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十六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5:1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摘要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包括成绩、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篇一】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区是市的中心城区,下辖8个镇、7个街道,总面积854平方公里,总人ロ72万,拥有145个涉农村居、30万农村人ロ、50万亩耕地面积,是全省农业比重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的主城区。特殊的区情,决定了乡村振兴工作在我区全局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扶贫工作会议部署,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聚焦脱贫攻坚首要任务、产业富民根本支撑、农房改善龙头引领、人居环境国家级“大考”、人才培养重要保障等关键环节,靶向施策务实苦,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_年底,全面小康实现度达到98.35%、全市领先,乡村振兴38项省考指标达序率973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增速连续9年超城市居民,20_年全市两次乡村振兴观摩中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乡村振兴战略转向行动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聚焦脱贫攻坚,做好“富的文章。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聚力突破低收入人ロ、经济薄弱村、片区扶贫开发三大重点,去年底,全区7.99万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万元、是20_年的2倍,48个经济薄弱村村均收入突破56万元、是20_年的4.4倍,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是抓产业扶贫。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4亿元,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97个,产权量化到镇、收益量化到村、分红量化到户,走出一条资产扶贫新路子,经营性扶资产达1.65亿元,累计分红4600万元,20_年我区“股权扶贫模式”被中央领导汪洋同志批示肯定。二是抓片区开发。成子湖片区共有建档立卡户2.46万人、省定经济薄弱村6个,是我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对此,我们推动各类扶贫资源向片区倾斜,累计投资10.75亿元,大力实施64个民生实事项目和59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吉龙塑胶项目带动周边14个村每年村均增收13.2万元,吸纳就业20_余人,省委主要领导曾现场调研、予以肯定。三是抓托底救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不动摇,广泛推行因病致贫长效救助、重大病残事故预救助、重大疾病医疗特别救助、“大爱”社会救助平台、先诊疗后付费、医疗“0付费”等六项机制,惠及低收入农户1.65万人次、学生10.4万人次,累计减支近1700万元;我区电商助力脱贫《数字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入选20_年省网络扶贫优秀案例成为首个入选联合国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中的乡镇案例。

  二是聚焦产业兴旺,做好“强”的文章。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思路,聚力聚焦“两园两片两线”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为契机,利用2-3年推进乡村内涵全面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南片区远离中心城区5个乡镇立足打造城市菜篮子”,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已建成果蔬大棚70万平米、经营果蔬种植66万亩;西片区3个多镇、2个街道緊扣“近郊大游园”定位,全域打造国家农业公园,突出古黄河生态富民道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体闲农业、养生养老、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沿线28个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富民产业拓宽乡村振兴路”被央视报道。二是培育“新型”主体。突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全力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20_成方连片生态农业园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培育“香茄”西瓜”“葡萄”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获批农业农村部认证绿色食品56个,龙河()创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村一品”示范镇。三是推进“融合”发展。积极开展网络创业,创成淘宝镇(街道)11个、淘宝村66个,分别占全省的7.1%、10.7%,带动群众就业近10万人,20_年我区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全国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十佳县区”;值得说明的是我区耿车镇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淘宝村”全覆盖的镇,在建党95周年之时,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也是全省近千个乡镇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党委。

  三是聚焦生态宜居,做好“美”的文章。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努力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一是打赢了农房改善“总体战”。我区农村房屋多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砖瓦房,已经逐渐不适宜居住。20_年8月以来,我们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龙头抓手,与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农业结枃调整等一体推进,截止目前,已实施农房项目25个,改善群众住房1.5万户,“三个尊重”做法被省委领导肯定、全省推广,全市年度高质量考核荣获第一名。二是打赢了人居环境“歼灭战”。主动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组织实施“干千净净迎小康”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累计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10.3万座,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创成省级卫生镇10个、美丽村庄41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相关做法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典型推介。三是打赢了空间治理“攻坚战”。公共空间理应为公众所共享。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出现了少数人侵占公共空间的现象。为此,我们坚持“还公共空间于群众”,创新农区、镇区、社区、园区“四区”联动,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统筹,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并举的“433工作思路,组织开展“春季行动“夏季攻坚”“秋冬战役”,收回被侵占集体地2万亩,带动村均增收24万元。

