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同步练习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同步练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八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教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学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目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标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培养热爱阅读故事的兴趣,并能较准教确地进行故事复述。 2.能够体会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进行句子仿写,提升学重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点 3.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1 课~时2安课排 时
一、交流平台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探究复述故事的方法。 导语:好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会经常把它们分享给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吗?(学生简单交流,教师适时引入。)其实,分享故事并不是简单地把故事背给别人听,而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做支撑。好的分享,会让听者兴趣盎然,相反,再好的故事也提不起他人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呢?同学们,认真回顾一下本单元学过的四篇故事,想一想老师都是如何教你们进行故事复述的。
2.学生认真回顾并进行交流。(如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按照提纲和文字提示复述,抓住关键词句复述,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复述……)
3.提示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看看每段话分别写了与复述故事有关的哪方面内容,分别又介绍了哪些有用的方法。
明确:第一段话是介绍复述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不同于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第二段话明确了复述故事的几种方法,第三段话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学以致用。
4.再读第二段话中提到的几种复述故事的方法,联系单元学习看看各自都在哪篇故事中运用过。
(1)学生认真回顾,教师提醒他们思考:在学习时自己是如何复述这些故事的?
(2)指名汇报交流。(运用“表格”复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运用“示意图”复述《漏》……)
(3)用这些方法进行故事复述有什么作用?(更容易记住故事的内容……) 5.教师过渡,出示一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复述。
过渡:是的,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故事复述,也就能按照顺序进行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以上都是针对我们学过的故事。那么,如果拿到一篇自己以前没有读过的故事,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蜗牛搬家
蜗牛住在水池边的石缝里,周围没有花没有草,光秃秃的连个遮拦也没有。他每天饱受着风吹日晒之苦,只有阴天下雨时,才从壳里探出身来,舒展一下蜷曲的身子。
一天,蜻蜓和蚂蚁来看蜗牛。
蜻蜓说:“前边小土岗子上是个好地方,那儿有密密的树林,有鲜花野果,林中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我俩现在就住在那儿。”
蚂蚁说:“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们都住在那里。蜜蜂采蜜,蝴蝶传播花粉,青蛙捕捉害虫,蚯蚓翻松泥土,大家同心协力干活,别提多快活。”
蜗牛听了蜻蜓和蚂蚁的话,很兴奋。他打定主意,要搬到小土岗子上面去住。 过了两天,蜜蜂来帮蜗牛搬家。蜗牛看看头顶上的太阳,犹豫地说:“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家。”
蜜蜂不解地问:“为什么呀?”
蜗牛说:“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死的!” 过了两天,蝴蝶来帮蜗牛搬家。蜗牛看看外面刮着风,就说:“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
蝴蝶不解地问:“为什么呀?”
蜗牛说:“我这细皮嫩肉的,经不起风沙吹打。”
又过了两天,青蛙来帮蜗牛搬家。这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既没有太阳,又没有风沙,可是蜗牛说:“我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
青蛙不解地问:“为什么呀?”
