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选择。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孩子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乐于学习。但学生的自制力差,对课文中的一些要求能够理解,也能跟着做,但持久性不够,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引以为荣的家乡”、“缩短时空的通信”、“四通八达的交通”三个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主要以XX省为切入点,逐步扩大到XX平原等地,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家乡曾出现的历史名人和革命英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了解现在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引导学生学习家乡优秀人物的品质。同时,通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们,激发他们自觉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信”。通过让学生了解通信的种类和通信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电信的发展越来越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人们之间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小,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邮政和电信作为通信的主要部门,辛勤工作着许许多多的人们,教材通过展示“众人托起一封信”的过程,引导学生尊重在通信部门工作的人们,并通过案例的分析,教育学生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过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之间关系的了解,感受交通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通过对乘务员辛勤工作的认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工作和劳动。同时鼓励学生对交通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胆的想像,并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交通的变化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为我们的国家而自豪。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教学措施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学习主题,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并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持。
1.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些话题和范例,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创造。
2.精心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和周围事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
3.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分析和运用资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验、探究的尝试活动,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有创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四年级4个班共有300人,这个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 一、 引以为荣的家乡,二、缩短时空的通信,三、四通八达的交通。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二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第三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对社会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2、 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尽力创造模拟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国情、历史文化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到本课堂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与人相处中尊重、体谅他人。相信城市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坦荡正直的人心怀敬佩,愿意成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并愿意为之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和憧憬,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2、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关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3、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4、感受信息技术对推出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各种传媒和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对各种新信息手段怀有好奇心,并愿意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懂得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要在充分享用它所提供的便利时也能自觉遵守各种共同的规则。
(二)能力
1、在生活中能分辨是非,正确地面对错误,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调整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一些与人坦诚交往的方法,对不该做的事学会拒绝。学会生活中的挫折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常识想办法加以解决。
2、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主动关心家人、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好习惯。初步学会统计家庭收支情况,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学会一些与父母和家人沟通的办法。
3、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能欣赏和发现朋友身上的优点,平等地与小伙伴合作交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积极主动地参与与班级管理。为班级生活出谋划策。
4、学会用电话、书信等现代通信方式与人交流。养成规范书写信件的习惯,注意通信、通话的文明礼仪,不私自拆阅别人的信笺和撕取别人信件上的邮票。遇到突发事情会正确拨打应急电话。能有节制地、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和上网,不沉溺于看电视和玩网络游戏,自觉抵制、远离不健康的书报影视以及不健康的网站。能利用交往工具进行交流、沟通、合作,利用传媒、网络获取信息,初步养成看好书,读好报的生活习惯。
(三)知识
1、知道诚实守信是美德,敢于承认错误同样是诚实的一种表现。了解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理解、体谅他人是解决和避免冲突、与人愉快相处的有效方法之一。懂得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失败是成功之母。
2、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了解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必要开支。知道家庭生活中也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
3、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知道自己是集体的小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懂得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按规矩办事。
4、了解邮政、电信、传媒、网络的基本功能,知道集邮是一项健康、高雅的活动。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行为。明白乱拨应急电话的后果。懂得传媒、网络是两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影响甚至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知道写信和打电话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制定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们初步形成道德判断力,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希望以下计划对广大学生起到一定效果。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孩子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乐于学习。但学生的自制力差,对课文中的一些要求能够理解,也能跟着做,但持久性不够,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引以为荣的家乡”、“缩短时空的通信”、“四通八达的交通”三个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主要以XX省为切入点,逐步扩大到XX平原等地,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家乡曾出现的历史名人和革命英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了解现在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引导学生学习家乡优秀人物的品质。同时,通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们,激发他们自觉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信”。通过让学生了解通信的种类和通信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电信的发展越来越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人们之间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小,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邮政和电信作为通信的主要部门,辛勤工作着许许多多的人们,教材通过展示“众人托起一封信”的过程,引导学生尊重在通信部门工作的人们,并通过案例的分析,教育学生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过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之间关系的了解,感受交通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通过对乘务员辛勤工作的认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工作和劳动。同时鼓励学生对交通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胆的想像,并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交通的变化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为我们的国家而自豪。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教学措施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学习主题,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并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持。
1.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些话题和范例,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创造。
2.精心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和周围事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
3.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分析和运用资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验、探究的尝试活动,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有创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四年级4个班共有300人,这个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 一、 引以为荣的家乡,二、缩短时空的通信,三、四通八达的交通。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二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第三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对社会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2、 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尽力创造模拟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国情、历史文化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到本课堂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与人相处中尊重、体谅他人。相信城市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坦荡正直的人心怀敬佩,愿意成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并愿意为之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和憧憬,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2、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关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3、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4、感受信息技术对推出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各种传媒和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对各种新信息手段怀有好奇心,并愿意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懂得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要在充分享用它所提供的便利时也能自觉遵守各种共同的规则。
(二)能力
1、在生活中能分辨是非,正确地面对错误,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调整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一些与人坦诚交往的方法,对不该做的事学会拒绝。学会生活中的挫折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常识想办法加以解决。
2、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主动关心家人、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好习惯。初步学会统计家庭收支情况,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学会一些与父母和家人沟通的办法。
3、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能欣赏和发现朋友身上的优点,平等地与小伙伴合作交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积极主动地参与与班级管理。为班级生活出谋划策。
4、学会用电话、书信等现代通信方式与人交流。养成规范书写信件的习惯,注意通信、通话的文明礼仪,不私自拆阅别人的信笺和撕取别人信件上的邮票。遇到突发事情会正确拨打应急电话。能有节制地、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和上网,不沉溺于看电视和玩网络游戏,自觉抵制、远离不健康的书报影视以及不健康的网站。能利用交往工具进行交流、沟通、合作,利用传媒、网络获取信息,初步养成看好书,读好报的生活习惯。
(三)知识
1、知道诚实守信是美德,敢于承认错误同样是诚实的一种表现。了解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理解、体谅他人是解决和避免冲突、与人愉快相处的有效方法之一。懂得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失败是成功之母。
2、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了解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必要开支。知道家庭生活中也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
3、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知道自己是集体的小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懂得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按规矩办事。
4、了解邮政、电信、传媒、网络的基本功能,知道集邮是一项健康、高雅的活动。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行为。明白乱拨应急电话的后果。懂得传媒、网络是两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影响甚至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知道写信和打电话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