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综合范文

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5-24 16:54: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基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抓基层治理的责任感,明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其5个专项责任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扎实推进我市基层治理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省基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市、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创建幸福村居为抓手,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大抓基层的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基层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完成涉农土地问题整治、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建成统一规范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珠海的实践提供坚强保证。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责任小组:涉农维稳及社会矛盾化解责任小组

  1. 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涉农不稳定问题、劳资

  纠纷、涉环保不稳定问题、涉众型金融不稳定问题、房地产领域不稳定问题等5个专项治理活动,坚持和完善每月滚动排查机制,做实工作台账,落实到人,限期化解。

  2. 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土地管理、环境保护、

  农村黑恶势力抬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击基层涉黑犯罪。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涉农领域违法违纪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3. 加强维稳分析研判。落实和加强对基层维稳形势的分析

  研判机制,推动维稳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4. 切实解决历史积案。按照事要解决的原则,清理积案,

  解决好历史问题。对“钉子案”、“骨头案”,实行一案一策,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限期解决。认真总结发现共性问题,推动面上问题的解决,依法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二)深入推进涉农土地问题整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小组:涉农土地治理责任小组

  5.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20_年9月底前开展自查自清,年底前制定处置方案,逐项落实整改,20_年6月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务。

  6.落实农村留用地。20_年9月底前建立历史留用地台账,年底前出台指导意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市留用地历史欠账。

  7. 集中开展农村土地“三乱”问题专项治理。对20_年1月1日以来农村乱占、乱卖、乱租土地问题进行摸底排查,20_年底前完成打击整治农村土地“三乱”任务,坚决遏制农村土地“三乱”现象。在此时间范围之外发生的其他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经举报查实的,一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

  8.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工作。20_年底前制定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滞留问题。20_年9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20%;20_年12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50%;20_年3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75%;20_年6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100%。

  (三)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责任小组:农村土地确权及“三资”管理责任小组

  9.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区、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做好确权工作,20_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0.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抓好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平台体系的应用开发、监督管理,规范化运用。落实区、镇一级专责人员。20_年底前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对,完成数据录入,建立资源登记、资产台账和合同管理电子台账。

  (四)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规范公共服务运行

  责任小组单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小组

  11.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机构人员、场所挂牌、流程内容、信息系统、经费保障五个统一。20_年底前,选择一个区开展整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争取到20_年底,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建成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就业保障、食药安全、警务治安、人口党建、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 “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

  12.推进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五)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责任小组:农村(社区)党建责任小组

  13.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突出党组织的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区)各项工作和其他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继续坚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职”。在推行“政经分离”的农村(社区),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经济组织负责人,既要加强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又要保持对集体经济运营的有效监督。

  14.规范村级组织运作。全面实行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操作规程。

  15.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制定《关于全市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党组织持续整顿三年行动计划(20_—20_年)》,每年按照10%的比例排查整顿,形成常态化机制。年底对整顿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每年整顿转化率要达到90%以上。对重点村、老大难村,对多年整顿没有明显成效的农村(社区),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要直接包、重点抓,限期解决问题。

  16.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行政村党员人数较多、下设党组织较多的,村党支部可根据有关规定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党组织、自治组织、公共服务组织下移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建立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两新”组织的书记和优秀党员可选配为农村(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和专(兼职)委员,比例要逐步提高。20_年8月底前确定1个有代表性的镇作为党组织设置试点单位,20_年底前推进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取得成效。

  17.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好、培养好、管理好支部书记,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注重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其他乡贤中选拔党组织书记。完成对软弱涣散和贫困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抓好支部书记培养,市、区每年分期分批对现任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20_年8月底前确定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加强跟踪培养、考核和管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考录镇(街道)公务员和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18.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在农村现有优秀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19.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市、区组织部门推动各有关部门,重点解决村(社区)办公场所问题,支持村(社区)党群活动阵地建设,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发挥办公议事、党团员和妇女青年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等多种综合功能。

  20.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20_年底前,制定《珠海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划(试行)》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

  21.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委托基层代办事项和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减少会议、台账、报表等。

  22.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工作机构。成立市、区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统一领导。镇(街道)设置基层治理办公室,选配好党委组织委员专职抓党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工作者。

  四、组织领导

  (一)建立基层治理领导机构工作机制。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每季度召集各专项责任小组牵头单位和相关单位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议,每半年向市委常委会作一次专题汇报。各专项责任小组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推动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实。市直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职能优势,配合牵头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各区党委要把抓好基层治理作为分内职责,统筹谋划,给予有力指导,定期研究有关重点问题,切实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抓好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委书记要把基层治理工作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一把手”的主体责任。