蜗牛叹了口气说:“天潮地滑,小土岗子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没办法,青蛙也只好走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来帮蜗牛搬家了,他的家始终没有搬成。有时候,他望望小土岗子,低声叹息道:“只怪我身体不好,要不然这时候,我也在那边过着快乐的生活……”
6.小组讨论并复述:选择一种方式,如借助表格、示意图或文字提示,合作进行复述练习。
7.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késouǒutùláodɑodí咳 嗽 呕 吐 唠 叨 嘀咕 yànyáojièbiàn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
正音:“咳嗽”的“嗽”读轻声,“唠叨”的“叨”也读轻声。“吐”是多音字,在“呕吐”一词中读第四声,在“扬眉吐气、吞吞吐吐”中读第三声。“谚”读第四声。
3.小组开火车再读词语,再次针对易读错的字词范读进行指导。
4.认真观察这8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汉字偏旁不仅跟字的意思有关系,还跟词语的意思密切关联。)
明确:(1)第一组词语中的每个字都是“口”字旁,第二组大部分都是言字旁。
(2)这些词语的意思跟它们各自的偏旁部首关联紧密,比如“咳嗽”就是跟嘴巴有关系,“辩论”跟说话、言语有关系。
5.引导学生借助偏旁再次尝试理解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教师补充重点。 谚语: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6.结合词语认读和词语意思的理解,辨析形近字“辩”与“辨”。 辩(辩论)(争辩)(分辩) 辨(辨认)(辨别)(分辨) 7.复习巩固词语。 (1)抽读词语卡片。
(2)做词语游戏。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摇——谣 辨——辩 嘀——滴 捞——唠 歌( ) ( )解 ( )咕 ( )叨 8.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补充认知。 示例:呼唤、吩咐、叮嘱、议论、评价、说话……
三、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拟声词的作用。
1.出示经过省略的第一句话,再引导学生找到课文原句。 ·顾客跳起来:“这么慢啊!”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
2.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可以演一演这两句话,再说一说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
明确:通过动作演示,我们发现第二句更能体现顾客的急不可耐,这是一个急性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第二句话,并想一想加点部分所表现的情形。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
明确:使用拟声词“扑通”形象地写出了椰子掉进水里的声音。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强调加点部分的朗读重音,想象其表现的情景。
5.拓展练习。
(1)在下列句中加上恰当的拟声词。 ·他用力一推,门( )开了。
4他( )喝了一大碗的水。 ·大黑狗( )从身边跑过去。
(2)比较补充前后的句子,读一读,演一演,结合语境感受句子中有拟声词和没有拟声词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6.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例句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生活中,小鸟极速飞走时是怎样的情景?玻璃窗一下子被打碎又是怎样的情景?模仿例句,选择一个情景,用拟声词写一句话。
示例:·轻捷的云雀呼的一声从草丛直冲到云霄里去了。 ·窗玻璃嘭的一声被打破了,玻璃碴哗啦哗啦碎了一地。 (二)运用对比的手法拟标题。
1.教师激趣引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标题的印象。
过渡:常听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你们看来,好的文题都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归纳:简洁明了,概括内容,新颖别致……)确实,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必须对文章内容有所提示才行,而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让人产生阅读文章的强烈欲望。
2.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本上的四个题目,看看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明确:(1)题目中有两个相关的人,提示了故事的主人公。
(2)这两个人具有相反的性格特征。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3)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导学生从四个文题中感受故事主角的特点,并借助比较,体会故事内容基本上都是重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想象的。
4.模仿例子,说几个这样的题目。 (1)将下列题目补充完整。
善良的狼和( ) ( )阿姨和矮个子( ) (2)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题目吗?
5.拓展练习:试着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看看谁的想象最有趣。
5
6.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题目?这些题目为什么“有趣”? (三)学会转述句子。
1.出示小剧本,引导学生表演“转述”。
过渡: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份剧本,我要找三个小演员将它表演出来,谁来试一试?(出示课件。)
王老师(微笑着面向张铭):赵健这个同学真不错,你看,这地拖得多干净。 张铭:是的,王老师,他的确挺能干的。
(王老师说完走了,正巧赵健走过来)赵健:张铭,刚才是王老师吗? 张铭:是啊,正巧,王老师还说起你呢。 赵健:王老师说起我?
张铭:对,王老师夸你真不错,把地拖得这么干净。 (赵健开心地笑了。) 2.引导学生讨论并认识转述。
(1)如果我们把王老师说话的情景写下来,你会怎么写?
