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公平性、不可再生性、不可逆转性、不可增减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蓄积性[1],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使用。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2],它是以高效完成预定目标和避免浪费时间为目的的自我管理活动。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效率。作为即将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对时间如何管理直接影响着其学业成绩、大学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个人人生目标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
1.时间价值感强
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3]调查表明[4],9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时期时间很重要,但做事情时将时间作为一种重要因素考虑的大学生只占61%。值得注意的是,极少数的同学缺乏正确的时间价值感,在大学生活中悠闲自在,放荡不羁。为什么他们对时间的把握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而没真正地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2.时间监控观弱
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及主观评估。[3]调查表明[4],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时间没有计划或有计划但实施困难。对大学四年时间有大致规划的大学生只占到50%,对每天、每周或每月详细规划的大学生更少,只占到23%。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计划也较为翔实,落实得也非常好,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计划和目标?
3.时间效能感低
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3]调查表明[5],大部分的学生时间效能感适中,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中学时期,他们的各方面表现相对是突出的、优秀的,故而自我效能感也较高,然而进入大学之后,在时间管理上的效能感偏低,值得我们深思。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不善的原因
大学生时间管理不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我发展目标的缺失使得自己对时间的管理失控。
中学期间,特别是高中时期,他们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即考上大学,因而他们有着较为翔实的计划,并时刻监控自己对计划的实施,因此,他们对时间的管理比较有效。但他们跨入大学后,陷入理想间歇期,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放纵自己,更谈不上什么时间管理。
2.被动变主动的不适应。
在中学时期,学生们没有太多的自主时间,时间几乎全部被繁重的课业占据,因而,其管理行为其实是被动的。然而进入大学后,他们突然间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供自己自由支配,面对这些宝贵的时间,他们仍被动地等待接受别人对自己时间的安排与分配,而有没有人给予他们这方面的帮助,因此,导致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善。
3.时间管理知识欠缺。
中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致使对时间管理的概念是模糊的。中学生对时间的管理行为是被动的,导致自己没能积累到时间管理的经验。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进入大学后,面对大量的自主时间,不知如何去分配,如何有效利用。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对策
1.强化时间管理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时间观念。
时间是一种特殊资源,任何时候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都不为过。因此,大学生必须珍惜时间、学会驾驭时间。利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生活管理等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时间管理氛围,使其体验到时间的有效利用,让其充分认识到时间的真正价值,认识到科学地管理时间是学习、事业成功的关键,只有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效力。
2.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监控能力。
明确的目标是对时间进行高效管理的前提。为此,应该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其确立职业方向,引导其逐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制订可行性较强的具体实施方案与计划,并不断地监控计划实施的过程与效果,这样才能加强大学四年的时间管理,才能正确对待时间、把握时间、利用时间,成为运筹时间的人才。
3.多途径传播时间管理技能,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提升大学生的时间效能。
为大学生推荐、提供大量的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供他们阅读并丰富自己的时间管理知识;组织时间管理效率高且经验丰富的优秀大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开设有关大学时间管理专题的选修课与讲座,传播时间管理理论与实践实务;教师科学地利用时间,运用时间管理技巧,培养一批得力学生干部,使之在实践锻炼中掌握时间管理方法与技巧,为其身边同学树立榜样。要指导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技能,使其时间利用率不断提高,进而提升他们对时间管理的信心。
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严进宽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征之一,这种方法原则上比较合理,能够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自我空间。 但是中学阶段的强压式教育,使他们几乎没有自我管理的机会,加之家庭教育的局限,一旦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不免导致各类问题的产生。
(一)时间价值感的深度不足
大学生时间价值感是其对成长价值的稳定的认识、 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时间监控度和效能。大部分大学生有着一定的时间价值感,知道时间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也能意识到时间的有限,但能够做到深入思考的却很少,多数局限在教条式的认识, 在提高思维水平与知识广度,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缺少必要的实践。
