豹横行;五湖四海,尚未桑麻繁茂。远处的天边,衰草与孤云相接,望去如云中垂下;俯视江面,空阔的江面上看不到渔船商旅,只有白雪覆盖的沙滩。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
古戍(shù):古老的戍楼。连山火:连着山头的'烽火台。火,烽燧。笳:一种管乐器,号角,古代流行于塞北及西域一带。迥(jiǒng):远。
诗首联点明作者立身于百战之地,沿山布列的古老营垒相继点燃了烽火,它们连成一片,烧红了半边天,描写了激战后的战场情景;新筑的城仿佛摇摇欲坠,因为阵阵雷鸣般的号角声在震撼着大地,表明元军虽遭失败,但元气未伤,仍在激烈反扑。“新城”暗示此地最近就有过拉锯式的争夺,城池随坏随筑。此联开首即点出“古戍”题目,并用对仗写出了雄浑悲壮的气势。
颔联则用想象抒写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在九州大地上至今仍然虎豹横行,相互吞噬;四海之内,还没有一块土地恢复农事。“虎豹”指割据的群雄。“未桑麻”指人民不能从事生产。
颈联则实写眼前寥落的景物:原野的空旷使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天边淡云与衰草相接;江面空荡荡的,只看见岸边白雪覆盖不匀露出来的沙滩。向读者展现一个疑问,人烟、舟楫、村市都哪里去了呢?二、三两联一虚一实,写出了作者及广大百姓对战乱的深恶痛绝。战火纷飞,万物被摧毁,但天地间生命之力毕竟是顽强的,严冬过后一定还是春天。
所以尾联说:在这一片肃杀惨淡的空旷中,仍不时可见野火烧不尽的腊梅花,从草中,雪下,石畔冒出,那一派生机不正是未来的希望么?结尾表示作者对战乱过后新的太平世界的出现充满信心。
诗中诗人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悲凉,但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诗人应朱元璋征召以后,感其厚遇,竭忠尽智,很有作为,曾使朱明政权几度转危为安并最终统一天下。朱明王朝的初期实现了作者“四海合一,万民乐业”的理想。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s("content_relate");【古戍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古离别原文、注释及赏析09-10
效古赠崔二原文翻译及赏析09-10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09-09
《流莺》原文及赏析12-24
《寒食》原文及赏析12-11
情诗原文及赏析11-24
《闺怨》原文及赏析11-20
东山原文及赏析11-20
《野望》原文及赏析10-18
月圆原文及赏析10-17
s("download_bottom");春天的古诗怎么写七
春天优美散文推荐度:优美写景散文推荐度:优美的散文推荐度:《达古拉》音乐教案推荐度:清明散文推荐度:相关推荐古巷优美散文
斑驳的两面高墙,围成一条窄小幽长的古巷,也围成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完整的,或零碎的;凄婉的,或美丽的;动人的,或残忍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故事就开始上演了,也许一直延续到今天,永远也没有停歇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月光,不同的落叶,到头来却改不了一样的结局。
一块青石头的硬度,能够抵御锋利钎凿敲击,却经不住长年的'流水和一双双鞋的磨搓。光滑,光溜,触摸的手感十分舒服。岁月让这些冰凉的石块变成了少女一样滋润的肌肤。
不知哪一个朝代的哪一个祖先把一块块青石安置在了高墙围成的巷弄里,几百年来,人们像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在上面走着,也不知是哪一个雨天晴天,石板表面上最后一丝锋利,在割破一双脚丫流出鲜血之后,也被脚板搓得平整起来,从此青石板选择与人类和谐共处。
此时原本的白墙黛瓦也就上了年纪长了斑纹,鲜亮的色泽转成阴暗,这样的变化竟然不着一丝痕迹。甚至让你觉得昨天古巷还是年轻的,只是一夜之隔便恍如白了头的伍子胥一样。当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抬过石头砌过墙的一茬人早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们相约着走进与村庄一山之隔的另一处埋在泥土里的房子里去。在那里他们的灵魂依旧扛的扛、抬的抬,砌一面新墙建一条新巷。庄稼人,手艺人,习惯了,怎么歇得下呀。可怎么的他们也就歇下了。歇不下的是他们的继任者:新一茬的韭菜。与父辈一样,他们做的事情没有任何创新,一样砌着青砖黛瓦马头墙,一样围成青石板的巷道。一个村庄在他们的手中得到了延伸,扩展。在一座座新的宅院里,婴儿新鲜的啼哭一刻也没有停止,因为每一条古巷都是母体连接幼儿的脐带。
古巷伸向哪,故事就伸向哪;小巷通向了石桥下的石潭,故事也通向了石潭。那是一个死亡的故事,两个出了轨的男女在私情暴露之后,女的骑了木驴,男的绑了石头沉了潭……一种野蛮在历经数百年之后,还能成为恐吓孩子的话:别哭!再哭,看把石井里的鬼魂哭醒了,爬出来把你给背去!
