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大全 优秀作文

中日文化差异小作文(汇总7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7-10 16:03:2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中日文化差异小作文1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渗透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人们往往会把语言作为反映民族文化的镜子。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因此会存在语言的差别。例如:英语中的lucky dog指幸运儿,old dog指老手,汉语中“狗”常表示贬义,如“狼心狗肺”、“走狗”、“狗仗人势”等。这正说明了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教师除完成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外,要增加英语的文化含量,同时把英语中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跨越中英文化的差异及障碍,有效理解其语言现象。

近年来,我国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越来越重视,但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急于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不能很好地传授西方文化,只是抓住课本,把教材中的一些例文、例题进行语法的分析。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进行了反思。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现状

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的记忆、句型的分析上,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之下,教师也不得不把学生的考分放在第一位,从而无暇顾及西方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三、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西方文化的渗透

中西方文化差异往往影响学生正确理解英语中的词义、句义、习语等,因此在初中英语中渗透这些文化差异的知识尤为重要。

1.通过地理文化差异渗透文化意识

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因此文化就会有很大差异。如:对于中国人而言,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一般“西风”、“西北风”指的是冬季凛冽的寒风。而英国人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因此对west wind的联想总是暖暖的。因此英语教学中必须渗透相关的地理文化。

2.通过习俗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

(1)中西不同的寒暄问候

西方人一般打招呼都用Hello,Hi,更亲切的可以用“How are you?”,西方的寒暄忌询问对方的私事。而在中国见面常问:“你要去哪?”“多大了?”“结婚了吗?”等,这类的问候常常会引起外国朋友的误解,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问候干涉个人自由。因此,教师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文化补充,将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2)答谢语的不同

“Thank you”在英语中的应用比汉语中的“谢谢”要宽泛很多,不仅用于社交场合,更是家常用语,如朋友之间、师生之间、父子之间,只要存在感激就可以用“Thank you”,甚至在拒绝别人提供的方便时也可以用“No,Thank you.”。例如:“A: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B:No,Thank you.”

(3)电话用语

在信息时代,电话是一个重要的日常交际手段。“May I speak to somebody?”“Is that somebody speaking?”是西方人的电话常用语,用“This is...”作为回答。而中国人则常常说“我找某某,你是谁”等。由此可见,学生如若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必将闹出笑话。

语言本身就源自于生活,教师要把这些日常生活用语的差异融入英语教学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化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摄取文化养分。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有关电影,通过观看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从中熟悉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应答方式及内心感情。

四、结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素质,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积极正确传播解释西方国家及其民族文化,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语言中学习文化知识,在文化环境中理解语言知识,从而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会静.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_,(1).

[2]黄志华.浅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法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_,(18).

[3]顾菊华.试论文化渗透与专科英语教学.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_,(8).

中日文化差异小作文2

摘要:饮食文化是一代代人在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不平凡的平易近人的文化现象。饮食文化受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本文从三个方面:两国食物选择的不同、食物的处理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差异来对比中日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从不同的饮食现象中来分析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饮食文化;生食;自然;社会

一、中日饮食文化的形成

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差异从两国开始交往之初就存在伴随着两国发展一直走到了今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了多少年,中国人就在追求美食这条路上走了多久。我国饮食文化在原始社会时期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基本的烹饪理论;周秦时期便已有了我国饮食文化的雏形,周代已有负责饮食的官员,文献中还能看到“周礼,天官冢宰”这般的食疗方法;发展至唐,我国的饮食文化到达高峰,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的饮食就开始向“精”发展。《论语・乡党》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对我国饮食文化的高度总结。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诗经》,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就已经有了大量有关饮食的描写,《王风・黍离》中“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说明了食物的来源;我国酒文化的萌芽也能在《小雅・鹿鸣》中“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中窥见一二;我国共食制也在这一时期决定下来有《小雅・楚茨》中“诸父兄弟,备言燕私”这篇为证。《诗经》也成为研究我国饮食文化的有力证明。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在继承中发展的。

