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汇总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汇总一
ok3w_ads("s005");拜登如果当选,正式入主白宫以后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的变化备受关注。
20_年8月,身高一米八的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小约瑟夫·拜登访问复旦大学,他在美研中心与复旦师生就中美关系进行了坦诚的讨论与交流。对于当时只有59岁的民主党人拜登而言,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19年后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艰难搏弈。一旦胜选,需要由78岁(20_年11月20日78周岁生日)的他来回答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回归理性,回到“前特朗普时代”?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退群”成为家常便饭,中美关系也降至两国建交以来的冰点。因此,拜登如果当选,正式入主白宫以后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的变化备受关注。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表示,拜登如果上任,当务之急是先收拾好特朗普留给他的“烂摊子”——美国国内疫情、分裂的美国社会,并修复和国际盟友的关系。
具体他会怎么做?我们可以从他在20_年3/4月号的《外交》(foreign affairs)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为什么美国必须再次领导世界?拯救特朗普之后的美国外交政策》(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 rescuing u.s. foreign policy after trump)一探究竟。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发表时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太多关注,因为当时他的胜选概率并不高。
毕竟,这不是拜登第一次参选美国总统,前两次都以“惨败”收场。
1987年,频繁参与外交事务的拜登首次竞选总统却出师不利——不仅被曝出在一次演讲中抄袭了当时英国工党领袖尼尔·金诺克(neil kinnock)的部分演讲内容,而且还因夸大自己的特拉华大学本科与锡拉丘兹大学法学院时期的学术履历而陷入舆论漩涡(他的学历在美国政坛实在太普通了)。重压之下,45岁的拜登又突发颅内动脉瘤破裂,所幸经抢救后保住了性命,正好借坡下驴,主动退选。
20_年,66岁的拜登再度参加总统竞选。他在民主党初选辩论中表现良好,却因知名度不及希拉里与奥巴马等对手,党内竞选战绩平平,仅在艾奥瓦州党团会议中名列第五。不过,就在拜登退出竞选后的第七个月,奥巴马选择这个稳重的中产人士作为竞选搭档,并在胜选后任命拜登为美国副总统。
由此可见,拜登的政坛秀并不亮眼,大家更多对他的悲情经历(早年丧偶、中年得病、晚年丧子)比较同情。
这一次,当78岁的拜登第三次站出来竞选时,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是为了下一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做过渡——如果没有疫情,特朗普连任概率很高。
因此,对于拜登施政纲领的研究也相当匮乏。
回过头来看他半年前的署名文章,虽然当时可能为了竞选造势而说出一些“出格”的话,但此文或多或少透露出这位资深民主党参议员的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框架——与特朗普“美国优先”策略最大的不同在于,拜登认为要通过国内重塑民主、对外推进中产外交,重新领导世界。
在对内恢复民主方面,拜登写道:“我们必须修复和重振我们自己的民主,即使我们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民主国家的联盟(coalition of democracies)。美国成为世界进步力量和动员集体行动的能力始于国内。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改造我们的教育系统、改革刑事司法体系、消除不平等和结束大规模的监禁,恢复《选举权法》(voting rights act)以确保每个人的诉求都能被听到,并且重拾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拜登如果上任,当务之急是先收拾好特朗普留给他的“烂摊子”——美国国内疫情、分裂的美国社会,并修复和国际盟友的关系。
特朗普时期的美墨边境墙还没造完,拜登可能就要废除了。他在文中表示:“我将立即废除特朗普政府在边境将父母和孩子分开的残酷且愚蠢的政策;结束特朗普的(难民)庇护政策;终止旅行禁令;命令对弱势群体的临时保护身份进行审查;以及将我们每年接纳难民的数额设定在125000人,并争取逐年增加这一额度,以使其与我们的责任和价值观相匹配。”
相反于特朗普的“推特治国”和不专业,拜登表示要恢复理性的外交:“若成为总统,我将把外交提升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工具。我将重振被本届政府掏空的外交使团,把美国外交重新交到真正的专业人士手中。”
20_年拜登在复旦美研中心访问。
拜登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退出一个又一个条约,在一个又一个政策上食言,逃避美国的责任,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撒谎,特朗普已经让美国的承诺破产了。”
如何恢复美国的国际信用?拜登给出了他的方案——“若成为总统,我将做的不仅仅是修复对我们而言具有历史意义的伙伴关系,而且将带头为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而重新构想这些关系……为了重新获得世界的信任,我们必须证明美国言出必行……美国必须领导世界应对我们所面临的气候变化。”
在核不扩散和核安全问题上,美国也要回到特朗普之前的时代。拜登表示:“若成为总统,我将重申我们对在新时代进行军备控制的承诺……如果伊朗能重新嚴格地遵守协议,美国将重新加入该协议并利用我们对外交的新承诺来与我们的盟友一起对其进行巩固。”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未必好于特朗普
很多人以为特朗普是美国外交的“底线”,虽然他不断突破底线,但应该没有比他更糟糕了吧?问题是,拜登入主白宫后,对华政策就会好于特朗普吗?