  (三)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作用。镇(街道)党(工)委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要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的直接责任,树立岗位在村(社区)、阵地在村(社区)的意识,促使镇(街道)党(工)委、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社区)上。

  市域社会治理,是指以地级市的行政区域为范围,依靠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主体,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对辖区内的人民、事务、组织等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总和或过程。市域社会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枢纽角色和作用。以xx市为例,当前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要在既有基础上寻找深化之路、实现在新时代市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深入研究并予以破解。

  一、xx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一)坚持党建引领。xx市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力量和资源统筹。一方面,以“五星达标、3A争创”“五星达标、和美家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强化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基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以集中培训、基地跟学、师徒结对等方式,提高其能力。制定并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底线管理标准、党员干部面对群众“十条忌语”等,促进党组织书记作表率、守规矩、履好职。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一是以保民安赢民心。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大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危化物品、敏感物资、寄递物流、网吧、民宿等行业领域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二是以集民智聚民力。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体制机制,激发、调动“红枫义警”“五邻社”“越乡村嫂”等一大批基层群众,开创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局面,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增长点。三是以纳民言重民意。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涉黑涉暴、“两抢一盗”、电信网络诈骗、校园安全侵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打击整治重点,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三)坚持防范化解矛盾。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和防范风险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及早防范,严把矛盾风险源头关。推广应用寄递实名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寄递信息实时采集、实时比对、实时预警。加强民宿行业治安监管,全市291家提供住宿服务的民宿(农家乐)实现“民宿移动采集系统”安装应用全覆盖。全面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把问题解决在决策前。二是及早发现,严把矛盾风险化解关。建成市、县两级大调解平台7个,乡镇平台118个,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主体互动的矛盾化解体系。在交通、医疗、社保等13个行业设立69个专业调委会、157个调解工作室。注重培养专业调解人才,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充实基层调解力量。三是及早处置,严把矛盾风险管控关。全面整合各类防控力量和群防群治队伍,开展治安大巡防活动。加强社区矫正人员、刑事解教人员、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管控,再犯罪率和脱漏管率均低于省定标准。

  (四)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市域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一是做强乡镇(街道)治理单元。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乡镇(街道)治理中枢,按照社会治理“一张网”要求,规范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备、改善运行模式,推动行政资源、服务资源有效整合。二是做细市域社会治理细胞——“全科网格”。以农村80—120户、城市300户以下为标准,彻底整合原先的“七网八网”为一张“全科网”。切实发挥好网格员的信息员、服务员、宣传员作用。三是做专市域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广大乡贤及其组织在反哺家乡、奖教助学、扶危济困、道德示范、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育发展1832个村级乡贤参事会(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72%),会员20918名。

  二、市域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安全风险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1.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高度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是现代公共安全风险的最大特征。比如极端个人事件、生态环境危机、债务危机等,可能导致大规模社会恐慌传导。当前群众对环保、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风险的“燃点”和耐受度不断降低,一些以往的“普通事件”容易通过传播发酵引发公众负面情绪,甚至触发恐慌。

  2.风险的易触发性和复杂多变性。当前自然和人为的致灾因素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一些“天灾”受到“人祸”而放大影响。社会流动加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违法犯罪空间扩大、链条拉长、机动性增强,既有社会矛盾和新生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潜在风险源不断增多。

  3.风险的监管缺位和机制不健全。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反恐防暴斗争复杂严峻,人员管控压力逐步增大,重点场所目标防范漏洞仍然存在。安全生产工作量大面广,执法代替管理的现象广泛存在。同时新兴行业领域不断出现,导致安全监管盲区随之而来,安全监管责任难于落实。

  (二)社会结构调整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1. 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增多。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短期内由于政策调整及配套措施不能及时跟进,各种矛盾纠纷多发、易发,且相互交织,城乡利益调整面将更大、更深刻,各方利益博弈冲突更为激烈,既对大局稳定、社会安定、公共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又使社会治理难度增大、隐患增多。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问题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及参与人数不断攀升。

  2. 信访压力和金融案依然严峻。当前由利益问题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不少,涉及的群体多、领域宽、诉求多,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思维仍根深蒂固。总体信访维稳形势仍较严峻,越级上访居高不下,信访案件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一些全国性、全省性的非法集资风险扩散到外地,外地输入型非法集资风险急剧上升,致使部分投资人经济损失较大,维稳压力增加。