【篇二】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兖州区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交通便利,资源富集,素以“九省通衢、齐鲁咽喉”著称,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55.5万,辖6镇4街道办事处,共34个居委会,440个自然村。自20_年以来,兖州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按照“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和“一年集中突破打基础、两年扩片成带抓提升、三年全面铺开成样板”工作目标,以示范项目创建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推动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在济宁“走在前、作示范”。20_年兖州区被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单项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全区“三重”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一线推进、工作落实上给予了重点支持和倾斜。

一是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实到位。结合机构改革,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主任的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召开了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全体会议,出台了委员会工作规则、工作细则,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多次听取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美丽乡村等三农工作汇报,区委、区政府主要及分管领导先后多次视察三农工作、召开现场会,并作出批示,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各镇(街道)也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的领导机构,完善“书记抓、抓书记”责任制,制定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度,领办党建突破项目,抓实“一把手”责任,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党建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二是机构运行顺畅高效。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指挥,8位副县级领导任副指挥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抽调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具体负责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综合协调、督导调度等工作。成立了由1名区级领导任组长,2-5个部门为牵头单位的五个振兴工作专班,各专门成立办公室,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工作推进。10个镇街也参照区里做法,成立机构、配备专班,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全区上下隶属关系清晰、工作安排顺畅、任务落实得力。

三是制度保障强劲有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精神,全区先后召开了农村工作、规划编制、示范项目现场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会议,科学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20_年)》《兖州区关于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持政策》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持政策>责任分工》的通知(济兖农委发〔20_〕5号)、《中共济宁区兖州区委 济宁区兖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济兖发﹝20_﹞1号)、《中共济宁区兖州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_年全区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和<20_年全区乡村振兴任务清单>的通知》(济兖农委发﹝20_﹞1号),制定了推进农业农村优选发展、小城镇助推乡村振兴、开展示范创建、落实五大专班任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严格督考调度,将乡村振兴考核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制定出台了《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细则》,推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对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逐个提升。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区领导每月定期到项目一线进行现场办公,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落实,提升了工程效率和质量。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是“1+5+N+10”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兖州区科学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20_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出台了《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细则》,将乡村振兴纳入全区“三重”工作体系,构建形成区乡村振兴指挥部统筹谋划、五个专班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区镇村联动推进的“1+5+N+10”工作格局,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坚持典型带动、先试先行,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区有1个镇、5个村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3个示范区被批准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20_年7月兖州区被纳入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区创建范围,5个村被纳入示范村创建范围。

二是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区注册农民合作社823家、家庭农场206家,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746户。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5%。发展壮大粮油加工、农机装备、肉鸭养殖、中草药种植“四大产业集群”,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形成了以百盛生物、益海嘉里、今麦郎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创建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3处、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个。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三是“十百千”工程示范工程初现成效,探索了适应本地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1个镇、5个村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今年兖州区被列为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漕河镇管家口村党支部领办企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做法得到省委副书记杨东奇批示和肯定。新兖镇牛楼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政府主导+公司运营+村民入股”模式,打造了牛楼小镇田园综合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1+N”示范模式,以新兖镇牛楼和小马青为中心的滨河示范区、以大安西垛村为中心的瓜蒌种植、以小孟镇梁家村为中心的中草药种植、以漕河镇管口村为中心的特色农业种植初具规模,均可带动周边3—4个村实现发展。

四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收。探索形成资源有效利用型、发展物业经济(租赁)型、土地规模经营型、村党支部领办创办经济组织型、村企合作(联姻)型等九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_年所有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预计今年年底6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五是五大振兴统筹发展,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培育乡村好青年省级2名、市级4名、区级40名,1人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33个,市级“清洁村庄达到62个,林木覆盖率达到30.1%。农村文化丰富多样,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打造了“蒲公英夜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新兖镇小马青村“积分制”经验做法上报中央农办。

三、下步工作重点

我们将以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十百千示范区为契机,按照“一年集中突破打基础、两年扩片成带抓提升、三年全面铺开成样板”的发展目标,围绕“一环、两带、三组团”的发展框架(“一环”,即以济阳路、谷肖路、金谷路、南环城路为示范轴;“两带”,即泗河绿色发展带和洸府河生态休闲带;“三组团”,即以颜店镇、新驿镇为带动的苗木种植、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组团,以小孟镇、漕河镇为带动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生产、深加工组团,以大安镇、新兖镇为代表的农工旅融合发展组团),以重点镇、特色镇、示范村为基础,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20_年-20_年),乡村振兴示范区初见成效,形成符合我区实际、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齐鲁样板。

