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1076年七夕为题的作文
以第1076年七夕为题的作文
玉楼佳宴,缓歌漫舞,那天正是李煜四十二岁庆生宴。众妃齐贺,唱曲婉转,达意缠绵,此情此景,可谓感慨万千,后主便拿起平日常用的毛笔,所有思绪随着浓墨在笔尖一蹴而就,赫然,一首千古之词跃然纸上。他正在端倪着这豪气的笔触,好友敬酒,一饮而尽,欢畅淋漓。
俄而,这酒精在胃里燃烧成海,焚烧着他的五脏六腑,身体也随之抽搐、蜷缩,他知道,这一天是注定那么安静的不安分,脑海里浮现出了那年的皎洁明月和那个同今天一样的乞巧……
那日,天祚三年(公元九三七年)农历七月初七,各处张灯结彩,妇女们摆案供香,祈祷天宫各路织女可以将纺织的手艺托梦寄予自己,也祈求月老可以为自己谋取一份好姻缘。
每年今日,正是所谓的乞巧节,相传也是牛郎织女踏鹊桥相见互诉衷肠的七夕节。星河满布,皎皎明月,在金陵城吴王府高墙深院里,宫女太监形色匆匆,一声洪亮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如闪电一般即刻划破了夜空的寂静,随着这惊鸿一瞥的声响,后人堪称“千古词帝”的他降生了。
浪漫的七夕之夜,这个婴孩被裹在襁褓之中,双眼俯视着这梦境似的天空,耳边充斥着各级“母亲”的奉承祝词,抱着他的父亲李景通眉尖却似蹙非蹙在担心着什么。
在古代,七夕之夜降临人世仿佛不是什么好征兆,便取名“从嘉”,遵从“图吉镇凶,避祸从嘉”之意。旁边的生母钟氏仔细观察着丈夫的第六子,面目清秀,眉宇之间颇有其父的精髓。再近眼细瞧,这婴孩左眼有着异于常人的重瞳(所谓重瞳,就是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
众人惊讶,其父甚喜。自古以来,重瞳就被视为是圣贤之兆,历史上记载长有重瞳的都是聪慧过人的豪杰。古代造字的仓颉、禅让的虞舜、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西楚霸王项羽、十六国时横扫西域的后凉王吕光、建北齐的高洋和隋朝名将鱼俱罗皆有重瞳。因此,古代相术认为重瞳象征着吉祥富贵甚至帝王之冠。
就在众人都在为此欢喜之余,他不知道,背后有一双散发着犀利目光的眼睛正注视着他,这便是李景通的长子、他的长兄——李弘冀。他也不知道,一个平常的七夕和一双不平常的重瞳,会在他的人生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升元三年(公元九三九年),李从嘉的祖父徐知诰几经战乱誓死搏斗,跨过重重阻碍,打拼出了自己的天下,遂建立王朝——南唐。改国号为升元,复姓李,改名为昪。李从嘉,也顺理成章的升为皇孙,富贵荣华享用不尽。
南唐的建立,恰是在他出生后第三年,这更为他的帝王之相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他更被李昪视为“吉星”,万众瞩目,捧在手心视为掌上明珠。正因如此,他的童年在家人的精心呵护、悉心照料和奋力培养下,在富贵华丽的金銮殿里幸福的度过。
时光如逝水,悄然度过,李从嘉也如雨后春笋般吸取着充足的养分茁壮成长着。在神秘的乞巧之夜诞生,天生也果然带有几分细腻的浪漫气息。他聪明伶俐,机敏过人,兴趣十分广泛,以文艺天赋最为尤甚,又勤于学习,肯下苦工。在这旖旎的皇宫院内,为他的诗书礼艺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勤学苦练。耳濡目染,年数不多,便已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较之其父乃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无忧无虑的曼妙生活显然不是人生的常态,就在他出生的第六年,他的人生便开始进入了这个让他千回百转无处诉离殇的转折。
公元九四三年,南唐先祖李昪驾崩。金陵城内,一片缟素。李景通继位,改名为“璟”,字伯玉。李璟生来器宇轩昂,玉树临风,据《资治通鉴》记载“风度高秀,幼功属文”,“美容止,器宇高迈,行宽仁,有文学”(《南唐书》)。这样描述他可不是空穴来风。自小出生在温柔富贵乡,不用为国事殚精竭虑,只管纵情于诗海,练就了一身文艺风范。然而,这种文艺范却并不是作为一国之君该偏重的方向,比起吟诗作对,政治军事对于他可谓是视若尘埃,这也就是南唐之所以快速衰败的根本原因。
可见,过于文艺,终将误国。然而这一特质无一遗漏的都遗传到了李从嘉的身上。随着父亲李璟的登记,李从嘉也顺理成章的贵为皇子,加之自身的才学更是愈加受到倍至宠爱。然而,因此,这也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李璟长子李弘冀是个野心很大的人,而且善妒、工于心计,六弟的宠爱让他极为不满,心中的怒火日渐浓烈。
其实,对于李从嘉来说,他的猜忌显然有些多余。可以说李从嘉并不想做天子,他厌恶政治斗争,相比之下,更纵情于山水,工于笔墨。在他作的《春江钓叟图》的词中很明显的描绘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样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知侬有几人?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已是保大十二年(公元四年)。十月的金陵城退却了盛夏的燥热,告别了梅雨季节的黯淡,空气中弥漫着恬静的滋味。这时候,十八岁的李从嘉到了试婚的年纪,皇上也早已为他选好了人——东都留守周宗长女娥皇。
