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廉政党课讲稿简短(三篇)
20_年“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廉政党课讲稿简短一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餐饮的营销管理停留在简单的推销或低级的削价手段上。餐饮若缺乏正确的营销观念作为经营指导,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胜利。餐饮所面对的餐饮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小部分,餐饮只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小市场发动攻击,用有限的资源,图谋长期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现代餐饮市场竞争,包打天下的餐饮企业已经失去立足的根本,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有目的的屏蔽市场,划分势力范围,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小企业是这样,大企业同样是这样。因为选错目标市场导致餐饮企业一败涂地的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社交媒体、sns社区、020的出现,以“粉丝”、“会员”、“达人”分享和朋友之间的推荐的营销模式逐渐形成,因为餐厅受地址的限制,餐厅的地域性就形成了,所以餐厅适合微信、微博等社会化的营销模式。
餐厅在自己的公众账号上推送餐厅动态、美食、服务信息或打折优惠信息,就像餐厅的海报,通过微信与用户沟通交流最新讯息,方便快捷、成本低。因为餐厅是高接触度和体验度相当高的行业,如果能花时间跟粉丝聊聊天,拉近餐厅与用户的距离,当然更好。
娱乐餐饮是未来餐厅发展的一个趋势。利用“漂流瓶”本身可以发送不同的文字内容,甚至是语音、小游戏等,让顾客还没有进入餐厅就开始体验餐厅带来的快乐,并能通过网络或微信方式联系对接上目标客户,将关键字拼成宣传语,实现餐厅对消费者的消费引导。
餐厅首先要申请微信认证账号提高账号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然后在个性签名中输入餐厅信息、打折优惠或能够吸引用户点击进入餐厅微信主页的简短话语等,(如:菜系特色菜优惠劵等)在用户查看“附近的人”时第一时间引起他们的注意。反之的投放实现精准投放。
分享与链接是互联网传媒的重要通路,更是人之本性使然。应用开发者可通过微信开放接口接入第三方应用,可以将餐厅的logo放入微信附件栏中,让微信用户方便地调用第三方应用进行内容选择与分享。利用微信与朋友分享吃到的美食,分享餐厅优惠等等。
餐厅可以通过运营人员的微信平台,将餐厅的精彩信息介绍、优惠活动或餐饮品牌推广软文分享到朋友圈中,推广内容支持网页链接方式打开。餐厅通过及时更新和分享用户希望了解的信息,或是能够取得用户好感的相关内容,既可以赢得品牌口碑,吸引新用户关注餐厅和产品,又可以增强忠实用户的粘性,减少用户流失数。微信用户在没有关注该餐饮品牌或餐厅公众账号的时候,仍然能够通过朋友圈看到该餐厅最新信息的链接,从而为餐厅赢得新用户提供有效的通路。
微信扫一扫是链接餐厅官方微信和用户的便捷通路。用户只需用手机微信中的“扫一扫”功能扫描餐厅独有的二维码,就能获得一张存储于微信中的电子会员卡,可享受餐厅提供的会员折扣、餐品信息、活动介绍和服务。
微信信息以订阅模式出现,意味着用户希望在这里获得比自己更专业、更全面的视角、观点,原始事实要经过整合再输出。餐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专家级个人账号,该账号发送与餐厅相关信息(美食信息、服务特色、餐饮亮点等内容),不直接推送品牌信息,做成隐性广告模式,不会让用户产生反感,却能更好宣传品牌,增强用户粘度。
企业营销手段越来越多元化,微博、微信、sns社区、传统媒体等都是企业营销的主战场。营销手段和渠道的整合是未来营销大趋势。餐厅(特别是连锁性质的餐饮)用好微博、微信、sns社区三种营销渠道,相互结合、互动,移动端和pc端产生良性结合,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增加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微信营销矩阵模式其实就是其一,“以客户为中心”;其二,是立体营销。餐厅根据自己的特色、价位、地点、品牌等诸多因素,在微信公众账号输入“餐饮信息”后会出现餐厅圈子、微刊等相应产品的微信账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
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微信的成功在于能够非常细心地把握住现代消费人群的心理。他们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互联网使用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两个元素将他们一网打尽。餐厅通过微信平台与顾客在线上交流,同时这些意见在线下的实体店消费中将得到体现。
顾客满意是餐饮赖以生存的基础,营销管理者要统计顾客满意情况,测算顾客满意率,同时要将本餐饮的顾客满意率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只有保持较高的顾客满意率,餐饮才能获得满意的收益,才能保持长期发展的后劲。微信的出现是更好地实现精准营销,实现餐厅对顾客的一对对服务。实现微信020让更多的分析从消费者变成回头客,从回头客变成常来客,从常来客变成忠诚的粉丝,忠诚的粉丝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向朋友推荐,实现口碑营销。
20_年“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廉政党课讲稿简短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数量型发展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和品牌建设阶段,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方式连锁化、品牌建设特色化、市场需求大众化、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发展新格局。20xx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餐饮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高端餐饮企业开始走亲民路线,而中低端餐饮企业则更多地走进了社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社区早餐服务网点、主食厨房等在大众化餐饮服务企业蓬勃发展,更多趋向于本色化经营,而且更加注重饮食本身的健康、营养和搭配。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形势还会进一步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全国餐饮市场竞争的态势出现四大变化:
一) 从竞争内容看,重点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
的竞争、文化品味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牌、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味。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永远是重要的竞争手段,但竞争的手段是多元的,竞争的重点是变化的,一个高明的经营者,不仅要善于运用传统的常规的竞争手段,还要善于随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竞争策略,运用新的更高层次的竞争手段。
二) 从竞争规模看,重点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
大规模的竞争。随着餐饮市场的扩大,餐饮也的业态已由过去少数比较高档的饭庄酒楼和比较简陋的摊点小馆,发展到具有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需要的高档餐厅与大型酒楼、环境较好的家常风味餐馆、快餐店、地方风味浓厚的小吃店和小吃街、购物、餐饮结合的超市食府,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休闲餐厅与文化广场、异国风情的专营店、方便居民的社区餐馆、以及送餐上门的外卖店等等众多的业态。与此同时,餐饮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向集团化,连锁化,大卖场发展。据20xx年统计,营业额居全国前100家的餐饮企业,差不多都是集团公司和连锁公司,尤以连锁店的比重最大,其营业额占到100强的85.6%。在许多城市,不少千座以上的大店拔地而起。这种态势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与激烈程度。
三) 从竞争地域看,由于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
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纵观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与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 从竞争对象看,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为主,发展到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主,
进而发展到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个体、私营企业先于其他行业发展起来,餐饮市场也比较早地向外资开放。目前全国的餐饮企业,98%以上属于非国有性质。20xx营业额排行前100家的餐饮企业,国有独资企业仅15家,其营业额只占8.7%。今后,国有性质的餐饮企业的数量只会进一步减少,
非国有性质的餐饮企业占的比重必将进一步扩大。进入我国的外资餐饮企业现在虽不算多,但其营业额很大,在中国餐饮市场上,百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肯德基)的营业额傲居榜首,达到54.9亿元,占前100名企业营业额的20.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品牌企业将进一步涌进中国餐饮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激化。
随着餐饮市场的竞争升级,餐饮业对这个为产品和服务找顾客的“定位理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这个理论的部分关键环节在餐饮业中的解释进行一些探讨。
什么是市场定位
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要竭尽全力地去寻找那些能够接受它们的顾客群,寻找那些能使它们生存并发展下去的市场。物化到餐饮经营的实际工作中,就是经过各种调查、论证、实验、分析后,设定一个顾客群体,把从产品、服务中提炼出来的诸如美味、营养、绿色、健康、享受、创新等一系列概念转化为信息,通过各种战略的、战术的传播与沟通手段,传达给这些顾客,引导,或者说是诱导、鼓励他们,将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位置确定在头脑里,进入思想意识中,认可它、接受它。如果找到了这个顾客群体,而且还用恰当的方式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就说明市场定位成功,反之则是失败。
谁来定位
定位理论强调在市场经营中,只有一种真正有力的定位,那就是消费者定位。消费者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考察体验,最终决定是否接受和支持经营者为产品或服务的定位。显然,决策权实际上还是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由于餐饮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定位时,就更加不能把经营者放在被关注的核心地位,而应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主要站在顾客的位置上,尽量以他们的视角和思维去审视、感悟市场,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才能科学地找到定位点。而仅凭着企业现有的资源,再加上经营者的经验和想像力,推算出来的市场定位,往往是一相情愿的产物。 为谁定位
