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教育论文集合6篇
职业素质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教育论文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教育论文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是核心。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与知识、坚守社会责任的职业道德、理性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社团在提升农民大学生职业素养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专业知识结构完善、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职业意识的强化。
关键词:农民大学生 职业素养 社团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_)12(c)-0215-02
1 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1.1職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人们在从事相应专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发展性等特征。职业素养的普遍性体现在,任何职业对员工的职业态度、行为模式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在工作中应该敬业、诚信、勤奋等;职业素养一经形成后,将固化成为个人的内在品质,具有稳定性,并在有意识的学习与实践中,获得不断的积累与发展。
1.2职业素养的构成
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的素质冰山理论认为,如果把人的能力素质比喻为一座冰山,那么人的知识技能犹如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表层部分,而人的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则是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深层部分。从冰山理论的视角来看,职业素养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职业技能属于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表层部分,是显性的职业素养;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是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深层部分,属于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获得的证书或测试等方式被人了解,但隐性的职业素养是人内在个性特征的体现,难以测量,也不容易被人觉察。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是核心。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以下职业素养。
2.1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与知识
农业现代化表现为农业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服务的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求农民根据职业分工的不同,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与知识,如先进的种殖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先进农机设备、水利设施的操作使用,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农产品营销策略,农业生产经营的相关政策、程序、法律法规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
2.2坚守社会责任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农民的职业道德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公共安全。10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正是因为奶农无视职业道德,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导致了我国整个乳制品行业信誉的崩塌,其教训可谓惨痛。乡村振兴战略下,不但要求农民应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基本职业道德,更强调农民应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盲目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负责;杜绝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负责。
2.3理性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人们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职业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愿望。传统观念下的农民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一种身份,而且受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民的收入低,没有相应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导致农民受人轻视,社会地位低。殊不知农民与工人、教师、公务员一样属于一种社会职业,新型职业农民就是以农业作为固定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对自身职业有正确的认知,要认同农民这一职业,真正做到学农、爱农、兴农;要树立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理性规划自己的农民职业生涯。
2.4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是从业者在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自觉实施的行为活动。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应注重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强化农业知识和技能,做到知行统一;不断向榜样学习,做到见贤思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内省和慎独,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在农业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社团在农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作用
20_年,为进一步做好农民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湖南省依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实施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为将农民大学生培养成为乡村振兴急需的新型职业农民,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社团在农民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完善农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既要精通农业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拥有职业发展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农民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接受农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尚不足以构建起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的知识结构。通过组建社团,能够为农民大学生搭建一个除课堂以外的学习交流平台,由于社团成员来自工商管理、会计、计算机、法学等不同专业,通过社团活动互相交流指导,寓教于乐,有利于农民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
3.2有利于培养农民大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
职业通用能力是人们完成各项工作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如组织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受先天素质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施用累能”,即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和积累。农民大学生在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遴选社团活动目标和内容,选择活动对象,提升观察能力和策划能力;通过安排活动的各环节,落实活动中各项事物,提升组织控制及沟通协调能力;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提升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提升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而且社团成员间的交流,有利于农民大学生形成乐观健康的职业心态、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3.3有利于提升农民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农民大学生以接受远程网络教育为主,师生间的交流较少,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农民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褒扬善行、斥责恶行,能够在农民大学生中形成职业道德规范共识。社团成员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有一定威望的社团成员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良好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和肯定,能够形成良性道德互动,激发和鼓舞农民大学生开展道德自律。
3.4有利于强化农民大学生的职业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积极的职业意识能够促进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农民大学生都是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其中不乏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领头羊作用,如组织社团成员到他们的村庄、种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他们的宣讲和示范,能够让农民大学生对农民这个职业形成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并对农民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艳丽,李丽,李冰.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J].成人教育,20_(2):67-70.
[2]翁娟钗.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D].福建师范大学,20_.
[3]安洪斌,王琴.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途径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_(13):100-102.
