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优秀记叙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作文指导
观察篇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有几种途径供你参考。
一、定点观察——三大步骤、两大注意
定点观察的意思就是说锁定某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一个具体的景物或者某一个角落的景色。定点观察要分为三大步骤:
1.选择视角。选择你要描写的一角或一部分的景物,找一个的观察角度,确保将一切收入眼底,并且这一切可以呈现出最美的状态。
2.锁定中心景物。我们要描写一幅画,不可以把这幅画中的每种事物都写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篇幅所限,没有主次和详略地描写景物也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无趣。因此每幅图景都有最惹眼的中心景物,定点观察时先应抓住主体景物来进行描写,记住周围的景物只是陪衬。
3.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每一个景物必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我们要抓住这个最显著的特点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描绘,其余的特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三大步骤是让我们的观察点从大到小,从一个角度——中心景物——中心特点,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虽然描写了苏州园林的几大特点,在写道每一个特点的时候,都是采用这样的步骤:
1.先选择一个角度,比如说写苏州园林。
2.描写的中心景物——假山池沼;
3.中心特点:因地制宜,浑然天成。谈过三大步骤,我们要说说两大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注意什么?
1.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景物是多彩多姿的,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既要注意形貌,也要注意颜色等等。
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要写出色香味俱全的文章通常都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各个感觉去感知景物的美好,比如《荷塘夜色》,朱自清写了荷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用各种感觉器官把荷花写得风姿卓绝。
二、移步换景观察——两种方式、空间顺序
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点观察往往不能窥知事物全貌,要想全面、整体地写景,还须用“移步换景”法观察。“移步换景”观察有下面两种方式:
1、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例如观察长城,可以远眺,可以近瞻,可以仰望,可以俯视,还可以身处长城上观察。由于观察点或角度变化了,同一景物在人的眼中会呈现不同的情状。
2、对不同景物作移动观察.这种观察法通常是闲庭信步式的观察,即边走边看,人的脚步在移动,观察的景物也在变换。比如观察香山秋景,从山脚走向山上,选择其中自己所到的地方的一些特殊的美景(注意要攫取的或者有风格的景色,万不可一揽子像记流水帐般把登山全过程写下),存入脑海中的记忆库,然后将这些画面连接组合,不就是一幅美丽的香山秋景画卷吗?
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
三、时间变换观察—— 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出不同的味道。
描写篇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就应该结合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
一、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二、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四、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文题参考]
日月星辰,清晨黄昏,是如此美好。你曾留意清晨那独特的美景么?你曾感受月夜那静谧的气氛么?请从下面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1 之晨
2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要求描绘某一自然现象的文题。
这道选题作文题,给考生以选择的空间。文题1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它的中心在“晨”字上,没有对“晨”进行限制,因此作文的空间就相对宽泛了。尽管如此,写作前还要注意文题中的信息“清晨那独特的美景”进行描绘。文题2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它规定了作文的范围——月夜的静谧。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无论选择哪道题,都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例文参读]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悄然而住了。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我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山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的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云欲飞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莽莽苍山似乎在酣睡着。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桔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魂灵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例文评点]
