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总结3000字范文
XX年度,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农林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全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应急处置的能力,积极有效地防控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同时,畜牧业生产正向良种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进一步增加科技兴牧的力度,开展科技创新,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畜禽生产方式和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的能力。强化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功能,促进畜禽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一支专技能力过硬、乐于为农服务的队伍。学习“三个代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新时期党的理论,提高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思想素质。通过一年来的工作,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积极做好畜牧生产工作。
一是做好畜牧业生产统计和规模养殖电子档案。至XX年12月份,预计全市栏存生猪17.88万头,比去年同期的18.35万头减少0.47万头,减少2.56。其中母猪存栏2.01万头,比去年同期的1.68万头增0.33万头,增19.6。能繁母猪1.82万头,肉猪存栏10.5万头,苗猪存栏5.37万头。全年出栏生猪23.38万头,同比增加0.3万头,增12.8。规模养猪户980户,其中县级场925户,市级规模场44个,省级规模场11个。规模出栏16.45万头,占总出栏量的70.4。12月底预计全市存栏奶牛3295头,同比下降1605头,存栏家禽85万羽,年出栏家禽250万羽。羊存栏0.88万头,比去年同期的1.3万头下降0.42万头。兔存栏1.01万只,同比下降0.19万只。蜂存栏2880箱。
二是做好畜牧业生产调研。今年的生猪生产有以下特点:一是母猪存栏明显增加,年末存栏母猪超2万头,较上年增加3000多头;二是养殖母猪的户数增加,去年是5083户,今年是5945户,增加了862户;三是在去年对14842头生产母猪实行政策性保险以后,今年对全市18280头生产母猪实行了政策性保险;四是市财政对每头生产母猪继续实行补贴,每头补贴100元,共计182.8万元。
在生猪价格方面,春节以后至9月份价格相对稳定,肉猪的上市价格每50公斤在650元(三元猪)左右,但9月份以后逐步下跌,止11月中旬,草包猪每50公斤的价格为470元,三元杂交猪的价格每50公斤在550元,但到11月下旬以后,价格有所回升,三元商品瘦肉猪11月底的价格为每50公斤630元,草包猪的价格每50公斤在560-580元左右,处在略有盈余的状态。
从饲料价格来看,豆粕每吨从年初的4100元逐月下降,到现在已降到每吨3450元,但较长一段时间豆粕的价格维持在每吨3800元的价位上。玉米的价格也从年初的每公斤2元,逐月下降到现在的1.72元,但较长一段时间的价维持在1.8元。同时由于饲料添加剂的涨价和兽药等的涨价,生猪生产的成本同去年差不多。但总的养猪效益要差于上年。主要因素是今年由于受去年冬季雪灾的影响,猪舍破坏严重,对母猪的发情、配种、受胎、产仔、成活都带来一定影响,在上半年猪价较好的时候,能上市的猪只不多,而大部分的猪要在年底上市,这样养猪的效益就不如上一年。有的只养肉猪的户,由于苗猪购进时价格较高,30公斤重的苗猪,每公斤的价格在30元,超过35公斤的苗猪每公斤的价格也在24元,再加上一定比例的死亡率,因此今年不实行自繁自养的户就很难有盈利。我市的购进苗猪饲养户龚炳根以往每年的上市量在3万多头,而今年全部空棚,一只未进。
由于上年猪价特好,今年参加养猪的户有所增加,不少大户的规模也有所扩大,尽管的养猪户没养猪,但全市上市肉猪的总量还是略有增加。
今年全市奶牛养殖数量大幅度下降,规模养殖场成乳牛饲养效益在1500元/头,主要是鲜奶价格有所上升,达到3.2-3.5元/kg。蛋鸡饲养效益下降,上半年每公斤鲜鸡蛋亏本1元多,肉鸡饲养效益在5元/羽。
三是继续调优品种质量。我市二元母猪存栏1.08万头,占53,优质瘦肉型商品猪的出栏达16.4万头,占70.1。通过优质冻精改良自繁奶牛,开展奶牛“两病”检测,进一步淘汰和净化阳性奶牛,使奶牛群体质量得到提高。开展了地方猪种二花脸种猪的保种利用百分考核,使二花脸种猪母猪数量和公猪血统达到规定要求,母猪纯繁胎数超过考核要求,为保证面上生产()母猪的高繁殖率及杂交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今年为支塘镇何北村申办了常熟市良盛种羊场生产许可证,对稳定我市养羊生产具有一定的作用。
四是加强了畜禽废弃物的规划治理。对达标场采取长效管理机制,对新办场
[page] 或改扩建场加强治污设施投入及达标验收。保护畜禽养殖环境,缓解发展与环保矛盾,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目的。今年按照太湖流域污染治理要求,我们加强了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现状调研,提出了至XX年废弃物综合治理意见,我市畜禽废弃物综合治理已被列入国家太湖流域污染治理的总体方案,共争取项目经费5900万元,这对推动我市
养殖废弃物治理,实现生态养殖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取得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胜利。
XX年度,在市动防指的正确领导下,在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协作和各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领导小组的密切配合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艰苦工作下,遵循“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防、检、监、消、控、杀”六大关键措施,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了有效防控。
