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报告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大全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1-30 13:08:1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全力以赴,尽锐出战,纵深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面完成年度减贫任务,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选择。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2023年,我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以及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紧扣整县脱贫摘帽目标,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核心指标,将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全部投向脱贫攻坚,实行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统一推进,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目前,全县174个贫困村已全部现列,全县已脱贫26432户118066人,剩余贫困人口2181户624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4%,通过县级自查评估、市级审查调研和省级评估调研,已经达到了整县脱贫摘帽条件,目前正在积极准备,接受国家成效考核和省级评估检查。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化指挥作战体系,集中兵力攻坚决战。一是持续推进“三级作战指挥体系”。完善“县级主令、乡级主攻、村级主战”的三级作战指挥体系,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县级脱贫攻坚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负责常驻总指挥部调度全县整县脱贫摘帽工作,实现统一指挥、资源调配、精准发力。各战区实行指挥长负责制,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任指挥长,乡镇党委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层层签订战令状,全力推进整县脱贫摘帽攻坚决战工作。二是配强村级脱贫攻坚队力量。组建村级脱贫攻坚尖刀班,将每个村民组在外工作的春晖使者、老党员、知名人士、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和村民组长纳入尖刀班成员,对本村民组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三是建立帮扶工作机制。继续推进以村级脱贫攻坚队为单元的村级主战的模式,帮扶部门和乡镇共同对村级脱贫攻坚决战包保负责,安排2550名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联系非贫困户,8079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联系、帮扶全覆盖。四是注重统筹调度督导。建立十天一调度工作机制,定期听取各战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逐级分解落实脱贫任务,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落实问题研判机制,对工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县、乡、村三级研判后抓好落实。组建21个战区市县联合督查组,围绕阶段重点开展督查,限时整改销号,以问题整改推动工作提升。

  (二)分段细化作战目标,坚决打赢每场战役。紧扣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分“发起总攻、发起冲刺、巩固提升”三个阶段重点打好信息精准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满意度提升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六大战役。一是发起总攻阶段。从今年2月至6月底,在全面推进基础信息核准的基础上,全面发动春季攻势行动,重点打好基础设施歼灭战、产业发展攻坚战、易地扶贫搬迁歼灭战、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合围战四场战役,确保实现了村村通硬化公路、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硬化连户路,人人解决安全饮用水,户户解决安全住房,家家有增收产业。二是发起冲刺阶段。从7月至9月底,主要打好信息精准管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满意度提升三场战役,实现所有脱贫户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三是巩固提升阶段。从10月至12月底,着重巩固工作成效,重点打好群众满意度提升歼灭战、成果巩固保卫战、迎接考核阵地战三场战役,确保成果全面巩固提升,效果全面巩固提升,结果全面巩固提升,实现成果转化、效果明显、结果满意。

  (三)以“春季攻势”“夏秋决战”为抓手,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一是精准选择产业。对照产业发展“八要素”要求,按照全省、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将生态肉牛作为“一县一业”,将花椒作为主导产业,将茶叶、烤烟、天麻、脐橙等作为特色产业,形成了“2+N”的产业发展格局。今年以来共批复产业扶贫项目914个,项目资金21314.03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763个,资金10781.9934万元,玉米调减1.53万亩,新增花椒2.62万亩、茶叶1.74万亩、经果林面积1万亩、天麻0.4万亩、其它中药材1.34万亩,累计种植蔬菜27.22万亩、食用菌6000万棒,到目前,全县出栏生猪29.6万头,牛3.57万头、羊16.88万只、家禽123.77万羽,带动贫困农户2.86万户12万人增收。二是创新组织方式。主要从建设500亩以上大坝上着手,通过反复论证研究,全力支持国有平台公司领办产业发展模式,先后成立了德供配送服务公司、金扁担农业公司、森德景观农业公司三家国有平台公司,按照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五统一”要求,由公司选定品种、垫付租金、提供技术、订单销售,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负责生产,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共赢目标。今年,德供配送服务公司、金扁担农业公司、森德景观农业公司共领办7个500亩以上坝区,集中资源优势成功打造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效益化的蔬菜示范基地。目前,坝区新增蔬菜3887.3亩、油菜433.5亩,牛蛙养殖20亩。三是完善配套服务。水、电、路、讯等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技干部技术服务乡镇的通知》,组建技术服务团队171个,其中服务乡镇技术团队63个,服务贫困村技术团队108个,各级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巡回宣传宣讲,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优势,确保每个参与产业发展的合作社、贫困户都得到务实管用的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2万人次。四是做实产销衔接。推动“农超对接”,全县超市采购本地农产品968.5吨,占采购总量10.2%。推动“农校对接”全县学校食堂采购本地食材8403.55吨,占采购总量75.3%;推动“农医对接”,全县医疗卫生机构食堂向贫困户采购农产品87.12吨,占采购总量42%。县机关食堂采购本地农产品价值28.6万元左右,占采购总额35%。

