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大全 诗歌儿歌

2024年再别康桥诗歌鉴赏通用(三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4-26 11:04:1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20_年再别康桥诗歌鉴赏通用一

: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新诗的鉴赏。

:诗的欣赏方法。

:诵读欣赏。

:相关录像。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生于富商之家。他是中国现代“才华横溢的一路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1931年11月,这个经常“想飞”的诗人坐飞机在山东济南附近触山焚化。

二、《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三、 整体思路全诗共七节。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激动不安的安静、娇美的新浪。那新浪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轻柔的随波而摇,像在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滨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眷溢于诗表。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 欣赏点提示

① 全诗节奏舒缓,但诗人的情感是起伏的,这起伏的深情你能体会吗?

② 诗的构思很有特点,你能说出一二吗?

③ 从诗的构思和流淌的情感中,你能体会出诗人的个性特点吗?

五、练词以造 缘像而披诗――释《再别康桥》之“招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幽婉怡人的好诗。其中,我又独独喜欢第三节,原因在于一个“招摇”。勿庸置疑,这个词是诗人精心锤炼的结果,它用得如此生动营造了美妙的诗境,与整首诗的情调合谐统一,对抒发诗人的感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说“招摇”,现今常含贬义则必常与“过市”相连。其实,它还有“逍遥”一义,而要用“逍遥”来写水草,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就得以显现了,即使有夸耀的成份又有何妨,它夸耀的是一种安闲,是一种自在,“自在逍遥”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岂不是生动形象? 再看“招摇”之前的“油油”二字。何谓“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来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见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之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境象,全是为情驱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情绪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其实,《再别康桥》全诗都笼罩笼罩着诗人宁静、安闲、自在之情、之态,因为旅居康桥的七八年间。康桥,它最吸引诗人,带给诗人的最大收益也就在于此。 “赖你和悦宁静的环境和圣洁欢乐的光明,我心我智,方始经爬梳洗涤。灵苗随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辉。”初到康桥,它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在其《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给诗人留下如此印象,使诗人产生如此情绪的康桥,那桥下柔波中的水草怎会不“招摇”?诗人怎会不“甘心做一条水草”(逍遥的)?诗人又怎忍心打破这安闲自在,打破这康桥留给自己最深刻的东西?所以开始的“轻轻”和最后的“悄悄”才是最恰当的抒情之语。 好一个“招摇”,且是“油油的”“招摇”,使《再到康桥》境显情出。

六、 作业:

朗诵、背诵该诗;2.谈谈你对该诗的独特体验。

20_年再别康桥诗歌鉴赏通用二

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地朗诵,掌握现代诗歌的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诗歌中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体会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赏析意象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1课时

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

引入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导入。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二、检查预习

1.字词

2.学生交流了解的徐志摩有关知识。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注重意境创造和音韵和谐。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

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绘画美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

三、听《再别康桥》录音朗诵,读出诗歌的音乐之美

1.点名朗读要求字正腔调圆、节奏感强、有感情

2.师生齐读

四、分组朗读、讨论、讲析,感知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一)、体会音乐美

1、分组朗读,讨论:我们读这首诗,感觉很美,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2、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

3、我们读古诗,古诗讲求韵律,那么这诗那么这首诗压韵了没有?(有)请同学讨论找出韵脚?

4、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

这首诗读来让我们感到:舒缓、轻柔、低沉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板书:回环往复)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每一小的节2、4句压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板书:韵律和谐)

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二)体会建筑美。

1、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7)

2、每一节有几行?(显得很匀称)(板书:节的匀称)

3、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不一样。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每一节都两两错落有致,更加突显节的匀称。)(板书:句的整齐)

(三)体会建筑美和诗人的感情

1、分组讨论学生自读、全班齐读诗的基础上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愁绪、眷恋、惜别、依恋

2、康桥,有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徐志摩?找出诗人表达感情的意象。

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夏虫等

3、齐读、赏析第二节。

(1)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艳影”。我们经常说“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树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而新郎对新娘的爱也就是作者对康桥的爱,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2)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苍松翠柏,那么还能不能说是“新娘”,为什么?

