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演讲稿

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4-17 12:35:3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4篇)

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xx年全省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团中央xx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团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总结20xx年全省团学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关于20xx年的全省团学工作情况和20xx年的全省团学工作任务,曹克舜同志在今天上午的工作会议上已经代表学校部进行了总结和说明,同志们围绕20xx年的工作要点进行了认真讨论,从刚才的小组发言中可以感觉到同志们的讨论是认真激烈的,既有对单项工作的认真思考和碰撞,又有对全局工作的总体把握和谋划,大家谈得都很好,我很感动,也很受教育和启发。

  在年前召开的共青团xx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同志在代表党中央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巩固学校团建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同志、书记处书记贺军科同志分别在团中央全会和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上突出强调,要把学校团队工作摆在基础性战略位置,系统规划共青团对青少年的培养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团中央对学校团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无比关心,更饱含着对学校广大共青团干部的殷切期望。我们只有认清新形势,掌握新特点,落实新要求,构建新体系,扩大覆盖面,才能不负重托、有所作为。下面,结合同志们的发言,我就巩固学校团建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做好新形势下的团学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审时度势,学校团建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日益凸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学校战线的工作对象、工作背景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首先,从面对群体上看,人数不断增多,任务更加艰巨。相对于团的其他战线而言,学校团队的工作对象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基础性。少先队是共青团的基石,是共青团为党培养人才的第二梯队,全团带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职责。中学是团员发展的源头,是为共青团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阵地,是壮大共青团队伍的基础所在。我省现有团员人数530万人,其中学生团员就有318万人,占全省团员数的60%,而已经走向社会的团员青年,几乎90%以上都是在中学和大学加入的。二是集中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几乎所有适龄青少年都要接受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也使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向学校集中已经成为青年流动的一个重要趋势。截至20xx年底,全省高校本专科在校生109.5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7%。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20xx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23%,在学人数达到227万,其中普通高等教育要达到136万,研究生人数达到4.5万,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要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这将意味着今后学生占青年总数的比例、学生团员占团员总数的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学生在团员构成中的主体地位将会越来越突出。三是长期性。随着社会对劳动者素质和文化水平要求的越来越高,青年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会普遍延长,走向社会的年龄会不断增大。如果一个人7岁上小学,13岁上中学,19岁上大学,23岁硕博连读,踏入社会时已经29岁,到60岁退休,意味着人生将近一半的时间要在学校度过。即便能读到博士的为数不多,大学或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在校时间也要长达12到20xx年。四是可塑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期。在这一阶段奠定的思想基础往往能决定他们一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学生时期可塑性强,同时也会表现出不成熟性、多变性,特别是他们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竞争压力的时候,也就非常需要得到团队组织的关心爱护,需要在最困难时得到团队的支持帮助。

  其次,从外部环境上看,影响因素复杂,挑战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当代青年学生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不仅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也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享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拥有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获得的成才空间越来越广阔,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代学生的主流是好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日新月异,国内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出现的“四个多样化”趋势不断加剧等等,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竞争意识,不可避免地要时常经受激烈的碰撞和艰难的选择。引导青年学生清醒地认识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是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青年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辨别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更是团组织必须肩负的重任。

  其三,从时代发展上看,历史赋予重托,使命更加光荣。当前,以党的xx大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共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我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也已经实现了“由小到大”历史性转变,正在迈向“由大到强”的新跨越。实现xx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完成我省的新跨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既需要全党、全国、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广大青年学生,从现在起就做好全面准备。共青团组织担负着为党的事业教育引导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神圣职责,可谓使命共荣、责任重大。

  二、改革创新,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亟待破题

  着力构建从小学到大学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团中央xx届六中全会上从全团工作整体布局出发,深刻分析学校战线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条重要思路,是巩固学校团建基础性战略地位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战线工作的重大任务。如何构建,急需同志们在实践中认真总结、大胆创新、奋力攻坚、破题解答。这里仅提一个思路供同志们参考。

  学校团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各项工作必须始终贯彻育人这根主线。但是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的趋同。相反,面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他们分别处在三个不同的成长发育期,其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存在层次差别,就是同一年龄段的不同个体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只有遵循他们在不同年龄段的成长规律,按照“整体全程规划、目标分层递进、内容各有侧重”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不同阶段学校团队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1、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握学校团队工作的一贯性。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前进的航标和灯塔。要始终把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小学生思想纯洁、擅长记忆、渴望求知、对未来充满幻想,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时机,要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开展富有童趣的活动,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浓厚情感,树立崇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学生正处在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趋于完全、知识基础逐渐充实、自我意识日益强烈,人生观、世界观将初步形成,抓好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涉及“百年大计”,要通过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采用理论学习法、先进引路法、榜样激励法、典型示范法,帮助他们了解党团基本知识,加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他们在古今对比、中西鉴别中,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大学生处于理想信念的成型期,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成才愿望强烈,要大张旗鼓地、始终不渝地把强化理论武装、开展系列培训、外出参观考察、深入实践检验、组织座谈讨论作为重要方式方法,使他们对科学理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系统学习培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x大精神上来。

  2、要坚持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支撑,把握学校团队工作的递进性。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成长之基。小学生、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较低,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人格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尚处于他律状态,团队组织要以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重点,用身边人、身边事,重在启发诱导的方法,帮助他们自觉形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行为准则,养成热爱集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服务公众的良好品质,养成讲究卫生、厉行节约、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不懈追求,争做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大自然的好朋友,对祖国、对社会、对自身有责任感的好公民。高中生、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树立,道德行为走向自觉,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时常碰撞冲击,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不时发生矛盾,产生道德困惑,突出地表现为知、情、意、行尚不能完全统一。因此要以加强自我教育、促进知行合一为重点,培养他们为国为民的爱国情操、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健康和谐的自身心态,努力克服思想观念上的混乱和迷惘,提高扬荣拒耻、明辨是非的知行能力。

  3、要坚持以活跃校园文化为基础,把握学校团队工作的层次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无论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的古训,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格言,都充分说明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密切相关、影响至深。青少年学生以学习为主,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团队组织是繁荣活跃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在促进学校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小学生,立足文化启蒙,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科学意识,优化育人环境。对中学生,立足开展科技竞赛、体育比赛、特长展示,帮助他们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活跃校园氛围,舒缓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立足提高文化品位、加强人文素养、鼓励科技发明、提高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掌握过硬本领、培育创新精神、积累创造才能,为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与顺利就业奠定知识、心理、体能的全面储备。