  (四)以整县脱贫摘帽为目标,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一是安全饮水方面。完成新建和维修水池共925口,配水管网共3599.86km,完成进度100%,项目已全部移交运行管理单位运行,各村和社区形成了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以水养水”良性循环,全县56万人已全部达到“饮水不愁”标准。二是教育保障方面。扎实开展6-16周岁适龄生就读情况摸底排查工作、辍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和“送教上门”工作,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做到“五清一明”,全县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80人,已全部返校。三是医疗保障方面。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落实县域内住院“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截止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内参保114873人,县外参保9437,参保率达100%。2023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31957人次,发生医疗总费用14018.24万元,补偿12581.56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四是住房保障方面。今年,全县危房改造2708户,截至目前,已全部竣工;全县摸排统计存在老旧住房透风漏雨12074户,实施老旧住房漏风漏雨整治12074户,已全部竣工达标;全县共实施“五改一化”项目41337户,其中改厨23338户,改厕23504户,改圈9341户,改水4639户,改电3974户,硬化17778平方米,已全部实施完毕。对全县农村住房进行全覆盖安全性评定。五是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县计划易地扶贫搬迁7560户35188人,目前已全面完成7560户35188人搬迁入住;完成2023年1443户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拆除率100%。完成2023年旧房拆除3148户,拆除率88.88%,复垦复绿2494户,复垦率为72%,并同步启动了2023年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同时,围绕省委提出的“五个体系”建设,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以五个专项治理为抓手,全力推进问题整改。省市五个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我县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组建由分管县领导任班长的专项治理工作专班,抽调专人具体办公,先后召开12次调度会,围绕治理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调度,及时研究解决专项治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组建7个县级层面督导检查组,对全县21个乡镇和28个部门推进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现场反馈问题,督促工作落实。目前,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反馈问题11个方面18个问题,举一反三自查发现问题34个,已全部整改落实;驻村帮扶不扎实专项治理反馈问题5大类19个问题,举一反三自查问题4个,已全部整改落实;政策落实不到位专项治理反馈问题6大类38个,举一反三自查问题6个,已全部整改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有差距专项治理反馈5大类16个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攻坚打法不精准专项治理围绕3大类11个方面举一反三自查问题19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六)以东西协作为抓手,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一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加强与吴中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积极引导吴中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对口帮扶工作,吴中区13个乡镇与我县12个乡镇和1个经开区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77个深度贫困村、5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所乡镇卫生院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今年来两地社会各层面共互访交流49批次532人次,互派专业技术人才交流117人次,完成2个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示范点打造,举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班4期,培训241人,有组织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1603人。2023年,苏州市及吴中区加大对我县援助资金支持,拨付各类援助资金8211.95万元,直接带动覆盖贫困户5500户。通过以商招商方式,新增引进企业6家,企业实际投资额达8.4亿元,新增引进企业3家,到位资金达7.1亿元。二是全面推进项目实施。为规范、高效、按照使用帮扶资金,推进东西协作资金项目推进和报账。2023年全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围绕农业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医疗教育配套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贫困劳动力培训、覆盖残疾人员项目,共实施东西协作项目67个,投入东西协作项目资金7686.05万元,截止11月27日,完成报账7198.13万元,报账率93.65%。

  (七)以发挥扶贫资金效益为目的,助推脱贫攻坚。一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建设情况。2023年上级下达到我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19457.2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811.2万元,省级资金3754.59万元,市级资金891.5万元。完成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950万元,相较于2023年投入869.08万元增长9.31%。截至目前,所有资金均已安排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共计实施了1170个项目,已竣工项目1120个,竣工率95.7%,已报账资金18989万元,报账率达93.04%。二是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情况及项目建设情况。2023年我县财政涉农资金共计整合41664.61万元(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292.59万元),共实施项目1268个。截至目前已竣工项目1198个,竣工率达94.48%,已完成项目资金报账36135.72万元,报账率达86.73%。

  (八)以抓实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全面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一是全面完成剩余贫困村全部退出任务。我县严格按照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的程序和标准,组建县级核查组对全县21个乡镇今年出列贫困村开展核查,并召开领导小组会专题审定贫困村出列有关事项,目前全县174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二是全面完成“两摸一核”工作。录入国办系统边缘户1134户4435人,脱贫监测户535户2214人,两类人口共计1669户6649人,两类人口之和占全县2023年建档立卡总人口的5.68%。三是全面完成普查工作。印发了《德江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全面普查的通知》,对手机APP普查操作作了详细培训。截止目前,已核实贫困户28613户124310人,已完成普查100%。四是全面完成整县脱贫退出自评。抽调147人组建13个市县联合自评检查工作组,对县直承担“两不愁三保障”责任部门的自评检查情况开展了督促检查,对全县21个乡镇(街道)开展了为期2天的入户调查,共计调查访问农户646户25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0户1723人,非建档立卡户216户782人,通过真查、实查、严查,抽查的646户2505人全部稳定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三、工作经验

