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类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近期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已于今晨去世。微博写道:“据了解,凌晨三点钟,小悦悦的父母去最后一次去到ICU病房见小悦悦最后一面。小悦悦妈妈悲恸欲绝,只有爸爸王持昌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处理小悦悦的遗体。我们祝福小悦悦在去往天国的路上一路走好。”
(析:带着情感写,从题目上能看出,从第一段引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其实,时评时评,因“时” 而评,你能无动于衷吗?再进一步说,即使不是时评,既然你下笔写出来,笔墨背后的你,不是在怦怦心动着吗?)
小悦悦走了,这个可爱的小天使还是走了,在晨光熹微、黎明还未降临的凌晨三点。但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没有残忍与冷漠,没有人情浇薄(社会风气浮薄,不淳朴敦厚)、闲言碎语。小悦悦走了,这个生年只有两岁的女童,还未来得及鲜花盛开,还没有阅读世间繁华、没有领略人间美好,就这样走了。
(析: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继续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中心词语已然显现:残忍与冷漠。)
如果小悦悦被碾,18名路人默然经过而不施救,我们该向小悦悦说声对不起。那么,面对小悦悦的撒手人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默哀,在内心深处点一支叫做良知的蜡烛。这支蜡烛照不出小悦悦的明亮未来,却能照出我们人性的小,照出人间的苦难与挣扎,照出这个尘世的灰暗和阴冷。
(析:“点一支良知的蜡烛”,这个形象的表达,令人深思而又非常贴切。这样一支“蜡烛”,照彻人性的小,照出尘世的黑。)
连日来,关于小悦悦世间的讨论可谓多矣,如今,小悦悦的辞世又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我想,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身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会很快被淡忘和冷漠冲洗得一干二净。
但愿我们别过早地遗忘小悦悦。遗忘是一种罪!记住小悦悦,记住18个冷漠路人,更要记住我们每个人身上粗俗的道德伤疤。如果我们继续麻木,继续健忘,继续在市侩与轻佻中嘲笑自己、嘲笑他人,那么,今天,发生在小悦悦身上的悲剧,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加倍上演,一定一再残忍重现。这不是因果报应,更非道德咀咒,而是因为小悦悦的悲剧,是在以一种极端残忍、极端血腥的方式,告诉我们:道德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很显然,小悦悦的遭遇,又一次次戳破了我们社会的道德脓疱,推倒了那些虚华与矫饰的沙塔,也是对GDP神话的某种嘲弄。人们都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多不古、有多日下,小悦悦的遭遇告诉了我们。而可预料的是,如果我们再不自我救赎,比小悦悦悲剧更残忍的事情还会出现。
(析:这一段是本篇时评最犀利之处,它刺破生活的表面,让它流出它的罪与罚。从“不能遗忘”的警醒到“戳破道德脓胞”,再到“自我救赎”,可谓针针见血!理智让位于情感,文章的力量也就在于此!)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小悦悦事件中,还有拾荒阿婆陈贤妹,有了陈贤妹,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太惨、才不至于颜面丢尽。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做虚无的道德鼓吹者,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别人讲卫生,显得多么苍白;如果我们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事,又一边要求别人讲道德,又显得多么可笑。
(析:“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欣慰之余,作者也正告人们:我们自己应该做什么?)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学者崔卫平如是说。在小悦悦事件之后,重新打量这句话,尤其感慨。因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小悦悦受伤现场,我们是十八分之一,还是第十九人?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糟糕;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
(析:“你的中国”,承接上一段,继续论述“道德良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所以,不做口头道德家。)
据报道,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日下午在广东省委常委会上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析:官员的呼吁,或者说官员的自我解剖,对一个社会的道德重建可能是最主要的。这一段引用汪洋的话,自然会有说服力。)
诚然,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每个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如果说普通公民必须学会自我解剖,那么官员尤其要刮骨疗伤,如果官员寡廉鲜耻,公民必然心灰意冷;如果权力无德、无信、无贞操,公民一定以报复性的心态对待这个社会,以邻为壑,人人自危。
(析:分析官员在道德重建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的用心之处,也是本文深刻之处。毕竟,道德毕竟不是那18个冷漠的路人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第19个冷漠的路人。而冷漠的路人生于冷漠的社会。)
有人说,小悦悦是冷漠祭坛上的牺牲品、祭品,到了该拆除祭坛的时候了。还有人说,“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但愿这是危言耸听,但愿这是良言苦药。记住小悦悦,记住我们的罪愆,从官到民、从民到官,从道德呼喊到制度重建、从修复制度之伤到道德行动,这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惟一方式。
(析:记住小悦悦,“自我救赎”,在这种情感的支撑下,文章的针刺涉及每个人,文章的结束,有了余响:记住我们的罪愆!)