日本虽然受我国文化影响很大,但在饮食方面两国却有着本质的差别,相对而言日本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比较晚的。在奈良时代之前日本也有自己的饮食方式,但是要论饮食文化的萌芽还要从这一时期算起;平安时代料理技法增加、食物定式出现成为了日本饮食的基础;而在镰仓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由公家变为武家,饮食习惯告别了平安时期的繁琐,形成了一种质朴的风格;室町时代融合了公家和武家的饮食习惯,成为日本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即发展至江户时代,这一时期饮食受到前代饮食和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发展出庶民料理,实现了日本饮食文化的成熟。从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饮食文化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的。

二、中日饮食的对比

1.两国食物选择的不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国家,早在商周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在种植五谷了,五谷的种植在养育了人民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受气候、地形地势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就形成了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的饮食习惯;地形变化较大,山川河流遍布,这就为古人提供了捕猎的场所,也给家畜的驯化和饲养提供了条件。肉类食物多以猪、牛等家畜,鸡、鸭等家禽还有鱼类为主。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食物的选择范围广、获取食物的方式多。

日本是面积狭小的海岛国家,陆地以山川为主,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资源稀缺,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农耕技术的落后。受地形条件限制,日本主食以水稻为主。日本四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其肉类获取的主要来源便是各类海产品,所以日本学者总结日本的食物结构是“稻米加鱼类”。跟我国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食物来源较为单一。

2.食物处理方式的差异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使得饮食具有地区性。各地区人民面对着不同的环境发展出了适宜本区人民的饮食方式,这就是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原因。这八个代表菜系口味大相径庭,川菜麻辣,苏菜、粤菜清淡,鲁菜咸,湘菜辣,但其烹饪方式却有相通之处。烹饪就是将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我国烹饪常用技法就有24种之多。“炒”是其中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技法,这一方法重点在于对油的使用而这也正是中国饮食一大特色。中国菜注重改变食物原本的味道,这点突出表现为对调味近乎登峰造极的运用。《红楼梦》中有一道菜名为茄鲞,这道以茄子为主料的菜的具体做法为“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1]这段详细的描写也说明了我国饮食中对味道的要求之高。且我国肉食来源多为牲畜,为了掩盖肉原本的味道只能大量地使用调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中国菜味重的特点。 日本料理方式有“五法”,分别是生、煮、烤、炸、蒸。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饮食中并不是很突出对于油的使用,其中运用最广的是“煮”这种方法,这也成为了日本饮食的一大特色:清淡。日本对肉的摄入量不大,肉的摄入又主要从鱼类获得。他们追求要享受食物最原始的味道所以对调味料的使用也很有限,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酱油。日本人认为美味既是大自然的味道,一年四季都在追随自然的脚步,进而形成了对新鲜度的追求。有一字为“旬”,日本对其的解释为应季,旺季,最佳时机,这也成为了日本饮食的又一大特点。

3.饮食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长久以来受到阴阳五行和中医养生之说的影响认为五脏六腑相通,需以温热之物来进补,因此中国人忌生冷之物。《红楼梦》中宝玉要喝冷酒宝钗劝说“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2]中国饮食以熟食、热菜为主,当然中国也有各式凉菜,但这大部分都是作为前菜出现,并不作为全餐的重点。

我国沿海地区饮食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生鱼配合调味的饮食现象,这种吃法在唐朝时随着中日交往的频繁而传入日本。唐风生鱼片更能突显鱼肉的鲜美,这种吃法在唐朝时传入日本并迅速与当地的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今日日本饮食中的一大特色。日本生食历史久远,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饮食现象。日本料理五法中专门将“生”作为一种料理方法与其他烹饪方法并列。如今生鱼片与米饭搭配作为一道日本名菜而闻名于世界。