第2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教育论文
摘要: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外向型企业或者经贸公司提供专业性的人才,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通过分析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学生本身的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比较差。笔者主要分析了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大学生商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给学生更好的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就业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也有了很好的发展,已经参与到了国际经济中去,国际商务活动的进行也愈加频繁,为了更好的发展,相关企业对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英语专业毕业生不断的增加,在岗位一定的情况下,毕业生想要更好的就业便必须提高自身的就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怎样提高大学生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分析
大学生商务英语专业面向的是外向型企业或者是向外经贸公司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的时候,要求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比较出色,英语语言知识扎实,英语交际能力较强,对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理论及操作程序比较熟悉。能够全面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可以通过英语来进行外贸销售、涉外商务咨询、外贸跟单、涉外商务文秘、涉外商务咨询等一系列的涉外商务服务工作,要求人才本身的适应能力及可持续学习能力较强[1]。通过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发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商务环境下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商务业务和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将学生的核心能力很好的体现出来。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学生商务业务处理及语言交际能力提高放在首要的位置,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一)根据职业需要来进行知识结构的优化
知识對于学生素质提高非常重要是其基础,素质则是知识的内化,大学生知识结构情况会直接决定其职业素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人接受教育的次数,岗位变动的次数都在不断增加,这便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根据职业发展情况来更好的适应职业,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想要做到这点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时候,便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实际需求,做好基础性、通用性以及符合性的教育,帮助学生优化其知识结构。商务英语本身便是一个跨英语和经济两个专业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时候,范围比较广泛,比如翻译、英语教育、文秘、商务助理以及外贸人员等。首先,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经济专业知识,能够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重视厚积薄发。其次,必须学习和管理、文化、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有关的知识,将本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学生毕业之后不但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更好的就业择业。
(二)完善大学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通过分析和调查可以的发现,用人单位比较重视毕业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学生的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知识能力[2]。所以,大学必须认识到学生这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将知识内容和工作要求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的对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对于大学生而言,能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关键便是实践,实践也是学生知识检验的重要标准。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实习工作开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单位来实习,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的专业素质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此外,高校还可以和企业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邀请合作企业来学校讲座,这样能够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就业情况和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的完善自我。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分析社会对学生的相关要求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已经不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历,更加重视学生工作的能力。高校可以让学生在假期期间进行社会实践,这不但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学生做好实践的安排,通过假期实践,学生无论是知识掌握能力还是社会实践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就业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岗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学生在相关企业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找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工作,需要增强哪方面的能力。
对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而言,首先应该将课堂作为基础,教师除了需要进行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讲授,还需要重视职业指导,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的学习职业指导的相关课程,通过课余时间来参加竞赛、讲座,对自己的职业取向和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明确,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3]。其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提高自己创新创业当面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业务演练等方式来更好的了解职场;利用走访、兼职、社会调查以及参观的方式来更好的了解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好的感受市场氛围,切实提高自己的就业创业以及实践方面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也会有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能够给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必须重视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很多毕业生进入岗位之后,都需要通过再培训才能够完成相关的工作,但是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够得到可以直接使用的人才,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便必须参与到大学生培养中去,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给大学生提供实训和实习的基地,企业家及相关的专业人员也可以进入高校,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实践知识,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对社会培训制度进行完善,在高校中便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才能够真正的提高。
(四)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个行业对于求职者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人才需求方面已经逐步的从以往单一型人才要求转变成为了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更多一技多能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但转变了就业观念,还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这便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办公自动化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及企业对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就业素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这便要求高校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的时候,必须认识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够更好的择业和就业,适应社会和岗位变化的要求,更好的参与到竞争中去。
参考文献:
[1]王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_,5(48).
[2]杨璇,李晴,吴起颖.从毕业生就业反馈探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_,13(3).
[3]冀林.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现状及对策[J].才智,20_(22).
[4]杨梅.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刍议[J].才智,20_(13).