——示范创建取得显著成效。20_年,巩固示范点建设成果,集中力量打造示范区。在巩固示范片点创建成果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着力在村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效果、特色文化挖掘、产业项目发展等方面进行打造,解决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巩固全区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到20_年,示范镇、示范区初见成效。突出集体经济增收、绿化提升、产业发展等四方面内容,形成符合我区实际、可复制、可借鉴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20_年,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建立起配套的规划发展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制度管理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20_年,全区35%的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50家、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50户,培育示范主体10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处。

——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_年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10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100%以上、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粪污无害化处置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村清洁供暖。

——人才保障基础扎实。20_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基本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到20_年,全区基本建立起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支撑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到20_年,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40%以上,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20_年达到50%以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实现全覆盖,村级自治组织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分工负责、团结协作、有序运行,积极发挥作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顺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步建立,运行规范。党建带群建、带社建工作推进有力,群团组织基层阵地更接地气、更加稳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篇三】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篇四】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村地处=镇东部,位于=江岸边,距镇政府11公里、县城33公里,全村辖街道组及大石关、小石关、油房、三岔、西沟等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6.3平方公里,共有378户1103人。耕地面积1504.89亩,林草地面积14200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殖、外出务工、转移性收入为主,其中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油菜、萝卜等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羊、牛、猪、家禽等为主,20_年农民人均收入达6500元。该村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电、道路、宽带、移民搬迁、亮化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养老院、红白理事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新农村建设成果位居全镇前列,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取得到稳步健康发展。

  工作开展情况

  01

  实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狠抓“四大关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对标对表后评估各项内容和指标,组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建立“人盯人+”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运用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存档户档,发挥好网格员作用,并成立专门机构,组织排查50多次。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做到周研判周排查,并指派一名副主任督促抓落实,同时坚持主要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分管领导每月至少两次深入所包乡村,调研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难题,扎实抓好多级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使主体责任、整改责任、行业责任落到了实处。江西沟村现有重点监测户1户5人,潜在风险户3户10人,检查放心户20户。

  02

  持续巩固加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加强村级与校级的紧密联系,落实双方工作责任,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确保“两免一补”“教育资助”等各项政策分类落实到位。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参保动员工作,确保脱贫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截至目前,本村参保率已达65.72%,位列全镇第三。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落实脱贫户住房安全兜底保障责任,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

  03

  不断完善村级组织建设

  深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费管理等制度。同时,强化建章立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学习和管理党员等事项,不断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支部内部凝聚力、战斗力。截止11月底,已召开党员大会5次、党支部会议13次、党小组会议8次、组织生活会1次、讲党课4次。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培养了王娜等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解决了党员老龄化问题。

  04

  持续优化乡村治理模式

  加强完善“一核两委一会”,实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推进村务民主协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良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全面修订完善江西沟村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引导农村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陈规陋俗,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委员会,摒弃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做法,带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05

  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结合“两边一补齐”“两拆一提升”等工作要求,聚焦“六清六治六无”,对村组级街道整体环境治理,对可视范围内河道、道路的垃圾进行处理,对违规搭建的各类棚子进行拆除,并协助群众做好室内室外环境卫生整治。做到室内室外干净卫生、物品摆放整齐、衣物床铺整洁、整体生活环境良好,达到干净整洁、视觉美丽的效果。10月中旬开始,每天组织公益岗、网格员、志愿者参与“千人大扫除扮靓金丝峡”百日清洁活动,对十八里环线、太吉古街等重点区域全面清洁,不留死角。在生态绿化方面,已种植风景柏树5000棵,路边花草3公里。拆除广告35处,牛皮鲜43处,整治不规范门店5处。

  06

  立足村情发展特色产业

  做好做大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合作经济、支持引导私营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鼓励村集体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村活动室、村卫生室、村活动场所等资产进行改造、承包、租赁,提高存量资产利用效率。本年度猕猴桃产量达五万斤,实际成交额达六万多元,养鸭场、房屋出租、光伏发电、猕猴桃种植等产业共获得集体资产19万元,相较于去年而言,受疫情及客观因素影响较小,产值同比增长较高。另外,本村共建立大型养猪场3个,年产值七百多万元,建立中型养鸡场1个,养鸡规模达两万只,年底预计总收益额约20万元。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切实做到了产业增量、农民增收,提高了集体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下一步工作打算