——不能。因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种柔美,而苍松翠柏是阳刚之美。

(3)为什么不说朝阳中的新娘?

——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而朝阳中4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了,情调不合。

夕阳中的新娘带着忧愁?新娘?忧愁?

不是新娘带着忧愁,是离别……反正我觉得夕阳中的新娘好。

朝阳中的新娘是带有力量的,喷薄而出的,夕阳中的新娘是温柔的,而且夕阳映红了她的脸庞,她的脸上飞上了红晕,是羞涩的。

(4)为什么要选择柳树而不是其他的树?难道是康桥边只有柳树?

——不是。柳这种植物是特别的,读一读它的名字:柳——留。柳在中国的传统中的意思等于留。中国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送别诗中柳是常见的意象。比如“客舍轻轻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且柳树下垂的枝条,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原来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

(5)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4、齐读、品析第三节,根据以下思考题,讨论作者借助“青荇”表达感情的?

(1)“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2)文中“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甘心”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3)学生发言交流自己的理解后,老师明确: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中的“招摇”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显得生动、形象。同学们可以想象下,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诗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

5、齐读、品析第四节,根据以下思考题,讨论作者借助“清潭”表达感情的?

(1)第四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一潭泉水就是拜伦潭。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

(3)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理解后,老师明确:

——就是把清泉比成虹。

——美好的梦容易破碎,而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所以说是彩虹似的梦。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对康桥的眷恋就是对梦的眷恋。这样美丽的梦当然要呵护,要静静地呵护,这样的梦当然不愿醒,这样的康桥当然不愿离开。

6、总结本诗的绘画美。

上述三节诗,每一节都是一个可以画得出来的画面,比如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这些画面具有意境鲜明、色彩绚丽的特点。很美。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荡漾”“招摇”“揉碎”“沉淀”,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更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五、品味五、六节。

1、请大家看到第五节和第六节。齐读。这两节的感情相同吗?

——不同。第五节兴奋欢快,第六节失意低落。(两个词:放歌/沉默)

2、第五节作者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那一瞬间,他忘了自己要离开,他很愉悦。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要离别康桥而去了完全忘情了。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到了高潮。

3、但是诗人放歌了吗?(没有。)你怎么看出来的?(但我不能放歌。)

4、我为什么不能放歌呢?

——但是作者突然意识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而且是悄悄的离去,他的那种无奈,依恋,使他不能放歌。不是谁阻止,而是他觉得不应该放歌,唯有叹息,唯有悄悄地走。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因此这一节要读得稍微缓慢深沉。

5、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这一句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审美效果。

6、大家再看到“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句,究竟是谁在沉默?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的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因此是诗人自己沉默了。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

六、品味第一节和第七节的感情。

1、回头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都是直接抒发诗人感情的。先看第一节。作者再来康桥有什么特点?什么轻?

——轻轻地——脚步轻。

2、"轻轻的",写了作者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的情景,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连用三个,达到了一种什么效果?

——唱三叹。连用三个,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体会到诗人会康桥的感情之浓烈。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

3、请男生齐读第一节。再请女生齐读最后一节。

4、第一节里面,诗人写到“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明明是不能带走的为什么徐志摩还要说不带走呢?我们中国有很多人,因为喜欢某地,或者刻上“xxx,到此一游。”或者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表现作者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突出作者的洒脱和飘逸。从作别到不带走,一步一步产生一种离别的美。不像其他的离别诗那样依依不舍,那样的沉重。感情是轻快的。

5、最后一节为什么又不说“轻轻的”而又变成“悄悄的”?

——避免重复

那怎么不是其他的,如“静静的”“慢慢的”“默默的”?

