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我的声音作文800字(解析7篇)
触动我的声音作文800字1
盲人是最容易见到上帝的人。——题记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声音。有撕心裂肺的寻亲的声音;有绝望痛苦的求救声;有动听悦耳的乐曲声;但是,这些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忘记有谁曾经说过,盲人是最容易见到上帝的人。其实仔细想想,说这句话的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很容易从聆听波利切的歌声中得出这种结论。波利切的嗓音,仿佛是从很遥远而又很近的地方飘出来的,很熟悉也很清明,不是炽热,不是寒冷,不是柔情,更不是坚韧和刚毅,而是温暖,散发着一种夕阳中圣殿的光芒。还有安详,那种柔柔的,但这点热气的暖风,可以透了你的毛孔,一直暖到你心坎里去。就像有一双上帝之手,托着你的心在抚慰。这对你的所有思绪都不重要,就这样一直沉浸,沉浸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这是一种回家的感觉。
这种感觉,竟然是一个盲人带来的。这位意大利歌手,在十二岁时就双目失明,在此以后,他一边唱歌,一边攻读学位。直到他三十岁取得法学博士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一辈子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唱歌了,然后他拜帕瓦罗蒂为师,向大师学习发声方法,直到登上歌坛的顶峰。
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波利切选择歌唱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聆听了他的歌声,我丝毫不怀疑他是见过上帝的人,歌声如此安详、笃诚、平和,才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安宁和诚服,才有一种澄明的光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空前的喜悦——不是狂喜,是一种平和的喜悦。这种喜悦,不是来自外部的,而是从内心中生长出来的。在这种喜悦的力量中,波利切只要歌唱就足够了,满怀深情地歌唱,不需要思考。在歌唱中,波利切就是一台机器,一台由上苍制造的完美的发声机器,而他全部美妙的声音来自于上苍,一个完美的影子世界。
盲人是最容易见到上帝的人,因为他们不会被这个散着虚假光泽的表象世界所迷惑。他们可以一直内省自己,反观自己,见到自己心灵中的光。波利切的动人的歌声时时刻刻烙印在我的心里,他纯朴的歌声,每每忆起,总会牵动我的内心。
触动我的声音作文800字2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不知为何,那曲调独特的袅袅笛声总是能牵动我的内心深处。我尤爱在黄昏时分,泡一盏浓茶,听一曲笛声渺渺,便觉仿佛陷身竹林间。感受着稀疏的光影透过竹叶,带着几束金光照耀在身旁,不时还有一两点绿影闪动。笛声划过心间,林间的竹子也像是被风舞动般,一时间倩影回转。心随着竹林,随着笛声、,灵魂却感到无比的宁静。这时,原来不得不说的话,不得不做的事,都可以不必理会,只是做着最本质的自己。
黄昏的光辉渐渐下落,夜慢慢探出头。渺渺的笛声依旧在倾诉着些什么,只可惜我有些浅薄了,感受不到最深处。但就只是这浅浅的一点,依旧牵动着我的心,让我欢喜,让我悲。
“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风的律动似乎怕打搅到夜的静谧,开始放缓脚步,只是慢慢的飘着。月,伴着渺渺的笛声,向着天幕的最、缓缓进发,那在路途中洒下的点、沙,随着笛声散开在天空中,点缀起来,倒也显得富丽堂皇。笛声突然一转,直冲九霄,将月推**最高点,霎时,整个天空光芒大作。在光芒笼罩下的我,抚、手边残余的渺渺笛声,就像与挚友对月当歌,心中也渐渐有了丝豪气散出。渐渐的,缠绕着月亮的竹笛声中,竟传出一女子轻唱悲歌,和着渺渺笛声,在心中缠绕,缠绕的经久不绝……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我猜想,那独唱悲歌的.应该是嫦娥吧。竹笛声也随着这凄凉的歌声越来越悲,不多时,我也是满襟泪水了。
在笛声面前,时间的流逝总是让人不易察觉,不知不觉中,东方渐渐露出些鱼肚白了。也许是昨夜嫦娥的悲情、了大地,清晨四周弥漫了些雾气,其中也带着些泪水的苦涩。笛声不断,没有一丝疲倦,就像这初升的太阳般,光辉四射,带着无穷的生的气息。