  0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资金投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做强富民兴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理事会运作”的机制,积极发动更多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行“一村一档、一户一对策”机制,积极发挥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组织带动和协调作用。按照“控新拆旧”思路,以“分级管理、分片包干、属地负责、责任到人、联合防控”为原则,进一步明确镇、村两级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大“两违”的巡查监管和查处打击力度,整合力量、控制源头、快速处置,严打违法抢建分子,营造强势严管态势,实现“两违”查处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02

  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按中央关于“外防施入,内防反弹”的要求,立足本年度疫情防控成果,再接再厉、英勇斗争,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部门的疫情防控指令,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03

  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完善治理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给真正能干事、愿干事的干部营造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继续抓好党建工作,坚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理念,定期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定期开展组织培训,促进党员素质与干部综合能力的提升,使村干部跟上时代节奏,并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考核,坚定各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断吸收更多文化高、素质高、水平高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的队伍来充实支部后备力量。严格按照中省市县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有关规定,坚持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对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严格考核管理,确保驻村干部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包扶干部每月入户不少于2次,单位一把手每月至少入村一次调查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请销假制度》《议事制度》《周例会制度》《签到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04

  做实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现有的农业特色和优势,实现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努力把亮点做亮,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实行“特色产业+民生”,发展乡村致富新渠道,“特色产业+优势”,激发发展新动能,“特色产业+创新”,链出发展新空间。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定期做好阶段性除草、杀虫工作,科学运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猕猴桃种植监测工作,确保猕猴桃种植产业提质增效。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平台,加大本村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扩大江西沟村以猕猴桃和土鸡养殖为代表的特色农副产品知名度,确保本村特色产业释放出应有的价值和魅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篇五】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文昌市铺前镇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两年来,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围绕“十抓十好”工作主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深感荣幸。静心回顾这两年来的工作生活,收货颇丰,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配合乡村振兴工作队其他队员以及村两委干部开展开展疫情防控,第一时间会同驻点组、村两委干部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部署,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村干部、村民采取积极行动,进行全面摸排和宣传工作,采取打电话、发短信、广播喊话、悬挂警示标语等方式,将疫情防控有关信息和要求及时传达到每家每户每个人。
  二、在积极防疫的同时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全力做好交通运输、要素保障、防控物资协调等各项服务,在确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有序复工。着力解决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工作中的突出制约问题,全力支持和推动复工复产工作有序进行,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通村道路、垃圾堆放点、房屋内外、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扫,坚决清除我场垃圾乱扔、杂物堆放、污水乱排等问题,做到环境卫生整治全覆盖。会同驻点组和村两委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民是维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主体。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抓不懈,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真正让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让乡村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积极配合村委会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美港村委会干部及乡村振兴工作队先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厕所革命的宣传和普及,通过悬挂横幅及分发传单等方式让更多村民知晓厕所革命及厕所革命排查的重要性。经过前期宣传后,美港乡村振兴工作队会同美港村委会村两委干部在分片进村入户进行农户厕所排查工作,对村委会辖区内农户逐户进行排查。每到一户,工作人员认真排查,详细了解农户厕所情况,包括建造时间、建造格式、户厕类型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登记,以便录入系统。
  回顾两年以来的工作,不足之处还是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六】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解决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篇七】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为切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临时救助工作等工作,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基础民生保障工作。现将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_年工作计划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_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时印发《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并及时召开专项治理动员会和政策培训会,大力排查整治农村低保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作风建设。二是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按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对象纳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范围,把因病、因残及其他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时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发放到位。三是及时上调保障标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制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将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调整后的标准从20_年7月1日起执行,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20_年12月,我市在册农村低保保障对象3241户,5444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660人,占全部农村低保人数的67.23%。全年农村低保保障金累计发放66848人次、1635.68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放保障金1000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临时救助。