不管是以品质还是以品位定位,也不管是以服务还是以成本定位,总而言之,定位策略一旦出台,企业都希望会对预测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的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企业之所以努力精确市场定位,就是为了争取这部分人,也就是确定所有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能尽量优化使用,因此也就决定了经营中必须选择适当的消费群体,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定餐饮产品的内容、档次、价格、服务。否则就会看到这两种情形看到偶尔出现的非目标顾客不满意,因为这个市场策略从根本上就不适合于他,也就很难将其变成目标顾客;而经常光顾的目标顾客群则会由于这种无选择经营,感到整体消费环境被破坏了,应该得到的东西难以到位,从而大大降低了满足感,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客源的数量和质量,显然得不偿失。 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公众,不能为所有的人服务。
均衡定位
定位理论重视经营者关心的问题,也关注消费者认为重要的问题,并将二者联系起来考虑。作为潜在消费者,在未进入可能的购买状态之前,都会依据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为企业描画出一个以自己的认识为坐标系的期望形象,这其中包括了他个人的利益、需求和愿望。而定位主要就是反映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方式,可见二者并不矛盾。
那么,当消费者得到了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时,就会觉得企业的现实形象与自己头脑中的期望相吻合,也就自然地证明了企业经营定位的正确性。企业经营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表现,三者如达到和谐均衡,就是市场经营定位的完美状态。
价格定位
价格竞争永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餐饮行业的主要竞争形式之一。当产品、服务具有可比性时,价格定位是否合理,往往会对餐饮市场份额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要想使自己能在价格定位上占有较大优势,就必须在经营上获得相对的成本优势;而降低成本的方法除了规模经营、环节控制之外,现代餐饮管理强调关键是建立健康的成本结构,并不断探索一些特殊的环节成本管理,力争使他人难以模仿,形成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与模式,从而降低餐饮业管理的同质化程度。
价格定位,既要看自己所处的餐饮市场的成长空间,又要看其价值空间的大小,还要对同等条件的餐饮企业分布及竞争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考虑本地整体市场消费状况和变化趋势等因素对餐饮产品价格的影响。相对餐饮业其他方面而言,经营者应更加科学、理性的对待价格定位,因为这是决定企业能否具有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核心问题。改变定位
餐饮经营改变市场定位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启动”定位,就是完全放弃原来的市场定位,放弃已有的顾客群体,彻底改变经营策略,为企业重新找一个新的定位点;另一种就是“过渡”定位,既在已有的风格基础上,尽量保住原有顾客,对原来的经营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渐向新的定位靠拢,并在一定时限内完成。
在实践中,哪一种改变都能找出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所以说,改变市场定位本身不能成为经济效益上升或下滑的理由,关键是新的定位是否如前面所说的那样,达到了既使企 业盈利,又让你最有价值的那部分顾客能够满意,这样一个平衡状态。因为无论如何改变,只有使企业与顾客得到的利益都比原来的定位更多了,才能说明改变定位方案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餐饮市场定位的成功与否,最终只能归结为在一定的市场背景条件下,企业与顾客两者之间,对市场定位的诸要素是不是具有较大的共识。经营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销售什么,包括知道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中哪些是要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哪些是为了满足其精神需求,哪些用于解决消费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哪些则是要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种下企业所要宣传的概念,并且还较为深入地了解可能接受这些的大体是哪些人;一般分布在什么阶层;支付能力如何;目前能分流这些客源的对手情况等等。企业至少以这些为基础,才能把经营者心目中理想的市场定位,移植到目标公众的头脑中去,从而获得成功的市场定位。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竞争优势的潜在资源
确定自己的专业经营领域和经营特点,并集中企业的资源在此领域内奋力开拓,保持领先和特色。按照企业资源观的分析,有价值且稀有的资源和能力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我国的餐饮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开发这种具有竞争优势的潜在资源,它可以是餐饮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技术或技能,也可以是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品牌、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等能力。
