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
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社区将开展一系列中秋节活动,丰富广大居民的节日生活。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总体来讲,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独立自主意识强,有很强的上进心,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健康,还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有为国家作贡献的责任感等。与此同时,个别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明确的爱国观念,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二是享乐主义严重,缺少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攀比风盛行,缺乏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较弱;三是个人主义现象严重,遇事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他人。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存在是很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家庭的溺爱、学校教育方法的陈旧、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都是主要因素。此外,大学生刚步入成年阶段,还不能对自己有成熟的认识。而大学阶段是大部分人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刺阶段,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高校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时不仅拥有被知识武装完备的头脑,更拥有健全、正面、积极的思想和灵魂。东北抗日联军身上所反映出的抗联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挖掘东北抗联精神资源,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弘扬抗联精神,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联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国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承受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抗联将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抗日战场上,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抗联英雄为我们诠释的爱国主义。
人力、物力匮乏,是什么支撑抗联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作战?无数的仁人志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是什么让抗联战士依然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答案很简单,是光荣复兴的远大理想,是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国家的领土完整、捍卫着中国人的尊严。因为心中有爱国的信念,抗联战士在没有任何外援、条件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顽强不屈,与日寇浴血奋战长达十余年,有力地干扰破坏了日本军国主义占领中国、“北进”“南下”战略进程,为支援中国全面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代的大学生自身思想不够成熟,对当前的不同文化缺乏辨识的能力,导致对其他文化不辨是非的过渡追捧,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部分年轻人崇洋媚外,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于是出现了“哈韩”“哈日”族,彼此之间互相攀比,而对国家民族持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对一些人的爱国行为嗤之以鼻。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刚刚从青少年时期过渡而来的叛逆情绪,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当代青少年缺少的正是这种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对此,要抓住青年的思想阵地,将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用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事迹来感化当代大学生,将青年心中原有的爱国热情激发出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弘扬抗联精神,培养高校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抗联精神是一种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休戚与共团结御辱的合作精神。抗联英雄也是普通人,也可能存在人性的自私心理。然而在战争中,任何个人的英雄主义对于团队来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伤害,都可能造成整个队伍在战场上的失利。抗联英雄正是突破了普通人的自私“本性”,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己任,在战争中坚持集体主义原则,通力协作,所以形成了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共同抗战,也正是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使我们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今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且大多数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家长的溺爱和娇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学生的人生观树立起到了极坏的作用,导致了极坏的后果。有的大学生寝室内部矛盾不断、大打出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状况的出现正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团队协作力之差、包容性之差。引导高校学生学习抗联精神,正是要学习抗联战士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精神。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青年不仅应该具有知识分子所必须具备的高端技能,更应该具有共同的梦想,建设美丽中国需要青年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所有有志青年都能共同努力,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三、弘扬抗联精神,培养高校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所经历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面对日伪当局疯狂围剿的同时,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冬季的东北地区非常寒冷,抗联将士们经常需要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生存和战斗,在这种环境中,甚至出现过受伤战士被冻掉手指的情况,环境极为艰苦。同时,由于敌人的封锁,战备资源以及生活用品很难顺利进入游击区,部队缺衣少食、缺粮断水是经常的,这种情况下战士们只得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有时所需的粮食和棉衣,也要用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去获取,抗联将士还经常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给养断绝而失去生命。不夸张地说,当时的东北抗日战争绝对是在当代人类难以生存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最艰苦的斗争之一。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简陋,东北抗联在战备方面也并不如人意。兵力上,东北抗日联军最多时不过3万余人;武器上,抗联军队使用长矛、大刀,还有部分陈旧枪支、弹药多是从敌人手中夺来的。就是这样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受住极限考验,前仆后继,奋战不息。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14年,东北抗日联军就在极端残酷的抗日斗争环境中,坚持了14年的游击战争。这种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是抗联精神的动力源泉。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为青少年创造了很多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的青年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让我们的青年能够沐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阳光下成长。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青年应当拥有高度的理想信念,听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见,青年之于国家,是相当重要的。培养青年的理想信念,让青年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