  4、要坚持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把握学校团队工作的延续性。坚持实践育人是团队组织的优良传统,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工作经验。现在的在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众星捧月、呵护有加,让他们走出家庭、接触社会、感知国情、了解民情、亲身实践、感知竞争,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要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对小学生重在道德体验、中学生重在道德实践、大学生重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体现实践育人的分层实施、依次延伸、持续不断。体验教育强调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并在体验中认识事物、形成观念、规范和矫正行为。少先队要通过开展“手拉手”、“雏鹰争章”、少年军警校,保护母亲河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融入到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之中,促使他们从中启迪道德觉悟,加速适应社会的进程。道德实践重在道德认知、道德辨析、道德践行。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正是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化“知”为“行”的过程。中学团组织在组织开展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18岁成人仪式教育和志愿服务、生产实习、公益劳动、技能比赛等实践活动中,要改变过去“强制性”、“说教式”的旧模式,掌握学会“指导性”、“诱导式”的新方法,让他们自主参与、自行设计、自我教育,从中增强责任感,提高约束力,做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20多年的组织发动和实践检验,越来越赢得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师生的踊跃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各高校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工作载体,畅通实践渠道,促进广大青年学生的全员参与。

  构建学校战线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没有现成的经验照搬,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需要同志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希望大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力争在较短时间有较大突破,使我省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格局构建、体系完善走在全团的前列。

  三、 扩大覆盖,团学组织的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最大限度地扩大对青年学生群体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提高团学组织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是巩固基础性战略地位、做好新形势下团学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把竭诚服务青年学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切实有效的服务提高影响力。团学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能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能力。要使团学组织真正回归青年、扎根学生,必须把竭诚服务广大青年学生的具体利益作为提高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涉及广大青年学生最大的利益,就是全面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能够顺利地升学就业。党在学校的中心工作即党的教育方针也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青年学生的具体利益和服务党在学校的工作大局是有机统一的。近年来,我们在服务青年学生具体利益方面,创造了十分丰富的工作载体。例如全省各级团学组织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挑战杯”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对于帮助大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竞争力,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面对广大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环境的新变化,面对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就业、维权等方面表现出的新特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团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仍惟有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探索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载体,真正把团的教育寓于服务之中,让团的活动体现服务内涵,使团的建设依靠服务推进,加快形成服务青年学生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能力,才能创造新作为,赢得新地位,旺盛生命力。

  二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扩大对青年学生的覆盖面,依靠充满生机活力的组织提高影响力。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不仅是青年学生自己的组织,也是他们参加团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和基本平台。扩大对青年学生的覆盖面,就要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加强团学组织的自身建设。高校要积极应对当前学分管理、弹性学制、上课大班化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完善院系、班级建团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公寓建团总支、楼层建团支部、宿舍建团小组的新模式,形成“校团委——院(系)、公寓团总支——班级、楼层团支部——宿舍团小组”的新型团建架构,实现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立体交叉覆盖。要高度重视学生会、研究生会的建设,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正确引导、大力支持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其团结、教育、联系、服务学生的功能。要密切关注以各类新兴学生社团为代表的青年自治组织在校园的不断涌现,保证一个不漏地及时纳入团学组织的管理体系。要大力推进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的团学组织建设,团省委将把其作为今年全省学校团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全省本科高校团委分别与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委结成对子,建立联系指导和帮扶制度,通过共同开展社团活动、共同开展团干培训、共同举办学术讲座、共同组织社会实践等共建活动,促进民办高校团学工作全面活跃。只有基层团学组织加强了、活跃了,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才能有效地覆盖最广大的学生,学校团建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才能够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

  三要坚持以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为促动,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依靠团学干部的人格魅力提高影响力。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调查显示,仅在目前全省89所普通高校、11所民办高校、10所独立学院、5所二级学院中,就有团学干部16.7万名,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3%。他们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来自学生,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知道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生所求所盼,能够准确地表达学生的要求,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愿望,如何把他们参与团学工作的热情转化为服务同学的行动,对提高团学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举足轻重。要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各级各类“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为依托,以培养一大批“政治强、品德优、能力强、学习优”的“双强双优”型学生干部为目标,认真按照《河南省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xx-20xx)》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高度重视对他们的理想信念培养、能力素质塑造、良好心理养成,使他们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做广大青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团干部特别是专兼职团干部,直接面对青年学生,要始终牢记“正人务先正已,人师当须楷模”的名言,下真功夫锤炼自己的党性修养,强化自身的德识才学,做到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绩能服其众,体能担其责,使自身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党放心、青年满意”团干部。

  巩固学校团建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学生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团省委对在座的同志们寄予厚望,对全省学校战线的广大团干部寄予厚望。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发进取,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共青团学校工作实现新发展,为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早日成长成才作出新贡献。

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同志们:

  新学期伊始,我们在安徽理工大学召开全省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团的xx届四中全会、团省委十二届五中全会的工作部署,分析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今年的有关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省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育人根本目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以及维护校园稳定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挑战杯”、“三下乡”等传统品牌工作有了新的深化,中学和中职团组织建设等难点问题有了新的突破。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全省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服从大局,协调各方,克服困难, 选派118名高校团干部分别到我省103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区县,共计118个县级团委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目前挂职人员已全部到岗,这都充分展现出共青团学校战线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这里,我谨代表团省委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20xx 年是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也是“”规划的开局之年,对学校共青团工作来说,既有机遇,更有挑战。我们唯有继续拼搏奋斗、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争取更大成绩。关于20xx年全省学校战线具体工作,学校部还要与大家专门进行交流,作具体部署安排。在这里,我主要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之所以单独把思想引领工作提出来重点讲一讲,主要是考虑到,一是学校团的工作居于全团战略性基础性地位,人数众多,全省300多万团员,学生团员220万,占70%。第二,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是共青团学校战线的两大根本任务,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说,成长服务也是思想引领的一个重要前提和途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凝聚青年学生,从而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第三,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形势发展对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创造性,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1. 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是应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考验的迫切需要。 20xx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处理全球事务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这些对我们国家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在这样的节点上,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我们既要看到国际上对中国发展成就和社会制度的褒扬,更加关注中国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又要看到西方敌对势力炒作“中国威胁”、渲染“中国责任”,千方百计对我国在战略上围堵、安全上威胁、发展上牵制、主权上干涉、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不仅通过政治制度、宗教、民族、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等问题制造事端,而且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既要看到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活力,又要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就业、房价、征地、拆迁等热点问题叠加,利益格局调整更加深刻,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既要看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高度认同,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又要看到在市场经济观念进一步强化、社会阶层分化与流动、资本和技术替代关系变化、新媒体和新的文化业态影响加深的背景下,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和主流价值认同难度加大。近一段时间以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中东、阿拉伯国家、北非的政局发生了剧烈动荡,从长远来看,这一动荡还将持续并影响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从我们的工作角度而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许多言论都脱离了单纯国外突发事件的范畴,从背景、原因等方面与国内形势相勾连,兜售西方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在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更要从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政治目标、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学生工作。

