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2024
经验,在哲学上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经验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验交流20_
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民间组织,每年都要召开若干大大小小的会议,交流情况,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促进工作,提高水平。对于领导者来说,抓两头促中间、抓典型带一般,更是常用的一种领导方法,胸中有思路、手中有典型,往往被看作一个领导者称职和成熟的标志。因此,在各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会议上,经验交流材料总是必不可少的,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且大。
经验交流材料不属于正式文件,也不是规范性公文,没有特别的规定,没有固定的格式,是应用文中限制最少的文种之一,完全应该写得活泼引人。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吸引人、感动人、启发人的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凤毛麟角,图解政策、矫揉造作、空洞乏味的经验交流材料常常成为开无效会的“帮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写作经验交流材料的人凭“经验”、套格式,缺乏创新意识,往往把活材料写死了。写活经验交流材料,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标准的套路,只有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探索。笔者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整理和审阅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家常便饭,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从“典型”的角度去寻找“经验”、发现“经验”。
既然是经验交流材料,就必然要有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借鉴,催人奋进,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因而,写作经验交流材料,首先必须抓住经验的可学之处、先进之处,挖掘它的典型意义。通常情况下,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不算典型,不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也不能算经验,更无需交流了。所以,很多人又把经验交流材料称作典型材料。那么,什么样的“经验”才是“典型”的,才具有交流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衡量。
思路要独特。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决定效果。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特色、有创新,经验是否值得总结、值得推广,不能仅仅看“好点子”、“好主意”,更应看其是否有好的工作思路。思路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造性。思路要能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精神,是上级意图的延伸和深化,它充分体现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但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照搬照转,也不是简单图解和机械执行上级要求。好的思路应该是在全面贯彻中有独到见解,在认真执行中有探索创新。如果思路是上级要求的全面翻版,全盘复制,则毫无“典型”可言,更无“经验”可谈。当然,思路也不能背离上级要求,另搞一套,那样就成“反面典型”了。二是针对性。思路要能切实解决本地本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被动或落后状况,开辟完成任务和实现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不着边际、中听不中用的思路不可以作为“典型”。三是普遍性。思路不仅要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有实用性,而且要有普遍意义,可以指导面上工作,是做好同类工作、化解同类难题的好对策、好办法。否则,个别化的思路,再好也没有在面上交流推广的必要。四是前瞻性。思路要有超前意识,能够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有远见的思路才是真正的出路,才是含“经”量高的经验。
做法要先进。
具体做法是经验交流材料的主体,是最吸引入的地方,此处不精彩,文章就难出彩,其“经验”就难以让人喝彩。所以,做法先进是关键,是重头戏。考察做法的先进性应着重看三个方面:一是富有时代性。尤其是在总结一些“老典型”时,不少材料往往把过去的一些做法冠上新名词,穿上新外衣,重新包装推出,给人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典型的先进性,在于它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为适应新形势、贯彻新要求、实现新目标而采取的新举措、新动作、新方法。二是富有原创性。不是模仿秀,不是拾人牙慧,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上级精神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举措和动作。即使有学习运用别人的地方,也决非生搬硬套,是借他山之石而攻玉,有超越、有创新、有特色。三是富有实践性。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做法可行,能够学习借鉴,付诸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那种人人能做、会做而没有想到去做的“经验”。纸上谈兵的东西,以及属于规划、设想、打算类的东西,不能作为经验交流。一句话,凡是没有付诸实施、取得实效的做法,再精彩也不是经验。
效果要显著。
思路是否可行,做法是否先进,关键看效果。没有效果,就没有说服力;没有突出的效果,就不能作为经验介绍。什么是突出的效果呢?首先要看实绩是否领先。在本地区、在同行业或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越位前进,跨越发展,执牛耳、居前茅、创一流、摘桂冠,这样的经验才值得认真总结,大力推广。其次要看面貌是否改善。与往年相比,进步较快,与历史最好时期相比,水平较高。变化实实在在,面貌焕然一新,成效有目共睹,这样的典型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样的经验才是不含水份的经验。再次要看群众是否认可。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认可不认可,是检验典型是否立得住、经验是否有推广价值的唯一标准。搞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的所谓“经验”,注定会没有群众基础,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在写经验交流材料之前,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调查,多听各方面的不同反应,开清“经验”的本质,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经验交流20_
各位老师:下午好!