“羌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渺渺笛声,笛声渺渺。它伴随着我走过日、月、星、辰,让我的心随着它的旋律变换着喜、怒、哀、乐,不知不觉中,它早已,牵动着我的内心深处。
触动我的声音作文800字3
《再别康桥》中写道:“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站在诗歌的海洋中,一切事物都那么柔和与安静。致此,我听见了来自诗歌深处的声音。
翻来一本诗集,李白的身影就映入眼帘,随之而来的“夜来风雨声”,让我听到了雨夜里滴滴盘旋的旋律,雨后“花落知多少”让我感受到了雨后世界的美妙。
你是否还沉醉于这繁华的世界中不愿醒来?你是否还徘徊在灯红酒绿中不愿出来?诗歌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希望与寄托,对一座城市而言,诗歌不可能不存在,房地产商的广告牌“面朝西湖,春暖花开”公园里的提示牌等都有它的身影。在那里,我听见了诗歌启迪人类灵魂的声音。
走出城市,回归静谧的乡野生活,秋夜微凉,在这里我邂逅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也曾与白居易一起聆听。起初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引人渐入佳境。只听得“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渐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接着停顿“此时无声胜有声”最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昂收尾。白居易似写琵琶,又超越琵琶,这种崇高的境界,唯白居易独有,久久萦绕耳畔。
也曾想起他,站在乌江边的他,手持长剑自刎的他。这就是一位英雄,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我听到了项羽内心的声音,听出了他的无奈与对江东父老的愧疚;也曾遇见她,倚在窗边,看窗外“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她,吟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我听见了她内心无尽的悲伤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也曾听说他,放弃医学这光辉的道路,选择背上行囊,路上文学之路,独自远行。站在麻木的国人面前,他自嘲的叟了,终是吟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我听见了他从中表现出的坚定与无畏,是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也曾听他吟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嘲;也曾听他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言;也曾听他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曾……
佛曰:前世一百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生一次相遇。是的,我和它相遇了,听见了来自它内心深处的声音。蓦然回首,我,听见了来自诗歌的声音。
触动我的声音作文800字4
有太多需要颠覆的东西,别人的不关乎痛痒,自己心里纠结的种种东西,曝晒不到太阳下面去,如梗如刺,在喉咙里让人不舒服的干咳。摸着茶壶的余温,知道是自己倒的茶水还没有喝。这个冬天并不太冷想法也不多,品在嘴里,茶味竟这么的浓烈,看茶色,也让我垂涎。原来世上竟有如此自己调制而自己没有尝到的味道。
金丝猴奶糖不知不觉就吃了七八颗,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甜,还有铁观音的余味,总有一种感觉,是由味觉延伸来的。六根不净,佛家将眼耳鼻舌心意称为六根,修养的境界就是这六根面对的都能够淡然和随缘些。“眼”是六根之首,正因为我们看到花花世界,才有太多的想法。才有太多的欲望。对于个人而言,没有明亮的眼睛,是看不到世间的一切有色东西。所以,当我们垂涎欲滴的时候,当我们震撼于一切自然和人造的景观的时候,是我们对于自然界和一些东西的幻觉而已。我们往往为这样的幻觉不能自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我们说快乐的源泉在此,我们谈不快乐甚至哀恸的感觉也由此影响。