  (一)创新推行驻村干部管理“四个全划转”。德江县围绕“整县脱贫摘帽”核心目标,尽锐出战,在战术上狠下功夫,持续深化干部驻村改革,在选派驻村的2550名干部中全面推行组织关系、工资待遇、日常管理、绩效考核“四个全划转”,推动驻村干部在党性修养、待遇保障、工作作风和履职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组织关系全员划转。将驻村干部中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组织关系一律划转至所驻村党组织,由村党组织统一管理。同时,将驻村干部纳入乡镇和村级党员发展计划,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党员培养的重要依据,让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锤炼党性。二是工资待遇全额划转。根据县委组织部选派调驻要求,将驻村干部的编制、身份、职务、职级等预留在派出单位两年不变,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将驻村队员的工资全额划转至乡镇,实行工资上浮一档,纳入乡镇干部职工工资造册登记、预算审核,由乡镇就地发放。同时,在驻村干部食宿和关怀激励方面给予制度保障,激发了在一线干事创业激情。三是日常管理全面划转。制定《德江县整县脱贫摘帽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将驻村干部纳入乡镇干部管理序列,明确驻村干部每月驻村不少于25天。驻村干部实行3个月试岗期,对试岗期不合格或到岗到位差、不服从安排、工作推进不力的,以及驻村期间作风不实、能力不足、成效不好的,由乡镇提出“召回”建议,纳入县干部“营养餐”关爱行动,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教育,之后选派到艰苦一线或重点项目地跟踪考察,责令派出单位另行选派干部驻村。四是绩效考核全权划转。将驻村干部考核全权划转至驻村所在乡镇,按月制定驻村工作“任务清单”,坚持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由乡镇党委对驻村干部实行“月考核”,提出“月考核”明确意见,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奖励挂钩,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出台《德江县决胜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列出驻村帮扶11条问责情形和9条从重问责情形。

  (二)着力建强组织保障,建立三级作战及督导体系。为防止多头指挥,重复调度,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县级主令、乡级主攻、村级主战”三级作战指挥体系,县级层面组建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县总指挥部下设1个指挥中心、8个作战组和对应的9个工作组及住房、医疗、教育、饮水、法治5个调度专班,乡级层面组建21个乡镇(街道)脱贫攻坚指挥部,村级层面组建344个村级脱贫攻坚队,形成了全县一盘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攻坚合力,确保了政令畅通、指挥高效。同时组建了县乡两级脱贫攻坚督导体系,县级层面组建7个面上督导问责组和21个乡镇蹲点督查组,围绕整县脱贫摘帽目标任务,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核心指标,常态化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以精准监督、精准指导、精准问责护航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三)探索建立尖刀攻坚力量,全面攻克最后堡垒。为了解决脱贫攻坚最后500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盲点,拔除穷根,彻底解决从村到组到户存在的问题,增强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级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合力补位,确保定期脱贫。我县以村民组为单位组建尖刀班,全力攻克脱贫攻坚堡垒。尖刀班由包组干部、村民组长、帮扶干部、党员、春晖使者、老板、大学生、军人、知名人士等组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整县脱贫摘帽,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主动想、主动谋,分兵作战,以军人的姿态在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斩断除根方达始终。目前我县已组建尖刀班1979个,参与人员高达18823人,以尖刀班的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帮扶,真情待人。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积极主动摆脱贫困。充分地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四、存在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精准扶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只剩余贫困人口2181户624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4%,贫困村全部出列,已达贫困县整县退出标准。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清醒认识到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0098”目标还存在差距,仍需继续发力,加快补齐差距和短板。一是有的产业增收致富带动能力不明显。有些村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二是群众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难度,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技能欠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还需继续提升。三是脱贫政策宣传不彻底。少数干部宣传政策方式方法单一,表达方式欠佳,加之部分群众年龄较大,理解上不到位,多方因素导致群众在政策仍有不知晓的情况和理解有误的现象。

  五、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脱贫攻的决策部署,我县脱贫攻坚将继续强化后续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切实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小康。

  (一)继续压实政治责任。一是继续实行“双组长”责任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继续担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建立巩固脱贫提升长效机制,确保脱贫质量。二是继续坚持选派精兵强将。继续实行县四家班子成员包保乡镇和包保联系174个贫困村和170个非贫困村责任制,继续实行从县直部门和乡镇及以上单位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中选派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选派干部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继续实行“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联系非贫困户,帮扶干部包保贫困户”的责任制,实现帮扶贫困户和联系非贫困户全覆盖。三是定期开展对各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情况督促检查,对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度成效纳入绩效考核,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巩固提升显著、成效真实可靠。

  (二)持续稳定扶贫政策。一是建立健全稳定的扶贫投入机制,县级财政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完善资金项目管理,健全完善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用好中央省市支持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扶贫专项资金,各单位压缩的经费主要用于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项目。在巩固提升期内,原有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脱贫攻坚政策继续保持不变。二是加大民生事业保障力度。进一步核准、摸清底数,对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发展和就业帮助的贫困人口,按照“应保尽保”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政策扶持,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社会保障水平。三是着力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充分调动春晖人士、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立足在公益事业上补位、社会治理中发力、乡村振兴中作为,实现社会扶贫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持续提升脱贫质量。一是持续推进产业革命。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2+N”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肉牛、花椒主导产业,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成一批产业基地,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经营、管理和劳务输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实施“村企合一”。完善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三是提升巩固乡村发展基础。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继续巩固均衡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巩固提升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环保、网络、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

  (四)持续巩固基层基础。一是持续深化党建促脱贫攻坚,扎实开展村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稳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拓宽村干部培养和成长渠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体系建设。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分期分批从原村原藉中招录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作为村级后备干部,探索“村团社”一体化建设,加大县内招考支持力度,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后继有人、持续向好。三是持续强化农村思想建设。深入开展“春晖扶贫”、“法治扶贫”和“文军双扶”,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自力更生增收致富。四是持续强化农村技能培训。加大农村群众培训力度,整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创业技能等专题培训和实训,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五是持续强化农民感恩教育。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作用,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开展走进群众家里、走进群众心里的“两走进”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四个好”宣传,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强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赖,通过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3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认真贯彻*** ***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紧盯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全力以赴,尽锐出战,纵深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面完成年度减贫任务,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责任落实全面压实