  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于20_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拨93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到各镇街道,启动紧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的由各镇街道动用备用金及时救助。人均救助金额超过500元的由按月及时审批,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目前,20_年共审批临时救助291户次,支出临时救助金99.92万元,户均救助达3434元;其中救助农村户籍165户次,支出农村户籍临时救助金4.69万元。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20_年分两批共拨付给各镇街备用金31万元,确保各镇街有充足的备用金及时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困难家庭,20_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130.92万元。

  (三)农村特困人员。

  20_年1-12月,我市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1.175万人次,共计金额621.1632万元。为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切实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市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于20_年10月起农村分散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400元/人/月调整为500元/人/月,20_年7月1日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500元/人/月调整为559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已全部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纳入保障范围,特困供养金也准确及时的发放到位。

  二、20_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严格执行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切实加强主动发现机制,织密救助网络,兜实民生底线,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大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包括受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致贫返贫的群体按规定程序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或临时救助保障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救助资金额度,切实做到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额度科学确定、救助资金及时安全准确发放。继续执行好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指导各镇街通过运用临时救助备用金的方式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切实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和救助效率。

  (二)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按实际情况给予不超过12个月的渐退期。密切关注已脱贫人群中收入不稳定、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较高的群体及低保边缘群体,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于救助,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协调工作。此外我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密切同青白江区沟通协作,做好成德同城化先行融合区发展战略下的社会救助融合发展工作。

  (四)继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实行月动态化管理,同时也会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要求及时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调整,保障好困难群众的生活。

【篇八】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和县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结合主题教育中检视出的视察调研不够深入的问题,常委会组成视察调研组于10月28日至30日,深入倒淌河、铁盖、龙羊峡等乡镇及部分省州县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程。随着我县加快撤县建市步伐,紧密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重大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不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全力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先后成立共和县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工程规划编制、项目申报、资金申请、项目实施等工作顺利实施,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查研究,合理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立足县情实际,综合分析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布局、人口集聚、水文地质等因素,在充分听取民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重点工程入手,深化顶层设计,先后编制完成《共和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20_年)》《共和县上塔迈等四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_年择优确定龙羊峡镇龙羊新村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编制完成《共和县龙羊新村乡村振兴实施规划(20_-20_年)》;20_年先后确定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为州级试点村,恰卜恰镇上塔迈村、龙羊峡镇后菊花村、铁盖乡上合乐寺村、黑马河镇文巴村为县级试点村,县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00万元,正在编制5个州县试点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三)坚持齐抓共建,有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卫生。一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村民主体、长效管护的建设原则,制定印发了《共和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全县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以“六提升”为主要内容,重点实施了1100万元的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城乡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紧紧围绕全县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一改治六乱清祭祀创文明”工作任务,全县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巷道等各类垃圾3.2余万吨,拆除村庄残垣断壁421.11公里,村民房前屋后栽植绿化树木2225亩,撒播花种1200斤,生态治理项目绿化3240亩。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完成19处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安装雨污分流设施及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三是坚持生态环保理念,20_年投资21271.5万元,修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各类厕所等项目,其他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四是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工作,目前已检查县城内产生危险废弃物单位43家、废旧电池产生单位3家、畜禽养殖67家,改造锅炉55家。五是加快全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行动,现已筹措省县两级专项资金432.4万元在塘格木、铁盖、沙珠玉等地区全面青稞试点2万亩、蚕豆0.2万亩。    

  (四)注重示范引领,强力推进省级示范村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投资808万元龙羊峡水库库区北岸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投资17万元的龙羊新村村级卫生室(扶贫)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投资12万元的龙羊新村农户卫生户厕改造建设项目已完成95%;投资199万元的龙羊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当中。乡村振兴战略工程建设方面:示范村计划投资5668万元,着重建设:一是龙羊峡渔业水产养殖码头建设项目:投资1579万元在龙羊新村建设渔业码头1处,实施混凝土护坡码头20_米,配套钢结构浮动平台500平方米,柏油道路5公里,码头管理房200平方米。现已完成电力配套设施、趸船建设,码头管理用房建设,柏油道路铺设近期开始动工。二是龙羊峡镇龙羊新村扶贫产业建设项目:投资113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兴村强县资金605万元,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400万元,省级村集体发展资金130万元),扶持龙羊新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建设,主要实施池沼公鱼加工厂和渔业休闲山庄项目,截至目前,正在开展招投标。三是龙羊峡镇黄河村至龙羊新村旅游公路(自行车休闲观光道路):投资920万元,实施路基、路面、桥涵工程11.3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四是龙羊新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投资30万元,建设文化活动室100㎡,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广场385㎡,现已完工。五是龙羊新村农户居住条件升级改善项目工程:投资438万元,实施219户房屋外立面、庭院改造或热炕、取暖、保温层等项目建设,正在实施当中。六是瓦里关农田灌溉(农作物综合灌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908万元,架设输水管道、修建取水机井、配套电力设备等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地质勘测工作,计划20_年动工建设。七是龙羊新村人畜饮水建设项目:投资400万元,架设饮水管道,修建水源机井等建设,计划20_年动工建设。八是龙羊新村移动通讯建设项目:投资120万元,实施FTTH光纤覆盖(宽带固话电视)和H杆基站(移动信号覆盖),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州分公司现已完成商业建设。九是投资30万元的护坡工程、投资8万元的文化墙修缮、投资4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正在实施当中;投资60万元的扶贫产业项目已购买产业园房产。