(析:带着情感写,从题目上能看出,从第一段引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其实,时评时评,因“时” 而评,你能无动于衷吗?再进一步说,即使不是时评,既然你下笔写出来,笔墨背后的你,不是在怦怦心动着吗?)
小悦悦走了,这个可爱的小天使还是走了,在晨光熹微、黎明还未降临的凌晨三点。但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没有残忍与冷漠,没有人情浇薄(社会风气浮薄,不淳朴敦厚)、闲言碎语。小悦悦走了,这个生年只有两岁的女童,还未来得及鲜花盛开,还没有阅读世间繁华、没有领略人间美好,就这样走了。
(析: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继续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中心词语已然显现:残忍与冷漠。)
如果小悦悦被碾,18名路人默然经过而不施救,我们该向小悦悦说声对不起。那么,面对小悦悦的撒手人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默哀,在内心深处点一支叫做良知的蜡烛。这支蜡烛照不出小悦悦的明亮未来,却能照出我们人性的小,照出人间的苦难与挣扎,照出这个尘世的灰暗和阴冷。
(析:“点一支良知的蜡烛”,这个形象的表达,令人深思而又非常贴切。这样一支“蜡烛”,照彻人性的小,照出尘世的黑。)
连日来,关于小悦悦世间的讨论可谓多矣,如今,小悦悦的辞世又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我想,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身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会很快被淡忘和冷漠冲洗得一干二净。
但愿我们别过早地遗忘小悦悦。遗忘是一种罪!记住小悦悦,记住18个冷漠路人,更要记住我们每个人身上粗俗的道德伤疤。如果我们继续麻木,继续健忘,继续在市侩与轻佻中嘲笑自己、嘲笑他人,那么,今天,发生在小悦悦身上的悲剧,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加倍上演,一定一再残忍重现。这不是因果报应,更非道德咀咒,而是因为小悦悦的悲剧,是在以一种极端残忍、极端血腥的方式,告诉我们:道德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很显然,小悦悦的遭遇,又一次次戳破了我们社会的道德脓疱,推倒了那些虚华与矫饰的沙塔,也是对GDP神话的某种嘲弄。人们都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多不古、有多日下,小悦悦的遭遇告诉了我们。而可预料的是,如果我们再不自我救赎,比小悦悦悲剧更残忍的事情还会出现。
(析:这一段是本篇时评最犀利之处,它刺破生活的表面,让它流出它的罪与罚。从“不能遗忘”的警醒到“戳破道德脓胞”,再到“自我救赎”,可谓针针见血!理智让位于情感,文章的力量也就在于此!)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小悦悦事件中,还有拾荒阿婆陈贤妹,有了陈贤妹,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太惨、才不至于颜面丢尽。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做虚无的道德鼓吹者,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别人讲卫生,显得多么苍白;如果我们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事,又一边要求别人讲道德,又显得多么可笑。
(析:“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欣慰之余,作者也正告人们:我们自己应该做什么?)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学者崔卫平如是说。在小悦悦事件之后,重新打量这句话,尤其感慨。因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小悦悦受伤现场,我们是十八分之一,还是第十九人?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糟糕;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
(析:“你的中国”,承接上一段,继续论述“道德良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所以,不做口头道德家。)
据报道,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日下午在广东省委常委会上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析:官员的呼吁,或者说官员的自我解剖,对一个社会的道德重建可能是最主要的。这一段引用汪洋的话,自然会有说服力。)
诚然,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每个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如果说普通公民必须学会自我解剖,那么官员尤其要刮骨疗伤,如果官员寡廉鲜耻,公民必然心灰意冷;如果权力无德、无信、无贞操,公民一定以报复性的心态对待这个社会,以邻为壑,人人自危。
(析:分析官员在道德重建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的用心之处,也是本文深刻之处。毕竟,道德毕竟不是那18个冷漠的路人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第19个冷漠的路人。而冷漠的路人生于冷漠的社会。)
有人说,小悦悦是冷漠祭坛上的牺牲品、祭品,到了该拆除祭坛的时候了。还有人说,“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但愿这是危言耸听,但愿这是良言苦药。记住小悦悦,记住我们的罪愆,从官到民、从民到官,从道德呼喊到制度重建、从修复制度之伤到道德行动,这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惟一方式。
(析:记住小悦悦,“自我救赎”,在这种情感的支撑下,文章的针刺涉及每个人,文章的结束,有了余响:记住我们的罪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