  一是高位落实扶贫主责。严格落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及时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研究解决重大问题。10月29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来宣调研,认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抓得活”,给予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上率下,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开展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掀起全市四级书记遍访热潮,全年累计开展扶贫调研走访35次、涉及42个乡镇、贫困户220余户。市委书记陶方启自7月14日上任以来,立即深入乡村、高频调研走访,并在广泛掌握基层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宣城市应该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促高质量脱贫的新路径。11月19日,陶方启主持召开“学***扶贫论述,促高质量脱贫攻坚”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 ***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及李锦斌书记调研我市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市高质量脱贫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冬云经常性到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部署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督促上级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帮助群众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议、工作推进会议等重要会议21次,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各级各单位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着力压紧压实责任,不断健全横向到边、纵贯到底的责任体系,切实拧紧人人负责、层层尽责的责任链条。

  二是完善健全工作机制。深入梳理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脱贫攻坚责任清单》《脱贫攻坚暗访制度》等系列工作机制文件,进一步强化对市“十大工程”牵头部门以及各县区的统筹调度,做到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上下联动,左右协作,一盘棋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如《责任清单》,将年度任务以责任书形式细化、量化、项目化分解下达至各责任单位;《暗访制度》则以“四自”方式和“四个现场”工作法(现场查看、现场指导、现场反馈、现场交办)进行暗访。通过完善机制,全面形成完整的责任链条和工作闭环。

  三是认真抓好问题整改。一是着力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4-6月份,结合2023年市县领导班子考核发现问题,深入开展问题排查,自下而上逐级建立问题台账,共查摆问题47983个,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扎实开展年中督查整改。6月份,结合省年中督查反馈的4大类80个问题,举一反三制定《宣城市脱贫攻坚基层基础提升方案》,对“三精准”、“三落实”和资金使用问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面排查,共排查问题35068个,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全面开展“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大排查。实行市、县、乡、村网格化排查工作格局,对8个方面205个问题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排查无死角,共排查出问题43646条,全部整改到位。四是开展第三方评估反馈问题整改。针对省第三方评估反馈74条问题,各县区点对点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做到举一反三。1月上旬,市领导组织召开两次会议,并赴基层一线督促问题整改。五是深入开展巡视整改。对照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深入剖析原因症结,制定深化脱贫攻坚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案,广泛摸排线索,建立整改工作清单,严格整改到位。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建立了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联络等四项长效机制。

  四是抓紧抓好立行立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以“四送四通”为主要抓手,抓紧抓好脱贫攻坚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不落实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立行立改。10月31日上午,在李锦斌书记10月30日离宣后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李锦斌书记在宣调研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立行立改工作部署,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全市各地各部门针对政治站位上是否有差距、政策落实上是否有差距、工作指导上是否有差距、作风建设上是否有差距,围绕“学、查、改、立”四个环节深入开展“四查四改”,做到刀刃向内,对标对表,从严自查,举一反三,共查摆出10个方面14个问题,精准制定41条整改措施,立行立改,成果明显。

  五是切实强化队伍力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扶贫队伍建设的通知》,全市共调整配强了1500余人的县乡村三级扶贫专业队伍。坚持将党性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充实到基层扶贫一线,根据贫困村致贫原因和实际需要,精心安排选派单位和干部。全市10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共选派109支扶贫工作队、303名干部。对因病不能正常驻村工作、履职不到位、涉嫌违纪违法等情况的选派帮扶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全年共召回、调整改派31人。严格落实驻村工作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选派帮扶干部在岗情况暗访。扎实开展“双包”工作,全市累计1.4万名帮扶联系人每月进村入户,针对致贫原因对症下药、精准帮扶,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出台帮扶责任人动态管理办法,对因客观原因影响履行帮扶责任的帮扶责任人,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进行动态调整,全年共调整175名市直单位帮扶责任人,确保帮扶工作规范有序、稳定不脱节。

  六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按照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行动部署,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扶贫领域8个方面36项问题开展全面“体检”和严厉整治,作风建设明显改善。开展集中和随机暗访,对落实力度不够、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109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全覆盖专项巡查,发现29类问题全面整改完毕。全年全市共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21件,处理责任人508人(问责8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56人,组织处理352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涉案金额1395余万元。强化通报曝光,共36批次通报典型问题62个,点名道姓曝光责任人71人。充分运用扶贫信息系统及各部门大数据平台,减少村级填表报数;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规范文件简报,严禁要求基层报送规定以外的文件报告和信息简报,调研活动严格遵守中央及省有关规定,一律轻车简从,不为迎接检查制作展板,不搞层层陪同,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二、政策落实全面强化

