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作文(共7篇)
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作文1
从结构上看,一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第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第二点是认真思考。
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点是抓住重点。
读完一(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点是要真实自然。
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作文2
《培根随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着。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科学家,出生于豪门,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波折后成为了国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桩受贿案被国会^v^去职。《培根随笔》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本书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对于各种方面的内容培根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友谊》。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并告诉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且时刻告戒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在这五十八篇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有各蕴涵的深远意义,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才情并茂,文采飞扬的人。而培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随笔展现了他的文采,展现了他的人格,也展现了他的论点。我们可以将这本书读多几遍,必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作文3
我自认为我的童年虽不如公主与王子般完美,但至少是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异常是父母把我当做“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简直整天就像生活在蜜罐里一样。
但我读完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禁为小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惨遭遇而感到深切的同情,心里显得异常沉重和压抑。
天哪!如此比较,我的童年与阿廖沙的童年竟有天壤之别。我的童年是彩色的无忧无虑的。而阿廖沙的童年却是痛苦不堪的,他时常因为犯错而遭到外祖父的毒打,有一次,阿廖沙因为染坏了一匹布,而被外祖父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那也许是一种我无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没有烦恼和痛苦,重来不用研究衣食往行不需要为生活去奔波,我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我们不少人在优越的条件下玩物丧志,变得越来越懦弱了,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逃避或是走捷径。而阿廖沙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并没有被苦难的生活所击垮,而是满怀信心,奋斗拼搏,越来越坚强,感悟许多人生的哲理,并不懈的追求光明和真理,最终成才。
正像高尔基所说:“是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能坚强地活想去。”
所以,让我们珍惜我们此刻所拥有的爱吧!那样会更幸福。
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作文4
怎么样写读后感?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掌握的方法,林老师把写作的方法用对话的形式,写成下面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文题茶室]
文曲星:小问号,小问号,又在想什么呢?瞧你,若有所思的样子。 小问号:老师,这篇文章实在太感人了!
文曲星:为什么呢?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地方?
小问号:这个--这--
文曲星:看来,你还没真正读懂呀!
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情,把这些体会、感受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要说清楚读的是什么,要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也可以写对其中某些内容的不同理解。 小
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作文5
写好一篇读后感作文首先需要认真通读所要阅读的文字,哪怕是《圣经》如果你要来写读后笔记你也得好好阅读,从《创世纪》一直读到最后的章节,从《旧约》看到《新约》,从年前看到年后,甚至还不能看完。
所以说读后感作文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端正了态度,就没多大困难。以《童年》为例,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回忆童年,对比今昔,也有书中所特定的环境的描写,你可以写的方面多种多样。你可以写高尔基的生平,可以写与自己的对照,可以写那个时代环境的影响,可以写你自己的感悟,可以写童年时期的小故事,等等等等,能够表达的主题很多很多,就像对《哈利波特》系列的评论文章有那么多,但没有一个重样的,这就是每个人的读后感觉不一样,哪怕是同一种思想,换种文字写法就可以产生彻底的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创作的魅力,只要用心,就可以写出文章。