  二、存在问题

  (一)学习宣传不够到位。一是各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均以项目建设为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内涵和目标任务,思考不全,把握不准,目标不明。二是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知晓率不高,思想认识不足,造成了干部和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想法不一,思路不清,积极性不高。三是组织相关部门、乡镇、村干部及示范村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的力度不强,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方面办法不多,造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经验不足、方法不当、思路不宽。

  (二)实施规划不够完善。一是规划编制进展缓慢,除1个省级示范村外,其余1个州级示范村、4个县级示范村还未编制规划。二是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中,前期调研不够深入,特别是对本地的地域环境、人文特色、资源禀赋等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全,没有完整地纳入规划。三是广泛征求村“两委班子”“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意见建议不够,不同程度存在规划与乡镇村社实际结合不紧密,制定的规划缺乏群众性、综合性、可行性、超前性、长效性。

  (三)部门配合不够紧密。一是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相互协调配合不够,不同程度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造成有些项目申报审批程序繁琐,相互制约因素较多,项目落地难,实施进度缓慢。二是项目资金利用率不高,特别是在整合资金、捆绑使用方面办法不多,思路不宽,造成资金分散,项目效益难以发挥。三是项目建设投资力度不足、建设资金缺乏、融资难度较大。加之,项目督促、协调不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四)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一是我县主要产业以牧为主、农业为辅,特色产业分布不均衡,产业单一,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二是农牧区产业化进程缓慢,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经营模式尚未形成产业链条。三是由于农牧区受客观条件限制,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和乡村能人。

  (五)村规民约不够健全。现行村规民约内容过于简单、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制定依据不够充分,有的不切合本村实际,有的征求村民意见建议不广泛,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学习,注重宣传,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学深学透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内涵和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到的农村土地、环保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多想想存在的问题,多考虑解决的办法,做到思考在先、有的放矢。

  二是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同时,编印藏汉两文的宣传资料,深入乡村进行宣传学习,做到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采取专家授课、外地观摩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使乡村干部掌握乡村振兴的内涵、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同时,借鉴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经验和路子,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二)拓宽思路,超前谋划,科学编制规划。一是在制定规划时,凡是涉及到的城建、农牧、水利、自然资源、卫生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全程参与,将各自的思路、项目融入进去,通力合作,在总结示范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前思考,提前谋划,制定出一个综合性规划。二是在制定规划中要广泛听取“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征求在资源禀赋、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使规划更具群众性、操作性和前瞻性。三是规划要突出地域特色,创新亮点,在“美”“特”“亮”上下功夫、做文章,编制绘就一幅高质量的规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三)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加快项目落地。一是各相关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做到积极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服推诿扯皮现象,按有关程序,抓紧申报审批,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二是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有效利用现有资金,采取集中、整合、捆绑等方式,集中使用,发挥资金整体效益。同时,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充分利用民间投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大项目实施的监督督查力度,保证项目质量,促进项目有序推进。

  (四)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助推产业升级。一是按照规划方案围绕农牧业基础产业,依据资源禀赋和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市场规律,发展特色种养加工业,突出产业的特色化和品牌化,以特优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促使市场进一步转型升级。二是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龙头支柱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在产品精深细上做文章,出效益,达到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目的。加快“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经营模式的形成,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牧产业化提档升级。三是以人才振兴为突破口,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培育农牧区技能人才,特别是要突出实用技术人才,提高农牧区群众的科技文化和技能水平,掌握一技之长,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和引领能人,进一步推动人才振兴工程。