4.造型摆放的差异

中国菜的味道是用舌头尝出来的。为了配合味觉的美感,中国饮食界的能工巧匠往往借助摆盘或者雕刻原材料来完成造型,使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堪比艺术作品。中国食物的造型起装饰作用为美味服务。中国饮食是共食制的,为了保证全部家庭成员都能满足,菜品一般都用大盘盛装。用餐者用筷子夹取食物,有时还有长辈给晚辈夹菜以示关爱。

人们常说日本的菜是给眼睛吃的,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日本料理对于形的追求,除了精美的摆放之外更突出的是对餐具的使用。“美食不如美器”[3],精美的容器在日本料理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日本餐具的材质很多,瓷器、漆器、木器大量运用于日本的饮食。日本饮食为定食制,食物被分为一人份摆放在用餐者面前,细致的摆放加上讲究的餐具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1.经济原因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文化的创造者,也就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分不来的,平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左右了饮食文化发展的速度以及饮食文化的风格。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我国先人以饮食为基石推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历史上我国曾积极对外交往,文化碰撞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饮食文化迅速成长,在融合了本国和外国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于更与各地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大到王公贵族小到平头百姓,中国人的饭桌总是想尽办法热闹起来,可以不夸张的说,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吃”的极致表现。相比之下,日本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人民难以满足最基本的温饱更别提追求美味了,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饮食文化也很难扎根发展。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是两国饮食文化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

2.自然环境原因

自然环境对饮食文化有着绝对性的影响,甚至可以左右饮食习惯的形成,以我国为例,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几乎完全不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气候多样,这些自然条件给了我们各种丰富的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人充分利用着上天的馈赠发展出了具有地区性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先天的优良条件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日本的自然条件就残酷许多。日本是一个周围没有接壤邻国的海岛国家,陆地地貌多为山谷丘壑。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食物获取的来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环绕四周的海洋。好在日本领海水质良好,丰富的渔业资源给了日本人捕捞的良好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中日两国独特的饮食文化。

3.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环境是文化发展的摇篮,而饮食文化正是文化构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饮食文化之所以辉煌就是因为其没有停在“吃”这一层面而是继续向深处发展。饮食活动被赋予了“人”的意识,它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紧紧连接,饮食的作用并不仅是充饥果腹这么浅显。皇上借饮食制式来区别身份的高贵,圣人借饮食来阐明世间的道理。饮食走到民间,老百姓说吃惊、吃亏、吃官司等来说明现状。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并不像中国一般重视饮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反他们认为饮食是难于启齿的行为。这种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饮食文化的发展,相反也为今日日本东西结合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四、总结

历史上中日两国有着十分深刻的文化交流,古代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近代中国从明治政府吸取了不少先进观点。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在当今社会只有两国继续良好交往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我认为饮食可以作为两国友好的桥梁架起和谐相处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人民文学出版社,20_年,第548页,

[2]曹雪芹《红楼梦》第八会《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_年,第123页

[3]袁枚:《随园食单(须知单・器物须知)》,新华书局,20_年,第16页

中日文化差异小作文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my dream is to study abroad in the future. I always have that kind of life which can be realized soon. But before I realize my dream, I have to make some preparations.

I think the first thing I have to do is to adapt to the life there. It is said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If I knew nothing about it, I would easily have a cultural conflict, which would put me in an awkward situation.

For example, dragon is the leader of all animals. In China, it has the meaning of sacred good, but in western countries it means violence. I need to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about cultural conflicts to make my life overseas easier.