受辅导区指派,让我对初二物理教学做经验介绍,我们主任给我的理由是去年我们学校的物理成绩还可以,一方面我想这得益于我们辅导区物理活动的开展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当然还与我校几位物理老师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第二个方面由于上学期期末试卷的有些题目来自于模拟试卷ABC,据我了解有些学校是没有定的,而我们后期呢,是以ABC为重点的,“瞎猫撞了个死老鼠吧”,正好碰到了几道大题目。其实在坐的很多老师都比我有经验,对物理教学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今天叫我讲这个经验介绍,真是搬门弄釜了。那我就谈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吧,有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物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所以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习兴趣我觉得第一堂课很重要,新教材的第一堂课是不授教学内容的,由引言部分的几个小实验让学生感觉物理是很有趣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讲讲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用一两个故事突出物理这门学科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中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物理的冲动。这样做,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学生,以真挚来感染学生。
四是,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适应老师。
第二: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几乎所有的新课都安排了实验,并且有时我们为了更好达到目标,我还会增加和改进一些实验,所以我感觉每次上新课之前的备课要比其他学科老师备课做的工作多得多,准备器材啊,实验室没有的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有时来不急或者感觉太烦了,就不做,对照图讲讲,或者用多媒体演示,这样有些学生不容易理解,对实验的过程印象不深,并且对实验实施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被动接受,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何况今年中考实验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在课标和考试双重压力下,当然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就不得不去认真准备实验课。在实验时老师扮演引导者,协作者,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真正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解决“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这个问题上,我让学生拿着凸透镜去外面测焦距,学生拿着凸透镜在室外任意选择不同地点进行测量。通过实际测量、记录、比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如:为什么不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为什么摸起来较厚的凸透镜焦距较短?为什么凹透镜不能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为什么凸透镜能让物体放大而凹透镜不能?怎样才能测出凹透镜的焦距呢……这一切都是因为经历了过程才得到的,在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知,使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第三:差生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们教师的难题。要想把班级教好,使平均分和及格率上去,就必须关注差生,要使他们的能量发挥到最大。比如去年我班有个男生,数学、英语一般考二十几分,语文能接近及格,对于这样一个差生,我当时想这怎么教啊,但是发现这个学生对物理比较感兴趣,大部分时间桌子上都是放的物理书,可能由于我是班主任的原因,他每天回家其他什么都不带,只带一本物理书! (范文网 http://) 我当时很感动,就有了想把他教好的冲动。
经验交流20_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兴农网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继续做好利用气象资源促进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年全国兴农网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总结交流兴农网的运行和发展经验,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研究新时期兴农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思路。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的领导,各省(区、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负责兴农网运行和管理的同志,以及中国气象局各有关职能司的代表。在此,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经验交流活动是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继中国气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兴农网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气发[**]290)后,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的交流、探讨兴农网运行与发展经验的会议,是一次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探讨思路的专题研讨会,对于各地兴农网贯彻落实290号文件及其它有关文件精神,面向新形势、适应新要求,进一步发挥作用、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气象兴农网的相关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气象兴农网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近几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指导和推动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各地气象部门积极利用部门优势,利用农业和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各级政府逐步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契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大力推进气象农业信息网的建设工作,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广、信息传输快捷、服务周到的气象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促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气象部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目前,气象兴农网主要有三种开通形式:一是地方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的独立网站;二是气象部门自行主办、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独立网站;三是在现有网站中加挂网页。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气象农业信息网系统纵向依托覆盖全国的卫星通信系统和Internet网络,已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中心来实现信息及时、准确的上传下达;横向以“中国兴农网”为核心,建立连接省级农网中心、涉农部门以及用户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网络,基本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范围、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基础、以多级服务组织为架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32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开通了独立的省级兴农网站,有近300个市和1500多个县气象局分别开通了市、县级兴农网,并在15000多个乡镇及行政村建立了基层信息服务站;全国兴农网系统从事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与发布、系统维护的专、兼职工作人员达到了4000余人。
(二)兴农网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
各地兴农网自创办以来,不断丰富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原有的信息基础上,对已有的服务信息进行深加工,提供精细的服务信息,不断扩展信息采集渠道,形成以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策信息为重点的农业信息采集体系,拓宽了农业服务信息的采集渠道。比如,安徽、四川等农网结合本地劳务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及时发布劳务信息,积极开展网上劳务培训工作,受到了外出务工人员和农民的欢迎;各地农网还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农网平台开办了招商引资、农业博览会、农产品推介会等多项网上经济活动,积极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各地农网在面向“三农”开展服务的同时,结合农村的实际不断创新服务手段,除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简报、会议等常规信息传播手段外,还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做到“土洋结合”、现代技术与常规手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安徽农网与移动公司和联通分公司合作开通了致富系列服务业务,提高了农网信息的覆盖面和使用率,而自开办“农民网吧”以来,阜阳市已有50万农民上网了解信息,并使5万多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贵州农经网与贵州电信联合开通的“96111幸福农家”信息热线,新疆兴农网与新疆电信公司合作开通的“农家乐”专线等,通过自动查询和专家咨询的方式,为农民提供的一条方便、快捷、省钱的信息服务通道。四川农网的电子显示屏、信息茶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方式也吸引了广大的农民朋友。此外,宁波农经网的网上超市、厦门的电子店铺也办得有声有色。