  一是强化产业带动。我市持续在提升脱贫质量上求突破,全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等扶贫模式,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7月24日,张曙光副省长对我市脱贫攻坚及产业扶贫工作给予批示肯定。产业扶贫方面:全市累计发展到村产业项目766个,到户产业项目10.6万个。全市投入资金2.407亿元用于农业产业扶贫,其中财政资金1.1665亿元,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153个,33066户贫困户享受特色种养业扶贫政策,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117个。106个特色种养业扶贫村、16250户特色种养业扶贫户全部达标;到村项目覆盖率100%,到户项目覆盖率均达到90%;创建“一村一品”贫困村21个。宣城市念念虾稻轮作专业合作社获批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2个基地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园区,1家合作社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合作社。1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全部完工,28家旅游企业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累计带动贫困户就业1020人。109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建设实现100%全覆盖,电商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1174人,电商领域从业贫困人口数达286人。实施村级光伏扶贫项目66个,户用光伏项目103户,总装机容量4648.49千瓦。就业扶贫方面:出台《宣城市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实施办法》,以购买服务方式,对基层平台向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失业、岗位推荐、技能培训、落实补贴政策等服务的给予补助。强化“三业一岗”举措,2023年全市新增帮扶就业3207人,新招募就业扶贫基地66个,提供就业岗位2145个。新建成就业扶贫驿站60个,吸纳贫困劳动者588人;新开发居家就业岗位3182个、辅助性岗位992个,共吸纳贫困劳动者1217人;结合林长制、河长制、农村保洁等开发公益岗位近4000个,吸纳贫困户就业达5000余人次;召开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41场,发布转移就业岗位28005个,发放就业扶贫资金460.22万元。

  二是强化保障兜底。健康扶贫方面: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贫困人口疾病保障“5090”工程(患50组重大疾病的,省内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90%)。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门诊、住院一站式结算”,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市贫困人口享受综合医保88583人次,累计补偿14563.37万元,其中,“351”补偿927.09万元、“180”补偿575.02万元,“5090”累计补偿133.65万元;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90.27%,慢性病门诊实际平均补偿比达97.01%;全市15种大病专项救治1531人次,救治率达100%。教育扶贫方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控辍保学”工作,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无一因贫辍学。向660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发放资助资金1206.43万元;雨露计划全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总数2116人次,资助金额317.4万元。社保兜底方面:提高保障标准,持续提升救助水平,全市2843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农村低保月人均标准7月份提高到400元,较上年增长25%;宁国市、宣州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标准为月人均560元。

  三是强化小贷发放。大力推广“一自三合”模式,坚持户贷户用原则,选准一批效益好、社会责任强的经营主体,跨区域带动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全市扶贫小额贷款余额5.5亿元,贷款户数18476户,贫困户获贷率48.35%。其中本年新增扶贫小额贷款2.51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130.9%。建立健全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机制,全市共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5011万元,累计贴息1458万元。

  四是强化双基建设。对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编制“十三五”双基项目建设方案,建立全市双基建设项目库,储备项目525个,预计总投资89.28亿元。2023年计划开工建设92个,累计完成投资22.6亿元。出台《宣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安饮工程总投资3729万元,建设工程72处,受益农村居民1.85万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2023年全市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72公里全部完工,泾县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828户。

  三、工作落实全面到位

  一是坚持扶持对象精准。不断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开展“动态管理精准度提升专项行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建档立卡情况实行全覆盖排查,对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以外的农村人口精准识别查漏补缺,严格把好扶贫对象识别“源头关”,累计清退1193户、2691人,新增107户、344人,返贫4户16人。做好贫困人口新增、清退的后续管理工作,确保工作不断档。建立扶贫开发系统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实行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周核对”、“周整改”、“月通报”,累计排查整改问题数据达16万条,切实提升数据质量。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要求,严格执行精准退出程序,实事求是、应退尽退,坚决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2023年全市原计划脱贫904人,实际通过省第三方评估达脱贫标准931人。重点关注易返贫困难群体,经常上门联系,跟进扶贫举措,降低返贫风险。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二是坚持资金项目安排精准。全年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9亿元,其中 中央资金3014万元、省资金3505万元、市县两级资金12395万元,市县两级资金较上年增列3144万元,增列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8%。实际支出18584.87万元,支出进度达98.3%。清理收回存量资金1057.3万用于脱贫攻坚,达到可统筹部分的65.2%。建立全市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平台,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财政部门均设置扶贫专账,全面加大了监管力度,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到位。遵循市场规律和本地实际,精心谋划产业项目,着力提升储备质量,积极构建更为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全面规范项目库建设,严格执行项目“群众参与、村申报、镇审核、县审批、市备案”流程,项目资料管理更加规范。全市十三五期间扶贫项目库谋划项目13780个。2023年,全市备案开工扶贫项目589个,已完工580个,完工率98.5 %。加大对资金项目的监管力度,采取听汇报、查资料、随机点调项目等方式,从资金安排、使用管理、支出进度、资产收益、监督检查问题整改等方面对5个县区开展专项督查,累计开展各级各类资金项目督查、暗访46次,涉及资金达1.8亿元。如宣州区开展了对乡镇财政所的扶贫专项督查;泾县每半月组织县直单位、乡镇进行工作互查;旌德县重点检查了8个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等。

