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选择。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并且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表现令人满意。但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亟待加强,成绩有待提高。本学期教学,应在让每个孩子都进步的基础上,继续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二、本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于20_年秋季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第9~11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
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新选入19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2篇选学课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寻》。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盘古开天地》《粗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筝》《麻雀》《牛和鹅》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故事二则》等。口语交际增加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三、本册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5.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改进措施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举一反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并以识字写字、作文片段训练为重点。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4.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展开语言积累,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促进习作水平提高。
5.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老师自身积极学习业务知识与理论,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必要的条件。
五、教学进度
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6篇。教材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珍贵的亲情、友情;在学习中成长;生命离不开的绿色;神奇的大千世界;感人的品格。每个主题都力图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主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四大部分。并提示学习要求。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的字。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我的资料夹",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会认的字250个字,会写的生字308个字。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68人,部分学生上课有走神现象,书写质量差,识字不能完成任务,写字丢三落四,读课文有丢字、填字、错字现象,不能很好地遵守纪律,反应较迟钝。为了帮助这些同学早日赶上学习队伍,本学期采用四人小组,优差搭配,且从严要求,方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50个,会写308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盛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的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1、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另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2、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指导写字时,教师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略读课文的教学。
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理解即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强化这些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根据教学实际分别插入每个单元学习,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1、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2、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
(五)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作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并且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表现令人满意。但少数学生不爱学习、贪玩,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亟待加强,成绩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三、教学措施
1、以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举一反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并以识字写字、作文片段训练为重点。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展开语言积累,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促进习作水平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第9~11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要懂得为人类造福。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珍惜生活努力学习。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并且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表现令人满意。但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亟待加强,成绩有待提高。本学期教学,应在让每个孩子都进步的基础上,继续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二、本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于20_年秋季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第9~11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
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新选入19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2篇选学课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寻》。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盘古开天地》《粗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筝》《麻雀》《牛和鹅》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故事二则》等。口语交际增加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三、本册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5.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改进措施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举一反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并以识字写字、作文片段训练为重点。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4.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展开语言积累,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促进习作水平提高。
5.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老师自身积极学习业务知识与理论,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必要的条件。
五、教学进度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6篇。教材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珍贵的亲情、友情;在学习中成长;生命离不开的绿色;神奇的大千世界;感人的品格。每个主题都力图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主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四大部分。并提示学习要求。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的字。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我的资料夹",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会认的字250个字,会写的生字308个字。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68人,部分学生上课有走神现象,书写质量差,识字不能完成任务,写字丢三落四,读课文有丢字、填字、错字现象,不能很好地遵守纪律,反应较迟钝。为了帮助这些同学早日赶上学习队伍,本学期采用四人小组,优差搭配,且从严要求,方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50个,会写308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盛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的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1、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另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2、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指导写字时,教师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略读课文的教学。
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理解即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强化这些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根据教学实际分别插入每个单元学习,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1、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2、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
(五)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作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并且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表现令人满意。但少数学生不爱学习、贪玩,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亟待加强,成绩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三、教学措施
1、以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举一反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并以识字写字、作文片段训练为重点。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展开语言积累,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促进习作水平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第9~11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要懂得为人类造福。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珍惜生活努力学习。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