  3. 心理问题和价值取向的错位。当前,新旧观念激烈碰撞,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学业、竞争等心理压力加剧,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精神疾患、抑郁自杀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扭曲的心态、变异的心理,情感、理智和行为上的“错位”,使得报复社会、应激恶性案件等风险增加。

  (三)网络技术革命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1.网络犯罪成为第一大犯罪类型。利用网络谣言、舆情炒作等使社会热点发酵,进而带来群聚事件屡见不鲜。传统违法犯罪借助网络蔓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黄赌毒、盗窃、诈骗、传销及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快速增多。因网络漏洞造成秘密失泄、基础数据改变蒸发,进而引发金融紊乱、供电中断、交通瘫痪等公共安全事件将进一步增多。

  2.网络空间治理缺乏有效的手段。以手机为基本平台的网络社会,使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甚至社会行为以新的机制形成,传统的社会管理已难以奏效。具体表现为:手段不适应,现有的新闻管理方式手段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管理缺乏支撑,对一些网站的查处存在处置效率低甚至无法处置等问题;治理缺乏震慑,查封的处置权限、约谈等措施没有震慑力;风险缺乏评估,缺乏网络舆情风险的评估意识和工作机制,容易导致舆情的发酵和事件的复杂化。

  3.平台整合数据共享进程有差距。网络技术与社会的全方位融合,数据信息炸裂式增长,但操作平台分散,大部分不能互通,还存在不断新增的趋势。部门数据鸿沟、数据壁垒依然存在,重要信息无法共享,多头采集、更新不快、利用不足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如一些村级网格员要熟练掌握十来个APP采集信息方式,一些镇级指挥室有七八种系统接入,并要分别受理、处置各个平台的事件和信息。

  (四)履职能力不足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1. 部分工作理念不够适应。市域社会治理涉及众多主体与对象,需要统筹全局、系统治理、整体发力。但在现行条块分割的体制下,不少地方和部门,仍存有老观念、运用老方法,在开展社会治理工作中,仍存在“做自己会做的,而不做自己应当做的”,有时出现治理“真空”,有时又存在交叉治理,甚至存在“文件打架”。一些基层干部还存在“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的老思想,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破解难题的能力不足。

  2.社会参与程度不够深入。培育、引导、推动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办法和措施仍然不足,群众自治队伍相对缺乏,对社会组织的引导不够,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应有作用未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社会组织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专业素质管理水平不高,在社区教育、社区治安、流动人口管理等基层治理方面存在参与领域不广、不深,发挥作用及社会影响力十分有限。

  3. 治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新时代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有待完善,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多元化参与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还未形成。统筹衔接机制尚不完备,资源共享共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需要继续打通卡口。人才保障机制有待加强,社会治理人才还有一定的缺口,特别是需要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热心肠的网格员、调解员、村官、社区社会工作者等。

  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思考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夯实基层基础等前提下,在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丰富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1. 提升党组织统筹能力。加强党对市域社会治理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统领的政治优势,始终坚持党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及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各级党委统筹谋划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研究确定本地市域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政策导向、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制定出台政策意见。深化完善“堡垒指数”星级管理,定期分析研判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倒排一批软弱落后党组织,加快整转提升。深化“亮旗”行动,全面推进“五星”系列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主动亮剑,带头示范,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 提升依法办事能力。大力实施“法润xx”行动,使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的理念深深扎根广大市民的内心,融入到血液。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亮牌提升工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健全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构建网络立体化的法律服务模式。培育一批以村(社区)干部、农村党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挖掘一批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党员、村(居)民代表以及居住在村(社区)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命名表彰一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实现家家都有“法律明白人”。

  3. 提升文化引领能力。健全“最美xx人”挖掘培育、学习宣传工作机制,实施“千村万户文明示范工程”,设立“新风榜”“功德榜”“和谐榜”等文明榜单,实现德润人心。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依托其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深入人心的法治小品、法治汇演、法治晚会等乡土气息较强的活动,发挥其中心集聚效应,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广泛开展村级道德评议、乡风评议活动,加强身边好人选树培育和学习宣传,组织先进典型“晒、比、读、讲、演”等活动,用好典型示范,汇聚社会善行。挖掘乡土文化,厚植文明乡风,弘扬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引领。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法委、省委、市委、区委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新建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新办字【20_】29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长堎、法治长堎的目标要求,主动作为、先行先试,以解决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三大问题”为导向,以实施市域社会治理体制、工作布局、方式现代化“三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长堎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推动我镇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法治化、智能化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依据“乡镇强基固本、村级落细落小”的职责定位,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格局,聚焦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保障公共安全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作用,用三年左右时间,到20_年,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高,20_年,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建成,20_年,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市域社会治理实现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党委领导体制,以制度优势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坚持镇党委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长堎镇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镇党委每半年听取一次推进情况汇报。

