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5篇)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一
其一,对家校沟通的错误认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与家长沟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这当然无法把家长的力量纳入到教育合力中来。而一些家长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家校沟通,认为沟通无非就是问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往往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处。甚至认为沟通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长不必参和,更不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其二,家校沟通形式大于实质。由于家长的兴趣、需求、动机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长在与学校进行沟通的形式、层次也各不相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主要集中在表层化的参与层次,通常是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这一层次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家长联系薄、家长报告等。
其三,单向灌输取代双向沟通。家校沟通方面,很多学校仍然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双向沟通。家长会、电话联系和约见家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这些沟通方式中,学校对家长只是一味的灌输,很少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较表面化的层面。
其四,随意性大于针对性。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召开一两次家长会,多数是在同一时间,面向全体家长进行。其余时间均是为了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随意性较强。种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家长不能从活动中学习到较系统、较稳固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难以形成时间上和效果上的强化。这即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家长个体需求。
其五,学习问题多于成长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家长的主要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习问题上,而对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少了。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比单一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度远比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要高的多,排在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内容末位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其六,家校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过于局限。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乐于与学校沟通,但由于忙于工作,忙起来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很难与老师见面,更抽不出时间与老师保持联系。尽管学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沟通途径,如亲子活动、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形式,但总有一部分家长很难到学校参加。
面对林林总总的家校沟通问题,家长和教师必须寻找措施来解决。首先,学校与教师密切配合沟通,达成教育标准的共识,建立起一致的,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其次,创建宽松和谐的家校关系,提高教育工作质量。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热情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与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环境相对复杂,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会延续到学校中。学校老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各项习惯和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就须得密切联系家长,只有老师和家长充分的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才能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有骨干教师的一句话就讲到,与其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如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坚持。我们都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最少得21天,在这期间,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督促,也需要家长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有学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孩子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沟通消除偏差,正确看待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关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的一个体现,并不是老师对孩子有什么偏见。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三
近期,通过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有很多收获,使我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互动,只有家校互动才能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现在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育模式也多样化,这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怎样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不断地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一、树立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教育孩子做人要有人生价值,要学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做人要有一个人生计划和目标,不能稀里糊涂过日子,到老一事无成,为了这个人生的计划和目标,那就要好好学习,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获取更多知识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教育孩子凡事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首先自己就要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关心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比如生活和学习情况,身体和思想情况,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解决,家长还要在家中准备一些书籍和学习资料,不仅自己可以学习,还可以作为孩子的参考资料。总之,自己有能力解答就解答,没能力解答,就翻资料为孩子解答。
三、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比如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是否好好上课,能否按时完成作业,有没有什么压力等等。每次孩子回家,家长要和孩子聊聊在校的情况。如发现新的情况或有什么疑问,就能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确保这样那样的问题能及时教育并督促孩子加以纠正。
四、抓好平时学习外,还要帮助孩子做好阶段总结工作
尤其是每次考试之后,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哪方面有问题,就说明哪方面知识掌握不够,通过考试后检查分析,对的要加以巩固,不足之处要采取补救措施,一般方法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找到问题。另外安排同类型参考资料进行强化训练。
五、给孩子足够空间,让他自由发展
在完成必要作业后,其他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而不是让他学这个,学那个,一般孩子会做一些他感兴趣的,比如做手工、画画,骑自行车,看儿童节目,只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活动不干涉。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把孩子锁在一定范围内,身心得不到休息和调整,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六、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学会用童心来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为家长有时可以是严厉的父母,有时还可以是良师益友,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用平和宽广的耐心,沉着冷静地去对待孩子做的事情,成功了不要喜形于色,只要适当表现和鼓励就可以了,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只要帮助孩子寻找和分析原因就可以了,不赞成不要大呼小叫,这样会挫伤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孩子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为了孩子应当不断探索学习,这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是很有益的。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四
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
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庭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老师一个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会去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则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需要自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独特的人生。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五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相信每位家长都累积了一些经验,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在此很愿意把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抛砖引玉,以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优点。我的孩子胡其骁在学校近两年的教育中,学科成绩优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此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同学们对他的帮助和良好的影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认为,给孩子激励引导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给孩子激励,引导孩子的学习爱好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他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我们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当考古学家探险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告诉他考古学家探险家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于是他觉得必须学习才干实现愿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他感到了很多的乐趣。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他很快乐,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的,我会激励他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
尊重和引导孩子的爱好,不断激励孩子,孩子有了爱好,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学校要求家长天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催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我们除了工作很忙和偶然出差,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他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他讲解,对出错的让他强化改正。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他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他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
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催促,需要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量,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固掌握所学知识。
3.坚持课余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除学校的作业外,我们为孩子制订了学习锻炼的计划,如背诗词描红阅读奥数英语举亚铃游泳跑步等内容,按学期周末交替进行。孩子的记忆力强,背诗词很有优势,在背的过程中给他讲解意思,背了会忘,需要不断复习,此刻我的孩子能背二百多首古诗词了,平时他偶然也会引用一下,并且很得当,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奥数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运算能力,更多的是思维逻辑能力,有些题型他花好长时间才搞明白,觉得难度有些大。在背诗词和做奥数方面是他父亲给他施加了压力的,有时难免会吃鞭子,当然我并不主张打孩子。
孩子喜爱听故事,我们要求他自己去看书,我在图书馆给他借了一些读物,有的他一天就看完,说很有趣,还给我们讲故事情节,我们表现得很感爱好,告诉他看了其它的再讲给我们听,有的书他一页也没看完,我也不强迫他,从孩子感爱好的东西入手可以提高他对阅读的爱好。假期有时带他去图书馆,我发明他很喜爱,拿这本书看看那本书翻翻,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是很有益处的,能增长不少知识。
知识是需要不断累积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工作过程也需要不断学习,我们在家都喜爱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本知识还是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学习。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教育好后代,我们努力校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意中会引导孩子对其注重,进而摹仿尝试。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平时做人做事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模范,使孩子的品德与智力良性发展。
5.感到棘手的问题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习和考试,如何使孩子身心健康地走向未来,这才是很要害的,此刻独生子女问题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上网安全问题,孩子的任性自私性教育等问题,都有待老师家长共同去查找好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