山林的早晨给人带来一份真纯的美好,人生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充满了圣洁与美丽,足以让人振奋,就像生活有一个个新的开始,文章通过这清爽的山林之晨给人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文章选择雨、雾为背景,使群山、花草、露珠都处在清爽之气的笼罩之下,给人清新明静之感;语言清幽、优美、柔婉细腻,比喻、拟人、排比运用于描写之中,使景物间洋溢出真情,有水乳交融之感。
[例文参读]
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我一向喜欢静夜,犹如今晚这样:和风轻拂,树影婆娑,万物皆梦在这夜的深处;偶尔的几声蝉鸣,犹如梦呓般,表明这世界还未睡死;一排排路灯闪着淡白的光,于是那灯的周围也是淡白的了。对这别有风致的月夜,不知你是否醉过,我就这样沉沉地醉了进去……
白天里蓝蓝的天像被谁浓浓地涂了一层墨水,除了月边不见一点明朗的色调。天际边朦朦胧胧的云,像仙女披着纱在恬睡。太空宁寂,几颗星眨着兴奋的眼,孩子似的眼,我想它们也一定喜欢这夜,不然何以这样欢欣?路灯开始还亮着,后来想是被月儿看得害了羞,知趣地睡了。于是我便真的见到这地地道道的静夜了。虽不到月圆时,月儿却也亮得很,万物在它温柔的手的抚摸下静静地睡着。树儿像喝了好多的月光酒,惬意极了,把影子投在墙上,微微摇曳着,体味这静夜里无边的韵意;几缕风,你牵着我的手,我拉着你的袖,在花儿头上绕来绕去;花儿发出轻轻的笑声,忙着四下里送着芳香;夜来香仰着黄嫩嫩的脸儿望着月,像孩子望着母亲,甜甜地笑着。这静夜里便满是慈爱与欢乐了。
远处一幢幢高大的楼房,隐在天际,俨然是一尊尊庞然大物威严地立着,窥视着世界万物。忽然,不知是谁家的灯亮了,就像天上突然现出一颗星。
一条小溪涓涓地流着,被月儿打扮得像条银带,还闪呀闪的,也许它也感到了这夜的静态美,便无声地舞动着腰肢,跳起不歇的舞。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这里没有荷叶和叶下清静的塘水,但我想这月下景致也决不会次于那荷塘。
在这静夜,我恍如超脱了一切,白日里要想的事不用去想,白日里要做的事无须去做。只有我,独处于这静夜中,逗着花,捻着草,追着风,一切都那么和谐,仿佛心和这风儿也是同一节奏的了。
啊,这静夜,不知你是否醉过?这万物都醉着,而醉得最深的则是我。此时,我想到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话,我更是深深陶醉在这静夜里——这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例文评点]
这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全文语言优美生动,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的修辞手法,把月儿照耀下的静夜美景描写得极富动感、极有情趣;文章以一“醉”字贯串全篇,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对月儿照耀下的静夜的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一、定点观察——三大步骤、两大注意
定点观察的意思就是说锁定某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一个具体的景物或者某一个角落的景色。定点观察要分为三大步骤:
1.选择视角。选择你要描写的一角或一部分的景物,找一个的观察角度,确保将一切收入眼底,并且这一切可以呈现出最美的状态。
2.锁定中心景物。我们要描写一幅画,不可以把这幅画中的每种事物都写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篇幅所限,没有主次和详略地描写景物也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无趣。因此每幅图景都有最惹眼的中心景物,定点观察时先应抓住主体景物来进行描写,记住周围的景物只是陪衬。
3.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每一个景物必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我们要抓住这个最显著的特点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描绘,其余的特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三大步骤是让我们的观察点从大到小,从一个角度——中心景物——中心特点,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虽然描写了苏州园林的几大特点,在写道每一个特点的时候,都是采用这样的步骤:
1.先选择一个角度,比如说写苏州园林。
2.描写的中心景物——假山池沼;
3.中心特点:因地制宜,浑然天成。谈过三大步骤,我们要说说两大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注意什么?
1.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景物是多彩多姿的,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既要注意形貌,也要注意颜色等等。
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要写出色香味俱全的文章通常都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各个感觉去感知景物的美好,比如《荷塘夜色》,朱自清写了荷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用各种感觉器官把荷花写得风姿卓绝。
二、移步换景观察——两种方式、空间顺序
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点观察往往不能窥知事物全貌,要想全面、整体地写景,还须用“移步换景”法观察。“移步换景”观察有下面两种方式:
1、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例如观察长城,可以远眺,可以近瞻,可以仰望,可以俯视,还可以身处长城上观察。由于观察点或角度变化了,同一景物在人的眼中会呈现不同的情状。
2、对不同景物作移动观察.这种观察法通常是闲庭信步式的观察,即边走边看,人的脚步在移动,观察的景物也在变换。比如观察香山秋景,从山脚走向山上,选择其中自己所到的地方的一些特殊的美景(注意要攫取的或者有风格的景色,万不可一揽子像记流水帐般把登山全过程写下),存入脑海中的记忆库,然后将这些画面连接组合,不就是一幅美丽的香山秋景画卷吗?