中文翻译: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的梦想是将来出国留学我总是那种生活很快就能实现但是,在我实现我的梦想之前,我要做一些准备我想我首先要做的是适应那里的生活。据说东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一无所知,我很容易产生文化冲突,这会使我陷入尴尬的境地,比如,龙是所有动物的领袖在中国有着神圣的善的含义,但在西方却意味着暴力。我需要尽可能多地学习文化冲突,使我的海外生活更轻松。

标签: 新学期

中日文化差异小作文4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来自西方,企业文化的内容却形成于东方,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又使得西方管理理论得以更新。探究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我们就不难理解西方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的诸多不同,从而也就有利于我们国家从自身国情出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前言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就已经看到社会轴心正逐步由政治、经济转向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成为社会组织经营和管理的有效工具。而作为专门研究文化现象的学科即文化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出现也不过只有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与本民族的、历史的背景密切相联系。企业文化作为众多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各民族不同传统文化的反映。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威斯勒在《人与文化》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各个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渊源,由于文化特色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区域。企业在一定的文化类型和文化差异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长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不能不深深打上这种文化特色的印记,形成与该文化类型和文化区域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大企业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处于西方基督教文化圈的美国和处于东亚儒教文化圈的日本。它们两国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早就了性格迥异的企业文化。

1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民族心理的差异

民族心理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情感、爱好、习惯等精神因素的总和。东方文明注重综合,整体思维比较发达,但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时代局限性,细节容易被忽略。而西方文明注重分析,还原论和原子论的方法发达,分析的精密达到了十分深入的地步,但是具有形而上学机械的时代局限性,整体容易被忽略。东方文明注重和谐、同一,西方文明强调个体、对立。东方文明重系统、综合、内倾,西方文明重个体、分析和外倾。

地理文化的差异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多发地带,经常出现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的自然灾害,这使得日本人形成了一种能处变不惊的良好心态。日本国土狭窄,可耕地只有十分之一,自然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十分不利,这就使得日本国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促使日本人不能固守本土而生存,而必须学习外来文化,包括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这也是日本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的文化根基本来就很浅,但正是这样就使得美国文化中缺少思想的禁锢和僵化的传统。美国幅员辽阔,人口较少,由于人口密度小,具备多次改变居住地的条件,多数美国人平均三到四年就迁徙一次。因此,美国人养成了喜欢多变的性格。另外美国有着丰富的经济资源和矿产资源,给美国人择业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美国人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求得生存。

文化渊源的差异

日本在整个弥生文化时期都是以农耕文明为积淀的国家,被界定在中国文化圈内。但是四世纪末,外来民族带来的游牧文明的闯入打破了这一局面。来自东北亚的骑猎民族进入日本,建立了所谓的“征服王朝”,形成了日本二元性的国家结构。农耕文明所具有的和平、内倾等特征与游牧文明的战斗、外倾等特征并存又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渊源。双重的文明渊源既造就了日本人的农耕文明的“柔性”,又造就了游牧文明的“刚性”。正如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所认为的:“菊花和大刀,是日本文化的象征。”说日本人是具有矛盾的国民性的民族,既喜欢菊花又崇拜大刀,既老实又狡猾。这种双重文明的社会结构也使得日本易于接受变革,这对日本文化以及属于亚文化的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在的美国人大部分是当年移民的后裔,所以美国文化传统是当时最先进的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文化。美国在整个移民过程中文化的整合,是以先进的欧洲文化对其他外来民族、外来文化的“熔炼”过程。可以说,美国人在建国伊始就站在一个相当高的文化起点上,而美国对欧洲传统的继承是一种高度选择后的继承,美国人吸收了欧洲文明的精华,而又摆脱了欧洲古老的制度束缚,这使得美国文化的发展一开始就具备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移民运动到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美国人都曾与恶劣的环境进行了十分艰苦的抗争。

2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西方学者试图突破传统观念,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做出更为深刻和合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这也是西方管理理论在上世纪的最大突破。于是,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管理思想的特点是强调科学和制度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是将科学的制度管理同尊重人的主体及价值相统一基础上的人本管理。西方学者的众多研究表明,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人的最大能力和天赋,如何帮助人们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如何在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条件的千变万化中把共同目标一直继承下去。也就是说,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