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年是同时代共同发展的一代。当代青年学生必须加强学习,积极进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新时代强国富民的重要战略。志存高远,胸怀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青年一代的基本要求。青年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学习知识是青年的首要任务,广大青年要通过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积累,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培育的全过程,推动当代青年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伟大建党精神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其理想信念直接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为此,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入做好建党精神学习宣传阐释工作,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构建“四成”(成长、成人、成才、成功)育人模式,组建大学生“四成”服务大厅实体机构,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青年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和创新的力量,继承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伟大复兴征程。
二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高校要汲取伟大建党精神元素,将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以高尚精神熏陶人,以优秀成果培育人,以先进文化引领人,让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方面,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所呈现的故事、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让文物史料成为教学材料,让英烈模范成为优秀榜样,让价值引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学习的真实感、体验感、仪式感。另一方面,要把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故事、精神融入校园行为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在共情共鸣中凝聚力量,从而让青年大学生在可知可感中体悟信仰,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三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为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把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中,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率先垂范,系统学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引导专业课教师准确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充分认识各类课程都蕴含着思政育人的价值,发掘各个专业、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鼓励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挥创造力,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
四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育。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00年前,建党先驱们就认识到,要实现建党目标、完成革命使命,就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实践作用,将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伟大的社会实践。高校要在第二课堂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育,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发青年大学生建功新征程的不竭动力。高校要倡导青年大学生到红色胜地、到革命老区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振兴乡村,让学生从建党历史、建党事迹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在勤奋钻研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能力和本领,在思考探索中辨明方向,在社会实践中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将个人的所作所为上升到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在新的征程上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而成的,是党的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激励着我们在新的伟大征程中接续奋斗。
立足当前,东北抗联精神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现实需要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用东北抗联精神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凝心聚力,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继承,又是对时代创新精神的不断丰富。要学习东北抗联精神,以东北抗联精神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形成促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正能量;要汲取东北抗联精神中积极的精神营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齐心协力应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运用东北抗联精神蕴含的精神动能,将其转化为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动力,使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向前。
学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东北抗联历史和东北抗联精神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要教育党员干部充分认识东北抗日联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要通过对东北抗联历史和东北抗联精神的学习,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历史重任。
学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儿女誓死抵御外族入侵的英雄气概,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东北抗联将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或投笔从戎,或毁家纾难,毅然站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我们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坚持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沿着东北抗联将士的足迹铿锵前行,继续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奋进拼搏。
面向未来,必须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开启新的伟大征程而努力奋斗
要坚定信念,对党忠诚
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忠贞不渝是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基石。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要对党绝对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执着、至信而深厚地信仰。
要勇挑重担,敢于担当
东北抗联是在没有任何外来援助、孤悬敌后的环境下进行抗日斗争的。面对凶残的敌人,东北抗联将士勇担历史使命,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顽强抵抗。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就是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要时刻保持行动上的自觉与迅速,力抓“早”、体现“快”、做到“好”;要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要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勇于自我革命,切实增强各方面的本领。
要甘于奉献,不怕牺牲