  三是深入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双包”工作方面:全市109个贫困村“单位包村”全覆盖,其中有包村任务的84个市直单位结对帮扶85个贫困村,市直单位干部2200余人结对联系贫困户,累计走访2.9万余次。全市各级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2400余万元,帮助引进项目273个,直接带动或帮助就业4000余户。“百企帮百村”方面:组织330家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以建设项目、招工、捐赠等方式帮扶109个贫困村和20个非贫困村,已投入项目513个、资金3961.7万元。全面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有效搭建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全市累计注册94592人,资金和物品对接成功率98.85%。扎实开展国家扶贫日“1+10”系列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一线更为广泛直接参与,全市认领扶贫项目98个,认捐金额1050.85万元。县域结对帮扶方面:我市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分别结对帮扶舒城县、岳西县、砀山县。市及三个县区领导多次赴结对帮扶县调研对接结对帮扶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交流达121批次、727人次;支援帮扶财政资金3313.8万元,帮助建设项目21个;提供就业岗位2060个,就业技能培训875人,资助贫困学生119名;通过采购农产品、企业代加工、组织旅游等方式资助资金达1.8亿元。

  四是全力抓好扶志扶智。通过扶贫日活动,选树自强脱贫户40名、最美扶贫奉献企业20家、最美扶贫爱心人士25个、贫困群众贴心人100个,有效放大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充分采取“脱贫攻坚大家谈”、“扶贫夜访”等方式,常态开展思想教育,倡导脱贫光荣风尚。分类分级开展政策水平及业务知识培训,市、县两级共开展各种规模业务培训达136场次,参训1.8万人次,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十大工程”政策解读、信息数据、系统录入、动态管理等培训,参训人员逾3万人次。注重发挥村规民约、法治扶贫等作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活动,去除合法权益受侵害、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树立正面导向。宣州区、旌德县在贫困村开办“爱心超市”,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大大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目前全市正在积极推广。

  四、特色做法

  (一)围绕“四个不漏”,确保扶贫工作全覆盖。一是县域推进不漏一个。前期没有承担省考核任务的广德县、宁国市,认真贯彻******“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号召,同步于2023年底开展了扶贫工作(根据省部署,全省36个没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于2023年7月份正式启动)。7月8日和13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对我市推进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县域全覆盖做法给予充分肯定。10月12日,全省36个县(市、区)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推进会在广德县召开。二是基础信息不漏一条。为提高国办系统数据质量,我市于4月初开始实行“周核对、月通报”制度,每周清洗、每月通报,累计清洗数据200余万条,核查疑点数据16万条,督促县区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整改落后县区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到位。三是问题排查不漏一人。如郎溪县87个村全部召开动态管理村民组评议会议,深化大走访,2964名帮扶干部集中完成7953户贫困户结对走访,切实提高群众参与,提升精准水平。宣州区组织帮扶责任人“村村到、组组入、户户进”,对所有村进行全覆盖。泾县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精准度提升专项行动”,全县划分三级网格,组织2336人入户开展网格化排查。四是帮扶措施不漏一户。始终坚持精准施策,针对致贫原因,找准“穷根”,结合贫困户劳动能力、就业意愿和资源禀赋,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共同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成效巩固。

  (二)聚焦产业带动,做好加减乘除大文章。一是做好“加”法。通过科学规划项目、提高产业效能、加大投入保障和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扶贫造血功能。5县区分行业谋划十三五扶贫项目共达8734个,总投资额16.5亿元。宣州区青虾养殖产业扶贫基地、泾县浙溪村烟叶产业扶贫基地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园区,绩溪县中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合作社。二是做好“减”法。坚持市场导向,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努力淘汰减少传统低效产业;开展产业项目风险评估预警,加大农产品市场周期预测,降低产业扶贫潜在风险;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发展产业为支撑,基本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如,宣州区作为全省农保扩大试点县,积极探索“基本险+大灾险+商业险”三级保障体系和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模式,全面降低农业产业扶贫风险。三是做好“乘”法。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加工园区、科创园、休闲农业等园区建设,培育打造规模产业;大力推广“三有一网”产业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打造电子商务生态链条;优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出台激励扶持政策,放大资金使用效应;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泾县丁家桥镇李园村、小岭村、广德县桃州镇山关村成功入选国家级淘宝村,占全省入选数的一半。旌德县组织成立全省首家产业扶贫联盟,23家企业针对不同类别的贫困户,采取直接认领、入股和保底分红、务工和订单、示范带动自种自养等四种不同帮扶方式,共带动8个贫困村216户贫困户有效增加收入,取得良好帮扶成效。四是做好“除”法。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加大对扶贫干部的日常管理;加强重点工作调度推进,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全面肃清扶贫领域不正之风。7月24日,张曙光副省长对我市做好产业扶贫“加减乘除”四字文章做法批示肯定,认为“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三)狠抓三变改革,激发扶贫工作新活力。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贫困村(户)增收。坚持稳中求快,整市推进农村改革。市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宣城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方案》,7个县市区制定“三变”改革试点方案,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实施“三变”改革。2023年149个村完成“三变”改革,2023年扩大试点,新增262个村。宣州区、郎溪县、旌德县2023年整县推进“三变”改革。全市所有的822个村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411个村实施“三变”改革,占全省“三变”村的1/9,97个贫困村完成“三变”改革。坚持因村施策,激发带贫减贫新动能。因地制宜,整合村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各类模式,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对我市因村施策抓好农村“三变”改革的做法作出批示,给予了肯定。积极试水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自旌德县颁发全国首本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书和全国首笔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抵押贷款以来,全市通过“园区+基地+农户”、“龙头企业+贫困村+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吸纳就业”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就业务工、资产收益,全面提高贫困村经济发展、自主脱贫的能力。旌德采取“电商+基地+农户”模式,8个贫困村参与签订农产品网货基地建设三方协议,组织电商企业订单收购;泾县星火旅游公司建设“云岭镇扶贫直通车基地”,线上线下结合,探索“三直三通”综合扶贫模式。坚持改革引领,持续提高经济收入。加大资金投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各级财政安排资金8300余万元专项用于“三变”改革,全市新增家庭农场1627个、农民合作社219家,共落实产业项目570个,带动资金投入28.26亿元。411个“三变”村2023年实现经营性收入8102万元,较改革前增长3.9倍,村均收益19.71万元,农民户均增收1150元。2023年在 76个贫困村实施99个资产收益项目,村集体经济增收190.78万元,带动12040名贫困户增收179.62万元。

