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团范文 党团文库

2024年党课讲稿:勇担当范本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5-01 16:12: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20_年党课讲稿:勇担当范本一

一、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不忘知党史

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无论我们党走多远,走向多么光辉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我们党从哪里来,为什么出发。

我们党从革命中走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上海法租界的望志路106号树德里“李公馆”、中国浙江嘉兴南湖湖面上的小游船,中共一大13位代表,代表全国58名党员在这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表现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使命担当和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新中国建设中走来。新中国成立之初,不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而且面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部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威胁。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新生活的重任,带领全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行、在围堵中突破、在打压中奋起,用辛劳和汗水为社会主义建设筑基打桩、添砖加瓦。从生产出第一辆汽车,到试制第一辆喷气式飞机;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到成渝铁路通车,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中走来。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短短41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这样的成就,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下,全社会力量竟相迸发,万涓成水,汇流成海,形成了推动中华民族阔步前进的历史洪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为人民谋幸福中走来。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探索,“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让“诸路皆走不通”的东方古国重获新生;

从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百年的跨越,让积贫积弱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鲜血与汗水写就的奋斗史册上,回响着对“可爱的中国”的深情呼唤,激荡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雄心壮志,书写着“走自己的道路”的豪迈宣言。风雨兼程百年路,初心不改中国梦。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9059.4万名党员的全球第一大政党,向世界展示出愈加成熟、愈发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中华民族,这个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民族,将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昂扬的斗志不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二、补足精神之钙,时刻不忘感党恩

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改革开放,国富民强令我们尽享太平盛世的福祉,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今天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牢记我们党交出的一份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答卷,始终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感恩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从这个标注改天换地的日子开始,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烽火28年,执政70载,中国共产党将自身的成长壮大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一个民族与过往全然不同的历史,不断把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推向一个个崭新高度。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1年的深刻变革,重塑了中国人民的面貌,重塑了中华民族的面貌,重塑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代化强国的光辉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也是带领社会主义中国稳步走向现代化的最新战略规划。习总书记在这份报告中,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百年目标做出了明确安排,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强国时间表。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远奋斗的根本保证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讲述一下张富清老人和黄大年教授: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建国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_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人们发现。为党分忧,为人民谋幸福,是任何时代的共产党员都应有的选择。95岁的张富清坚定地认为,在人生的诸多岔路口,他选择了最应该走的那条路——跟着党走。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特聘教授、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中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首次推动了中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他既是“无私的爱国者”,也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很多人评价黄大年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还有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黄大年是祖国的栋梁,他争分夺秒,即使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他是新时期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民族振兴不惜以身许国的先进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现了新一代归侨心系家国、鞠躬尽瘁的赤子情怀,在侨界树立起了一座矢志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丰碑。

正是因为我们祖国有着一批批像张富清、黄大年这样的民族脊梁,我们才能在一次次的跌倒后重新爬起来,才能在一次次的压迫下站起来,重回世界民族之林。

三、践行初心使命,一心一意跟党走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我们越要以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投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用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一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仰信念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对党忠诚更不能流于口头表态,而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

要静心凝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常学常进,常悟常新,切实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

二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总书记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因此,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灵魂、落实到修身为政的全过程,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夯实绝对忠诚之基。

三是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要认真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纯洁党内政治文化;

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坚决杜绝思想上的跑冒滴漏、行为上的出轨越界,坚决抵制码头文化、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以上是我的粗浅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_年党课讲稿:勇担当范本二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学校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打造“‘453’-筑堡垒·当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指明了方向。当前,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处在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阶段,其主题是“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根据支部工作部署,由我在此以“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为题给大家上党课,旨在学习交流、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党中央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常态下对党员提出新要求,号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倡导所有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是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是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现实体现,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指明了方向。

党内制度规矩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方式,既为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平台与载体,更明确了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与规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纪律保证。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现实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

(一)体现了党内生活道德高线、纪律底线的价值导向。两部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突出执政党特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一是重在立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失德”是违纪的序曲。道德是使人向善的,是纪律严格执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道德规范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自律。《准则》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倡导,强调自律,以基础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二是重在立规。纪律是用来纠错的,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只有通过立规加强他律,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底线,才能让“德”真正立起来,才能明确行为的边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既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既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传统,又确立了“制度治党”的规矩。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使党员干部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有基本的行为遵循。

(二)延续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王岐山同志对当前党内法规建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他指出,当前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准则》和《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准则》、《条例》的修订注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不求全求大,坚持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党的最新期盼出发,充分展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准则要求、纪律条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针对以往制度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坚持精细管用、易于落地,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使每个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在党内生活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违规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从而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心上。