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群体人数最多时有3万余人,最少时仅有千余人,却在日军连续不断的军事“讨伐”,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坚贞不屈,毫不动摇,明知在有生之年可能见不到胜利的曙光,但仍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站高谋远,切实把基础性工作抓牢,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同时也要做参与者、奋斗者和奉献者。
要不畏艰苦,敢于斗争
东北抗联斗争的极端艰苦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但东北抗联将士没有消沉和退缩,而是坚持斗争直到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就是要攻坚克难,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斗争,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要心系群众,植根人民
东北抗日联军从建立那天起,就把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宣传发动群众,领导动员群众进行抗日斗争作为首要任务。在14年的漫长岁月里,东北抗联能够在冰天雪地中坚持战斗,力量的源泉就在于有人民群众的支持。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就是要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
党史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立足自身实际,全方位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入脑入心,在学史增信中汲取奋进力量。
以建党精神铸魂,笃学真学知史明史,汲取思想力量。中国共产党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撰写了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坚持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有序开展个人自学、示范领学、青年联学、创新活学,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上见成效。同时,要把***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结合起来,与各类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以建党精神明理,常学常新育人励己,汲取经验力量。好书不厌百回读,真理就要千次学。坚持把党史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学在日常、学在实处,创新多种学习方式,建立线上、线下学习渠道,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的积极性,主动对照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实际情况,以严的标准对自身进行“体检”,补齐思想短板。同时,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旗帜鲜明地和抹黑人民英雄的行为作斗争,用真历史滋养真担当,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以建党精神为鉴,善作善成昂扬奋力,汲取服务力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建党精神为镜,可以知兴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突出问题导向,在察民情、访民意基础上,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立台账逐件交办,加快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要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集中办实事与一直办实事的关系,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我们要永葆“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实”的作风,在追赶超越中不断开创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
硝烟散尽,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是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展现。
在14年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他们游走于白山黑水之间,成为东北抗战中一面光辉旗帜。选择有利地形埋伏,击敌虚弱部分,或选择小股敌人以击之的伏击战;不在于占领敌人据点,而在于军事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奇袭战;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奔袭战……抗联的广大指战员在纵横驰骋运用游击战术的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战斗胜利。
面对日寇的封锁和进攻,抗联将士敢于追求突破,进行艰苦西征,跳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外线去,发展力量,继续抗争。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正是抗联火种得以保存的重要支撑。为冲破日伪军的“三江大讨伐”,北满抗联主力部队从1938年7月开始,分三批向黑嫩平原远征,开辟新的游击区。西征历时近6个月,行程千余里,部队既要与饥饿、寒冷抗争,又要与追剿的敌人周旋,经历重重艰险,付出巨大牺牲,终于抵达目的地。三路大军艰苦奋斗的开拓意识,昂然西进的苦战和血战,最终粉碎了日本关东军剿灭抗联部队的罪恶企图,为开辟新的根据地、推进新形势下的抗日斗争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历史。东北抗日战场上,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英勇战斗、不畏牺牲,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数千名抗联指战员血洒疆场,诸多无名烈士英勇殉国,小孤山十二烈士、乌斯浑河八位巾帼,他们名字鲜有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流芳百世。
为纪念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48年10月,东北烈士纪念馆建成开馆。建馆近71年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如今已成为宣传东北地区革命烈士和抗联精神的重要窗口,研究东北抗联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阵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地区发展历程的重要平台,更是激发广大观众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要以首创精神激发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东北烈士纪念馆自开馆以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的事迹在这里广为传播。近年来,东北烈士纪念馆勇于探索,深耕红色资源,用创新的思想观念谋划工作、推进工作。作为曾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的“黑土英魂”,在面向社会展出12年后,迎来了整体升级改造工程,陈列将增加解放战争时期烈士事迹并强化智慧博物馆功能,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和升级。
深入宣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着力保护挖掘抗联文化。20_年5月18日,黑龙江省抗战文物单位联盟在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抗战纪念馆成立。随后,20_年6月东北三省通过联合抗战类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管理单位,发起组建了“东北抗战遗迹联盟”。这两个联盟组织通过近年工作的开展,对进一步整合东北地区抗战历史资源,深入系统挖掘与科学合理保护东北地区的抗战史料、遗迹、文物和抗战历史、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以奋斗精神不断谱写走在前列的新篇章。20_年,东北烈士纪念馆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余场。20_年纪念馆推出《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东北烈士纪念馆建馆70年馆史展览、“纪念馆传承与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
注重研究宣传,增强对外影响。近年来,东北烈士纪念馆在不断面向社会推出专题展览外,组织研究人员撰写出版了《铭记与传承——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文物的述说》《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等图书,深化红色文化与红色资源的社会宣传。在广泛开展抗联精神宣传的过程中,东北烈士纪念馆成立了首个分馆——杨靖宇纪念馆。
以奉献精神赢得社会观众的信赖。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等重要历史资源,东北烈士纪念馆派出流动展览小分队和宣讲报告团赴东北林业大学、继红小学、驻哈空军部队等单位做“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专题宣讲,让听众重温红色历史,传播和弘扬正能量。
东北烈士纪念馆文献信息中心对外开放,实现了博物馆内有图书馆的新局面。中心拥有近万册图书,设立党的十九大文献专区、中共党史文献专区、东北抗联文献专区等多个阅读功能区,可容纳近百人阅读、研究、查询所需文献资源,通过组织广大观众、读者举办读书会、报告会等活动,提供学习平台,发挥了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功能,受到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