被称为“蓝色巨人”的ibm公司在1990年盈利达60多亿美元的情况下,1991年一年就亏损了将近30亿美元,1992年亏损达50亿美元,1993年亏损居然高达80亿美元。然而,lou gerstner1993年接管公司后,对公司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公司1994年便扭亏为盈,20_年便跻身于全球500强并居于前10名。lou gerstner对公司进行改革除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外,主要在企业文化塑造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东西方企业行为文化差异

企业的行为文化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的行为和员工的行为两个方面。在企业行为文化方面,东西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决策方式上,日本企业大都采用自上而下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集体会议制。美国企业则大多采用强硬的个人主义的领导方式。

在员工行为方面,由于日本采用长期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因此企业凝聚力很强,对企业也有很强的归属感,愿意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而美国企业员工普遍对本企业的归属感差,一旦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跳槽,以寻求更好的发挥才能的机会。因此美国员工的责任心一般比较差,不如日本员工有工作积极性。

东西方企业制度文化的差异

上世纪的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视对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美国学者pascak和athos在《日本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了美国企业管理模式和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他们认为,美国管理模式注重的是3个硬性的s指标,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和制度system。而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则是在3s管理模式上增加了4个软性的s指标,即:技能skill、最高目标supreme goal、员工staff和风格style。

在选择和利用人力资源制度方面,美国以短期雇用方式为主,始终保持着50%左右的职工补缺率。在提升制度上,美国的做法是,只要认为某人具备某项能力,或者在某项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就给予迅速的提升,把他提拔到相应的位置上,而不考虑这一举动对其他人的心理影响方面。其干部提升路线也是走的专业化经营道路。而日本企业在干部提升制度上采取缓慢的升级和评价制度,职工晋升采用员工序列制。日本员工享受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一方面造就了员工在企业内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两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员工的依赖性。

东西方企业精神文化差异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层次,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灵魂。日本企业一直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践也是从日本企业开始的。日本企业文化主要受到本国武士精神和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日本企业文化主要是内部团队、社团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企业的价值取向方面,日本在企业内部提倡团结和团队精神。企业上至最高领导,下至基层员工,都以公司的目标为奋斗方向,形成了企业内部家族式的归属感和亲和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更能够激发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日本几乎所有大企业都充满了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和精诚团结的气氛。日本企业认为个人贡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团结合作,集体的合力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简单相加。

创新精神也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日本的创新精神和美国创新精神有所不同。日本人善于将创新的风险留给他人,而自己则更愿意巩固和完善现有成果所带来的收益。因为这样可以使得企业节省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成本,避免创新周期过长带来的风险,却又能够带来更为稳定的收入。

中日文化差异小作文5

1家长权力

中日两国都是父系家长制,但在家长权力上有所不同。中国的家长权力为终身制,只要家庭当中的父亲活着,那么他就一直具有家长的权力和权威;而日本的家长权力为阶段制,父亲在年纪大了或生病不能继续料理家业的时候,就要把家长的权力交给继承人。一旦交出了家长的权力,就要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一样,服从新家长的领导。

2继承人的选择

中日两国在继承人的选择方法和制度上有很大差异。

养子条件在中国,夫妻在没有亲生子女或者没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会考虑收养他人的儿子做养子。收养对象通常为父系亲属的儿子,称之为“过继”;而日本的夫妻在亲生儿子以及入赘的女婿不够优秀的情况下,会考虑收养他人的儿子做养子。收养对象可以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选择范围比较广。

赘婿要求在中国,夫妻在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会考虑招婿入赘。入赘的女婿一般不改姓、不能入族谱、不具有继承权,而且生下的子女随其母亲姓;日本的夫妻在儿子不够优秀时,会考虑招婿入赘。入赘的女婿要改姓,成为婿养子,而且有家产继承权。