  2.创新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镇政法委员职能作用。建立每月召开社会治安稳定形势研判分析联席会制度,镇政法委员加强对镇、村、社区综治中心的工作统筹和政策指导。

  3.落实好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明确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负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责任,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签订责任书,纳入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内容,与晋职晋级、评优评先挂钩。

  (二)完善政府负责体制,以强力行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社会治理职能。将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市域社会治理规划,明确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每年推进落实一批社会治理重点项目。

  2.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优化政府机构人员配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建立和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90%以上的村(社区)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府服务事项。推进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实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90%。建设政府服务APP、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构建微端融合、服务联动的政府服务体系,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更为精准及时地提供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坚持打防并举,以安全稳定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着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构筑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依法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长堎活动管理,防范打击宗教极端活动和境外宗教渗透活动,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扎实做好涉邪教风险预警与处置,加强基层反邪教宣传教育。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运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对突出违法犯罪,保持高压震慑态势。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打防并举,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配合开展打击“套路贷”“校园贷”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传销“清网”行动、取缔非法砂场专项整治;二是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长堎派出所、北郊派出所要坚持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在街面,坚持专群结合,建立不低于常住人口1%0的专兼职平安巡防队伍,在城区社区推进配置专兼职巡防员试点工作;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在长堎村、前进村、礼步村推进试点工作;四是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落实教育、矫治、管理以及综合干预措施。建设镇心理疏导站,健全心防服务体系和疏导、危机干预机制,强化对残疾人、低保户、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重点人员服务管理,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五是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借鉴“网上枫桥经验”,按照“一网格一个群、一村(社区)一个群”思路,推进社区、网格群众工作微信群全覆盖,发动党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进群”。

  3.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一是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二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三是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四是建立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充分发镇、村(社区)二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作用,进一步推进信访接待中心、综治中心融合。

  (四)夯实基层基础,以固本强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汇聚治理要素到中心。加快推进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组团式、一站式服务作用,将镇、村、社区网格化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各部门平台全面整合,组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调度中心,实现民生民安事件“综治中心分派吹哨,相关部门依责销号”工作格局。

  2.整合治理力量到网格。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深入推进网格融合工作,提升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梳理、细化网格服务清单,规范案(事)件采集办理流程,充实网格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充分发挥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职能,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效能,开展“平安社区(村)”、“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建设。

  3.倾斜治理资源到基层,以科技应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视频数据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继续推进雪亮工程、智慧云眼、智慧平安小区等智慧安防工程建设。发挥政法委员作用,落实一村(社区)一警(辅警),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能力。

  (五)凝聚民智民力,以各方联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挖掘居民群众自治潜能。建设镇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培育一批治安防控、便民服务、养老教育、慈善救助类社会组织,做强治保会、义务巡防员、村民理事会、平安志愿者队伍。

  2.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落实镇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坚持依法决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法治教育普及率80%以上,培养“法律明白人”,引导群众依法办事。

  3.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强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建设,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弘扬公序良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动。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镇政法委员要加强与上级沟通衔接,及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参照建立健工作专班,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责任清单,做好方案落实,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二)明确责任,创新机制。坚持项目化推进,按年度设置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具体内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权责职能、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限。推行清单化整治,防风险、堵漏洞、补短板,织密织牢风险综合防控网络,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源头防范转型。

  (三)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加强村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的督查指导,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好问题整改,提升工作质效。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村、社区平安建设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有效推进全镇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跃上新台阶。

推荐阅读:

  普通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范文(通用13篇)

  白雪公主剧本台词英文范文(精选9篇)

  组织生活会和民评议党员工作方案十五篇

  关于核酸检测工作预案【十篇】

  大雪文案3篇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精选3篇)

AD位1

相关推荐

工作励志演讲文章

演讲稿

工作励志演讲范文精选

演讲稿

夸奖男人工作的话

综合范文

努力工作的正能量励志句子

综合范文

工作励志演讲优秀范文

演讲稿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演讲稿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