(三)唤醒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现实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了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四)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其中,管好干部,对于党的建设,关系尤为重大。两部法规的制定覆盖全体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同时也突出了“关键少数”。《准则》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规范;围绕“廉洁”二字,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自觉”的倡导。《条例》中有19处专门提到“党员领导干部”,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和责任的强调。

立规易,执纪难。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准则》、《条例》颁布后,要在贯彻实施上下更大功夫,绝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广大党员要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条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关键在严,惩防并举。

(一)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纪律和准则行事,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纪律底线,首先要敬畏纪律,深刻认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的道理,深刻认识纪律对党员个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纪律既是约束又是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明纪律观念,敬畏法纪,慎独慎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

(二)深学细照,明纪守规。心存敬畏是前提,认真遵守是关键。《条例》细化党章的相关要求,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修订版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从原来的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11章、133条、17000余字。《条例》内容丰富,也有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要全面深化学习,着力在研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照现实中的正反例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中,增强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以《条例》为戒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认真检视,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越雷池一步、不出底线分毫。

(三)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强化执纪问责是严守纪律底线的保证。《条例》中明确强调,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使管党治党开始走向紧硬实,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找准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杜绝“双面人”现象,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形成强大威慑力,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践“四种形态”,关口前移。

(四)强化监督,注重预防。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上下互动,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强大势场。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作用,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问题上形成“热炉效应”。同时,《条例》的贯彻不仅体现在对违纪的查处,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相关规定,注重预防,形成一种警示,逐渐形成不敢违纪、不想违纪的氛围,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

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准则》是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目标“高线”,但“高线”并非高不可攀,是看得见、够得着的。培养高尚情操,必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立志为先,坚持“四个必须”。高尚情操之“高”在于立志高远,没有高远志向,修不出良好品质。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准则》开篇提出了廉洁自律“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四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核心在于修信仰、修意志,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之“钙”,不改初衷、不懈坚守、不变承诺。

(二)修德为本,坚持“八条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始终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法宝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全体党员在修德上,要联系中外尤其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遵守《准则》作为自身政治责任,化为自觉追求,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规范要求,解决好公私关系、廉腐问题、俭奢问题、苦乐问题,明确廉洁的分界线、把握廉洁底线,筑牢廉洁的防线,追求廉洁高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勤政为民;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用权为民;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安人;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齐家正气,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三)示范为要,坚持“修身齐家”。“欲化人,先正己,正己而后化人”。党员是先锋战士,干部是骨干和公仆,都要求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道德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坚守道德底线要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立标、作示范,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强党性修养,影响和感召身边人和广大群众,实现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的好转。

20_年党课讲稿:勇担当范本三

ok3w_ads("s005");

微党课:仰止井冈山

 

 

岁月长河,历来不缺少英雄史诗。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向大家讲述一段革命先烈浴血井冈的英雄史篇。

映山红遍的四月,我和工厂同事一道,去往那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革命英雄圣地,接受为期一周的党性锻炼,内心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洗礼,真切地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信仰的力量以及革命英雄的豪情壮志。

一、仰止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上世纪20年代,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

1927年春夏,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镇压工农运动,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下一步去哪里找落脚点?

井冈山偏僻,地理地形最适合不过。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赣南进军。

可是,袁文才、王佐领导的“绿林军”早已占据井冈山,能否允许红军上山,成为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

担心自己的地盘被吞并,袁文才修书婉谢毛泽东的来信。直到第二次来信才同意在远离“大本营”的大仓村与毛泽东会面。

袁文才被毛泽东的革命信念、知识视野折服,深感相见恨晚,当即答应毛泽东进入茅坪休整。后来,茅坪成为红军大本营,从此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

二、仰止井冈山,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井冈山的斗争是极其艰难残酷的。2年零4个月的斗争牺牲的烈士就达四万八千多人,而有名有姓的仅有15744人,3万多革命烈士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未能留下!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出路在哪里?面对敌强我弱和不断出现的艰难曲折,革命队伍中甚至出现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和悲观情绪。

我们生活在泥泞中,但仍有人仰望星辰。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引导革命队伍的同志坚信革命必胜,预测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借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回信的机会,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井冈山斗争历史并不长,但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既形成了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开展土地革命等宝贵经验,也为寻求真理进行了伟大的实践,更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20_年视察江西强调:“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篇章,可以看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在解决几个重大问题过程中实现的。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实践中勇于探索走正确道路,在理论创新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指引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统领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三者紧密结合,同时推进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形成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三、仰止井冈山,走好新的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当我们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登上黄洋界、走过挑粮小道;当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聆听老师讲述革命先辈忠于理想、勇于牺牲的革命故事时,仿佛回到了90多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

当我们沿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足迹走过,才真正感受到道路的艰险,担子的沉重,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忘初心的深刻内涵和牢记使命的重大意义!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三大攻坚”、“三大战略”的宏程之中!更加深切领悟到井冈山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井冈山,不朽的传奇!井冈山,永远的丰碑!

