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_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大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1、门诊来院就诊患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者提供的身份信息作为患者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凭据。
2、门诊号作为门诊患者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
3、急诊科急诊、急救及留观患者、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4、医护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姓名+门诊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
5、在有创诊疗前,医护人员应主动请患者或家属陈述姓名,确保信息核对的准确性。
6、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人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
7、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佩戴手腕带,记载信息包括:科室、性别、诊断、门诊号,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护士根据患者提供的身份信息建立床头卡。
2、住院患者以住院号作为患者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3、重症医学病房、手术室、输血、手术、昏迷、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重症患者、定向力障碍的患者、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患者、新生儿、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儿、无名患者、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4、腕带应清晰注明患者所在的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等信息,并与患者或家属彼此确认,保证信息准确无误。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血运良好、松紧度适宜如腕带遗失、破损、字迹模糊应及时更换
5、医护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至少使用患者姓名+病案号两种方式对患者身份进行确认,请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说出患者的姓名,再核对患者的病案号,确保患者身份信息准确无误。
6、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后执行并签名。
7、手术前一天,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查对,手术医生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标识。进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前,医生、麻醉师和护士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等,无误后方可执行。
8、急诊、病房、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ICU之间交接患者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规定,认真做好身份识别和交接记录。
9、患者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换新手腕带和床头卡、病历清单等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各种信息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