在众多资源中,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是首要的、能使企业保持领先地位的资源。因为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以核心产品这个载体体现出来的;其次,产品技术的创新和延伸也能够增强竞争优势。创新是一种无形资源,包括创意、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可以对进行模仿的企业形成壁垒,使得他们的模仿成本增加,同时,技术产品的创新也会吸引更多的顾客,开拓新的市场。提出新颖的消费理念更是让企业引导一种消费潮流,走在行业和市场的前端,企业的竞争力也从而大大提升。20xx年8月,肯德基在中国16个城市开展了“新快餐”运动,强调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营养的快餐食品。肯德基把中国的经验归纳、反思和升华,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和共同关心的课题,也是对“传统洋快餐”的一场新的
革命,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球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充分利用企业的品牌和文化。品牌和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源,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品牌作为无形资源,不仅是稀缺的能产生价值的资源,也是难以模仿的资源。它是根植于消费者心中的概念,是有生命的形象烙印。
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的品牌弥补了中餐无法批量生产和标准化困难这一劣势,因为顾客可能更看重的是企业的价值所在和消费体验。就中国十大餐饮连锁著名品牌——“江苏大娘水饺有限公司”来看,在产品标准化上是个典范,但是即便是制作饺子的工序的标准化再细致,也还是会存在质量控制无法量化的问题,比如,面的软硬和劲道程度,煲的汤浓度等。尽管如此,“大娘水饺”目前仍是中国国内直营连锁店最多、跨地域最广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
另外,文化在餐饮业中也有特殊的利用价值。对于餐饮行业,特别是中、高档的餐厅来说,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已从以前单纯追求“产品本身”转向追求“全方位需求”了。在全方位需求中,文化是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例如,全聚德前门店的烤鸭技术还是承袭百年前的模式,使用传统烤鸭炉,用果木烤制,烤鸭师傅手持烤杆,在热气扑面的明火前操作。这样的制作过程是烤鸭文化的核心、是历史,其意义是为了保持“产品的全面性”,如果将“传统制作工艺”这块文化特色删去,虽然“最终产品”并未有太多变化,但却会丧失全聚德产品的文化内涵。
企业可以围绕自身的品牌和文化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以吸引顾客。比如,设计出与企业经营特色相匹配的饮食氛围,尽可能使光顾的客人能成为忠实的顾客,成为企业的义务宣传员。总之,作为经营管理者,应努力创造和谐的内部动作机制,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升连锁扩张的经营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连锁经营已成为餐饮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近年来,在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多业态的餐馆、快餐连锁企业。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饭店协会公布的中国餐饮“20xx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中,实行连锁经营的企业有79家,营业额占百强的85.6%。可见,连锁经营对餐饮业的长远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
连锁经营的核心是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其竞争优势表现在改变传统单店进货的特点,压低价格,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降低各项费用,有利于实现餐饮管理的规范化;连锁店在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菜品的统一配送,外加对烹饪技艺和对顾客服务的标准化和操作程序规范化,从而实现餐饮管理的竞争优势;低成本的运营让顾客得到更多的实惠,在顾客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通过规模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对于“麦当劳”、“肯德基”的连锁经营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但是,如前文所述,作为包含了文化和人文因素的中国餐饮行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文化特色优势,我们可以更多地尝试在特色方面做文章,而不是一味地学“麦当劳”、“肯德基”,用制度化和标准化来发展连锁业。譬如,各中餐连锁店可以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做出相应调整,更加密切地融入甚至引导当地的文化取向和大众口味,从而形成各色各样的连锁店——统一,但是仍然各有特色。
一)、我国传统餐饮文化的主要特点
1.餐饮观念:“以味为本、至味为上”
“以味为本、至味为上”,即把保持烹饪原料的自然风味或经过烹饪使食物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至味),作为烹饪的根本目的和最高要求。众所周知,西方人的饮食更加强调营养,在他们看来,进食犹如为一台生物机器添加燃料,所以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讲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各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得合适,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等,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们从肯德基的宣传手册中即可了解。我国餐饮文化则完全不同,它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中国人品评菜肴时总是“味”字挂帅,中国人赞美一道好菜时会异口同声地说:“味道好极了!”中国人请客时常会自谦地说:“菜烧得不好,不一定合你的口味。”他决不会说:“菜的营养价值不高,卡路里不够。”