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
三、时间变换观察—— 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出不同的味道。
描写篇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就应该结合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
一、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二、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四、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文题参考]
日月星辰,清晨黄昏,是如此美好。你曾留意清晨那独特的美景么?你曾感受月夜那静谧的气氛么?请从下面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1 之晨
2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要求描绘某一自然现象的文题。
这道选题作文题,给考生以选择的空间。文题1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它的中心在“晨”字上,没有对“晨”进行限制,因此作文的空间就相对宽泛了。尽管如此,写作前还要注意文题中的信息“清晨那独特的美景”进行描绘。文题2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它规定了作文的范围——月夜的静谧。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无论选择哪道题,都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例文参读]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悄然而住了。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我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山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的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云欲飞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莽莽苍山似乎在酣睡着。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桔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魂灵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例文评点]
山林的早晨给人带来一份真纯的美好,人生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充满了圣洁与美丽,足以让人振奋,就像生活有一个个新的开始,文章通过这清爽的山林之晨给人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文章选择雨、雾为背景,使群山、花草、露珠都处在清爽之气的笼罩之下,给人清新明静之感;语言清幽、优美、柔婉细腻,比喻、拟人、排比运用于描写之中,使景物间洋溢出真情,有水乳交融之感。
[例文参读]
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我一向喜欢静夜,犹如今晚这样:和风轻拂,树影婆娑,万物皆梦在这夜的深处;偶尔的几声蝉鸣,犹如梦呓般,表明这世界还未睡死;一排排路灯闪着淡白的光,于是那灯的周围也是淡白的了。对这别有风致的月夜,不知你是否醉过,我就这样沉沉地醉了进去……
白天里蓝蓝的天像被谁浓浓地涂了一层墨水,除了月边不见一点明朗的色调。天际边朦朦胧胧的云,像仙女披着纱在恬睡。太空宁寂,几颗星眨着兴奋的眼,孩子似的眼,我想它们也一定喜欢这夜,不然何以这样欢欣?路灯开始还亮着,后来想是被月儿看得害了羞,知趣地睡了。于是我便真的见到这地地道道的静夜了。虽不到月圆时,月儿却也亮得很,万物在它温柔的手的抚摸下静静地睡着。树儿像喝了好多的月光酒,惬意极了,把影子投在墙上,微微摇曳着,体味这静夜里无边的韵意;几缕风,你牵着我的手,我拉着你的袖,在花儿头上绕来绕去;花儿发出轻轻的笑声,忙着四下里送着芳香;夜来香仰着黄嫩嫩的脸儿望着月,像孩子望着母亲,甜甜地笑着。这静夜里便满是慈爱与欢乐了。
远处一幢幢高大的楼房,隐在天际,俨然是一尊尊庞然大物威严地立着,窥视着世界万物。忽然,不知是谁家的灯亮了,就像天上突然现出一颗星。
一条小溪涓涓地流着,被月儿打扮得像条银带,还闪呀闪的,也许它也感到了这夜的静态美,便无声地舞动着腰肢,跳起不歇的舞。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这里没有荷叶和叶下清静的塘水,但我想这月下景致也决不会次于那荷塘。
在这静夜,我恍如超脱了一切,白日里要想的事不用去想,白日里要做的事无须去做。只有我,独处于这静夜中,逗着花,捻着草,追着风,一切都那么和谐,仿佛心和这风儿也是同一节奏的了。
啊,这静夜,不知你是否醉过?这万物都醉着,而醉得最深的则是我。此时,我想到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话,我更是深深陶醉在这静夜里——这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例文评点]
这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全文语言优美生动,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的修辞手法,把月儿照耀下的静夜美景描写得极富动感、极有情趣;文章以一“醉”字贯串全篇,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对月儿照耀下的静夜的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