第3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就业形势分析,进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在认识作用的情况下,从社会各方面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正面宣传以及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为大学生的毕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大力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在引导政治方向、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塑造学生个体人格和调控学生品德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就业形式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各高等院校迅速展开,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必须注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存在脱钩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一是群体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群体自我管理上的制度不规范、自我教育上的主动性不够、自我服务上的能力不足等。如一些大学生社团还没有建立较为严格或科学的群体规范和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去严格执行。二是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些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及变化情况不了解或了解不及时、不全面,一些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素质上的不适应。为此要从各方面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前提和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就业的忧患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前进行知识能力准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避免出现因目标不明确、所学专业限制、动手能力低下等导致就业难同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典型示范、相关素质培养鼓励大学生自身创业.开辟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反映在就业过程中,更改学业成绩、获奖证书造假、随意毁约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随意跳槽,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很大损失。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现象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主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爱岗敬业,为他人做出表率。
3.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大学生就业是关系着家庭、学校、社会的重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家庭要发挥好基础教育作用。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很重大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往往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念和就业选择。作为家长,应该首先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认清形势,与时俱进,要帮助子女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符合自身兴趣爱好、契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就业目标,教育子女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其次,学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拓宽到高校的每一位就业工作者、班主任、专业任课教师身上。鼓励这些主体利用不同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分析整体就业形势及专业就业形势,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再次,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宣传自愿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勇于竞争、敢于创新的创业典型。要弘扬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创造不平凡人物的典型事迹。要营造整个社会诚实守信、脚踏实地、互助合作、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2.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主要是指通过群体的教育、管理等活动去正面影响群体成员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容易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因而群体的正面作用的发挥很充分。同时重视大学生群体的负面作用,就是要重视发现并尽量克服这种负面作用,而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群体正面作用的效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度。
3.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群体发展和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因为理论认识不清或不到位,有的是因为理论上的认识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等,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相脱节。优化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逐步改变这一脱节现象,一方面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理论,并不断地用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大学生群体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实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运用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实践。超级秘书网
在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引导下,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出发,重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的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会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河南社会科学,20_,(1).
[2]李洪雄,朱廷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_,(1).
[3]轩信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科技信息:学术版,20_.
第4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教育论文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所欠缺,主要存在着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对职业素养教育不够重视等一些问题。因此,强化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也要树立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生涯;教育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含义以及在工作中的地位
1.职业素养定义。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也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及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出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自信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2.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地位。在工作中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慧,并且最终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素养。如果缺少关键的素养,一个人将一生庸庸碌碌,与成功无缘。拥有这些素养,会少走很多弯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有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的人,就是因为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由此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
价的重要指标。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令人堪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甚至在尚未踏入职场之前,择业观就已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尽管我国知识分子的职业道德整体状况不错,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2.对职业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将素养教育真正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职业素养教育还缺乏整体计划与安排。即使有的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并没作为核心课程来开设。职业素养培养针对性不强,导致了大学生普遍缺乏参与热情,要加强素养教育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三、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1.培养职业意识。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中国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这已经成为了极其普遍的现象。
2.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团队意识、敬业精神、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如今,很多大学生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在独立性、承担责
任、与人分享等方面都不够好,相反他们爱出风头、容易受伤。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感恩、勇于承担责任。
3.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只是依靠着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专业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匮乏,队伍不完善。职业生涯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都来自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等,尽管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掌握得比较好,但是让他们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去对大学生进行
职业生涯教育却有很大的困难。
3.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很多大学生只知道有就业指导中心,但仅知道这个部门是负责统计毕业生信息、搜集并张贴用人单位信息、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但是自己在就业方面遇到难题,却不会咨询就业指导中心。
五、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职业化素养机制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高校要加大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个性特征建立学生档案,做好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_(03).
[2]李华平.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及出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_(06).