 

相关热词搜索:井冈山党课讲稿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0_年党课讲稿:勇担当范本四

党课讲稿

【播放开场视频】(4min)

【背景介绍】(2min)

张太雷,原名曾让,字泰来,参加革命后初名春木、椿年,后改太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还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27年12月12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中弹身亡,年仅29岁。张太雷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20_年9月10日,张太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对张太雷的评价是:学贯中西、才华出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曾庆红认为:张太雷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张太雷生平成就】(10min)

第一阶段:发奋求知,苦觅救国真理

1915年12月,张太雷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班预备班。

1916年9月,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学门学习。学习期间,秘密接触介绍十月革命、苏俄新貌的文章,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左图为当时北洋大学的校门,右图为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各校学生举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运动。

第二阶段:投身建团,筹备主持一大

1920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张太雷与天津部分同学率先参加。10月,李大钊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张太雷加入其中,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李大钊对张太雷赞赏有加,说他“精力充沛,毅力惊人,工作有条不紊,效率很高”。

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左图为北京大学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会员合照,右图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记录稿。

第三阶段:勇担重任,参与党团工作

1925年1月26至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张太雷主持大会,大会决定团组织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3年10月,团二大闭幕两月后,团中央在上海创办《中国青年》周刊,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主编人是恽代英,张太雷与肖楚女、邓中夏、林育南、任弼时、李求实等先后参与编辑。

1925年秋,张太雷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经常以“木、大、雷、大雷、泰雷、春木、之椿、椿”等笔名在《人民周刊》(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刊物)、《政治周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的中央级机关报,毛泽东等人筹办并任第一任主编)和《革命青年》等刊物发表文章。

第四阶段:踏破铁鞋,出使共产国际

1921年1月,受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委托,由李大钊介绍,张太雷离开北京赴伊尔库茨克代表中共远东书处工作,成为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3月,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正式成立,张太雷为中国科书记。图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人员合影。

1921年5月,张太雷在莫斯科代表中国共产党起草给共产国际“三大”的书面报告。7月12日,张太雷在共产国际“三大”讲坛上介绍中国革命运动的情况。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图为张太雷在共产国际“三大”上讲话的记录稿和译稿。

1924年6月,李大钊率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张太雷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秘书和翻译,他的出色工作受到李大钊的赞扬,称他为“才华出众”的年轻人。1924年7月,张太雷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和青年共产国执委会委员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四大”,并在大会上发言。

第五阶段:穿针引线,推动国共合作

张太雷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1921年8月,张太雷奉调回国。作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助手和翻译,1921年12月,陪同马林与孙中山会谈,探讨在中国建立政治联盟的可能性。张太雷还与孙中山进行了一次长谈,讨论如何把中国青年、首先是南方青年发动并组织起来,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去。图为马林与孙中山会见场景(油画),张太雷担任翻译。1925年春,张太雷到广州任共产国际代表兼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1923年1月,孙中山委任张春木(即张太雷)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

第六阶段:领导暴动,英魂千古不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至5月10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张太雷出席并发言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7年8月11日,临时中央政治局任命张太雷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并和杨殷、黄平组成临时南方局,负责两广、闽南的暴动及政治军事事宜。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半,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周文雍等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广州市公安局和珠江北岸大部分地区。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张太雷任代理主席。

1927年12月12日下午,张太雷乘车赶往广州大北门指挥战斗,途遇敌人伏击,身中三弹,壮烈牺牲。张太雷以热血和青春实践了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1933年8月16日,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张太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48次会议,决议在江西石城、瑞金、福建宁化三县边界设立太雷县,为中央政府直属县。

张太雷奇情壮丽的一生有如他的名字,雷霆般声光灿烂,顶天立地。未届而立之年便为主义、为真理,为阶级和民族的解决而献出宝贵的青春年华。

【播放张太雷视频】(4min)

【张太雷与天大】(10min)