新婚前夜,李从嘉想着马上要告别这十八年的孤独生活了,感慨颇深。望着这同形不同时的明月,不觉灵感浮现,作词一首: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时,长兄李弘冀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在暗害死当朝太子皇叔李景遂之后,顺利继承太子之位。这时,他也将下一个扫除目标定在了六弟身上。
与此同时,中国战乱不断,南唐国势也随之日渐衰微。一直压迫着南唐的后周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显德六年(公元九年),戎马半生的周世宗因病驾崩,次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改元为建隆元年(公元九六零年),国号为宋。后周灭亡,但南唐的压迫却与日俱增。
自古以来,唇亡齿寒。中主李璟惶惶不可终日,身体每况愈下。这之前,长子李弘冀因暗杀皇叔惶恐万分,不久后因病薨,更让李靖心痛不已。又由于其余四子先后因种种原因未能久活于人世,国难当头,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李璟立李从嘉为太子。此时不久,中主驾崩,李从嘉遂登记,改名为“煜”,字重光,史称李后主;立王妃周氏武皇为国后,史称大周后。
执掌皇权的李煜,更加放肆,任由着性子纵情诗词,宣传佛道。与大周后整日浮华享乐,忘情于音乐之间。他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这几年,没有了桎梏,冲破了束缚,真正的享受着美妙的人生。
记得,那是又一年七夕,宫内上下都在筹备着他的大寿。大周后更是绞尽脑汁,将仅有的《霓裳羽衣曲》残谱咀嚼良久并加以诠释,在李煜的寿宴上,一曲琵琶压众芳。曲罢,李煜即兴作诗一首:
之后的日子里,这对佳人赏花吟月,吟诗填词,轻歌曼舞,浅斟低唱,相依相偎,如胶似漆。享尽人家浮华,过着神仙般逍遥的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过几年,大周后在一次风寒之后便一病不起,病弱垂危。她的妹妹周薇远道而来专程侍奉她,就在此时,十年夫妻恩情仿佛淡如流水,不及青梅一粒。私下李煜便与周薇交好,私会尽尝新鲜滋味。得知事情后的大周后孤独无靠,心灰意冷,以避身不见得方式向李煜提出了感情上的控诉。不久后,在冰冷的床榻之上香消玉损,结束了自己如花般的生命。
娥皇的死给了李煜很大的打击,但是李煜毕竟还是李煜,喜新却并厌旧的特色让他在悼念娥皇的同时也不忘与妻妹周薇周旋在骨香爱河里。过了悼期,便明媒正娶将周薇揽入怀中,立周薇为后,史称小周后。此后,又开始了自己奢靡享乐的生活。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李煜继承南唐大业之时,五代十国实已处于后期,而南唐也趋势日渐没落。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这个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战场上,有英雄,就必定需要败者来衬托,李煜却恰巧不是这个英雄。
公元九七一年,宋军征伐南汉,南唐亡国迫在眉睫。群臣进谏,出谋献策,然而李煜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谏言之于他好比琴曲之于水牛,无一用处。对政治与军事一窍不通的他,段是不能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运筹帷幄的。此时的赵匡胤便显示出了他应有的英雄风范,制定计谋,征战杀场无所不能。
纵观天下大势,回溯历史长河。公元五年,后周已于南唐多次交战,那时正值中主李璟掌权,实力雄厚,先后出师灭掉了闽和楚,版图不断扩大,成为当时南方实力最胜的国家。公元一年,郭威自立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经过领导者的一番整顿与改革,后周日新月异,大大加强了武装力量,准备着找准时机想南唐报仇雪恨。公元五年,周军进攻南唐,南军节节败退,李璟力不从心,值得草草收场。那时,南唐已不再是那个风姿卓越的南唐了,已在这一战复一战的硝烟中变了模样。再到后来的宋朝建立,中主的驾崩,南唐更是日薄西山,不堪一击。
开宝七年(公元九七四年),宋太祖先后两次召李煜入京,李煜均以身体欠佳推辞。同年九月,宋太祖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派兵十余万,进攻南唐。开宝八年(公元九七五年)正月初八,宋军各路全线出击,攻破南唐势如破竹,南唐虽誓死抵抗却也只是纸上谈兵。公元九七六年,宋军气势排山倒海,金陵城外全军围城,四面楚歌,城内哀鸿一片,饿殍遍野。金陵被攻破,南唐就这样在风雨飘摇中,国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