  2. 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是适应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现实需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人,较20xx年底增加7330万人,其中10-29岁的网民占了近60%,约为2.74亿,30-39岁网民22.8%,约为1.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03亿人。随着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特别是3G手机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由固网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延伸,使人人、时时、处处上网成为可能。目前,互联网已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覆盖”、“全程融入”,“每日必网”、“无网不在”成为当前青年学生一种基本生活方式。视察人民网时曾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网络已经成为形形色色的主义、思潮及价值观念宣传、交流、碰撞的主要平台,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具有“短兵相接”的特点。网络在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帮助学习、增进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瘾现象、引发犯罪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危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在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上,以往是“沉默是金”,现在“沉默就是承认”;以往是“堵”,现在是“堵疏结合”;以往是被动应付,疲于应付,现在需要主动出击、敢于亮剑。信息化带来的这些挑战是共青团尤其是以育人为根本目标的学校共青团必须认真、及时应对的,学校共青团应该着力在这个领域为党政分忧,率先做出一些探索和尝试。

  3. 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 客观需 要。 当代青年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鼓舞下,他们精神世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志向远大,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美好的憧憬。他们接触新事物多、信息面广,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对自我发展有着更多期待。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导致一部分青年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迷茫、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等现象,特别是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有的人协作精神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比较突出。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他们思想观念的工作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把握青年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提高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4 .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履行自身根本职责的内在需要。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要求和青年的使命决定着共青团的职责。回顾共青团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都是因为高举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和青年历史使命的思想旗帜,才感召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前赴后继、竭诚奉献,也才推动着共青团自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在革命时期,团章规定,共青团就是吸收广大劳动青年参加革命斗争,从斗争中给予青年共产主义教育和训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八大明确规定共青团是党的助手,要求共青团带领青年在建设中发挥突击队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团的性质明确表述为三句话,就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当前,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基于这样的历史判断,团的xx大确认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根本职责,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怎样才能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就必须把吸引、凝聚青年作为自己的存在前提和首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吸引凝聚青年?怎样才能实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呢?显然,需要努力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团中央总结了五条( 一是靠先进思想;二是靠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三是靠对青年特有的兴趣满足;四靠对青年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五是靠第一线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对青年的感情 ),但归根到底,万变不离其宗,思想决定行动,首要的就是“靠先进的思想吸引”,用先进的思想吸引凝聚青年始终是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的鲜明特色和制胜法宝。

  二、深入思考,理性分析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做好引导青年工作,是党对共青团的一贯要求,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任务。学校共青团一直有着自己鲜明的理想、传统和文化,为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为促进大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全省校园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知,学校战线共青团组织处于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对于如何更好地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和四项基本职能,如何落实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要求,如何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推进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大业做出更大贡献,学校战线自身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提高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要冷静加以分析,切实加以整改。

  一是思想引领内涵不够深,缺乏渗透性。 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缺乏研究,比如,在思想引领方面,我们经常说要“寓教于乐”,但实际上我们确实搞了很多热热闹闹的文化娱乐活动,学生也很喜欢,可回头细想却是“有乐无教”,并没有很好地渗透我们需要的价值观和思想,因为我们没有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具体路径、载体和方法。社会上有些人把我们共青团比作“活动团”,这种说法虽然与共青团的核心工作相去甚远,但也映射出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青少年群体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显著增强。但是,我们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感悟,简单的“填鸭式”理论灌输方法让广大青少年感到思想教育枯燥无味,思想教育停留在浅层,青少年理解不深,有的甚至抗拒接受,表面化的教育方式难以取得深层次的教育效果,更谈不上“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有时我们组织思想教育活动,出现上面搞得“轰轰烈烈”,下面团员青年“冷冷清清”的现象正是对这种思想教育方法和效果的折射,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甚至华而不实、形式主义,追求表面热热闹闹,唱功好、做功差,“求精”不够,灵敏性不够,及时性不够,执行力不够。

  二是思想引领范围不够广,缺乏普遍性。 团中央做过一项调查显示,超过20%的人认为团学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很小,主要局限在团学干部的圈子。陆昊同志一再强调要重视工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不能“高端化”、“高龄化”,但是我们的一些工作和活动却搞成“精英俱乐部”,成为少数人经常参与、一些特长生的表演舞台。一个既会唱歌、又会跳街舞、绘画的大学生主持人就能在我们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四个比赛中拿到四个奖,这样做就直观地看,明显把我们活动覆盖面降低了四分之三;深层次考虑,就是让我们的共青团组织和活动脱离了学生主体,逐渐丧失群众基础,所谓的思想引领就更无从谈起。事实证明,凡是共青团产生的持久的、重大的、在社会上有良好影响的重要品牌工作,都牢牢抓住了这一原则。“希望工程”、志愿者工作以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等,都坚持了普遍性原则,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思想引领方法不够多,缺乏针对性。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团员青年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变化的特点。但是,我们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跟不上青少年的思想变化。经常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情况。青少年需求日益扩大和共青团自身服务能力滞后的矛盾,成为了我们在思想引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引领方式和内容的“错位”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削弱了共青团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直接导致了团组织凝聚力的下降。举个例子,随着3G时代的快速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会有井喷式增长,会对青年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善于在最贴近青年学生的地方开展工作,这个地方就是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组织和工作不占领网络、手机空间,就自然会脱离青年学生,反过来也会有各种其他的组织和力量去利用网络、手机与我们争夺青年学生,比如自组织、传播不良信息的利益群体甚至境外的敌对势力。无论从网络硬件条件、网络教育和应用普及程度、网络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来看,学校及学校共青团都有显著优势,如果我们不注意在这些工作上下功夫,不去占领网络思想平台的阵地,我们的工作将出现重大缺失,甚至给共青团工作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四是思想引领效果不够好,缺乏经常性。 明显地表现在不能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或者是不能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两个全体青年”之间的关系。从组织覆盖方面分析,表现为: 一是团建空白点依然存在,部分中职学校和民办中学尚有没建立团组织,少数地市甚至连辖区内究竟有多少所中职学校和民办学校都不一定搞得清,更谈不上建团或者说影响力了;二是团组织有形式无内容,团员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或者说有内容但根本就沾不上团的边,学生只知道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根本不知道共青团组织是什么样的性质;三是制度不够健全,存在着制度“上墙不上心”的现象,有些团组织,虽然也有各种制度,但不够规范,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力度不够,疲于应付,遇到问题不是按照程序制度办事,而是决策随意。从活动影响方面看, 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行为更加务实,需求更加多样,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团的主题教育活动没有及时跟上这一变化,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与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教育活动存在被动性、滞后性,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一些活动内容肤浅、传播方式简单、传播范围狭小,导致“有组织、有活动,但欠缺影响”现象时有发生。