(二)时间监控度弱
大学生时间监控度主要体现目标的设置、计划的拟订、 优先级别的安排、时间的利用等外在行为上, 无法系统有序地去执行子项目就造成了个体时间监控上的薄弱。
1.思考缺乏理性与主动性
没有了父母的严格管束,没有了高中老师的具体要求,大学生对自身的时间具有了较高的掌控力,合理安排时间,主动进行规划,成为大学生的必然需要。 然而据西南大学杨毅的调査发现,真正能习惯性做时间计划和安排的大学生不到两成,而对时间规划缺乏理性思考的大学生有近四成。 尤其在目标设定上,大学生存在根本性的认识不足和行动的缺乏。
2.时间的分配利用不合理
时间分配上,许多大学生在学习与娱乐活动的平衡上有所偏差。
首先,大学生忽视课堂组织时间,不当行为普遍存在,睡觉、玩手机发生率最高,个别学生存在逃课现象。
其次,课外学习时间不足,并且功利化。 与基础教育阶段相比,课堂讲授内容增大、讲解减少, 自修时间增加,为大学学习的显著特点,主要利用课外学习去消化和补充,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的必要,同时发展个人兴趣、 挖掘潜能。然而,目前认为应将个人时间多花在学习上的学生并不多,更多地认为只能占一小部分,从而导致课外学习时间明显偏少。
最后,生理时间分配缺乏规律。个体睡眠不足或无规律, 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敏感性下降的现象,久而久之, 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生理免疫功能降低, 甚至滋生心理疾病。 学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充实而规律的休息是必要的,然而实际上大学生休闲时间挤占休息时间的情况较明显,看电视剧、 玩游戏、 上网是晚睡的主要原因。生理时间管理不善, 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些在课堂上打瞌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睡眠不足的外在症状表现,长此以往,也会伴随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现象。
(三)大学生时间效能低
大学生时间效能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多数大学生都觉得能够管理好时间,但是实际执行中却事与愿违,仅少数学生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对于无法按计划行事的原因,多数学生不会主动检讨总结而是忙于找各种理由。 仅仅口头形式重视,具体实际行动严重滞后、缺乏落实,直接导致了时间管理效能的降低。
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一、时间管理定义
时间管理作为概念是指:为了达到相应的目的,应用可靠的工作技巧,引导并安排管理自己及他人的生活,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
1.时间管理是对单位时间内事件的管理
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控制的事件,特征是与个人密切相关,可以因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而改变。能够控制的事件有很多,例如学习、工作、吃饭、穿衣等。另一类是不能够控制的事件,特征是它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以个人的意愿選择有还是无。不能够控制的事件大的方面包括自然规律、生命现象、历史规律、社会变革等:小的方面包括社会风俗、法律法规、公司章程、企业文化等。
2.时间管理是更有效地运用时间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将事先的规划变为一种提醒与指引。管理自己,就是要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了自己的时间,有助于发挥更大的生命价值。因此,我们只能在认识和适应不能控制事件的前提下,去选择我们能够控制的事件。然后最大限度地去充分利用可控制的那一面,把不可控的因素减到最少,避免在不可控因素上浪费时间。
3.时间管理“三效”
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将时间投入与个人的目标相关的工作,达到“三效”,即效果、效率、效能。效果是指确定的期待的结果;效率是指以最小的代价或花费获得更多的结果;效能是指以最小的代价和花费获得最佳的期待结果。反省和检讨效果、效能、效率三个主题,慢慢找到生命中的真正的具有人生方向、又有价值观的东西。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经调查,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①大学生的时间观念较好,但在客观上时间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②大学生时间管理满意度低,普遍缺乏对自身时间管理的信心,实施困难;③缺少对时间的一个反思和总结,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情况很模糊;④大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
可能的原因如下所述。
主观因素(可控因素):①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生活;②缺乏时间计划、没有目标;③自制力不够,自我懈怠;④社会工作过多,挤占了学习的时间。
客观因素(不可控因素):①学校上课时间不合理;①大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影响等。
三、时间管理策略
1.策略一:优先顺序法
优先顺序就是决定哪件事情必须先做,哪件事情只能摆在第二位,哪些事情可以延缓来处理,即要有意识地设定明确的有限顺序,以便执著、系统地依照这个顺序处理计划里的任务。任务可以被分成四类:A类,B类,C类和D类。
(1)紧迫,A类任务包括那些紧急和重要的任务;(2)重要,B类任务眼前还不算紧迫,但是对以后却十分重要。要是忽视了B类任务,有可能很快陷入一种危机状态;(3)日常,C类任务中,往往包含着典型的日常事务,也就是那些必须很快解决的任务,但从长远观点看去并不十分重要;(4)喜好,D类任务不紧迫,也不重要,他们也属于“废纸篓”工作。
2.策略二:重要目标法
实际上每个人的角色不同,在当时的状况之下设定目标,应以每一次仍能够最完美的完成任务为原则,这样在计划周期结束时,每个人至少都处理了重要事情。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能经常以20%的付出取得80%的成果,最后的结果占了80%的大部分。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应该把十分重要的项目挑选出来,专心致志地去完成,即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3.策略三:日计划法
日计划就是每天要花一些时间规划自己的活动。如果曾经做过计划,付诸行动的就是个人度过的每一天。无论选择何时都可以写下当天的工作,即使日计划仅能成为一个有效快速的过程(工具表单)。日计划的五个步骤如下。
(1)写下任务。
(2)估计做事的时间长短。
(3)留些缓冲时间给未预见的事情。
(4)确定优先顺序,简化及授权。
(5)追踪与检讨。
4.策略四:记、问、思、查
可以这么说,检讨是成功之母。一日之计在于昨天,每一天你都要去检讨,你今天所做的每一样事情,在学习、工作上,在家庭上,在人际关系上,身体健康上等,有没有离你的目标很近?大学生可以通过“记、问、思、查”的方法,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原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