——受上节影响,“悄悄~~今晚的康桥”而且都是叠字,产生种音韵美,承上节而来,读起来一气呵成,章法严谨。

七、课堂内容小结,看《再别康桥》视频,听录音,再次感受徐诗的“三美”。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再别康桥》,在诗人笔下,康桥是有灵魂的,或者是有灵性的,作者通过描绘一些意象,景中含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康桥美景的无比眷恋之情。

学习了本课,我们同学们要学会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八、作业。

1.背诵《再别康桥》

2.徐志摩是格律诗“三美”的实践者,谁提出的“三美”主张。同学们可查阅相关资料。

九、板书

再别康桥

作别

金柳

内容:作者“悄悄地”走青荇

潭水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寻梦

沉默

告别

音乐美回环往复韵律和谐

形式:三美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绘画美意境鲜明色彩绚丽

20_年再别康桥诗歌鉴赏通用三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3、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的独特风格。

1、熟读全诗,解决生字词。

2、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提出疑难问题:

一、预习交流

二、介绍背景资料,导入新课: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他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悠闲的求学经历。这里波光潋滟,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碧空如洗,让他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而且在这里他邂逅了林徽音,经历了一场没有结局但却刻骨铭心的恋情。醉人的自然美景缠绵悱恻的爱情让诗人对剑桥大学充满了留恋。六年之后诗人再次回到康桥,依依不舍之情涌上心头,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诗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正音并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青荇() 长篙()漫溯( ) 笙( ) 浮藻( )

2、两人互相听读,把握字音、节奏和感情。

3、找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余学生给于纠正。

4、齐读,进一步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讨论解决。

1、就结构而言,这首诗最为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2、请学生朗读开关和结尾两段诗,总体把握诗歌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3、这样的情感缘于康桥的离别,仔细体会前后表意的不同之处。

4、康桥在诗人眼里和心里无疑是一种"至美",那么诗人在诗中又是怎么具体表现的,也就是说诗人借助了哪些特殊的意象营造出那种"至美"呢?

5、你喜欢哪一种意象?能否把你喜欢的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

6、这些意象,可以说有一个共同点,请加以概括性。

7、融合在诗人笔下的这些意象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8、面对这样一种至美,诗人"在星辉斑斓是里放歌"也是一种必然,可是接下来的诗意却陡然一转:"但我不能放歌",想想这又是因为什么?

9、想想这样的诗句又隐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可以说:康桥是诗人心中的理想王国、精神家园,为了使心中的"王国"、"家园"完美无损,诗人也只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了。再次请同学朗读全诗。

四、小结: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背诵全诗

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徐志摩崇尚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从这三方面体会并分析这首诗歌的形式美。

1、上节课,同学们用散文的笔调描绘了诗中的不同意象。可以说,全诗七小节,第一节都是一个画面。大家说说构成这些画面的要素有哪些?

自读全诗,体会诗中所运用的富有特色的词语。

提示:

(1)诗中多选用富有色彩的词语。如"云彩"()()()()()()()()等词语,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诗人借助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等,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2、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韵律。

提示:

(1)全诗的诗句的韵脚有哪些?并体会其作用。

(2)全诗的首节和尾节用了回环复沓,读出这些句子,体会其好处。

3、学生三读全诗,感悟诗句排列的特点。

三、学生小结: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你了解到现代诗歌有怎样的特点?

四、达标检测,阅读全诗:

1、第一节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

2、第四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设想诗人写了此诗若干年后,又回到康桥,作者会是怎样的情形?

4、《再别康桥》通过对康河柔波的美丽描绘,表达作者再别康桥恋恋不舍的离情别绪。在中国灿烂的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与此相同,你能说出它们及作者吗?

五、课外补充: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

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这相互交汇时报光亮

推荐阅读:

  有关赞美诗歌简短(9篇)

  最新诗歌《中华颂》全文怎么写(6篇)

  关于《新年好》儿歌教案范本(7篇)

  关于我的祖国诗歌朗诵(6篇)

  2024年我的祖国诗歌朗诵如何写(四篇)

  最新经典爱情诗歌现代 经典爱情诗歌韩昕余(七篇)

AD位1

相关推荐

有关赞美诗歌简短(9篇)

诗歌儿歌

最新诗歌《中华颂》全文怎么写(6篇)

诗歌儿歌

工厂贷款申请书范文三篇

优秀作文

生活补助申请书三篇

优秀作文

关于我的祖国诗歌朗诵(6篇)

诗歌儿歌

2024年我的祖国诗歌朗诵如何写(四篇)

诗歌儿歌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