中国人对饮食美性的最高追求是达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这也只有借助无形的“色、香、味、形、器”等“境界”载体,而单凭营养成分和结构是难以担当此重任的。
我国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提供了多样的动植物原料品种。据西方某植物学家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
常言道:“饮食一道如方言,各处不同。”我国菜肴各地不同,风味多样。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菜系”之说,又有了川、鲁、苏、粤“四大菜系”;70年代以后,又先后出现了“五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十二大菜系”等等。而每个“菜系”下往往还有许多亚系或分支,如粤菜还有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海南菜等亚系。中国菜系之多真可谓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在中餐菜肴制作中,虽有整鱼、整鸡或整羊等,但基本上是以丝、丁、片、块、条等为主的料物形状。上火前,它们是独立的个体形式,但放到圆底锅翻炒后便按照厨师的构想进行交合出餐,装入盘的是一个色、香、味、形俱佳的整体。因此中餐菜肴的制作,从“个体”到“整体”的转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它以极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烹调之于中国,简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一样,拥有提高人生境界的伟大意义。中国的烹饪不讲求精确到秒与克的规范化,反而特别强调随意性,在菜肴制作时侧重知觉的感悟,强调凭经验对结果进行把握。中国烹饪在刀工、火候等方面具有特强的技艺性,其中绝大部分技艺为机械所不能代替,有的技艺也为科学所不能解释,甚至有些为绝技、绝招,这些技艺或散布于民间,或出入于宫廷,争奇斗艳、层出不穷、变化曼妙,令人有无穷无尽的享受,更是机械所永远无法取代的。
中国饮食推崇“群享”方式,实行合餐制。厨师将菜品准备好后并不事先分盘,而是将其端到餐桌上,供围坐在桌旁的进餐人根据自身的喜好各自选取菜品及菜量,餐桌上的任何一
20_年“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廉政党课讲稿简短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数量型发展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和品牌建设阶段,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方式连锁化、品牌建设特色化、市场需求大众化、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发展新格局。20xx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餐饮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高端餐饮企业开始走亲民路线,而中低端餐饮企业则更多地走进了社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社区早餐服务网点、主食厨房等在大众化餐饮服务企业蓬勃发展,更多趋向于本色化经营,而且更加注重饮食本身的健康、营养和搭配。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形势还会进一步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全国餐饮市场竞争的态势出现四大变化:
一) 从竞争内容看,重点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
的竞争、文化品味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牌、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味。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永远是重要的竞争手段,但竞争的手段是多元的,竞争的重点是变化的,一个高明的经营者,不仅要善于运用传统的常规的竞争手段,还要善于随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竞争策略,运用新的更高层次的竞争手段。
二) 从竞争规模看,重点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
大规模的竞争。随着餐饮市场的扩大,餐饮也的业态已由过去少数比较高档的饭庄酒楼和比较简陋的摊点小馆,发展到具有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需要的高档餐厅与大型酒楼、环境较好的家常风味餐馆、快餐店、地方风味浓厚的小吃店和小吃街、购物、餐饮结合的超市食府,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休闲餐厅与文化广场、异国风情的专营店、方便居民的社区餐馆、以及送餐上门的外卖店等等众多的业态。与此同时,餐饮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向集团化,连锁化,大卖场发展。据20xx年统计,营业额居全国前100家的餐饮企业,差不多都是集团公司和连锁公司,尤以连锁店的比重最大,其营业额占到100强的85.6%。在许多城市,不少千座以上的大店拔地而起。这种态势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与激烈程度。
三) 从竞争地域看,由于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