  (四)创新机制模式,织牢健康扶贫保障网。探索“互联网+健康脱贫”,创新基层诊疗新模式。针对基层缺医的痛点,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旌德县试点项目,对贫困患者提供精细化的诊疗方案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帮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得到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李国英省长的批示肯定。目前“互联网+健康脱贫”工作已在5个县区全面推开。靶向瞄准因病致贫,去“存量”、防“增量”。深入实施“5090”工程,全市设立专项救助资金410万元,将50组重大疾病纳入新农合“一站式”结算管理,贫困人口50组重大疾病报销比例从77.52%提高到91%。针对存在因病致贫返贫的高危群体,各县区制定出台大病医疗再救助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健康脱贫保障关口前移。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市人民医院与旌德县人民医院组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各县市区组建9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开展“家庭医生提质提效年”行动,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医防脱节”问题。开展“双百”考评,保障脱贫资金安全。每个季度对医院开展综合绩效“双百”考评,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严打乱住院、乱检查、乱收费、大处方等过度医疗行为,追缴50余例违规住院新农合补偿资金,全市贫困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0.3%。今年国务院对我市提高区域内就诊率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我市健康脱贫工作在全省健康脱贫三年攻坚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

  2023年,我市将以*** ***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推进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重大机遇,立足新阶段,树立新理念,奋力新作为,坚持把提高质量和稳定脱贫放在首位,全面完成年度减贫和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做到相互衔接。结合“十三五”规划和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找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契合点,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谋划布局,形成优势互补,从产业升级发展、乡村文化复兴、基层组织党建等角度入手,解决好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二是统筹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做到相互结合。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行“四带一自”、“三有一网”等模式,着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完善健康扶贫、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资源,切实提高保障能力,防止贫困农户因灾因病致贫返贫。

  三是统筹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做到相互均衡。重点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旗帜鲜明地把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定位、精准布局到革命老区。加大对非贫困村扶持,加快发展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在资金和项目上向非贫困村倾斜。加大对非贫困村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三大革命”。加强非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向非贫困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四是统筹外力帮扶与内生动力,做到相互补充。落实“四送四通”直通车扶贫举措,抓好扶志扶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家风、美好乡风。办好办实各种类型的扶贫夜校,加大针对性技能培训。强化法治扶贫,对不依法赡养老人的,要形成舆论压力,通过法律途径妥善解决。

  五是统筹基础工作与高质量脱贫,做到相互促进。强化工作举措,在“三保障”上再发力,在“三精准”上再突破,在“三落实”上再强化。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一轮重大机遇,加快产业升级和“双基”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的基础和活力。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x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驻x乡x村工作组集中精力、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按照工作计划,已圆满完成年度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x乡x村位于x县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距x乡政府约4公里,长渝高速公路、209和319国道从村内通过,对外交通甚为便利。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168户,715人,劳动力330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89人。土地总面积x亩,其中耕地550亩(水田483亩,旱地73亩,人均耕地1.46亩),林地x亩,草地x亩,农村建设用地x亩,交通用地64.2亩,未利用地x亩。2023年,全村总收入42万元,人均纯收入620元。通过识别,20x年全村共有贫困户27户、181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8户39人。在贫困农户中,残疾人4人,孤寡老人5人,危房户3户,缺乏劳动能力农户62户,因长期患病致贫农户2户,长期缺粮农户4户16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局成立新一轮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石国兴任组长,副局长x为副组长,相关股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副局长x负责局驻x乡x村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派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x和工作队长x常驻村开展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局长亲自牵头,率领干部100余人次深入扶贫联系村同老百姓一道进入田间地头同吃同劳动。