  三、抓住契机,切实用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统筹学校共青团工作全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是我们做思想引领工作的大好契机。团省委今年将要在全省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团组织要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青少年,帮助他们了解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摸索救国救民、振兴中华道路的艰辛历程,了解我们党成立90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壮丽凯歌的光辉历程,从而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深刻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日前,团中央下发了《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试用版)》,围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总目标,着眼于解决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提出了10个方面的主要引导内容,并提出了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八大类引导路径(一是当面启发类;二是媒体传导类;三是实践感悟类;四是观察思考类;五是人群影响类;六是文化熏陶类;七是情感升华类;八是服务渗透类)。这些都是青年学生思想引导工作中的一些最基本的目标定位、思想准则和工作方法,下面结合学校战线的一些重点工作,再做一下强调。

  一是强化理论引导,有效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贯穿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始终。 要坚持正面宣传教育,着力增强思想引导内容的针对性、传播方式的适应性和工作对象普遍性。引导青年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统一起来,把握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历史逻辑;引导青年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握在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快速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引导青年把个人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握在历史进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青年在快速变革与发展的社会中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劳动观,把握诚实劳动和艰苦奋斗对青年人成长发展的普遍意义。 20xx—20xx年期间,我省已连续举办三期省本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高校团总支书记培训班,累计培训796名大学生骨干和211名团总支书记,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分期分批分类对50000多名大学生骨干进行轮训。从实施效果看,青马工程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高校广大团学干部理论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各级团组织要继续开展好本级的大学生骨干培训,培养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打好思想基础;二是要举办辅导讲座,提高认识水平;三是要集中学习研讨,加强思想交流;四是要深入社会实践,增强学习意识;五是要开展红色教育,升华爱国情感。尤其要强调的是,今年我们还要建立一支由党政领导、团干部、专家学者和其他行业领军人物组成的导师团队伍,采取“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今年我们还要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全省计划开展176场报告会,其中学校战线 135场,我们要带头下去与学生“面对面”。

  二是强化网络引导,不断创新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 近年来,网站、网络跟帖、博客、播客等,已经成为青年发表思想言论的重要园地,成为影响青年思想意识的重要渠道,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与我们争夺青年的重要场所。与互联网影响青年的广泛、激烈和深刻程度相比,共青团在利用新媒体引导青年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各级团组织和团属传媒机构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加快步伐,高度重视网络游戏、短视频等重要载体,大力运用网络即时通讯、博客、微博、手机媒体等新工具,逐步建立起传统手段和新媒体充分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引导动员体系,更加主动和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做好新形势下的引导青年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成立校团委网络工作委员会及其下设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网络工作办公室,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创新管理,切实发挥出团学组织贴近青年的优势。 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贴近学生的优势,今年不但要建立一支属于我们自己的舆情信息员队伍,打造一支 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拥有现代信息观念、掌握网络科技技术的网络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也就是我们的“网络红军”,还要培训、管理好这支队伍,切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建好“红军”是第一步,重点和关键是使用好。在网络引导上,学校战线要率先,因为我们是人才与组织最完备的。网络的理想状态就是全员全程全领域,我们学校团干不关注网络就是不关注最活跃的领域,就是没有抓住引领的主战场,就是丧失阵地。

  首先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要让学校战线的广大团干部、学生会干部成为骨干成员,还要联系和团结一批校园论坛版主,为我们收集学生舆情信息。然后由学校教授、校团委老师、相关时政专家学者组成发表引导言论、能够引导舆论的队伍,针对社会和校园的热点话题进行科学解读,及时疏导学生情绪,运用时尚的、流行的、文化的、情感的元素开展工作。针对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要能及时收集舆情信息,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同时进行合理引导;一定不能一味的删帖,删得掉网上的文字,删不掉心中的疑惑,删去了碍眼的内容,删不去心中的反感。 要建立信息收集研判、信息报送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的长效机制。只有紧紧和网络相依,我们团学干部才能避免被封闭、被官僚。

  三是强化实践引导,为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个是理论学习,一个是社会观察,一个是亲身参与实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充分强调了社会实践在提高个人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发挥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显示出了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开展以来,活动覆盖的地区不断扩大,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动员的学生也不断增多,我们要继续扩大参与面,拓展锻炼平台,开展切合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对于“ 扯面旗子、搬张桌子,挂个牌子、挣了面子、丢了里子”的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现象,关键是没有形成有效地供需对接,今年103个区县派了挂职团区县委副书记,我们要发挥好他们的桥梁作用。今后,为弥补社会实践在时间、地域和内容上的不足,我们还要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社会观察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思辨甄别的意识和能力,澄清思想上的困惑和模糊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学生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社会热点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形成更深刻、更理性、更全面、更稳定的看法,进而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我们要积极鼓励并推广近年来合肥市、芜湖市部分高校的做法,就是通过和地方党政部门沟通协调,选拔推荐学生到区县机关和乡镇街道挂职、实习、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和观察中熟悉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是强化服务引导,在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思想引领效果。 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要努力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增强大学生对团组织和团的工作的信任,同时努力在服务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渗入正确的思想准则,实现为大学生办实事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统一。当前,尤其要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要通过深化“挑战杯”竞赛、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广泛开展KAB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团进校园、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等工作和活动,进一步整合创新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措施,扎实有效地帮助青年学生培养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搭建就业平台。要在细致入微的服务中不断增强育人功能,继续推进“助学助困计划”,做好关心和服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继续推进“阳光关爱计划”,充分发挥学校专职心理委员、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师、心理学协会等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培训讲座和自我教育活动,切实做好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些工作既是为青年学生解难,也是为党和政府分忧。