3家族观念

中国的家族主要是由血缘关系组成的集团。这个家族集团不但包括直系亲属,还包括旁系亲属。中国人对家族的延续非常注重血统的纯正,在以“孝”为家族伦理核心的中国家族中,传宗接代被看做是最大的孝顺。俗语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日本的家族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地缘集团。比起血统的延续,日本人更注重家业的传承,从而保证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家”的长期兴盛。日本人的亲属范围比中国窄,一般仅限于直系亲属。家族成员不一定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可以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仆、佃户、雇员等。日本的家族伦理以“忠”为核心,只要对家族忠贞不贰,非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也可以参与祭祀活动,死后也可以葬入家族墓地。

4家业管理及财产继承

在中国的家庭中,家业由父亲管理。除非父亲过世,否则就一直拥有家业的管理权。在财产继承方面,中国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即将家产平均分给所有儿子(有时也包括女儿),长子一般在分配中不具有特殊权利。在日本的家庭中,家业由父亲和继承人共同管理。在父亲有能力管理的情况下,家业由父亲管理。当父亲年纪大了或因病没有能力管理家业时,家业就交给继承人管理,并且继承人可以是入赘的女婿或者养子。日本的家庭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不分给其他子女。而且长子虽然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但当长子的能力不足或身体上有缺陷而无法管理家业时,日本的家庭就会剥夺其长子地位而改立其他儿子为长子,或者另立有能力的养子、婿养子为家中的长子来继承家产。

5结论

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日两国的家文化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这种不同对中日两国社会、企业、家庭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家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加以改进。首先,财产均分制将会造成资产的分散,导致无法合理地利用资源,不利于家族、社会的发展。应改变财产均分制度,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次,继承人的选择只限于直系亲属,甚至传男不传女,这就人为地缩小了继承人的选择范围,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应该使继承人选择多元化,扩大继承人的选择范围,保证优秀的人才成为家族的继承人。最后,家业管理方面,应该是能者居之,而不是长者居之。总之,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和家族的长期发展。

中日文化差异小作文6

【文章摘要】

近年来,我国企业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都在不断的增长和扩大,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企业文化建设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合理地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就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来说,与近郊日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基于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打造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路径进行有效梳理,结合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特点,取其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精华之处,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日本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对比分析;启示

众所周知,日本不仅在亚洲范围内是经济强国,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日本的经济发展都极具影响力,日本企业发展的足迹几乎遍及全球。日本企业的发展如此旺盛,与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梳理,找出同日本企业文化存在的差距,借鉴其企业文化的精华之处,进而改进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 中日企业文化对比

日本企业文化

“经营即教育”的企业理念

就世界范围而言,日本对待教育问题是最为重视的国家之一。在日本企业,企业领导人往往会将企业员工教育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教育不断地提高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以提高员工素质来培养和巩固企业文化,进而促使企业的发展。鼎鼎大名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他所倡导的企业经营理念是“经营即教育”,即将员工的教育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教育员工,提升员工素质,进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在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有序有效运行。他所经营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关键在于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而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发展而发展,而是更注重人才的培养。

坚持以人为中心

日本向来推崇儒教文化,信奉儒教文化,日本的多数企业都巧妙地将儒教文化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以儒教思想来感化企业员工,让企业员工在儒教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一种 “人和”、“至善”的思想意识,使得企业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相处都极为和善,犹如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一般,这种思想意识形态有效地增进了企业各级人员之间的情感。我国的企业文化比较注重的是儒教中的“仁”,将“仁”的思想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而日本的企业文化更注重的是“忠心”和“诚恳”,将培养企业员工忠诚的素养作为企业文化的重点内容,形成企业员工上下一心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尽职尽责,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在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中,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为企业的发展进步而贡献力量。

具有极强的群体意识

日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中有着极强的群体意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不管是任何重大有关企业发展战略性的决策,日本企业都会在决策确定前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而集百家之所长来改进和完善决策方案。另外,日本企业十分注重归属意识的培养,他们会通过建立各种制度及措施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让员工以企业为家,以企业为荣,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终生。比如,日本企业实施的 “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这些制度措施都能很好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使企业上下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经营企业的生产活动。

