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类的散文
励志类的散文
如果我们能够时不时地找一些能够时常找一些励志类的散文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那么励志类的散文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类的散文:我要站成一棵树
若有来生,我愿为树,落叶之灵,锁尽深秋;若有来生,我愿为树,静静等待,默默守候。
站在时空的隧道里,它以不屈的姿势守望着世界,看尽了千年红尘的悲喜,看尽了千年人世的沧桑。然,它却不曾改变颜色。
我要站成一棵树。
一棵倔强而挺立的树。
在风雨中歌唱,在磨砺中攀升。
我要站成一棵树。
一棵自己喜爱的风景树。
向蓝天索取伟岸,向生命索取郁葱。
我要站成一棵树。
一棵人人仰慕的树。
风雨来袭,而其枝干从不垂落;冰冻霜寒,依然坚守着脚下的土地。
我要站成一棵树。
一棵造福于人的树。
站着,一树绿荫挡住骄阳;躺下,一根身躯堪做栋梁。
那干枯的枝蔓又抹上了一层新绿。是什么让它的生命如此顽强?是风,是雨,是不灭的追求。
从炫舞的秋叶里读到了生命的真谛,“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污泥更护花。”落叶向世人展示的不是生命的忧伤,而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水之静美”的风采。
无意于得,自然无所谓失。人生的美丽,不在于争,而在于守。
安安静静地生长于天地之间,从从容容地经历着春夏秋冬。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不像鲜花那样娇贵,从来不惧风吹雨淋。大树依然屹立,藤蔓永诉缠绵……
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长;任何去处都是归宿。
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
树的守望,日月同辉。
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与和谐。
淡然,如一朵花,清雅而素净;从容,如一棵树,茂密而青葱。
高处,心似大树直立担当;低处,心似小草平和谦让。
面对一颗历经千年的古树,让人懂得静观,学会沉思,从而进入生命智慧的彻悟境界。真可谓;“一叶知秋意,一树识菩提。
人是会走的树,树是站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树与人一起经历风雨,一起感悟炎凉,一起体验生命。
生于春,长于夏,落于秋,葬于冬。
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
一个人若已到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赖的时候,往往会变得坚强起来。
一棵树的春夏秋冬每年都在同样的重复着,演绎着不变的景色,而人却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慢慢变老,青春消逝,时光不再。
尘世浮华,我只愿像一颗树一样,扎根于大地,向着自己渴望的天空,张开怀抱,随风舞动枝叶,看冬去春来,看云卷云舒,沉默着高傲。
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智慧与情感的枝叶招展在蓝天下。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人生,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会有花,有蝶,有阳光。
年龄渐长,心态就愈加平和。即便是那些很寻常的时光,也能够品味出生命的真味,于阳光明媚之间,于春风拂面此时,于细雨纷扬那刻,一个人行走,静默,安然。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
如果生命如繁花,那我可否是一株树,在静寂中细数从枝叶间漏下的斑驳时光?
来世我愿成为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过的路边 若有来生,我愿为树,汝是泥土,一世温柔;若有来生,我愿为树,不再奔波,寂漫心头;若有来生,我愿为树,与风相伴,用雨浇愁;若有来生,我愿为树,落叶之灵,锁尽深秋;若有来生,我愿为树,静静等待,默默守候。
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
人生并不在于获取,更在于放得下。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
我始终坚信:不临绝境,不成大树。
每一次卓越都来自于倔强的孤独。
励志类的散文:如果我欠了你五块钱 请你告诉我
有一位中国台湾影剧界的名人经历的一个生活小插曲:
某次录影她打无线电计程车回家,下车时计费表上显示的是一百八十元,她拿出两百元给司机,司机默默的收了。
以台北市的计费标准,表上加十五元等於车费,她稍微等了一下,以为司机会找五元给她,但司机一点动静也没有,她想,算了,才五元嘛,就拉开车门下车了。
关上车门的那一刹那,她才恍然想起自己是叫无线电车的,按规矩需再加叫车费十元,是她还欠司机五元才对。
於是她又敲敲前车窗,赶紧把五元再递给司机。司机冷冷的摇下前车窗来,说:「哼,亏你想到了,不然我还以为,连你这样一个名人,也想贪我五块钱的小便宜!」
虽然误会是化解了,但我这个朋友心里老大不舒服,她说:「他为什麽不直接告诉我,我少给了他五元呢?」
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五元,在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是不是有些时候,
我们像那个司机一样,
无声的在忍耐着某个人的作为,
而事实上,
我们的沈默反而误解那个无辜的人,
让他根本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你?
你心里因为这样不舒服,
他的名誉也因而受损。
为什麽你不说出口呢?
很多类似这种「五块钱」的问题影响了我们的朋友情谊、爱情品质、人际关系,甚至人的情感。
婆嫌媳妇洗的碗不乾净,怕变成坏婆婆,隐忍不说,自行把媳妇洗过的碗再洗一遍──媳妇当然老大不高兴。觉得媳妇的菜不顺口,硬把每餐揽来自己弄,背地里又感到自己好委屈。
办公室亦然,你虽然喜欢助人,但因别人搞不清楚你「助人」的尺度为何,常做出你认为过份的要求,你默默做了,却咬牙切齿在心里,在别的同事面前对他表示不屑,也是常有的办公室情事。
忍,不一定都是美德。除非你忍了就忘了,但有几人能够呢?我们想认亏了事,不愿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在无意间,我们却以成见,伤害了彼此的关系,或无辜者的名誉!。
「不知者无罪」,如果对方并不知道他哪里得罪你,你的忍耐,只会造成他受损而已。忍耐人的时候,脸色通常很难好看,如果你忍耐的对象是自己很亲密的人,他的情绪和你们的关系,一定受损得更厉害!