窗外雨声沥沥,让人倍感内心沉静。同样的声音,在你的心里有着不同的反应,我们的六根之一---耳在影响我们的判断,往往先入为主,先把某种声音确定为什么,接下来就接受或者排斥。使我们的耳朵误了好多很自然的东西,我经常的想,阿炳(华彦钧)在年过而立之后,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琵琶的演奏、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那是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孤单难眠,多少次用耳来推敲的结果。耳,无时不在影响所有快乐和不快乐的人。
伴着这雨声,感觉周围静了许多,各种各样细微的味道随之而来,涌入鼻中。这花好香,这是谁家在煮肉,谁家在炒菜。这是我们的鼻子在导入我们到一个世界。爱与不爱,鼻子也让你去附和于判断。加入单凭鼻子我们改变生活,那么留恋,臭豆腐就没有人有勇气去尝鲜。
再说舌头,它一边让我们说三道四,帮助我们吞咽食物,在就是让我们分辨出酸辣苦甜咸的滋味,让我们在调味,烹调时做的更好,不会出现老盐酸醋的状况。
而心却把这一切汇总起来,由此指导和遵循,或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随波逐流。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如何强大的人,如果心不澄明,就会混乱不堪,难受不堪,改变不了现实,徒增悲伤而已。
大概是一夜的雨,梦中我种了兰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香”,而我从梦中带着的是兰花草。空气湿漉漉的,四株黄瓜的一株结了黄瓜够大了,就摘下来洗过吃,味道自不用说,后院的合欢一点叶子也没有,花就更无从谈起大概死了,10几年呢。那株凌霄花把7,8米高的香椿树缠的是绿意盎然,花已经没有几个了,在雨中颤抖着。
触动我的声音作文800字5
青春的羽翼,划破记忆的伤痛;昨日的泪水,激起心中的涟漪;昨夜的月光,氤氲了一屋的温馨…
“嘀哒…嘀哒…”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这是初中的最后一天,明天的中考将会是我实现梦想的转折点,思绪凌乱,弥散在这盈盈月光之中,久久不能入眠。
门外楼梯传来一丝丝轻微的响动,默默地在门前停下。过了好久,门上传来金属碰撞的声音,一个物体慢慢地伸入锁孔,轻轻转动,门,悄然开了。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我知道,那是妈妈。我不想让她知道我今夜失眠,我扭过头,假装睡着了。
没有一丝亮光,没有一丝声响,可我却能感受得到,妈妈正踮起脚尖,悄然走进我的房间。我默不作声,不想让她为我担心,可儿子的心思又怎能瞒过母亲?“怎么了,太紧张,睡不着么?”“嗯,有点。”我回答道。忽然,一只手落在我的大腿上,一霎那,我心中一惊,那只手,竟是如此粗糙,如此的苍老,似枯树叶般的苍老,那是母亲的手么?那双曾经的巧手?从没有如此真实地感受过母亲的衰老,没有间隔,肉体与肉体的碰撞。泪,浸湿了枕巾。
月光氤氲了紫色的窗棂,照在我的身上,暖暖的。
母亲的手抬起又落下,一下,两下…如同儿时那样,那样的轻柔,那样的温暖,伴我走过人生的岁月。“今天晚上,妈妈陪你。”我没有答话,此时的我早已说不出话了,泪水氤氲了我的双眼,我强忍住不发出声来,默默享受着这浓浓的母爱,这如同那月光般清澈,温暖的母爱。
暗淡中—追忆,念着笑思沧桑;空际中—流离,淌着泪记忆噙香;回首望—伤痛,早已演变形成过往。当时明月,诚可贵,今昔明月,叹我迟悟。愿这清凉月光永不灭。
触动我的声音作文800字6
月光透过树叶,零零散散的月光洒落在大地上。被树叶裁剪成无数份的光华,一部分照*在我的风铃上。风吹过的痕迹,唤起了我的风铃的共鸣。
我独自一人,坐在石凳上,倚着树,望着月,心中的惆怅不禁迸涌而来。
一阵风铃声传来,仿佛如深山幽谷的钟声,又如耳畔树梢的鸟啼。那清脆绵延的声响,回荡在这树林之中。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人。
一个夏天的傍晚,凉风习习,吹走了一天的暑热。我漫步在无人小路,任由凉风滑过我的肌肤。原以为无人和我同有雅兴,却一阵风铃之声传来,一人又映入我的眼帘。是他。我含笑不语,看着他,他却不以为然,说道:“不知兄台来此何事?”我答曰:“无事,只不过近来身体抱恙,思其无事可作,便下此地游玩,以助雅兴。”他开始正经起来:“你说这古人都这样说话吗?都挺累的。”我们便在游玩中度过了一次快乐的时光。