根据《参考消息》的报道,日前受访的美国学者普遍认为,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在对华经贸、外交和安全政策上都会更强调盟友、规则和价值观因素,并且将解决国内问题、重塑美国声誉和实力作为对华政策的基石。
10月27日,在美国费城,示威者参加抗议活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最大城市费城26日晚间至27日凌晨发生警察开枪打死黑人男子引发民众抗议事件,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约30名警察受伤,数十人被捕。
一方面,拜登比特朗普更了解中国。
1979年,37岁的拜登随美国参议员代表团访华。他是对华接触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他支持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他也致力于一个中国政策,支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战略模糊”政策。
20_年,拜登在《华盛顿邮报》上发文质疑时任总统小布什有关“美国对保护台湾负有义务”的表态,他还曾表示若因“台独”而引发台海军事冲突,美国不应出手干预。也在这一年,他作为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访华,和复旦师生进行了交流。
作为副总统,拜登曾于20_年和20_年两度访华,并在期间表示“一个崛起的中国对美国和整个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美中关系将影响21世纪的进程”。拜登还多次表示他与中国领导人有过累计25小时的会谈时长。
20_年5月,拜登曾在竞选活动中说中国忙于处理国内和周边外交问题,称中国不是美国的竞争对手。此番言论使其在美国国内遭到缺乏了解当前中国的质疑,并被共和党利用作为批评拜登对华软弱的表現。
在《外交》杂志上,拜登表示,美国会与中国在如气候变化、防扩散和全球卫生安全等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寻求合作。
今年10月25日,拜登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采访时明确了他对中国的定位。拜登说,俄罗斯是美国当前最大的威胁,中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将决定两国是成为竞争对手,还是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涉及武力的更为严重的竞争关系。在中美安全竞争上,拜登提出要增加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向美国地区盟友重申安全承诺。
另一方面,和特朗普的富人出身不同,拜登的中产阶级属性也让他特别在乎美国中产积极的整体利益。拜登奉行的美国中产阶级价值观,也让他对中国颇有微辞。
在《外交》杂志上的那篇文章,拜登代表广大的美国中产阶级,多次提到中国。他表示:“我领导的政府将为美国人民在全球经济中取得成功提供条件——为中产阶级制定外交政策。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战胜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美国必须增强其创新优势,团结世界各地民主国家的经济力量,以对抗经济手段的滥用和减少不平等。”
拜登上台以后,可能是比特朗普谦逊有礼,但对华政策很难有根本改观。想要夺回世界领导权的美国,仍然把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拜登还表示,针对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也将致力于确保国际经济规则不会对美国不利,因为当美国的企业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竞争时,它们就会赢。问题是,管理贸易的规则是谁制定的?谁来确保这些规则能保护工人、环境、透明度和中产阶级的收入?拜登给出答案:“应该由美国——而不是中国——来领导这些规则的制定。”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对中国技术政策的应对,将会是拜登政府延续的政策方向。在国际贸易规则方面,他认为拜登政府将会是一个改革wto、使其适应全球化新变化的机会。
艾伦认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目前执行良好,拜登政府上台后,他将继续关注协议执行,同时也希望双方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协议的谈判,在双边、多边框架下继续探讨一些中美经贸关系的结构性问题。他认为拜登政府将有望在这一领域有延续性。对于已加征的关税,艾伦指出,拜登政府内部也尚未达成一致,将有机会对此进行重新审视。
除加强与盟友合作外,拜登提出美国应首先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与中国展开竞争,美国应加大对科研、尖端基础设施的投入,培养现代劳动力。他还承诺增加4000亿美元联邦采购支出用于购买美国制造的产品,强化“买美国货”政策,促进钢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并降低关键医疗产品对外依赖。
10月24日,一名选民在美国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投票点提前投票。
艾伦还认为,参议院的选举结果也将影响拜登政府的经贸政策。同时他指出,白宫与国会的关系也非常重要,拜登在国会几十年的经验和人脉积累将有利于他与国会建立顺畅的工作关系。商务部长、财政部长、美国贸易代表等内阁成员人选的出炉,也会透露更多经贸政策方向。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庆表示,纵观21世纪以来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时期,中美关系其实还算不错。拜登上台以后,可能是比特朗普谦逊有礼,但对华政策很难有根本改观。“如果明年美国可以控制住疫情或者出现疫苗,拜登把国内的事务都搞定,他也许可以把工作重心放在外交上,而对华关系就是重中之重。”想要夺回世界领导权的美国,仍然把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沈逸看来,拜登身上没有任何让人惊讶的地方,包括他的政策也是。所以,拜登应该会延续民主党政府的对华政策。
总体而言,中美关系的症结,不在中国而在美国。如果美国政府愿意尝试改善,也许拜登可以为自己多留一些政治遗产。希望这一次的拜登,没有白等!