·王老师微笑着对张铭说:“赵健这个同学真不错,你看,这地拖得多干净。” (2)张铭是怎么把王老师的话告诉赵健的?和刚才的句子一样吗? ·张铭对赵健说:“王老师夸你真不错,把地拖得这么干净。”
明确:张铭向赵健转述了王老师说的话。“转述”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直接说的话,意思不变。
(3)比较教材中的两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明确:像第二句这样用另外一个人的语气来表述裁缝说话内容的方式叫作“转述”。注意“说”后面用冒号和引号的形式叫“直接引用句”,而转述句则需要将“说”后面的标点符号改成逗号,引号里面的“我”要改成第三人称(他、她)。
(4)教师总结,提示转述的要点。
一个前提:只有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才能准确转述。 三个要点:
6·人称变了,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要改变。 ·标点变了,冒号变逗号,去掉双引号。 ·语气词去掉了。 3.玩玩游戏,尝试转述。
游戏:三个同学一排,左边的同学先对中间的同学说话,然后转过身去;中间的同学转向右边的同学,右边的同学问左边的同学刚刚说什么,中间的同学进行转述。三个人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体验转述。
4.照样子自主练习转述下列句子,再交流评议。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裁缝又补充一句,说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婆婆说,管他狼,管他虎,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提示: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要点转述。完成转述后,注意关注句子的三点变化,再读一读,检查意思是否一致。
四、日积月累
1.质疑引入古诗学习。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一般都在什么时间开放吗?(三月。)可是,有的地方却不是这样的,不信你们看。
2.出示《大林寺桃花》并播放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诗歌的朗读节奏,同时想一想自己都听懂了什么。
3.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句的节奏。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指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对诗歌的感知,借助文中的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意。教师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大林峰,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 芳菲尽:百花凋零。 始:才,刚刚。 长恨:非常惋惜。 无觅处:无处寻找。
5.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脑海中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又
7体会到了诗人白居易怎样的情感。
明确: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诗人因为看到了此处桃花开得比山下的桃花迟,所以感到很惊讶、惊喜。
6.质疑探究:为什么大林寺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山下迟很多?
明确:山高温度低,节令也略迟,所以桃花开放的时间要晚一些。体现了诗人善于观察、思考、感悟的品质。
7.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情境,读出美好的画面感以及诗人的惊喜之情。
8.诗歌诵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节奏感、韵味感更强。教师适时予以评价并强调指导。
9.学生齐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
10.教师小结。
小结:同学们,其实,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藏在生活和书本中的有趣知识,也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
五、课堂小结
通过对“语文园地”的学习,我们不仅系统了解了关于复述故事的几种方法,积累了一些有趣的词语,还学习了怎样把句子说(写)具体、生动,给自己的习作拟亮眼的题目,更欣赏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本单元语文园地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余,使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汉字的某些构字的特点,扩充识字量;能够通过读一读、做一做等体会词语在语句表现的情景,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学会给故事编写有趣的题目,学会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会对古诗的欣赏,并积累所学。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要在语文园地语文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习惯,开发其智力。
在“交流平台”栏目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复述出来。复述课文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依
8据关键词语提示来复述,依据故事结构特点来复述,依据故事情节发展来复述,依据故事线索梳理来复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因为本单元故事较长,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利用列表填空法来复述故事情节。我用多媒体展示表格,让学生借助表格,复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表格的填空,学生不仅迅速掌握了故事的内容,牢记了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复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还尝试让学生用学习卡片、示意图、脉络图等方法进行小故事的复述。
“识字加油站”第一组都是和嘴巴有关的词语,第二组是和说话有关词语。引导学生弄清每个词的意义,理解每个词如何应用,观察每个字的写法,掌握每个字的结构,掌握每个字的读音,通过读写加深对字的认识。
“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所产生的效果,体会加点词语表现的情景。让学生变换语气体会,换词体会,加深对加点部分的理解,并尝试仿写句子。在转述的讲解中我创设了多种转述的环境和课堂情境,让学生转述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通过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
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我发现仅仅通过解释字词来学习古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是笼统的、模糊的。因此,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出示图片、场景、视频,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