(三)气象兴农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各地兴农网自开通以来,按照把兴农网办成农民喜爱、政府满意的优秀网站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为“三农”服务、为政府服务,不仅在网络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在多途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兴农网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按照“一网多用”、突出办网特色的思路,大力拓展兴农网服务领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处理、网络远程教育、基层党建、地方数字化工程和政务系统建设等活动,以及承建社会网站、集成气象业务系统,把兴农网办成了既是为“三农”服务的信息网络,也是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和为各级政府服务的信息平台,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兴农网以丰硕的建设成果和巨大的服务效益,引起了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中央领导、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地方党、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受到了农民朋友和广大网民的广泛欢迎。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气象报、科技日报等全国性媒体以及众多地方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气象兴农网的建设、发展成果;温家宝总理、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回良玉副总理都曾视察过兴农网,并做出重要指示;中央组织部、国务院信息办、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中央党校等各有关部委办领导多次考察、调研兴农网的工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四川、贵州等省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对兴农网建设进行了部署;各级兴农网中心成为了各有关部门和党校学员参观、学习的典型单位。兴农网的成功运行使涉农企业和农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政府部门为农服务的形象,并在各地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现在,一些省级兴农网在各较有影响的涉农类网站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去年由农博网联合农民日报、CCTV农业频道共同发起的“**年中国农业网站100强”大型评选活动中,“中国兴农网”、安徽农网、四川农经网、宁波农网进入“**年中国农业网站100强”。安徽农网先后获得了安徽省政府“优秀政府网站特别奖”、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全省为农民服务让农民满意暨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先进集体”、安徽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等奖项和表彰;浙江兴农网被评为全省知名网站,被杭州市排名为十大各领域领头网站行列,宁波兴农网被评为政府系统十佳网站等等。
(四)存在问题
全国兴农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比,兴农网的建设与发展应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差距,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兴农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贵州、安徽、四川、河南、浙江、江西、新疆、宁波等一些省(市)兴农网的运行状况良好、效益突出,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年全国农网会之后,江苏、湖北、云南、厦门等一些省(市)农网加强了工作力度,大大推动了本地兴农网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个别省(区、市)还未完成省级兴农网的建设任务,即使在已建的兴农网中,也有不少单位在信息渠道和服务体系建立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兴农网的作用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解决仍需探索。虽然各地兴农网利用气象部门的技术优势和国家基础网络优势,联合其它信息产业部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体来讲,与普遍实现兴农信息的“进村、入户、到人”的目标还有距离,还需要结合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民的使用习惯来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服务手段。
3、信息共享工作有待加强。**年全国农网会之后,中国兴农网加强了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工作,并组建了“兴农信息库”,各地农网也逐步通过卫星网、互联网等手段进行了信息传输。但总体来看,信息传送和共享工作离统一品牌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传输技术培训、完善传输考核制度。同时,与其它涉农部门或信息化部门建立协调合作关系的工作也有待加强。此外,在兴农网开展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信息版权的问题,各地兴农网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避免产生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的前提下,努力保证兴农网具有充足的信息量和广阔的信息面。我们这次会议专门安排了一个法律讲座,目的也是为了使各地农网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面对和处理类似问题。
4、兴农网的多渠道资金支持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机制还有待探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兴农网主要还是依靠气象部门的事业经费投入来维持,个别兴农网还争取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这是兴农网公益性定位所决定的。但是,单一的资金渠道也确实影响了兴农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探索其它有效的效益反馈机制对兴农网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各地兴农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共性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上下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引起各有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并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二、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努力开创中国兴农网工作新局面
最近,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中国气象局牵头组织进行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着眼于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中国气象事业必须适应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取得,既总结了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气象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提出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建设,即五项战略任务、八项建设工程、四个平台和六项战略措施,这是关系到中国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国广大气象工作者都应该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落实好新时期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气象兴农网作为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和手段,直接面向社会和广大农民群众,是气象部门利用气象科技和资源更好地做好公共气象服务的举措之一,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发展农业信息化精神和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具体举措。各地兴农网要在“三个气象”理念的指导下,按照气发[**]290号文件的要求,积极推进兴农网的发展,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投入的效益,切实履行好气象部门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