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作文6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的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以下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内容,只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即可.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个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很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作文7
通过师生讨论及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训练,使学生做到:
1.能对所读文章进行梳理进而概括出正确的感受点。
2.能选择其中一个感受点,写成紧扣文章中心联系实际的读后感。
3.读后感写作前,能列出清晰的提纲。
4.读后感文章的命题新颖、得体,各个部分能互相照应,切合文章中心。
【教学设计】
安排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之后。
安排一课时,共四项内容:
1.课文内容梳理及概括训练。
2.教师出示读后感构思提纲及读后感全文,边读边进行评点。
3.学生列出读后感全文提纲并撰写文章开头。
4.交流讲评,通过讲评学生作文提纲及撰写的文章开头,训练紧扣中心并能条理分明展开思路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言:读后感写作的关键所在有两点;
1.读懂原文,理出感受点。
2.选择一点写成读后感。我们刚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下面就进行此文的读后感写作训练。
【第一阶段训练】
梳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广泛罗列感受点,打开思路。
注意:1.这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以便选择所感角度,是读后感写作的第一步。2.教师点到为止,引而不发,引起学生思考,参与讨论。
操作设计:
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要求:
1.以所感的中心另拟读后感的题目,以黑板上面的题目作副题。
2.认真思考,尽量多地列出感想的角度。
3.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的中心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哪些言行有所感想?(2)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抒发感想?因为是讲读过的文章,所以思考时间不必过长,然后在与学生的问答之中形成如下板书:
中心人物 有所感之处
邹忌 有自知之明
讲究方法善谏
国事为重敢谏
齐王 敢于纳谏
雷厉风行
其他 人为何会受蒙蔽
齐国强大的启示
小结:
1.对文章要读得细,揣摩得透,才能有多角度的感受。板书上共有七个感受点,只要认真思索,还会想到更多的方面。
2.所感之点,可以直接画在所读的文章中,并以旁批的形式写明感受点。
【第二阶段训练】
教师进行写作过程的示范、评点。
注意:1.教师要进行完整的读后感写作过程的示范。2.既要注意过程的整体性,又要注意突出几处示范重点,重点针对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操作设计:
第一步,选择感受点。教师指着前面板书“邹忌1”,将以此作为感受点来写读后感。
第二步,先列出读后感文章的提纲。
首先,教师屏幕出示提纲如下:
邹忌的可贵之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1.邹忌有可骄傲的资本(本身美;一片赞扬声)
2.邹忌的可贵之处(可贵的自知之明;可贵的调查研究作风;可贵的“寝而思之”)
3.自己征求意见的体会
4.学习邹忌认真反省的可贵品质
然后阐释提纲与文章的关系:
提纲只是个框架,完整的文章才能使大家体会到文章布局谋篇的过程和缘由。所以,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写的读后感全文。
第三步,教师屏幕出示自己的读后感全文,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的插话部分。
本人有缺点,在别有用心者的吹捧下,把“疤”当成“花”者,有之;本人才能平平,在别人吹捧下,竟也趾高气扬者,不乏其人;更何况本人却有特长,周围又是一片赞誉之辞呢?(插话:为什么这样开头?在层进的对比中,使人感到邹忌的“骄傲”是势所必然,这样下文的转折才更显得可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美丽”,周围亲朋又是一片赞美之辞,在常人,难免飘飘然。然而邹忌的可贵之处(重读)就在于:本人虽有骄傲之本,但在一片赞扬声中仍能冷静而不昏昏然。(插话:点明了可贵之处,点题。下文将反复与此照应,请注意我的重读。)
邹忌很清楚自己的优越条件,你看:“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徐公美?’”其得意洋洋溢于言表!在妻、妾、客异口同声的赞美声中,可贵的是他没有被赞美之辞捧昏,而是进行调查研究:一、“熟视对方”,二、“窥镜自视。”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我不如徐公美”。(插话:引文应注意,尽可能引用原文,又不可滥引用,以精练、足以说明你的观点为原则。)尤其可贵的是,他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后,还“寝而思之”,深思产生这些过甚之辞的原因。从而使他获得了洞悉各种赞誉之辞的经验。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心中曾为之一震。我教语文已近二十年,经验有一些,表达能力自认为尚好。征求教学意见时,学生常说:“您教得很好!”比张老师如何,比王老师怎样,真达到了“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的高度。(插话:既利用原文中的句子,又含蓄自然。)当时我尽管不乏谦逊之辞,但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以邹忌为镜,“窥镜自视”,比邹公也真有“弗如远甚”之感叹!“寝而思之”,学生的赞誉之辞也不外乎三个原因:有的跟我学习几年,对我有所偏爱;怕说不好,老师不高兴;平常寻疑问难,有求于师。
对照自己,看看周围,我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我们人人都能像邹忌那样,注意调查研究,时时省察自己,该会出现一个多么可喜的局面啊!