  五要强化组织引导,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的组织归属感。 团的组织是引导青年的主阵地,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要注重扩大对青年的组织覆盖,让青年在组织体系内接受教育,并努力通过各级组织及其骨干成员与青年形成的友谊、情感和信任,从而更好地影响青年的思想和行动。要把握不同层级团组织在引导青年工作中的不同侧重点,基层团组织在引导青年时特别要善于创造活动载体。说到这,我要特别强调一下中学共青团工作。应该说,中学共青团工作近两年来还是取得一定的进展,我们大规模开展了调研,基本摸清了底子;出版了《中学共青团工作典型案例》,提供了学习素材;推动市县成立中学共青团工作联谊会,促进了工作研究和交流。我们的做法也得到了团中央的充分肯定。现在,很多中学团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思想引领的针对性、经常性、渗透性很不够,很多地方入团不规范,甚至有少数地方成批入团。团是先进青年的组织,团组织对先进青年是敞开大门的,但不是对所有青年敞开大门,也不是对先进青年同时敞开大门,一哄而进。今年,我们要对入团程序是否规范、入团比例做专项检查。从目前来讲,中学共青团可以考虑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按照《团章》把好团员发展的入口关,把真正优秀的、有意愿而不是被迫加入团组织的学生吸纳进来,做好对团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以及收缴团费、对团员的奖惩等基础性工作。要在中学生团员中开展好团员意识教育,研究和探索团员意识的具体外在体现和载体,比如统一而庄重的入团仪式、佩戴团徽、唱团歌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二是要根据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学生的根本利益诉求,结合新课程改革深入探索中学共青团工作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各地要联合中学共青团组织与学校相关部门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课程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三是要充分发挥成人仪式系列教育的作用。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走向成人,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都很看重中学生成人这个环节,不少国家、民族专门有成人节。从我国历史上看,对成人也是很看重的,古时候还有“加冠礼”,应当说,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多年以来我们开展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要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学生特点,丰富其内涵和载体,规范其仪式和程序,朝着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目标发展,使之成为受社会欢迎、可持续发展的中学共青团工作品牌。简而言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抓住入团比例、入团标准、必经程序、必要活动。

  四、奋发进取,不断提高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思想引领的工作,对我们团的干部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此,我向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要增强党性修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学校战线的团干首先要成为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去年,王兆国同志在全国大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座谈会上,对培养新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出了重要阐述,指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具备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根基、奋进的创新精神。这既是对大学生骨干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团干部的要求。学校战线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主体,学校战线的团干部更要率先按照这一要求健康成长。对于学校战线的团干部来讲,要格外注重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如何增强党性修养?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学习、思考、分析、比较,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人民走过的奋斗历史,正确认识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增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今年计划开展的135场形势政策宣讲报告会,三分之一要讲党史。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不能深刻地感知过去,就无法获得腾飞的翅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执政?不是从井冈山红地毯一铺就到了天安门,是无数的奋斗、牺牲和机遇组合在一起,成就了中国革命。二是要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我们每天从事的事情就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我们自己首先要坚定信念,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固树立学生第一的观点,发自内心地为同学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二要加强自身学习,做工作上的“内行人”。 古人说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习是学校共青团干部重要优势,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做好学生团员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基础。 小平同志提出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向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发展,革命化不用说了,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必须专业化。区县级团干要训练群众工作水平,学校战线团干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国家副主席对某些官员在新形势面前“话语平庸”的现象进行了概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以已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我们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最重要的是靠思想,思想的背后是什么?是长期以来知识、信息的积淀。作为学校共青团干部,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当前特别是要学习科学发展观,用它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共青团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对开展青年群众工作所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研究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当前尤其要加强对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学习和理解,自觉促进共青团的工作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要认真学习研究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以及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我们不光自己要学习,还要带领更多的基层团干一起学,团省委暑期将认真举办中学团委书记培训班,各市也要制定计划将中学团委书记轮训一遍,这是硬要求。

  三要真正深入青年,做青年学生的“贴心人”。 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 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要靠与群众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靠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广大团学干部要多走到青年学生中去,多和普通学生交朋友,心里装着普通学生,真正了解他们所思所想,避免完全高端化、高龄化倾向。引导青年学生,就要具备与普通学生面对面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懂得运用青年学生熟悉的语言和逻辑来诠释道理,要在同普通学生广泛的、近距离的思想交流中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同。当然,要实现真正深入青年学生,还要特别注意深入和熟悉社会生活。学校团干部学历高、学习能力强,这是优势,但很多干部都是毕业直接留校工作,存在着工作成长经历单一、缺乏基层磨练的问题,对社会生活的了解缺乏,难以驾驭复杂的社会矛盾。特别是我们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很多时候都需要基于社会现实来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团中央联合教育部开展选派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的工作,一个重要考虑就是为帮助高校共青团干部在深入基层、面向青年的工作实践中了解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情、增进与基层和群众的感情而进行的制度设计。 我们既要架天线,也要接地气。不接地气,团干就不会有灵气;不接地气,工作不可能有生气。 3 月中下旬开始,全省团的系统将开展 集中调研。高校团干、团市委分管团干要围绕“了解青年所在、体验青年所为、服务青年所盼”这一主题,坚持走进基层团组织,走进青年群体,走进青年心田,做到吃住在一线、劳动在一线、交流在一线,分批次赴调研点集中开展不少于10天的体验和调研。省、市、县三级团的学校战线干部要深入基层团支部,高校团干部要深入班级团支部。

  四要坚持与时俱进,做开拓创新的“带头人”。 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引导青年的工作只有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吸引青年、感染青年。要善于从经济社会进步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捕捉新信息、运用新素材、探索新视角,使思想引领工作富有新意、为青年所喜欢。对于不适应形势甚至失灵的老套路、老办法,要坚决摒弃;对于有效的传统做法和经验,要善于坚持其本质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具体形式;对于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领域、新载体、新工具,要大胆探索、尝试和使用。 要根据青年学生成长的特点,善于用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方式,灵活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设计思想引领活动形式,创新思想引领工作载体,吸引青年学生积极参加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工作的实效。学校战线的团干部应该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新活力。党的xx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该写在我们学校战线每一个团干的脑海中、心田里,落实在日常的行动上。

  同志们,学校共青团工作关系团的事业长远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相信,在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宏伟目标召唤下,有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只要全省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20xx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更大成绩!