㈠强化基础免疫,提高动物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兽医工作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常年防疫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春防突击活动和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行动。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结合常熟实际情况,拉网式进行防疫,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畜)。坚持实行疫情日报制,全面了解防疫进度。全年共出动专业技术人员4194人次,辅助人员3851人次开展防疫工作,实防高致病性禽流感108.9372万羽,使用疫苗74.9595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5.6844万头;生猪口蹄疫20.3653万头次,使用疫苗31.9875万毫升;牛口蹄疫0.8942万头次,羊口蹄疫1.768万头次,使用疫苗3.861万毫升;防疫猪瘟20.0305万头次;防疫鸡新城疫89.4584万羽次。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生猪、奶牛口蹄疫防疫密度100,猪瘟防疫密度95以上,鸡新城疫防疫密度95以上,羊口蹄疫防疫密度90以上。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通过抗体监测有效保护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猪瘟等其它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也保持在95以上。
在全面做好防疫的同时狠抓防疫台帐和防疫责任落实制,层层签订防疫责任状,实行养殖大户防疫长效监控。防疫畜禽实行免疫标识制,全年发放猪标313240套,牛标4557套,羊标3000套。
㈡强化消毒灭源,严防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结合春防和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以及夏季“高热病”防控,先后共下拨消毒药物近9吨,及动物尸体袋、一次性口罩、雨靴等防疫物资,累计消毒面积达800多万平方米。主要使用的消毒药物有:抗毒威﹑新宝洁﹑消杀快、灭毒王、泡易泡、消毒王、生石灰、百毒杀、碘三氧。夏季高温消毒灭源突击行动,对全市畜禽养殖户、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场所、农贸市场、畜禽运载车辆等进行“地毯式”消毒,不留死角,共用消毒药物4900kg,消毒面积450.614万m2,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并在基层畜禽饲养、经营户中造成了一种长期消毒结合夏季高温消毒灭源的声势。
在今年生猪“高热病”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共监测全市224个村,从8月12日起累计有11个村发病,累计发病863头,死亡52头。随着“高热病”疫情的逐年缓解,消毒成为防控疫病的重点工作之一,利用消毒达到杀灭病原,预防传播的目的。
㈢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防疫水平。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加强实验室工作,建立免疫抗体和疫情监测制度,按时按质完成国家疫情测报任务。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的效果定期监测,指导有效防疫,全年实验室采集猪血清1365份,进行猪瘟和口蹄疫抗体监测;牛血清49份,进行口蹄疫抗体监测;鸡血清686份,进行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监测;鸭血清260份、鹅血清151份、鸽血清30份进行禽流感抗体监测。
全年共监测猪瘟1365份,口蹄疫(猪、牛)538份,禽流感(鸡、鸭、鹅、鸽)1097份,新城疫686份。
另外,通过对猪o型口蹄疫206浓缩苗和合成肽疫苗的小规模推广试用,免疫后抗体监测表明用合成肽疫苗与灭活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差异极显著。合成肽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且持续期长。为提高全市的口蹄疫防疫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㈣奶牛“两病”检测及处置
XX年对全市9个乡镇的奶牛饲养户进行了两次“两病”检测,累计检测196户,布病血样6651份,检出阳性牛302头,阳性率4.5。结核皮试检测7303头,检出结核阳性牛485头,阳性率6.6。检出结核可疑牛352头,结核可疑率4.8。“两病”阳性牛累计检出906头。(结核可疑牛按阳性牛处理)。
对“两病”牛参照XX年本市“两病”阳性奶牛及“两病”同群牛处置的成功经验,具体主要精神是先易后难、积极稳妥、逐步推进,每无害化处置一头阳性牛,市、镇政府各补贴1500元计3000元/头。全年处置“两病”阳性牛770头,阳性同群牛1212头,取消养殖户(点)61户,合计淘汰1972头,使全市奶牛养殖户从原来的130户减少至69户,规模养殖进一部得到提升。
㈤国家测报站工作
国家动物疫情监测网常熟测报站充分发挥其疫情测报站的功能和作用,做好本地区奶牛两病、猪病、禽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利用金标试纸进行禽流感抗原、新城疫抗原、猪瘟抗体、蓝耳、圆环抗体、伪狂犬抗体、细小抗体、弓形体抗原的快速诊断。准时上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为全省、全国的养殖、疫情等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基层数据。
㈥开展项目
XX年市站顺利完成了省农业三项工程《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的推广》项目的总结工作、正在实施《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项目及三项工()程《生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示范》项目。
今年的兽医工作是不平常的一年,整个队伍经受了考验,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鸡新城疫、狂犬病、猪瘟、奶牛“两病”等疫病防疫、普查工作紧张有序开展,有突击性的,也有常年性的,战役是一个跟着一个,在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疫病防控任务,大大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圆满的完成了市政府年初制订的目标。