第5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教育论文
1、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压力,有些学校只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不重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匮乏以及学校的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薄弱的师资力量会加重各个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有些教师往往无暇顾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埋下了隐患。如果不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很难达到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社会竞争也越激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求大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就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个过程是长期、缓慢的,不能一蹴而就。学校要在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和智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实践“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高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比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残酷,磨炼意志,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团体运动项目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意识,学会团结互助,互相协作,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要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来改革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积极开展职业性体育教程,为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服务,以合格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践中,要提高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比重。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效仿普通高校,要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职业工作和体育教学共同性方面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将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保证学生提高体育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更好的将体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以后职业生涯的影响力,和对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意义,从而做到积极参加,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快的适应工作生活。
(3)改革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将体育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各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赛,让学生在输赢中学会如何面对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环境,了解自身的不足,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合作项目的小游戏,让不同专业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学生一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领路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了解,采用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5)让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教育的观念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对职业素养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自己。如果学生能够自发的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生活结合起来,那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结论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高职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高职院校也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理念,按照学校专业设置的专业岗位和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培养的要求,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便使学生能够较快适应日后的职场环境。
第6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教育论文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构建毕业生服务窗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强化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就业能力;职业道德;改革
[基金项目]20_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20_GGJS243);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_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与改革”(20_B35);20_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_SJGLX735)
[作者简介]杨剑(1981—),男,河南固始人,硕士,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图论研究;李志强(1980—),男,河南新密人,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逻辑动态系统研究;陈华荣(1981—),女,河南商水人,硕士,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排序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_)27-0236-02[收稿日期]20_-10-24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主要部分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他们毕业后能否适应工作岗位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顺利就业。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素养形势堪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改变,往往具有盲从性、功利性,择业动机令人担忧。很多大学生从业的首要条件是薪资待遇丰厚,工作稳定,在省会城市、大城市或沿海城市工作,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等,明显具有功利主义倾向。这就导致就业市场上“万人过独木桥”去争夺一个岗位的现象,而有些地区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大学生不重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随着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喜欢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冲浪、发泄,因而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能力,不懂得社会交往规则,缺少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团队合作精神,甚至不懂得基本礼仪、自重和尊重别人,不知道怎样与人和谐相处,以自我为中心,自大、自负[1]。这些职业素养的缺失,必然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阻碍,无法顺利就业。
(三)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完善
很多高校不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有些院校还没有真正把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缺乏整体规划与安排。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所授知识与学生实际从事职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更强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的内容。
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一切職业的基本要求和道德规范,是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职业素质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四有”青年人才。各院校要依据国家制定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行业、企业对工作岗位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学活动,把正确的择业观念灌输给学生,避免出现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抵制社会中各种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二)注重人文素质培养,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
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是提升隐性职业素养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成才的基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似乎缺少了“仁、义、礼、智、信”等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滋生了“自由散漫、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缺乏诚信”的不良思想。人文素质培养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独善其身。
高等学校要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发展观的高度,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加大投入,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增设丰富多彩的人文类通识教育选修课,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人文素养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举办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的有奖知识问答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栏及微博、微信等一系列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宣传普及人文知识,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给学生以“润物无声”的影响。
(三)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做到有的放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或者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实践性更强的教材。聘请企业的工程师、能工巧匠等到学校讲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职业能力,同时锻炼他们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不骄不躁、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职业素养,有效地避免了高校“闭门造车”的弊端,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他们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四)构建毕业生服务窗口,为初期就业保驾护航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塑造、优化、提高、再提高,这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有些毕业生在刚进入社会求职或走向工作岗位时感到吃力、焦虑、无助,有种不能适应社会的感觉,这其实就是大学生由“学生”向“职业人”身份转换所必须经历的过渡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能及时获得帮助和引导,就可能会走弯路,遭遇挫折、失败,丧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构建毕业生服务窗口,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对毕业生就业过程进行追踪调查,对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扶,让他们能够平稳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为初期就业保驾护航。
(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强化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高等学校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云平台、微信、微博、手机App移动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例如,可通过微信、手机App等移动网络建立一个共享服务平台。针对学生在实习实训、就业从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困难,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远程指导和实时指导,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面对面”得到帮扶,解决了教师与学生由于时间与空间差异而产生的交流障碍,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利用和经验的交流,避免了学生多走弯路,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进而使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宋占新,李建成,王志红.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_,5(1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