相关热词搜索:中美关系登台拜登如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汇总二
ok3w_ads("s005");【内容提要】自20_年3月中美经贸摩擦出現以来,双方长期保持对话和磋商,美国的对华政策也进入加速调整阶段。40年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演变始终是反映美国对华政策的晴雨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中美建交40年来经贸关系的变迁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两国的经贸合作情况,进而探究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出现的症结及未来发展前景。20_年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入了加速调整阶段,中美经贸磋商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贸易政策背后也折射出美国新的国家战略选择。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美国愈发倾向于从“相对收益”的角度考量中美经贸关系。展望未来,双方的有效沟通和战略再保证对于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战略竞争;相对收益;多边制度体系
【doi】10.19422/.20_.07.010
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也随着贸易体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强。20_年以前,中美政治关系不断反复,但双方的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双边关系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1]双方经贸合作由于其重大利害关系产生的“压舱石”效应被广泛认同。
然而,一年多来,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虽然近期在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上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新的关税、双方重启经贸磋商,但两国关系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变。回顾中美建交40年以来的经贸合作可以发现,两国间的经贸摩擦一直存在,从最开始的最惠国待遇、人权调查、反倾销调查等问题,到贯穿始终的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不平衡等老问题,再到目前中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结构性竞争所引发的“贸易战”,只是程度上略有不同。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大规模经贸摩擦,唯有谨慎沟通和处理才能妥善解决,进而保障未来两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4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演进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情况,进而探究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所反映出的两国合作加深与摩擦加剧的现象,阐释美国对华政策调整背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战略的考量,以求对中美双边关系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立体的把握。
中美经贸关系变迁历程
中美两国建交40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拓展与深化。20_年中美贸易额达5837亿美元,是1979年建交时25亿美元的233倍。[2]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然而,更紧密的经贸联系也必然伴随着更多的经贸摩擦,[3]中美经贸关系整体呈现出合作与冲突并存的特点。
一、中美建交后到冷战结束前
中美建交后,美国即与中国签订了互享最惠国待遇的贸易协定,中美经贸关系进入建构与发展阶段。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战略铺垫,并服务于双方的战略合作。在正式建交前,美国就已对华释放善意,逐步解除对华贸易禁令。[4]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会后双方共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明确指出,“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双方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5]促成中美在这一阶段达成经贸以及其他诸多领域合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共同应对苏联的战略威胁。在此期间,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至1991年的142亿美元,12年间增加了近5倍,年均增长48.28%。[6]
二、冷战结束后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
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战略威胁的消失,中美在政治领域的分歧不断扩大,贸易合作的支柱作用也受到挑战,经贸关系逐渐成为双方关系纷争的重要来源。与人权问题挂钩的贸易最惠国待遇、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一系列贸易问题,犹如笼罩在中美经贸关系上的乌云。
但是,冷战结束后中美经贸摩擦的增多并不意味着美国完全放弃了与中国继续开展经贸合作。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当时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全球化,生产分工日益精细化,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激发着社会活力,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促使中国在制造业领域迅速成长。二是对美国而言,当时日本和欧洲的挑战更大,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尚“不足为患”。三是美国期望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自由世界体系”,通过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逐步将中国演化为美国所期望的“民主国家”,实现以经济改革促进未来政治开放的目标。[7]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辩论中时有“经济至上论”的声音。美国认为将中国纳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做法有助于让中国成为世界体系的“维持现状国”。20_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争取国内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曾说,“中国入世,不仅是同意扩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更是同意进口民主社会最珍视的价值观之一——经济自由”。在美国看来,“帮助”中国融入国际秩序,可以使中国更加关心和平与稳定并遵守现有的国际规则。
尽管这一时期两国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的经贸摩擦,且大多由美国主动挑起,但中美经贸关系在这一阶段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90年的117.7亿美元增长至20_年的744.7亿美元,11年内猛增了533%。[8]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不断显现。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也让美国消费者获益良多,双方具有巨大的经济合作空间。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前