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

  同志们:

  利用这次召开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推进会的机会,我们套开一个团的权益工作座谈会。昨天,训秋同志、宜智同志分别就近期的预防专项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抓紧落实。我就落实好团xx大对权益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训秋同志、宜智同志讲话精神,谈几点意见,和大家交流。

  一、关于几年来的共青团权益工作

  团xx大以来,围绕履行好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基本职能、寻找到符合社会发展和青年实际的工作载体,全团权益战线不断探索,工作思路和工作格局逐步清晰。

  (一)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作,注重持之以恒。按照“三个结合、一个制度性安排”的工作框架,我们调整布局、收缩项目,把力量集中在两项重点工作(“面对面”活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一个平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面对面”活动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共青团代表和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预防犯罪工作着眼于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通过两年试点完善了专项组工作机制,取得一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12355青少年服务台在基层实实在在做了不少事,中高考心理减压“阳光行动”、青少年自护教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二)把握权益工作基本特点,突出工作深度。根据权益工作的长期性、科学性、整体性等特点,我们充分借助专业力量,培养研究能力,思考、推进工作的深度得到很大提高。“面对面”活动从选题到提出建议、推动落实,初步形成规范化工作流程,主题调研质量也不断提高。预防犯罪工作通过试点,明确了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工作目标定位,在一些专业领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推动职能部门完善了相应的法规政策。

  (三)注重制度化的探索,健全长效机制。几年来,我们参与并推动制定了一系列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在法制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制度建设方面,各地结合实际,与人大、政协联合出台文件,进一步完善了“面对面”活动工作制度。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加强横向协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有利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政策措施,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

  几年来,全团权益战线齐心协力,牢牢把握重点,推动工作稳步发展,在团内团外都赢得了比较好的声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同志共同奋斗、特别是基层积极探索的结果。在这里,我对大家的付出和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入学习贯彻团xx大精神,把握新形势下权益工作的新要求

  团xx大对权益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昨天宜智同志的讲话也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把这些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深刻理解党中央重要精神。最主要的是党中央在团xx大开幕会上的祝词和同新一届团中央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要求,“团组织要努力做广大青年值得信赖的贴心人,深入青年之中,倾听青年呼声,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发挥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党中央的祝词强调,共青团“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融入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之中,反映好青年呼声,努力为青少年圆梦创造良好环境。”当前,团中央的所有工作布局都是围绕这些指示精神进行的。大家要仔细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反复学习领会。

  (二)准确把握共青团权益工作的基本原则。团xx大报告提出,共青团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维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开展权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工作路径和载体。团xx大报告明确了当前共青团权益工作的基本框架,即推进法制化维权进程、完善组织化维权机制、构建社会化维权体系,同时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确立这一工作框架,源于我们对以往权益工作的积累总结,源于对其它群团组织开展维权工作的借鉴,也源于基层团委实践探索及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大家要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认真梳理已经开展的工作,探索落实“三化”要求的路径和载体,突出特色,形成体系。

  三、关于制定权益工作五年规划和开展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的考虑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团xx大精神,团中央权益部前段时间研究草拟了《共青团权益工作规划(20xx—20xx年)》和《“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工作方案》,这次拿到会上征求大家的意见,讨论研究后将正式发给各省级团委。

  (一)关于制定五年规划的考虑。应该说,这个规划的出台是经过较长时间酝酿的。今年年初,围绕拓展共青团的维权工作空间问题,我们组织专门调研,访谈了13个省的党委分管领导,到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实地调研,在多个省市召开座谈研讨会,还走访了政治学、社会学、青年工作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调研,最终形成对拓展共青团维权工作空间的一系列深入思考。团xx大对权益工作的部署中,充分吸收了这些调研成果。规划就是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主要表现为对团xx大工作部署的分解和细化。

  制定五年规划,还考虑到工作的延续和创新问题。针对团干部流动较快的实际,有必要把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经过系统研究比较成型的工作项目等固定下来,避免因为人员的较快变动而影响工作的推进。同时,先把基础框架搭起来,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创新,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为权益工作创造新经验、丰富新成果。

  (二)关于开展“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的考虑。当前,青少年成长发展中面临很多全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热点事件不断出现,引发社会和媒体强烈关注。能否有效地履行维权职能,做好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几年来,党中央书记处在每年对共青团工作的指示中,对于权益工作都非常重视,提出很多具体要求。我们必须拿出切实举措,做出有效回应。

  目前,重点青少年群体试点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紧接着开展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可以形成工作的梯次推进,一波接一波地推动权益工作向纵深发展。此外,我们现在对于工作的研究把握中,有的设想、思路还不是很成熟,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先行试点,既可以在某些点上取得重点突破,也便于视情况及时作出局部调整。

  关于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首先是要分层分级,找准定位。各试点城市要突出自身特点,根据现有工作基础,确定合适的试点方向和目标群体。试点城市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要制定督导检查计划,给予有力的工作指导。二是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各试点城市要针对所选定的方向,不求大而全,力争重点突破,关键是试出切实有效的做法。要借助专家力量及时进行理论总结,把零散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和机制,便于今后在全国推广。还要注意通过试点,带动权益工作的全面活跃。我们鼓励各省同步开展省级试点工作。三是要推陈出新,打破常规。试点的很多领域,我们以前没有介入或只是浅尝辄止。希望各试点城市相互加强交流借鉴,同时学习其他部门在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的成功经验,真正试出成效,打开工作局面。

  四、近期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

  按照团xx大工作部署和五年规划的安排,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11项工作。

  (一)推进法制化维权进程

  1.推动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一是推动修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前不久,团中央已经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报送了修改立项报告,下一步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修法调研,尽早形成修订草案的建议稿。二是各地要继续推动完善“两法”的地方性配套法规,积极争取纳入有利于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内容,同时推动制定能够提高“两法”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政策、意见等。

  2.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一是以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或参与执法检查等方式,促进青少年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二是依托全国律师协会的公益律师队伍,建立起工作机制和专门队伍,推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三是深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主要是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内容体系和教育阵地建设,宣传推广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

  3.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团中央已经联合相关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推动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制度成果。下一步,要依托预防专项组,进一步强化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衔接和配合,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的落实。

  (二)完善组织化维权机制

  4.继续深化“面对面”活动。一是要完善常态化“倾听”机制,组织好主题调研,更好地了解青年实际需求。二是密切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加强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设立代表委员青少年事务小组(工作站)。三是要提高提案、建议质量,不仅问题点得准、措施提得实,还要集中声音,形成声势。四是推动将青少年权益问题纳入执法检查、委员视察、调研等专项工作,抓好提案、建议的办理落实。

  5.发挥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的作用。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18个地市设立未成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由于没有全国层面的机构来统筹和指导,各地在推动政策法规、协商办理个案等方面还不够活跃。可以先活跃地方工作,找准定位、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以创建“青少年维权岗”为抓手,协调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设立全国层面的工作机构。