  (五)紧跟形势,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结合本村实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按乡风文明建设的要求标准,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围绕一些陈旧陋习、婚丧嫁娶、环境整治、易风移俗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高精神文化的“软实力”。

【篇九】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篇十】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今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县农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履职、务实运作,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20xx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xx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4486万元,保障人口达15332户,37772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2177人,支出资金763.45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70%。1-10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288名、困境儿童279名、散居孤儿187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1-10月对全县1960名60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0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58.8万元,20_年我局将争取在全县4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务联系会议制度,构建民事名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施网络,扩大农牧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面,完善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机制。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篇十一】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xx年投资1800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xx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xx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_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xx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篇十二】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xx年投资1800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xx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xx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xx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xx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篇十三】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_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__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业也大都是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因此,我市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走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努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真正使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在____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_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第二,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争取建立院士站、博士后流动站,积极引进一批前沿科技站位高的外脑群体。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第三,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聚焦精准,持续发力。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级和乡镇层面的“盖被”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强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重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改造,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迅速形成压倒性态势。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篇十四】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风清气正完成村组织换届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工作部署,制定完善的换届工作方案,平稳有序推进村党总支部、村委会、村监会、村妇联选举工作,经严密选举流程,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总支部、村委会、村监会、村妇联领导班子。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一季度精准防贫工作,对2户脱贫不稳定户、1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11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的农户开展防贫排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状况;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村委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二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及时与佛新小学、山口小学及北通中学等教育部门对接,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动员脱贫人口参保,防范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保障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三是梳理扶贫项目资产,确保经营性资产发挥效益。分类梳理各类扶贫项目,重点明确公益性资产的管护主体、经营性资产产权明晰并能发挥经济效益。四是规范收集整理扶贫档案。按照县攻坚办清单要求,严谨细致收集整理20-年扶贫工作文字资料、照片(彩印)、音像、实物等材料,通过分类、编制目录及页码、装订,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时效性、规范性,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年扶贫资料收集归档。

  (三)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围绕佛新村特色产业(优质稻、林下鸡、黑猪),实施特色种养业扩规提质行动。积极对接农业站,落实10吨富含微元素的土壤调节剂赠送优质稻种植户,提升富硒优质稻品质。目前早稻种植面积约500亩,林下鸡养殖约20万羽,黑猪养殖约300头。二是促进适龄劳动力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密切与企业和劳动部门联系,及时向劳动力人口发布招工信息,推荐合适就业岗位,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一季度外出务工劳动力约31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约220人。三是推进一批乡村风貌提升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谋划推进佛子山乡村风貌提升暨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设,以村容整洁、立面美观、规划有序、传承红色基因为主基调,打造优质示范村庄,以点带面推动屋面湴、大面塘、南木麓等一批村庄乡村风貌提升建设。持续改善整村基础设施条件,重点谋划建设一批灌溉水利、产业路、环村路、共用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二、存在问题

  (一)驻村工作组需上级管理机构加强乡村振兴业务培训。

  (二)驻村工作组与新的村“两委”班子工作默契度需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特色种养+三产融合”为“双轮”,促进产业兴旺,实现村民增收、生活富裕。以产业兴旺拓宽村民收入渠道,提高家庭稳定收入,实现经济宽裕、衣食无忧,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前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一是培育浦北华源农业有限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种鸡、鸡苗、生态肉鸡、营养花鸡蛋全产业链,带动佛新村养鸡大户建设家庭示范农场。二是推动南木麓村民小组山林地整村流转,以土地资源吸引项目落地,争取年产6000头大型环保标准化养猪场落地建设,提升佛新村黑猪产业规模和品质。三是增加S326二级公路沿线富硒优质稻种植面积,创建“佛新富硒米”品牌,让稻农增产增收。四是加大对佛新村劳动密集型的5家制衣厂、电子厂帮扶力度,协调各部门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争取年内再引进2家企业入村,建设产业融合特色村庄。