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纵观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与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 从竞争对象看,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为主,发展到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主,
进而发展到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个体、私营企业先于其他行业发展起来,餐饮市场也比较早地向外资开放。目前全国的餐饮企业,98%以上属于非国有性质。20xx营业额排行前100家的餐饮企业,国有独资企业仅15家,其营业额只占8.7%。今后,国有性质的餐饮企业的数量只会进一步减少,
非国有性质的餐饮企业占的比重必将进一步扩大。进入我国的外资餐饮企业现在虽不算多,但其营业额很大,在中国餐饮市场上,百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肯德基)的营业额傲居榜首,达到54.9亿元,占前100名企业营业额的20.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品牌企业将进一步涌进中国餐饮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激化。
随着餐饮市场的竞争升级,餐饮业对这个为产品和服务找顾客的“定位理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这个理论的部分关键环节在餐饮业中的解释进行一些探讨。
什么是市场定位
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要竭尽全力地去寻找那些能够接受它们的顾客群,寻找那些能使它们生存并发展下去的市场。物化到餐饮经营的实际工作中,就是经过各种调查、论证、实验、分析后,设定一个顾客群体,把从产品、服务中提炼出来的诸如美味、营养、绿色、健康、享受、创新等一系列概念转化为信息,通过各种战略的、战术的传播与沟通手段,传达给这些顾客,引导,或者说是诱导、鼓励他们,将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位置确定在头脑里,进入思想意识中,认可它、接受它。如果找到了这个顾客群体,而且还用恰当的方式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就说明市场定位成功,反之则是失败。
谁来定位
定位理论强调在市场经营中,只有一种真正有力的定位,那就是消费者定位。消费者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考察体验,最终决定是否接受和支持经营者为产品或服务的定位。显然,决策权实际上还是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由于餐饮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定位时,就更加不能把经营者放在被关注的核心地位,而应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主要站在顾客的位置上,尽量以他们的视角和思维去审视、感悟市场,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才能科学地找到定位点。而仅凭着企业现有的资源,再加上经营者的经验和想像力,推算出来的市场定位,往往是一相情愿的产物。 为谁定位
不管是以品质还是以品位定位,也不管是以服务还是以成本定位,总而言之,定位策略一旦出台,企业都希望会对预测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的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企业之所以努力精确市场定位,就是为了争取这部分人,也就是确定所有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能尽量优化使用,因此也就决定了经营中必须选择适当的消费群体,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定餐饮产品的内容、档次、价格、服务。否则就会看到这两种情形看到偶尔出现的非目标顾客不满意,因为这个市场策略从根本上就不适合于他,也就很难将其变成目标顾客;而经常光顾的目标顾客群则会由于这种无选择经营,感到整体消费环境被破坏了,应该得到的东西难以到位,从而大大降低了满足感,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客源的数量和质量,显然得不偿失。 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公众,不能为所有的人服务。
均衡定位
定位理论重视经营者关心的问题,也关注消费者认为重要的问题,并将二者联系起来考虑。作为潜在消费者,在未进入可能的购买状态之前,都会依据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为企业描画出一个以自己的认识为坐标系的期望形象,这其中包括了他个人的利益、需求和愿望。而定位主要就是反映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方式,可见二者并不矛盾。
那么,当消费者得到了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时,就会觉得企业的现实形象与自己头脑中的期望相吻合,也就自然地证明了企业经营定位的正确性。企业经营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表现,三者如达到和谐均衡,就是市场经营定位的完美状态。
价格定位
价格竞争永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餐饮行业的主要竞争形式之一。当产品、服务具有可比性时,价格定位是否合理,往往会对餐饮市场份额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要想使自己能在价格定位上占有较大优势,就必须在经营上获得相对的成本优势;而降低成本的方法除了规模经营、环节控制之外,现代餐饮管理强调关键是建立健康的成本结构,并不断探索一些特殊的环节成本管理,力争使他人难以模仿,形成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与模式,从而降低餐饮业管理的同质化程度。