  6.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昨天的会议上,训秋同志和宜智同志已经进行了部署,这里不再展开讲。

  (三)构建社会化维权体系

  7.建设12355青少年服务台。目前全团已有的254个服务台(或热线)发展参差不齐。要围绕服务台的基本定位,着眼于社会化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规划。一是突出重点城市,集中资源支持50个基础较好的服务台,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强化核心能力,依托专业力量向青少年提供心理、法律、自护、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三是扩大社会影响,主动走进学校、社区开展“线下”活动。四是利用服务台积累的大量数据,对青少年权益动态、趋势等进行监测、分析,为工作决策提供参考。

  8.发展青少年社工队伍。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xx-20xx年)》,20xx年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50万人。要根据全国社工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用好现有的队伍,稳步扩大数量,提升专业能力,建立起团组织自有的青少年社工队伍。大家都提到,社工队伍主要由民政部门在抓,希望团中央和民政部加强联系沟通,做好顶层设计。这个意见很好,权益部要尽快推动落实。

  9.应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个案和热点事件。针对近期频发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典型个案,团组织应当积极应对、表明态度、提出建议,才能树立起维护青少年权益的社会形象。一是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的作用,在成员单位之间建立数据、信息共享的平台,实现个案的有效转接、受理。二是针对热点事件,建立包括情况调查、分级响应、舆论引导等在内的响应机制。这方面的分寸要把握好,要有充分授权,要逐步积累经验。

  10.建设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权益战线、特别是各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综合运用网站、短消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自护教育、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等服务,提高权益工作的社会“能见度”。还要根据互联网舆论传播的特点,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1.适当联系和引导维权类社会组织。目前出现很多带有维权性质的民间社会组织,深入特定工作对象,在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方面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同时也还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支持,具体情况非常复杂。希望大家密切关注、深入了解这些民间社会组织,主动接触,建立联系,取得信任;在此基础上,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尝试建立交流平台、开展项目合作,构建以共青团为枢纽的社会化维权组织体系。

  五、做好权益工作的几点体会

  最后,我也结合几年来参与权益工作的实践,谈几点做好权益工作的体会。

  (一)提高工作研究的专业水准。一是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具备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最基本的学科背景。二是要充分依托专家、借助“外脑”。特别是团省委这一级,要稳定联系一批热心青少年事务、有较高学术素养、认同共青团工作方向的专家队伍,帮助我们获得理论支持、凝练实践经验。

  (二)把握权益工作的内在机理。通过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试点工作,我们对不同群体的工作定位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对于有不良行为青少年,是依靠专业力量进行教育矫治;对于闲散青少年,是动员正面力量进行接触联系,避免接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于流浪未成年人,主要是打击拐卖行为和实施救助,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依靠学校和社会力量提供关爱服务;对于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通过个别接触,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必要帮助。

  (三)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权益工作面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和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必须注重精细化、突出针对性,否则只能流于面上的热闹,工作难以深入持久。比如转化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要认识到三个方面的教育必须紧密配合。一是情感教育,依靠亲情实现感化;二是道德教育,让他们懂得基本的道德要求和社会规范;三是法制教育,特别是法治精神的培育和法律底线教育。

  (四)善于学习其他部门的经验。权益工作涉及很多职能部门,在协调联系过程中要注意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综治办成立专项组,建立支持、考核、督办等制度,有力推动了工作;民政部门救助流浪未成年人,抓住扩大救助场所、主动寻找救助对象、完善国家监护制度等关键环节,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街面无流浪儿童的工作目标;还有公安部门开展的打击拐卖儿童专项斗争,法院、检察院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的实践探索等,都需要我们借鉴、学习,并找到与共青团工作的结合点。

  (五)推动工作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提出建议到正式颁布,经历了20xx年时间,是好几任同志接续努力的结果。重点青少年群体试点工作,摸排基础数据就做了将近一年,然后开展专题调研,正式的试点又做了两年,才有现在的成果。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很高,但通过5年多的持续努力,推动预防专项经费落实到了乡镇一级。干工作必须有韧劲,一点一点地做,一茬接着一茬做。

  总的来看,当前的共青团权益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希望同志们认真思考领会党中央提出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团xx大精神,勇于探索创新,坚持求真务实,推动共青团权益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的发展。

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

  同志们:

  本次会议,是团xx届二中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共青团权益工作会议。这次权益工作会议是在一个很有意义的时间节点上召开的:今年可以说是共青团权益工作制度化运作20周年。在1989年,党中央下发了12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明确了工青妇组织“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各自代表的群众的具体利益”的职责。这份文件为共青团开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从此之后,我国的青少年立法和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进入了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陆昊同志和团中央书记处高度重视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专门听取权益工作汇报,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今天上午,陆昊同志又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高度概括了共青团权益工作的重要成就和工作方式,深入论述了共青团权益工作的重要地位和本质特征,深刻阐述了对共青团权益工作的重大思考和重要原则,提出了做好共青团权益工作的重要方向和具体要求。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期间,大家紧紧围绕会议主题,认真学习陆昊同志讲话精神,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共青团权益工作,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热烈讨论。在同志们的发言和讨论中,我深切感受到大家长期以来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20xx年,在全团上下的不懈努力下,共青团权益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是各级团组织抓住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一周年和全国人大组织未保法执法检查的契机,在广泛开展未保法宣传活动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助同级人大修订未成年人保护地方性法规,很多地方已完成了修订工作。二是各地团组织广泛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青少年权益问题开展集中调研等形式,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全团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围绕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主题,在各级“两会”特别是全国和省级“两会”上提出提案议案,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三是继续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台试点工作,在一些城市开通12355热线,建立呼叫中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青少年服务网络,在四川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援助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继续实施“未成年人保护行动”和“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积极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召开了两次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总结了工作经验,进行了工作部署。开展第六届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评选活动。联合有关研究机构围绕青少年网络伤害、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等课题开展调研。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各级团干部特别是权益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陆昊同志和团中央书记处向在场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为共青团权益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结合学习陆昊同志关于共青团权益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今天上午的讲话精神,就新形势下共青团权益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当前共青团权益工作的基本思路