  (二)狠抓群众思想转变。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中国梦”。紧紧围绕省委“四化两型”战略和州委“坚守三个一、用活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实现四个成为”以及县委的“一合三化”的发展思路,致力提高群众思想素质,与群众座谈,拉家常,了解群众的需求,并着力转化干部群众滞后的思想观念。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召开了高标准村级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将全村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思想大洗礼,同时也让群众从中感悟到思想的转变。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三制一卡”党建工作方法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扶贫村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为扶贫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指导村党支部定期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村、支两委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二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驻点村党员结合村里发展,搞好驻点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促进和谐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驻点村发展的整体合力;三是切实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配合村支两委班子及和民兵营、共青团、妇代会、治保会等其它组织,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实;四是指导村支部每年培养建党积极分子2名以上,发展新党员1名,同时培养3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五是建立管理规范、功能综合和党员活动室和村活动场所,做到有标牌、党旗、远程教育设备、宣传栏和党员实试阵地;六是建立健全三会一得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四)认真识别贫困对象。今年,根据县扶贫开发办的要求,对x村进行了一次贫困对象调查摸底,并按照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在全村进行了一次全民投票海选,成功识别出贫困对象27户,贫困人181人(其中新识别贫困农户2户6人,原两项制度户1户1人,原低保户2户6人)。现已上报乡扶贫办审核,并报县扶贫开发办审核。通过贫困对象的识别,为精准实施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统筹协调扶贫资金。全力协调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民族发展、通达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国土整治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调度到位。同时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我局严格财政纪律,严格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要求,及时将扶贫资金拨付到位,严禁对扶贫资金截留、挤占、挪用、x和挥霍。统筹协调到位资金67.4万元,其中解决65套太阳能财政补贴资金10万余元,扶贫开发办为x村大小自然寨1公里机耕道硬化资金38万元,财政古井改造5.5万元,财政水沟维修8.2万元,争取养殖大户国家财政补贴1.5万元,同建同治我局出资给双龙村、x村4.3万元,特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缺粮户慰问金2万元,自然灾害我局出资1万元。项目资金100万元,修建一个活动场所,修建一条两个自然寨1600米的通村道,同时已硬化,水沟维修、地质灾害(垮塌50米,已堡坎)。

  (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联系交通局新修硬化从x村至319国道2.5公里村道,硬化宽4米;新修x村小寨至大寨通村道长1.6公里宽4米的机耕道,并已完成硬化;维修水沟1条共800米;改造古井1口。二是扶持65户农户建设了65套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三是联系组织部投入资金10万元建设双龙村村部并联系县交通局投资10万元修好双龙下寨半坡3公里进寨公路保护栏工程。

  (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巩固粮食生产。积极争取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全村土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面积的质量和数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推广优质杂交水稻良种,实行科学种田,努力提高单产,确保全村粮食生产自给有余。二是发动群众扩大烟叶种植面积,20x年种植大烟叶138亩,20x年种植190亩,通过广大群众的努力,创下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三是努力发展家禽养殖,通过大户带动办法,发展家禽养殖业,扶持驻点村“种”、“养”、“加”大户4户共1.5万元,全村养羊190只,牛21头,养羊大户吴金建养羊125只,龙巴四38只,龙天玉27只。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开展2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村级协会组织,送2名骨干去安江农校学习,提高农村实务技能。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荒山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林木业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1800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八)开展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建好农家书屋,投资10000元购书3千册。

  (九)关心好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思想道德引导,从心理等多层面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十)因x村龙德友在20x年六月期间失火,烧掉了全部房屋和农产,扶贫工作队和千名干部下乡排忧解难,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及村支两委帮他到县保险公司办好保险费x元。国土资源局帮扶解决龙德友5000元,联系民政局给龙德友补助x元,住建局扶持无房资金x元,合计3.08万元,解决了龙德友无房的困难。给失火户麻文庆,联系合险公司解决房屋保险费1.48万元,住建局解决x元,联系民政局解决1000元,合计2.58万元,也解决了麻文庆无房的困难。

  (十一)同步发展社会事业。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建村级卫生室1个,修建垃圾站6个。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实施广播电视通工程,搞好村级文艺队伍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与建整扶贫相结合,投资x元计划生育经费,对5户结扎户落实结扎,每户补助300元,3户上环户每户补助200元,对5户五保户每户补助300元。对1户独生子女户补助300元,全村无一列超生,并多次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四是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教育和普法宣传,增加群众法制观念和道德规范,抓好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妥善处理多种社会矛盾,努力创造农村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五是开展文明创建。开展“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建好农家书屋,投资10000元购书3千册。六是关心好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思想引导,从心理等多层面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局领导对x村两个孤儿全年帮扶x元。七是关爱扶贫村贫困户,全局27名主要领导干部一对一定点到户扶贫问苦,每人自己拿500元给贫困户,合计x元。

  三、抗旱救灾

  在20年一遇的大旱之中,我局给双龙村抗旱救灾解决抗旱资金x元及x村解决抗旱资金x元;联系405对及x村大寨排灌抽水维修联系资金1.5万元;解决了在抗旱期间x大寨600对人的饮水和200多牲口的饮水问题。

  20x年投入x乡x村和双龙村的资金共计278万元整。

  四、下步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x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集中精力,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下一轮精准扶贫,为实施精准扶贫带动村民奔小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推荐阅读:

  团队工作总结范文1000字

  外科实习心得体会

  2023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回头看整改工作方案

  [少先队工作总结2023]少先队工作总结范文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初三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总结2023

  客服转正总结1000字

AD位1

相关推荐

2023税务局工作总结18篇

工作总结报告

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范文(精

工作总结报告

2023年政治监督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

工作总结报告

2023安全生产月工作总结汇报

月度工作总结

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每月工作总结【三

月度工作总结

2023年3月工作总结【九篇】

月度工作总结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