中国企业文化

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作为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础

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是 “治人”和“仁治”,讲究的是走情感路线,讲究伦理观念。企业由于受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会将人的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而在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培养方面与日本企业相比还相差甚远。

中西企业文化有所交融,但未形成主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企业虽然积极地吸纳西方现代科学管理经验及理念,但基于儒家文化思想在我国企业中根深蒂固,还很难尽快地将西方的企业文化元素融入到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企业文化还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导,做不到以现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来培养和发展企业文化。

抵抗情结导致不能有效地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

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外国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虽然改革开放的政策已在我国颁布与实施多年,目前有许多外国跨国公司纷纷入驻我国,但由于对外来者有抵抗情结,不能有效地汲取外来企业成功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使得我国企业文化与国外严密的等级制度以及服从意识文化相距甚远,不利于我国企业文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2 中日企业文化比较引发的启示

首先,我国的企业要针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实际,对比与日本企业文化的异同,取其长、补己短,将日本企业成功的企业生产管理方法和模式引入到我国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胆地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借鉴日本企业的“经营即教育”的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将企业员工的再教育放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位置,以培养企业员工的素质为基础,将员工素质和企业经营形成统一共同体,增强企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其次,对于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要继续的弘扬,在走情感路线管理的方法上,再融入日本企业文化的现代科学管理精神,培养企业员工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充分地利用企业员工的智慧力量来发展企业,高度重视员工,充分地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以围绕员工利益为中心。

无论是在企业员工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企业领导对待员工都不应持有高高在上的管理态度,而是热情中肯地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难题,使员工充分地感受到企业领导对自己的关爱与重视,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进而激发员工更为高昂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_.

[2]李雪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_.

[3]罗锋.日本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J].东北亚研究,1998 (3):53 - 57.

[4]盛田昭夫:《经营之神》,经济管理出版社,第145页。

中日文化差异小作文7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education and Chinese education is our cultural and traditional differenc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e have a strict examination , so we focus on our basic knowledge and examination rules, which is why we lack of creative education and our dear teachers restrict us, and we limit our thinking ourselves. In addition, the reality of Chinese society is an inevitable factor causing differences, as is the case in American society.

We have different policies, goals and education expenditure. Therefore, we should change ourselves now, keep the good aspects and get rid of bad behaviors. If you think that we people are lack of creativity and debt, for our traditional and strict education , It's kind of ridiculous, because no one can control your mind.

If yoeally want to be a creative person, you can do it in any country.

中文翻译:

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差异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和传统的差异,几千年来我们有一个严格的考试制度,所以我们集中精力于我们的基础知识和考试规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缺乏创造性的教育制度和我们亲爱的老师我们,我们自己我们的思想。此外,中国社会的现实是造成差异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社会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和教育开支,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改变自己,保留好的方面,改掉不良的行为,如果你认为我们这些人缺乏创造和亏欠对于我们传统而严格的教育制度来说,这有点无稽之谈,因为没有人能控制你的思想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做到。

推荐阅读:

  传统文化的活动作文500字(严选62篇)

  文化公园的灯展作文(优选70篇)

  充满文化底蕴的作文素材(解析21篇)

  跨文化的英语作文200字(推荐7篇)

  关于写日本文化的作文(赏析22篇)

  家乡文化作文安徽800字(严选3篇)

AD位1

相关推荐

中西文化差异初中英语作文(严选7篇)

初中作文

初中日记作文800字大全(严选36篇)

初中作文

文化差异英语作文120字(大全20篇)

优秀作文

中日文化差异500字作文(严选6篇)

优秀作文

育儿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作文(通用4篇)

优秀作文

中日のおじぎ文化作文(赏析14篇)

优秀作文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