  当前共青团权益工作的基本思路已经明确,即陆昊同志提出的“三个结合,一个制度性安排”。共青团权益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治性和政策性,我认为,做好新时期共青团权益工作,需要到共青团权益工作20xx年的发展过程中寻找脉络和启示。用哲学上的话讲,如果我们解决不了从哪里来的问题,就不可能回答到哪里去的问题。所以,我想首先梳理一下20xx年来共青团权益工作思想的演变过程,再谈谈对当前共青团权益工作基本思路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共青团权益工作思想在20xx年中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发展。第一次,在对权益概念的理解上,实现了从“整体利益”向“具体权益”的突破。大家知道,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强调得比较多的是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不怎么讲各个社会群体由于其独特性所形成的具体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维护青少年权益自然不可能进入共青团的职能序列。这一情况在1988年发生了改变。在这一年,团中央出台了《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首次提出了团的“社会职能”的概念,并将其列入团的基本职能。而“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具体利益”正是共青团的三大社会职能之一。这一突破意味着青少年群体的利益不再被笼统地包含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之中,得到了充分重视,开启了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新征程。第二次,在对工作路径的探索上,实现了从“全面推进”向“重点突破”的转变。大家如果对比1988年的《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和1998年的《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这两份文件中关于“权益工作”的表述,就会发现,十年间最大的变化在工作路径上面。1988年的文件列出了七条维护青年利益的具体路径,从改善物质生活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基本涵盖了青年生活的各个领域。而1998年的文件则紧扣“依法维权”的主线,列出了三条与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保障青少年法定权利密切相关的具体路径。十年前后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工作路径明显呈现出从“全面推进”向“重点突破”的转变。第三次,在对工作地位的认识上,实现了从“工作项目”向“基本职能”的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共青团权益工作思想最大的变革是,权益工作从“服务青年”的工作板块中分离出来,成为与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相并列的四项基本职能之一。这一变革对共青团权益工作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目前,有少数同志还没有完全领会中央领导关于团的四项基本职能的深远考虑,模糊地认为“维权工作”与“服务工作”差不多,区别不大。持有这一认识的同志没有看到“维权工作”的本质特征,更没有看到“维权工作”独特的运行机制。与其他基本职能相比,“维权工作”有着三个显著特征,特殊性很强:一是权力来源不同,主要来自国家立法系统和行政系统的授权。二是工作界限不同,重点突出对青少年法定的七项重点权益的保护。三是运行方式不同,呈现出法定化、程序化、专业化的特点。

  团xx大以来,在陆昊同志的领导下,共青团权益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我认为,其中最突出也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陆昊同志提出的“要注重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引导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结合起来,把关注个案与关注普遍性的权益问题结合起来,把代表和反映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即“三个结合,一个制度性安排”的工作思路。这一思路既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也是对当前权益工作新情况、新挑战的科学回答。下面,我就“三个结合,一个制度性安排”的思路谈一些认识和理解,和大家交流。

  第一,思路提出,要注重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结合起来。这个结合,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型维权。与发展型维权对应的是生存型维权。联合国《里斯本宣言》界定,生存型维权是指对青少年在人身健康、日常生活等方面最基本权利的保护,是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的底线。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取向加速了我国同质性、整体性社会的解体,我国正在出现公民社会的空间和元素。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成型的公民社会,但公民社会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正在广泛地影响着各个社会阶层。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青少年群体的日益成长,当代青少年的权益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突出特点是主体意识强烈,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已不再满足于对传统的“生存型权益”的维护,对公共参与、职业发展等对其社会化进程有着支持作用的“发展型权益”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可以说,“注重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结合起来”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工作对象方面的新变化。

  第二,思路提出,要注重把关注个案与关注普遍性的权益问题结合起来。这个结合,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普遍性维权。大家知道,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西方经济学,都揭示出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关系。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群体的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利益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利益关系由同质化走向差异化,利益实现由行政化走向市场化。作为党的青年组织,共青团要正确处理“个案维权”和“普遍维权”的关系,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普遍性权益问题。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没有争取到绝大多数青年群众,即使个别战役或战斗打得再漂亮,我们也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当然,更加关注普遍性权益问题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个案的关注,而是要通过个案维权,积极探索普遍性需求,总结共性规律,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因此,可以说,“注重把关注个案与关注普遍性的权益问题结合起来”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工作领域方面的新变化。

  第三,思路提出,要注重把代表和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这个结合,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程序性维权。程序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过程中最具有普适性和公信力的方式。组织学认为,在结构化的社会环境中,能否代表和联系某一部分社会群体,是衡量一个现代政治组织存在必要性的重要标准。对以“群众团体”为属性的共青团组织来说,如果丧失了青年群众基础,也就失去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具体就权益工作来讲,在当前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动、青少年流动分布结构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科学地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课题。比如,青年群体利益的同质化程度大大下降,青年利益需求的群体差、时间差、地域差在显著增强,我们不能奢望也不可能仅仅用一、两个平台或载体就能覆盖和影响广大青少年。再比如,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下,权益维护出现了“零和博弈”,即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相互冲突,满足一方,就必定损害另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统一的法律规范下,大家按照相同的程序步骤协调争端,才是最理性的选择。因此,可以说,“注重把代表和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工作路径方面的新变化。

  第四,思路提出,要探索建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这一思路,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制度性维权。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团的权益工作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一些优质存量资产。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存量资产向制度成果转化的比例还不高。此外,由于很多行政部门的职能中都包含着“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内容,对这方面的工作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工作发展很快。而共青团由于制度性资源相对缺乏,在“维权领域”面临着地位下降、角色边缘化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制度性安排具有更普遍、更广泛的意义,可以支持共青团持续稳定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因此,可以说,“探索建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工作模式方面的新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三个结合,一个制度性安排”的指导思路,涵盖了“工作对象”、“工作领域”和“工作路径”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层次,同时,也从将实践成果升华为制度成果、强化工作保障的角度对新时期维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整个思路逻辑清晰、体系完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今年共青团权益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权益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的部署,落实“三个结合,一个制度性安排”的思路,努力在一些领域和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有关具体工作在《20xx年共青团权益工作要点》中已讲得很清楚。这里,我想强调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要抓好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制定和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是做好共青团权益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我们长期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的重要成就和经验。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要建立和加强与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通过开展联合调研、执法检查、社会监督等方式,了解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了解和推动解决落实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惠及青少年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各地团组织要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地方配套法规的修订工作;抓住《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十周年的契机,大力推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地方配套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并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和青少年事业发展实际,推动其它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力争在法规修订、制定或出台的过程中,为共青团组织开展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创造更好条件。

  二是要参与研究制定涉及青少年利益的法律法规。通过开展立法研究、提出立法建议、制定法案草稿等方式,主动向人大和党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青少年立法和解决涉及青少年利益的重要问题,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制环

推荐阅读:

  林业厅局长会议讲话

  期初班主任会议讲话

  市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国家税务局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公司总结大会演讲会议演讲稿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