小结:
1.请注意在文^v^有四处插话,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评点:第一,怎样开头;第二,如何引用原文;第三,怎样照应文章的题目。这三个方面,是读后感类文章极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请同学们注意。
2.我是联系教师工作的实际,同学们写作则应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但不论是我,还是你们,或者你在读后感中要联系的某些人,都应该与邹忌形成对比。这就是紧扣文章中心的一种方法。
3.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当然在形成文章的过程中,也可以甚至必须修改提纲。
【第三阶段训练】
学生写作读后感。
操作设计:
第一,教师规定要求。
1.选择一个感受点,列出提纲。
2.在课堂上,只撰写读后感文章的开头部分。
第二,教师巡视,努力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或者发现范例,以便交流示范。
第三,请同学交流范例提纲,范例开头。
1.提纲交流。(1)先请四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自己的提纲及文章题目。(2)要求同学对板书的提纲进行比较并提出修改意见。(3)对黑板上四位同学的提纲进行集体评析,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加强讨论的导引。
提纲甲:
善进易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一、邹忌如何进谏
二、齐王为何纳谏
三、善进方能易纳
提纲乙:
提意见要讲究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一、邹提意见很好
二、现在有些人提意见别人不愿接纳的原因
1.盛气凌人
2.急躁刺耳
三、批评要讲究方法
提纲丙:
我提意见的体会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一、好心提意见不得好报
二、对照邹忌找出原因
三、提意见要注意方法,要学习邹忌
提纲丁:
广开言路治国之大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一、简介故事大概,引出论述中心
二、广开言路的好处
1. 听到批评,不受蒙蔽
2.改正错误,使国势强大
三、号召各级领导学习齐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第一,提纲都较简略,有的有纲无目过于简单,应将重要部分展开,如提纲甲、丙。
第二,将提纲丁与其他三份作比较,可以看出,提纲丁的第一部分,更符合读后感要求。即应先引述所读文章提出感受重点。
第三,有的提纲语言不准确,如提纲乙中“1.邹提意见很好”应改为“1.邹的讽谏讲究方式方法”,既准确又切合读后感的题目(也即读后感的中心)。
第四,提纲必须修改。因为列提纲是写文章前对文章思路的一个初步安排,难免粗糙,必须不断思考不断修改。可以将未考虑成熟处先只列出纲,在思考后或写文章时对提纲进行修改、展开等。如老师的那份提纲中“3.自己征求意见的体会”就有纲无目,后来在写文章时,发现原来的提纲不妥当,修改后应为:“3.自己对赞颂之辞的反思――(1)叙述听到赞辞时的心态;(2)反思赞辞形成原因”这样,使文章纲举目张、思路清晰。
第五,四份提纲,有三份内容相同,均涉及批评要注意方式,这次提纲撰写中雷同较严重。提纲丁就因立意较高而显得新颖。
第六,另有提纲不通俗、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等错误。
2.开头交流
操作安排一:
教师先示范:介绍自己读后感开头部分的撰写体会。我的读后感开头分两段。原先构思时没有第一段。我读一下,如果删掉第一段可否?(读,略)完全可以。概述简练,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各一句,然后引出感受点。简则简矣,但不够味,于是,我又设计加了第一段。这样,在层进对比中,使人感到邹忌的“骄傲”应该势所必然,下文的转折才更显得“可贵”(读后感的中心)。这不能算是绕圈子,而是巧妙所在。
操作安排二:由三位同学朗读自己读后感的开头,由教师引导学生评析。
第一,教师先介绍这次撰写开头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意见要讲究方法》这类题目较多,雷同严重,开头空泛。多数是“现在很多同学提意见不注意方式方法,然而邹忌却……”针对这种现象,我请两位同学朗读他们所写的开头。
学生朗读: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规劝那些被批评者的。作为批评者,如能做到‘良药甜口,忠言顺耳’岂不更好吗?在这方面,两千多年前的邹忌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日常生活中,我曾心直口快地批评一些同学的缺点,但被批评者常反目,甚至反唇相讥。我因此而发牢骚: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啊!读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邹忌那精辟而又让人易于接受的批评,使我重新考虑:是别人批评不得,还是自己批评方式不当呢?”
由教师引导,朗读学生主讲,然后由学生评析,达到以下共识:
(1)这两个开头异曲同工。这说明,即使相同的内容,也完全可以写出各具特色的文章来。
(2)至于文章题目,前者可改成《忠言顺耳更利行》,后者可改为《是批评不得,还是批评不当》,这样一对比,就更容易体会到怎样命题、怎样开头更鲜明、更生动。
第二,教师介绍另一类开头。
这次读后感撰写开头训练中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不足,就是引述抓不住重点。
学生朗读:
“战国时,群雄纷争,齐威王干戈未动,竟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靠的是什么?不就是广开言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