三、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今年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也是全面贯彻执行新《动物防疫法》的一年,为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我站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根据部、省、市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㈠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队伍建设。
1、着力宣传新《动物防疫法》,向畜禽养殖户等发放宣传册1000份,对全市100多名执法人员举办《动物防疫法》培训班,为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了市府法制办举办的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并全部通过考核。
2、全面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人员的电子档案,逐步完善“两员”档案,对执法人员实行年度百分考核制度。
㈡加强对规模动物养殖场、生猪定点屠宰场、活禽批发市场的监管。
1、指导规模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并签订动物防疫责任状,统一制作防疫监管责任人及畜禽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公示牌,挂在规模养殖场内。
2、和各生猪定点屠宰场、活禽批发市场签订了动物防疫责任状。
㈢强化产地、屠宰检疫工作。
实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设立报检点,报检点挂公示牌,公布报检电话等信息,建立报检纪录台账,严格到点到场检疫制度,严格查验免疫档案、检查免疫耳标佩戴情况,严禁应免而未免生猪和染病生猪出栏上市。严格实施生猪宰前、宰后检疫工作,加强凭证进场管理,严格执行检疫操作规程,按规定填写和出具检疫证明,并监督生猪定点屠宰场对病死猪及有害肉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实保证上市猪产品卫生安全。全年产地检疫覆盖率达100,1-11月份产地检疫生猪17.5万头;定点屠宰检疫开展面100,屠宰检疫受检率达100,1-11月份屠宰检疫生猪36.8万头,检出病猪59头,全部作无害化处理。
㈣加强动物诊疗市场管理。
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明确诊疗管理的要求,坚决取缔无证经营、无证行医行为,对有诊疗许可证但不按相关规定经营的进行限期整改,通过集中整治,规范管理,促进诊疗机构改进服务、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动物诊疗活动有序开展。
㈤加强“瘦肉精”残留尿样检测。
坚持对每一批(车)外来屠宰活猪及本市百头以上规模猪场进行“瘦肉精”残留尿样抽检。对外来生猪抽检阳性的,同群猪作全部退回原籍处理。1-11月份共抽检外来猪1424批13418份,检测出阳性猪59批321份样本,阳性同群猪6561头全部作退回处理;本市规模场共抽检419户5356份,未发现添加“瘦肉精”现象。
㈥加强对动物产品流通的监管。
规范城区5个大型超市、3个羊肉批发户、5个腌肉加工场所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动物产品索证登记台账,做好冷库的各项管理工作,并经常性开展日常督查工作。
㈦加强对奶业的监督管理。
针对今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我市统一部署立即行动,对20头以上的51户规模场的原料奶及对8个集奶站原料奶进行了采样送检,共送检原料奶224份。同时在市农林局统一领导下,加强了对奶牛养殖场所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抽样送检,共送检饲料样本50份,未发现含有三聚氰胺原料奶和饲料样本。
㈧做好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工作。
根据新的《动物防疫法》,修改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发证工作流程图,调整了发证对象,由原来的十大场所调整到四大场所,1-11月份核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48份。
㈨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和处理各类举报。
在办案中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结案后,承办人员认真整理、装订好案卷材料,按顺序填写卷内目录,并呈送负责人签准同意结案后,归档保存。今年1-11月查处违法案件5起,经济处罚8430元,没收处理病害猪肉品4200kg。全年受理各类举报6起,都进行了及时处理。
四、实施科技兴牧,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科技立项。XX年度有5个科技项目通过立项并正在实施,它们是《XX年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省《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省级高效农业《优质家禽产加销一体化建设》项目、省三项工程《生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示范》项目、市科技局《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项目。通过立项,能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并能总结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加以推广。同时,注重同南农大、省农科院牧医所等科研、院校的合作。
二是开展技术培训。随着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强对科学、安全、高效、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必然。我们制订了有关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全程质量监控。积极引导培育新的基地进行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开展了“帮扶结对”、“文化科技三下乡”、“午间风”节目、“初春访农”、“联系专业大户”等形式深入基地、村委会开展技术培训,普及实用新技术。开展各类培训讲课20多次,受课专业户3000多人次,参加部、省、苏州市组织的有关培训和比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提高为农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