野蛮规范着秩序的同时,一种被那个时代过份追捧的荣耀以另外一种方式,帮助统治着禁锢青草般鲜活的思想。横竖交错的古巷上骑着好几座牌坊,表旌忠孝节义。上面的圣旨恩荣代表着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态度,级别之高当真无可比拟。是而《新安家族》一剧中,得到皇上下旨修缮一新准备庆祝的汪家义字牌坊,被皇上的另一道圣旨拉倒之后,那份凄惨和苦楚,岂是三两句话说得清楚明白的?
在古巷面前,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古巷喜欢原生态的品质,不加矫饰,不用掩盖。于是,人类变换着模样粉墨登场。于是,古巷见证着越来越多的故事……或真或假,亦真亦假。任谁也别想说明白。“上国栖迟岁欲终,此情多寄寂寥中。钟传半夜旅人馆,鸦叫一声疏树风。古巷月高山色静,寒芜霜落灞原空。今来唯问心期事,独望青云路未通。”独自吟诵处,樵夫担柴而过,一缕晨光探进身来,空气中好多好多的尘粒欢呼跳跃着,充满了青春和希望。心情,一下子也跟着轻松起来。
s("content_relate");【古巷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深深的古巷散文05-26
关于古巷作文07-09
描写古巷的作文08-15
关于古巷的作文08-15
古巷高中作文12-18
古樟年华优美散文05-27
家乡的古樟树优美散文07-08
【热】描写古巷的作文01-18
古巷赴一场花灯的约会经典散文06-24
春天的古诗怎么写八
驻足在莲花池前,轻轻的,嗅着你散发出的淡淡香甜,深深的,呼吸你周围的空气,你的清香顿时围绕在我的身边,刺骨的春风啊,你何时让我看到你花开满园!
莲花把自己笑得低垂,莲叶伸手抚摩你的红颜,就像我的双手捧着你的脸。就算有癫狂的龙卷,我也不会让你的翅膀折断,在我的呵护下你会静美安然。
风动无声、叶落无声,夜去了又是一天。为什么不回头?下起了雨,雨后出现的那人,早已在山头,含笑的风景,美丽着“好梦成真”。
三月春风吹过来,早晨忽见玉兰开。鹤立鸡群独一枝,绿树映衬玉兰白。洁白如玉纯如雪,幽香随风飘过来。有心无力花不败,约好明年花再开。
温柔的爱,尽管姗姗迟来,我们的心中充满愉快;相思的感情,尽管在梦中相逢,我们心心相映;杏花美酒,苦尽甘来,我们要对饮味的香浓!
我的爱!我的梦想!我的心依然依然渴愿只为你一人抒情歌唱!在那年轻岁月中为你种下的玫瑰依然盛开,依然娇艳,依然焕发晶莹的光芒,是为了你,它们都来自我的回忆,我正在想怎样把它们送给你.
你是春天的红莲,沁着艳丽的芳香,那是你甜美的笑容,是我思恋的面庞。你是我心里的莲,把我的岁月照亮,如歌如诉的情感,铭刻在你我的心上!
哪一天我在想的那人心里成了一棵树,我会等待着,等待成了那人的风景。我便想身边有许多美丽,我想的那美丽,是我的发现。
坐在天堂的椅上,也会张望远远而来的爱么?一千年一万年,任何一段时光,寻找爱情的年代,找到爱情,需要珍惜。
即使你的青丝变成白发,我伟岸的身躯不在挺拔;就算我的腿脚不再灵活,你娇嫩的脸庞已被岁月刻画。而我们依旧在夕阳下携手!
道不尽这风月柔情,览不遍这前朝旧梦。历史一页页的翻过,涤尽了岁月烟尘,留下了褪色的残红。风一样的历史,吹散了几多幽怨,湮没了几许寒霜;冷月清秋,孤人凭栏哀怨,红楼遗梦,终难掩那原应的叹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