(一)要将兴农网的发展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新型的兴农网管理体制来确保兴农网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气象兴农网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影响,工作重心也相应地从建设阶段向服务阶段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各级气象部门对兴农网工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各地的经验表明,只有成立专门运行机构、配备专业队伍,并按照气象业务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兴农网的建设和运行,才能抓好农网工作,才能切实发挥出农网的作用和效益。中国气象局将逐步加强对农网工作的目标考核力度,各级气象部门也要逐步把农网工作纳入业务管理范畴,并落实好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以保证兴农网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全力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兴农网发挥效益的基础在于农民能否及时得到并利用好信息,因此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兴农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兴农网在服务过程中已经采取了各种方式和技术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总体来看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和克服。**年中国气象局与中国电信集团就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服务合作签署了备忘录并联合下发了文件,为了进一步落实与中国电信在兴农网服务方面的合作,双方有关职能部门确定今年在安徽、四川、贵州、新疆、江西等五个省(区)开展合作试点,通过试点,积极探索新的为农服务方式,千方百计实现涉农信息的“进村、入户、到人”,努力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列入试点单位的这五个省(区)气象局要重视此项工作,要注意总结经验,适当的时候,中国气象局将组织检查和调研,对好的做法要在全国进行推广。全国其它各地兴农网也应该结合本地特点,积极创新和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式办农网。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政府支持、主导,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农业管理过程信息化、农产品流通过程信息化以及农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而每一个信息化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农业、科技、气象、水利等涉农部门以及电信、广电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相互协作和配合,用大农业的理念形成一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协调机制,以避免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气象部门在发展兴农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部门联合,要善于借用社会力量和资源扩大兴农网的影响和服务效益。安徽农网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做得比较到位,它们利用安徽农网的技术和影响力广泛进行了宣传,而且也在科技部、信产部等一些部门有了一定的影响。最近中国气象局也在加强与国务院信息办、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目的就是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有关部门建立跨部门的涉农信息共享机制,并在农业信息化工作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目标。
(四)加强区域合作和标准化建设,按照集约化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兴农网。
气象部门具有自上而下的业务体制优势,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加强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与合作,并在标准化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共同把“兴农网”的牌子做大、做响。今年,中国气象局下达了由安徽省农网和中国兴农网共同承担的“全国农业网站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制定任务,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信息的自由交换和共享,提高兴农网信息的访问率。此外,在进一步加强“中国兴农网”的“龙头”作用的基础上,各地兴农网也可以根据区域特点和需求,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和互动,充分利用好区域品牌农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整合、优化兴农网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五)在坚持公益性定位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资金投入渠道,探索增强农网自我发展能力的途径。
兴农网作为公益性政府网站,应当以自身的优质服务理直气壮地向各级地方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开辟多种有效的资金投入渠道。同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兴农网也面对着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结合的问题,面向市场需求创造出经济效益,这也是兴农网工作做出成效的一个体现。因此,各地兴农网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依托自身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以及兴农网的品牌优势,在坚持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输出、增值服务、广告平台等方式,探索效益反馈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增强兴农网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几点要求
(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入认识做好农网工作的重要性。
兴农网是气象部门发挥气象现代化效益、促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气象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施“三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国气象局一直非常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国兴农网“为农服务”的有关工作,**年中国气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兴农网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对今后兴农网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今年年初,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又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气发[**]44号),通知要求“各地兴农网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采取各种手段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气象、政策、科技、市场供求等各类实用涉农信息能够快、准、多地传送到广大农户、乡镇企业和各涉农单位。同时也要加强部门内外的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各级气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兴农网工作的认识,要看到其长远影响,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增强做好兴农网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在农网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效益、突出特色的问题。
1、要解决好兴农网发展与基本业务建设相互衔接的问题。气象部门办兴农网离不开基本业务系统的支持,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专业优势,才能突出气象部门办兴农网的特色,才能充分发挥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效益。
2、要注意兴农网的实用性的问题,在兴农网的建设和发展阶段都要注重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内容,以及贴近“三农”的服务,不要流于形式,特别是要避免兴农网成为摆设和应付任务的工具;
3、要做好兴农网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兴农网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应该对各级兴农网业务标准、各级气象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等加以通盘考虑,要组织力量对兴农网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推动兴农网服务的业务化和规范化。
(三)利用这次研讨机会,总结经验、理清思路、落实措施,使农网切实发挥出实效。
希望与会代表根据中国气象事业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兴农网建设和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全国兴农网工作的发展实际,深入开展研讨,充分发表意见。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本次研讨会结束后,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会议情况,要努力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要在推动兴农网发展的工作中具备紧迫感和危机感,并结合本次会议研究讨论的问题,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大全国兴农网的发展力度。
最后,对在兴农网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预祝本次会议成功。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