没错,他是我的同窗好友,我们的友谊,只不过缺了结义金兰罢了。有一次,我过生日,在这样的一个快乐的日子里,他开始送我礼物,他送给我的,是一件小小的挂饰,是一件精美的风铃,我很喜欢。他说:“这是我最喜欢的风铃,你什么时候想我了,只要晃一下这个风铃,我就可以听到。”我很感动:“我也没有东西送你呀。”“这是你生日,又不是我的,收下吧。”他回答说。
这样,这个风铃就到了我的手里。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离开了我。
那天,我和他闯了大祸。我们爱玩,在同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去*。突然,*块碎了,他一下子掉到了水里。我吓慌了,急忙跑了,告诉了家人,他被救上来了,可是他发誓,再也不理我了。
他决定离开,他和他的父母离开了,他始终都不肯原谅我,他走的那天,未曾看过我一眼,我的眼中尽是苦*的泪水。
我现在手握着风铃,他不是说过我只摇晃着风铃他就能听到吗?我用力晃了几下,惆怅了许久。
当时,都是我的错吗!我也不想那样啊!我开始抑制不住自己,拿起电话,拨打了久违且又熟悉的号码,我听见有人接听了号码,激动不已,忙问:“是你吗?”他回答道:“是又怎样。”我愣住了,不知所措:“今天是你生日,祝你快乐。”“不需要。”他回到道。“我,对不起。”我说完之后,挂断了电话。我靠着树,长叹了一口气。紧接着,我又明白了。
我开始释然了,情——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触动我的声音作文800字7
当我们年岁渐长,“决定”成为了家常便饭。在我看来,一个具有理性判断的人,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一意孤行。当我们面临人生重大抉择之时,是该学会吸纳他人的经验,但更为必要的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聆听内心的声音,是明确自身的目标与愿望。是在不受外界的干扰下,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价值判断作出决定。
正如周国平在文章《在沉默中面对》中所说:“在人生的重大问题面前,任何言辞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只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作为一个成熟理性的人,应该对自己本身的能力、热爱、价值观有足够的认识。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即使老师、父母对我们再了解,内心的声音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听到。假如梭罗不曾聆听自己的心声,不曾勇敢地“与世隔绝”,那么今日《瓦尔登湖》便也不会存在;假如乔布斯不曾聆听心
声,不曾作出辍学的惊人决定去追寻自己的热爱,那么还会有今天的“苹果”吗?
然而,聆听内心的声音绝非易事,我们总是被干扰包围。今日的青年人在择业时,身边往往充斥着各种过来人的借鉴。最为典型的便是一年一度的“国考”。有多少念了硕博的有志青年在现实的压力下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热爱,选择去追求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生活也许因此而无忧无虑,但隐藏在内心的声音却将成为终生的缺憾。我们不能指责他们,但却遗憾他们没能再坚持一下,放大自己内心的声音,让自己追随他、勇敢一回。
因此,要做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正因为这是心之所向,所以无怨无悔。
当然,上文所说的“干扰”与他人的意见并非相同。如果他人的意见对我们坚定形成正确的想法有益,那么并不能称之为干扰。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也曾说到要向自己的父母征询指导。
聆听内心的声音绝不是一意孤行,更不是绝对排斥外界的一切声音,而是用智慧来坚定自己的想法,用他人的意见来形成自己的正确客观的认识。
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人生无悔这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