价格定位,既要看自己所处的餐饮市场的成长空间,又要看其价值空间的大小,还要对同等条件的餐饮企业分布及竞争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考虑本地整体市场消费状况和变化趋势等因素对餐饮产品价格的影响。相对餐饮业其他方面而言,经营者应更加科学、理性的对待价格定位,因为这是决定企业能否具有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核心问题。改变定位
餐饮经营改变市场定位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启动”定位,就是完全放弃原来的市场定位,放弃已有的顾客群体,彻底改变经营策略,为企业重新找一个新的定位点;另一种就是“过渡”定位,既在已有的风格基础上,尽量保住原有顾客,对原来的经营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渐向新的定位靠拢,并在一定时限内完成。
在实践中,哪一种改变都能找出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所以说,改变市场定位本身不能成为经济效益上升或下滑的理由,关键是新的定位是否如前面所说的那样,达到了既使企 业盈利,又让你最有价值的'那部分顾客能够满意,这样一个平衡状态。因为无论如何改变,只有使企业与顾客得到的利益都比原来的定位更多了,才能说明改变定位方案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餐饮市场定位的成功与否,最终只能归结为在一定的市场背景条件下,企业与顾客两者之间,对市场定位的诸要素是不是具有较大的共识。经营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销售什么,包括知道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中哪些是要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哪些是为了满足其精神需求,哪些用于解决消费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哪些则是要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种下企业所要宣传的概念,并且还较为深入地了解可能接受这些的大体是哪些人;一般分布在什么阶层;支付能力如何;目前能分流这些客源的对手情况等等。企业至少以这些为基础,才能把经营者心目中理想的市场定位,移植到目标公众的头脑中去,从而获得成功的市场定位。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竞争优势的潜在资源
确定自己的专业经营领域和经营特点,并集中企业的资源在此领域内奋力开拓,保持领先和特色。按照企业资源观的分析,有价值且稀有的资源和能力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我国的餐饮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开发这种具有竞争优势的潜在资源,它可以是餐饮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技术或技能,也可以是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品牌、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等能力。
在众多资源中,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是首要的、能使企业保持领先地位的资源。因为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以核心产品这个载体体现出来的;其次,产品技术的创新和延伸也能够增强竞争优势。创新是一种无形资源,包括创意、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可以对进行模仿的企业形成壁垒,使得他们的模仿成本增加,同时,技术产品的创新也会吸引更多的顾客,开拓新的市场。提出新颖的消费理念更是让企业引导一种消费潮流,走在行业和市场的前端,企业的竞争力也从而大大提升。20xx年8月,肯德基在中国16个城市开展了“新快餐”运动,强调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营养的快餐食品。肯德基把中国的经验归纳、反思和升华,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和共同关心的课题,也是对“传统洋快餐”的一场新的
革命,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球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充分利用企业的品牌和文化。品牌和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源,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品牌作为无形资源,不仅是稀缺的能产生价值的资源,也是难以模仿的资源。它是根植于消费者心中的概念,是有生命的形象烙印。
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的品牌弥补了中餐无法批量生产和标准化困难这一劣势,因为顾客可能更看重的是企业的价值所在和消费体验。就中国十大餐饮连锁著名品牌——“江苏大娘水饺有限公司”来看,在产品标准化上是个典范,但是即便是制作饺子的工序的标准化再细致,也还是会存在质量控制无法量化的问题,比如,面的软硬和劲道程度,煲的汤浓度等。尽管如此,“大娘水饺”目前仍是中国国内直营连锁店最多、跨地域最广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
另外,文化在餐饮业中也有特殊的利用价值。对于餐饮行业,特别是中、高档的餐厅来说,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已从以前单纯追求“产品本身”转向追求“全方位需求”了。在全方位需求中,文化是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例如,全聚德前门店的烤鸭技术还是承袭百年前的模式,使用传统烤鸭炉,用果木烤制,烤鸭师傅手持烤杆,在热气扑面的明火前操作。这样的制作过程是烤鸭文化的核心、是历史,其意义是为了保持“产品的全面性”,如果将“传统制作工艺”这块文化特色删去,虽然“最终产品”并未有太多变化,但却会丧失全聚德产品的文化内涵。