  (二)提升乡村风貌建设,实现生态宜居。一是尽快落实村庄规划修编,推进佛子山乡村风貌提升暨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拓宽进村道路、硬化村内道路、配置村道和户外活动场所路灯、建设休闲场地,打造人居环境精品示范村,并带动周围村庄铺开建设。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对大面塘、龙岩、旱埇等基本整治型村庄进行提升建设,分批有序打造S326二级公路沿线生态宜居村庄。三是保持整村环境干净整洁、及时有效处理垃圾,申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提升人居生态环境。

  (三)提升治理水平,助建乡风文明。一是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让村“两委”班子多参加高品质乡村治理水平能力培训,提高领导力、组织力、带动力,提高实际工作中治理效能,在群众中树威信立口碑;标准规范化建设自然村党支部,让党支部在乡村治理中闪耀发挥作用,完善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团组织向村党组织述职和报告工作制度,在村各类组织中树起党支部的领导旗帜。二是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领乡村文化文明发展;参照大面塘村民小组通过网络投票+现场投票产生新一届理事会(议事会)的办法,规范“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工作,有序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树立优良村风家风。

【篇十五】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五村村位于小河镇中心地段,该村距圩镇1公里,S454省道、X064县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676个居民户,2703人,党员38人,20_年人均收入6000元,是一个以生产蔬菜、水稻为主的农业村。自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我镇重点围绕“产业引领、文旅结合、秀美乡村”三个关键词,着力在五村村打造乡村振兴小河样板。现将我镇五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我镇严格按照“七改三网”、“8+4”建设要求,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建设工作。现完成建设点周边入户便道整平路基300平方米。同时硬化广场铺贴400平方米,路基平整回填碎石1480平方米,改水沟500平方米。二是环境整治亮化。下卫、中间屋等建设点上所有空心房、牛栏、厕所已全部拆除到位;已完成外墙粉刷5000平方米,外墙漆已完成7500平方米,铺盖琉璃瓦300平方米,砌挡墙90平方米,回填绿化种植土450平方米。三是抓庭院美化工作。组织民工出工清理路边柴草、垃圾300余堆,购置垃圾筒10个。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五村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打牢了五村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目前,五村村乡新农村建设正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后续将会添置文体娱乐基础设施,建设鱼塘等项目使阵地规范化建设上档升级。

【篇十六】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文昌市铺前镇乡村振兴运动员,两年来,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十抓十好工作主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实现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为自己的力量做出贡献,我深感荣幸。静心回顾这两年的工作生活,收货丰富,现简要总结工作情况如下

  一、与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其他运动员和村两委干部合作开展疫情对策,首先与驻地组、村两委干部进行专题研究配置,积极宣传,切实做好疫情对策。组织村干部、村民积极行动,进行全面调查和宣传,通过电话、邮件、广播、悬挂警告标语等方式,及时传达各家庭的防疫信息和要求。

  二、在积极防疫的同时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全力提供交通运输、要素保障、预防物资协调等服务,在确保预防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各类企业再生产,全面有序再生产。致力于解决疫情期间再生产工作中的突出制约问题,全力支持和推进再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尽量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备工作,彻底清洁通村道路、垃圾堆积点、房屋内外、卫生死角,坚决清除我们垃圾乱扔、垃圾堆积、污水乱排等问题,实现环境卫生整备。会同驻点组和村两委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农民是维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主体。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抓不懈,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生活。

式,真正让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让乡村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积极配合村委会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美港村委会干部及乡村振兴工作队先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厕所革命的宣传和普及,通过悬挂横幅及分发传单等方式让更多村民知晓厕所革命及厕所革命排查的重要性。经过前期宣传后,美港乡村振兴工作队会同美港村委会村两委干部在分片进村入户进行农户厕所排查工作,对村委会辖区内农户逐户进行排查。每到一户,工作人员认真排查,详细了解农户厕所情况,包括建造时间、建造格式、户厕类型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登记,以便录入系统。

回顾两年以来的工作,不足之处还是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

推荐阅读:

  党员年终个人总结范文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个人工作总结

  团员个人总结自身不足和努力方向范文(精选3篇)

  公务员个人总结2023年

  信用社个人工作总结

  部队个人军事训练总结集合3篇

AD位1

相关推荐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电话销售工作总结怎么写

工作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压实主体责任以牢记使命的初心落实全

工作总结报告

2023年党支部工作情况总结集合10篇

工作总结报告

信用社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医院一周工作总结5篇

医院工作总结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