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是农林类高校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对农业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长江大学农学院在本科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由于大一基本上都是基础课程,到了大二才开始接触农学专业,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知识十分陌生,因此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很难理解。加之课程内容十分抽象和枯燥,学生普遍对这门课没有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单,使学生们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掌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成了授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将科研中的例子对学生们进行讲授,以案例为引线穿插多个知识点,在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长江大学农学院采用两基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很早就开始接触农业科研,有的是几个同学作为一个团队参加一个课题。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直接作为案例拿到课堂中来,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解答。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对《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刻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增加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增进师生情谊,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2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过程
2.1 获得案例
案例来源可以是同学们实际的科研活动,或者时教师寻找的一些研究。大二期间,同学们可参与农学院其他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实验获得的数据作为原始来源,形成案例。也可以是教师寻找以前学生的实习内容和毕业课题,获得他们的原始数据,作为案例。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科研过程中获得的原始数据作为案例。
2.2 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属于试验设计范畴,例如采用顺序的试验设计还是随机的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还是正交设计等。有些属于数据分析范畴,例如一个性状是单基因控制还是多基因控制,两个样本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多个样本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两个性状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等。问题的提出有很多种,有些是学生自己碰到的问题,有些是教师在案例中设置的问题。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很多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主见,进入大学后,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知道即使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不是很专业和成熟也没关系,问题提出的勇气和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2.3 解答问题
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每组4-5名同学,每个组一个案例。在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可以先参照教材,试着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自己小组无法解决,可求助其他小组,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增进学生们的友谊,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利于互相学习,攻克难关。如果所有小组都解决不了,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这样下去,同学们对所学内容记忆就会非常深刻,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独立,更加有信心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应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应该做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积极去思考,去发散思维,去尝试各种可能性,努力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4 总结收尾
教师对各案例进行集中讲解和分析,从案例过渡到理论知识,再将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让学生们明白理论知识为什么能应用到这些方面。对较难的知识点,再重点细致地讲解,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总结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明白自己的不足,有时会获得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师总结的时候视野要开阔,要能够从大局出发,总结学生们的利弊得失。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总结中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可以学习其他小组成员的优点和长足,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对知识有更圆满的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中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实际的案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方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为主的教学格局,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是一方面,真正对学生未来其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重于一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