20_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同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结束了美国每年根据《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9]对是否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进行年度审议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国对美出口大幅增长,20_—20_年以及20_—20_年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最快的两个时期(见图1)。这16年来由于中美贸易体量的增大,双边经贸摩擦也逐渐增多。但从整体来看,中国逐渐融入了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相关热词搜索:中美美国对华变迁经贸关系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汇总三
内容摘要:
中国与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交,建交后冷战的来临使中美之间的关系再次陷入冷淡,而且冷战时期美对华进行所谓经济制栽,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对美略有回温,两国的外交只限于经济之间交之后我国同美国产生多次的摩擦根据党的三代领导人集审时度势积极谋求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针为特征的新大国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会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坚持对话不高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着想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彼此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我国同美国的外交在曲折中发展
关键词:经济封锁 曲折中发展 互利互惠 世界格局 多极化
我国自建国以来国力在不断加强,然饿而一国家综合实力的家强比顶会触及到其他大国的利益,而我国强大的人民力量粉碎了资本主义大国要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的企图,于是合理的搞好和我国的外交,便成为这些国家的唯一的途径而中美的外交历史便是有个很好的例证
我国从建国开始便开始了漫长的外交之路,1953年中国在朝鲜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军,展开了为期三年的战斗最后以我志愿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而告终。这次战争彻底粉碎了美国等国家妄图以朝鲜为跳台侵略中国的意图。但在以后的几年里美国依靠起强大的资本在中国的经济和外交等领域频频施加压力,只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才有所好转,毛泽东在会见美国乒乓球对使说如果尼克松来中国我还是愿意和他谈的,次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一在表示想要建交的意向。1973年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中美的建交,而此时的建交是迫于国际的新形式和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两国的建交仅仅限于领导人的互访和经济之间的往来,中美的建交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同美国之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两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在中美建交后的不久世界陷入冷战状态美国对华进行经济封锁,给两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打击,对当时我国刚开始的改革开放并不利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形成,中美外交再度恢复对我国引进来的政策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党的三代领导人集审时度势积极谋求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针为特征的新大国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会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坚持对话不高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着想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彼此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
按照这些原则,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不断得到新改善和发展。在中美关系上,按照对美工作方针推动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发展势头。贯彻江泽民提出的增加信任扩大合作,减少麻烦,不搞对抗的原则,使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1997年和1998年江泽民与克林顿总统成功互访。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9年11月中美双方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20_年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长期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对华最惠国待遇年度审议问题宣告解决。20_年10月江泽民成功访美,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目前,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科技,文化人员等其他各方面联系不断发展。
在努力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我国对美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行为作出了坚决回应。建国初期,美对我国领空多次侵犯,我国军队共击落u2侦察机达4架之多。1999年5月7日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重大伤亡。20_年4月,战机在我国领空与我国战机相撞,造成我方机毁人亡。20_年4月7日,吴仪与美国高层商务部长埃文思和贸易代表佐立克共同主持第15届中美商贸联合会议,共同商议中国对美倾销事件等其他对华商贸政策。
谈到中美关系就不得不谈到当今的热门台湾问题。美国曾一度重审一个中国政策,但却多次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私自对台出售武器,美国再三的阻挠台湾的和平统一,而对大陆却一度重申一个中国政策美国的意图很明显是想保持这一状况从向台湾进口武器上谋取经济利益,和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美国这一做法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和外交是不利的,紧接着在20_年11月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向香港提出靠岸请求,美国航空母舰群有史以来在太平洋上的最大规模的集结,在台湾问题日益紧张化的今天,未曾不是一种挑衅,和威胁面对如此的行为只会激起中国人民的抵触情绪是美国的不当外交
我国现阶段同美国的外交仅仅保持在经济和反恐问题上,至今并没有战略问题上的合作这对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是不利的,总之我国同美国的外交发展在曲折中发展,这同美国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当局领导人,当时的国际形式是分不开的,在中美关系上,按照对美工作方针推动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发展势头。贯彻江泽民提出的增加信任扩大合作,减少麻烦,不搞对抗的原则,使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努力建设战略伙伴关系是我国同美国外交的努力点,中美关系回朝着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关信息来源:
中国对外关系论文网
《党的十六大对外关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