企业可以围绕自身的品牌和文化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以吸引顾客。比如,设计出与企业经营特色相匹配的饮食氛围,尽可能使光顾的客人能成为忠实的顾客,成为企业的义务宣传员。总之,作为经营管理者,应努力创造和谐的内部动作机制,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升连锁扩张的经营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连锁经营已成为餐饮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近年来,在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多业态的餐馆、快餐连锁企业。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饭店协会公布的中国餐饮“20xx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中,实行连锁经营的企业有79家,营业额占百强的85.6%。可见,连锁经营对餐饮业的长远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
连锁经营的核心是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其竞争优势表现在改变传统单店进货的特点,压低价格,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降低各项费用,有利于实现餐饮管理的规范化;连锁店在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菜品的统一配送,外加对烹饪技艺和对顾客服务的标准化和操作程序规范化,从而实现餐饮管理的竞争优势;低成本的运营让顾客得到更多的实惠,在顾客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通过规模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对于“麦当劳”、“肯德基”的连锁经营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但是,如前文所述,作为包含了文化和人文因素的中国餐饮行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文化特色优势,我们可以更多地尝试在特色方面做文章,而不是一味地学“麦当劳”、“肯德基”,用制度化和标准化来发展连锁业。譬如,各中餐连锁店可以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做出相应调整,更加密切地融入甚至引导当地的文化取向和大众口味,从而形成各色各样的连锁店——统一,但是仍然各有特色。
一)、我国传统餐饮文化的主要特点
1.餐饮观念:“以味为本、至味为上”
“以味为本、至味为上”,即把保持烹饪原料的自然风味或经过烹饪使食物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至味),作为烹饪的根本目的和最高要求。众所周知,西方人的饮食更加强调营养,在他们看来,进食犹如为一台生物机器添加燃料,所以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讲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各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得合适,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等,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们从肯德基的宣传手册中即可了解。我国餐饮文化则完全不同,它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中国人品评菜肴时总是“味”字挂帅,中国人赞美一道好菜时会异口同声地说:“味道好极了!”中国人请客时常会自谦地说:“菜烧得不好,不一定合你的口味。”他决不会说:“菜的营养价值不高,卡路里不够。”
中国人对饮食美性的最高追求是达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这也只有借助无形的“色、香、味、形、器”等“境界”载体,而单凭营养成分和结构是难以担当此重任的。
我国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提供了多样的动植物原料品种。据西方某植物学家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
常言道:“饮食一道如方言,各处不同。”我国菜肴各地不同,风味多样。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菜系”之说,又有了川、鲁、苏、粤“四大菜系”;70年代以后,又先后出现了“五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十二大菜系”等等。而每个“菜系”下往往还有许多亚系或分支,如粤菜还有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海南菜等亚系。中国菜系之多真可谓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在中餐菜肴制作中,虽有整鱼、整鸡或整羊等,但基本上是以丝、丁、片、块、条等为主的料物形状。上火前,它们是独立的个体形式,但放到圆底锅翻炒后便按照厨师的构想进行交合出餐,装入盘的是一个色、香、味、形俱佳的整体。因此中餐菜肴的制作,从“个体”到“整体”的转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它以极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烹调之于中国,简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一样,拥有提高人生境界的伟大意义。中国的烹饪不讲求精确到秒与克的规范化,反而特别强调随意性,在菜肴制作时侧重知觉的感悟,强调凭经验对结果进行把握。中国烹饪在刀工、火候等方面具有特强的技艺性,其中绝大部分技艺为机械所不能代替,有的技艺也为科学所不能解释,甚至有些为绝技、绝招,这些技艺或散布于民间,或出入于宫廷,争奇斗艳、层出不穷、变化曼妙,令人有无穷无尽的享受,更是机械所永远无法取代的。
中国饮食推崇“群享”方式,实行合餐制。厨师将菜品准备好后并不事先分盘,而是将其端到餐桌上,供围坐在桌旁的进餐人根据自身的喜好各自选取菜品及菜量,餐桌上的任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