1918年5月,在反对中国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中,张太雷作为学生代表,与天津的马俊、郭隆真和北京的许德珩建立了密切联系。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张太雷带头参加天津的一切爱国行动,英勇地站在斗争第一线,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主要骨干。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罪行,北洋大学组织了44个讲演团,先后到杨柳青、塘沽等地进行演讲。《益世报》6月2日以《大学讲演之详情》为题,报道了张太雷带领的讲演第二团赴塘沽等地讲演的情形。报道说,他们的讲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当他们上了回城火车后,“听者犹相聚不散,引领遥望,似恨时间短促,不能尽所欲闻也”。

1919年10月,新“天津学联”成立时,拟定筹备建立总务、教育、出版、调查、演讲、经济六个委员会,确定张太雷、邓颖超等10人为演讲委员会筹备员。

1918年后,张太雷在《华北明星报》任兼职编辑,结识了苏俄共产党人,并与李大钊建立了联系。

1920年2月起,张太雷便开始协助李大钊进行建党工作,不断将秘密翻译的社会主义文献送往北京。3月,他加入了李大钊在北大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张太雷作为他的英文翻译,参加了他在北京会见李大钊和在上海会见陈独秀的所有建党活动。

1920年6月,张太雷从北洋大学毕业。不久,他加入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此后他在建党建团、国际活动、统一战线和军事斗争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

太雷像:

为了缅怀英烈,继承太雷精神,发扬北洋大学的革命传统,天津大学决定塑立张太雷烈士铜像。因为铜像体积大,国内只有上海汽轮机总厂能够铸造,当时该厂的总工恰恰是1938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矿业系的校友田庚锡,为此上海校友会给予了大力支持,汽轮机总厂精心施工,高水平的完成了任务。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塑像题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题词“革命先驱”,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题词“北洋之光”。

1985年8月1日,张太雷塑像落成仪式在天津大学北洋广场举行。“天人同悲祭太雷,革命英名万古垂,后学继续红旗路,北洋园内尽朝晖。”典礼如期举行,张太雷塑像坐落在北洋广场的中轴线上,成为北洋革命精神的标志。

太雷路:

《天津大学报》第624期第4版刊登“校园区部分道路、湖泊征名启事”后,在师生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自动仪系企电专业92级甲班吴霖同学来稿建议,命名为:“以升道”,“太雷路”,“宣怀路”用来纪念第一任校长盛宣怀先生以及校友张太雷烈士,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

张太雷纪念室:

张太雷烈士纪念室设立于1997年,那一年正值革命先驱张太雷100周年诞辰。纪念室位于天津大学第一教学楼内,占地60平方米,以“兴学强国红色传承”为主题,设置“少年时代”“求学北洋”“参加创建共产党、青年团”“投身国际共运”“致力国共合作”“坚持革命奉献青春”“名垂青史风范永存”7个部分展览,共展出张太雷珍贵图片99幅,实物15件,其中,张太雷烈士的毕业证、曾经用过的毛毯均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列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_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天津大学重建了张太雷纪念室。在大约60平方米的空间中,集中展示了120余幅历史照片和一些珍贵物品,物品包括张太雷在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的成绩单、毕业证书等。这些照片和实物真实地记录着这位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建者、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作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太雷纪念室每年清明、五四、七一都会组织不同主题的活动,平日里也会有不同学校的师生前来参观,这里已经成为缅怀、纪念、宣传、研究张太雷业绩与精神的重要场所。

太雷班:

天津大学太雷班为纪念校友、弘扬太雷精神,以此命名。太雷班是天津大学学生领导力培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天津大学求实团校领导力培训班的最高层次,旨在为具备成为政治界、学术界、经济界领袖人物潜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搭建平台。

20_年10月开始,天津大学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始推行“天津大学学生领导力培育计划(sltp)”。该计划分为校级示范、院级推广两个阶段进行。校级示范阶段,首先经过各基层团组织的认真评议,通过学院推荐和自主报名两种方式推荐学员候选人,然后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学校各部处相关人员组成评审团,以笔试、论文、小组调研、小组展示等形式对学员候选人进行考察,本着考查成绩、突出潜力的原则,每年从候选人中遴选出30名杰出团员青年,成立天津大学太雷班。

太雷班学员选拔周期达40-60天,选拔环节和评价模式十分严格,学员选拔比例达1/1000,可谓“千里挑一”。太雷班学员是天津大学最为优秀的一批学生,在校园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太雷精神:

20_年6月12日,天津大学组织了纪念张太雷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纪念张太雷》图册编审会、“向先贤致敬”纪念张太雷音乐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缅怀革命风范,传承太雷精神。

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缅怀革命英烈,号召我们传承革命精神,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张太雷是天津和天津大学共同的骄傲,今天我们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让人们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崇高风范的过程中,坚定四个自信,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张太雷是天大人的骄傲,他身上集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探索实践精神、勇于牺牲精神,已经内化为天大品格的重要内容,感召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天大人。他身上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伟大风范,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

在张太雷研究方面,先后研究出版了《张太雷年谱》和《张太雷文集》两部著作,发表了20余篇重要学术论文。20_年专门成立“天津大学张太雷研究中心”,进一步规划研究内容、统筹研究力量。在纪念和宣传张太雷方面,学校围绕张太雷诞辰纪念日、建党建团纪念日、广州起义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先后落成了张太雷塑像,命名了“太雷路”,建立了“张太雷纪念室”设立了党建工作最高奖项“太雷奖”;并于20_年成立了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为宗旨的“太雷班”,截至目前已经开办12期。

【张太雷纪念馆】(10min)

第三部分从建筑学院的专业角度出发,对张太雷纪念馆的设计理念和传承精神进行概述。

张太雷纪念馆,即中国青运史常州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太雷故居的扩建工程,由天大设计院打造。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杰出校友。张太雷纪念馆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内敛气质的叙事表达

项目设计既考虑如何将新项目融进传统城市地域环境,又准确展现张太雷烈士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将新建建筑的建设位置跳出文物保护的紫线。建筑跳出紫线就可以有新的创新点,有新的展现形式。克制建筑师想要张扬地表达建筑的心态,基于复杂而明确的城市环境,克制有可能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方式手法的运用,使其能够不破坏整个基地城市环境原有的整体性很强的地域风貌与空间肌理,同时表达出革命先烈张太雷同志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在内敛中体现纪念性。

2、地域文化的得体传承

得体地传承地域文化,传承江南、常州的建筑特征,白墙黑瓦、江南建筑细节,同时传承张太雷故居本身特有的细节特征,包括院落空间、建筑构件,故居老建筑与自然气候的融合和呼应等。

在整体布局上通过一个绿化庭院将新建筑与张太雷故居组织成整体,形成完整闭合的参观游览流线。从空间上形成整体流线,从风貌上形成融合的整体,表达出整体但又有所区别的传承方式。

3、谦逊克制的创作思路

张太雷同志本名张曾让、字太雷,他亲自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寓意“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的“太雷”。张太雷纪念馆在自主地融入整个区域环境的同时,又内敛的表达出这个纪念性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

张太雷同志牺牲在广州起义的前线,所以在建筑设计时运用“打响第一枪”的概念,抽象出步枪的形态,转化为建筑的细节语言,用叙事的方式抽象地、低调地、内敛地将其融合进这样一个地域文化传承的创作体系之中,克制的叙事和得体的传承相结合,形成谦逊内敛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思路。

4、儒雅刚毅的文化气质

建筑屋面采用深灰色金属板拼接的形式,传承周边传统建筑黑瓦的整体城市肌理和美感,同时金属的质感和密缝拼装体现出现代工业的精密性,形成相得益彰的趣味,体现时代性。白墙没有采用涂料,而是采用gfrc工艺,现场拼装形成整体肌理,既融入周边白墙的环境中,挺拔和硬气的肌理又体现了刚强的建筑的纪念性。

从城市的大格局上,可以感受到纪念馆建筑是与整个城市片区风貌和空间相融合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新的张太雷纪念馆对整个城市既有片区带来的活力和面貌的更新,而走进它就能够体会到张太雷纪念馆隐隐的散发出既儒雅稳重又刚毅内敛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气质。

本次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加。

党课讲稿范文∶

专题党课讲稿材料合集

专题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慎独

党课讲稿 (精选15篇)

推荐阅读:

  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简短(8篇)

  最新党风廉洁建设内容汇总(五篇)

  精选党员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简短(8篇)

  有关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党员(三篇)

  2024年组织部长从严治党怎么写(八篇)

  最新党总支组织生活会汇总(三篇)

AD位1

相关推荐

有关党课心得通用

党团文库

最新党日活动议程范本(6篇)

党团文库

精选党课讲稿:认清形势严守底线争做勤政廉政

党团文库

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记录范文范

党团文库

推荐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专题党课讲稿

党团文库

如何写党课讲稿范文汇总(六篇)

党团文库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