有话不妨直说吧!我有没有欠你五块钱。
励志类的散文: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前两天有个网友给我写信,问我如何克服寂寞。
她跟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一样,英文不够好,朋友少,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天黑。“每天学校、家、图书馆、gym、几点一线”。
我说我没什么好办法,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克服过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我学会的,就是适应它。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快乐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基因、经历、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实,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的怜悯。你看,这三项里面,除了第二项,其他两项都是可以自给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获的对称性。
我的快乐很少,当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就说昨天一天我都干了什么吧:
10点,起床,收拾收拾,把看了一大半的关于明史的书看完。
下午1点,出门,找个coffee shop,从里面随便买点东西当午饭,然后坐那改一篇论文。期间凝视窗外的纷飞大雪,花半小时创作梨花体诗歌一首。
晚上7点,回家,动手做了点饭吃,看了一个来小时的电视,回e-mail若干。
10点,看了一张DVD,韩国电影“春夏秋冬春”。
12点,读关于冷战的书两章。
凌晨2点,跟某同学通电话,上网溜达,准备睡觉。
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个人。书、电脑、DVD。
一个星期平均会去学校听两次讲座。工作日平均会跟朋友吃午饭一次,周末吃晚饭一次。
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应。
孤独的滋味当然不好受,更糟的是孤独具有一种累加效应。同样重要的东西,你第一分钟举着它和第五个小时举着它,感受当然不同。孤独也是这样,偶尔偷得半日闲自己去看一场电影,和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只能自己和自己喝啤酒,后果当然完全不同。我以前跟一位曾经因为某政治事件而坐过牢的朋友聊天,他描述那几年被单独关押的生活,这样形容:度日如年,度年如日。说得可真确切。
我曾在日记里大言不惭地写道:出于责任感,我承担了全世界的孤独。我的意思是,我不但孤独,而且我的孤独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在女人堆里太男人,在男人堆里太女人;在学者里面太老粗,在老粗里面太学者;在文青里面太愤青,在愤青里面太文青;在中国人里面太西化,在外国人里面太中国....我觉得上帝把我派到人间,很可能是为了做一个认同紊乱的心理实验。
我其实并不孤僻,简直可以说开朗活泼。但大多时候我很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还有一些时候,就是爱自由,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知音难觅。我老觉得自己跟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维度,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兴趣一望无际的人。这句话的谦虚版说法是:很难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神经错乱的人。
有时候也着急。我有有幸生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没有吃过多少苦,但是在我所经历过的痛苦中,没有什么比孤独更具有破坏力。这不仅仅是因为错过了亲友之间的饭局谈笑温情,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文学女青年对故事、冲突、枝繁叶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向往,还因为一个人思想总是需要通过碰撞来保持。长期的孤单中,就像一个圆点脱离了坐标系,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成其为问题,你时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个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么是大,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小,你不知道什么是白,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黑。总之你会担心,老这样一个人呆着,会不会越来越傻?
好像的确是越来越傻。
但另一些时候,又惊咤于人的生命力。在这样缺乏沟通、交流、刺激、辩论、玩笑、聊天、绯闻、传闻、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里,没有任何圈子,多年来仅仅凭着自己跟自己对话,我也坚持了思考,保持了表达欲,还能写小说政论论文博客,可见要把一个人意志的皮筋给撑断,也没有那么容易。
“忍受的极限会是什么养的结果?”
让我告诉你,忍受是没有极限的。
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
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
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它让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们彼此可以对话。你还可以学习观察微小事物的变化,天气、季节、超市里的蔬菜价格、街上漂亮的小孩,你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我是说真正-打量它。
当然还有书、报纸、电影电视、网络、DVD、CD,那里面有他人的生活、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音乐的美、知识的魔术、爱的可能性、令人愤怒的政治家...我们九九八十一生都不可能穷尽这些道理、美、爱、魔术的一个小指甲盖,怎么还能抱怨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
绝望不是气馁,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这样一种事实求是的态度。
就是说,它是自由。
以前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诗,叫《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我想象文革中的顾准、狱中的杨小凯、在文学圈之外写作的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我想自己终究是幸运的,不仅仅因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为我还挺结实的。总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总还能在上帝他老人家数到“九”之前重新站起来,再看到眼前那个大海时,还是一样兴奋,欢天喜地地跳进去。在辽阔的世界面前,一个人有多谦卑,他就会有多快乐。当罗素说知识、爱、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动力时,我觉得简直可以和这个风流成性的老不死称兄道弟。
因为这种幸运,我原谅自己经受的挫折、孤单、原谅自己的敏感、焦虑和神经质,原谅上帝他老人家让X不喜欢我,让我不喜欢Y,让那么多人长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谅他让我变老变胖。因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给了我: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孤单寂寞怀才不遇举世皆浊我独醒而深深叹息的话,那么让我告诉你,你买不到那个彩票的,别再把你时间的积蓄两块、两块地花出去,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心灵深处的他、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身无分文而腰缠万贯。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