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场指南 工作计划

最新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十三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6-29 11:51: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一

摘要:文章在分析“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新要求,提出将传统的生产实习环节细分为设备制造生产实习、设备管理生产实习和设备安装生产实习三个阶段,制订了融合递进式企业实践环节培养方案。

关键词:“卓越计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培养方案;工程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_)03-0018-05 20_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20_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_-20_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卓越计划”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1],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培养,1年进入企业联合培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时将原土建类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城市燃气工程”两个专业合并而成的[2]。该专业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3],但仍然存在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4]、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5]。文章以建环专业为例,对“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要求面向行业企业培养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广州大学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见图1)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方案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对学生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该方案实施“3+1”培养模式,明显增加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图2是广州大学在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拟订的融合递进式实践环节培养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社会对建环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将生产实习环节细分为设备制造生产实习、设备管理生产实习和设备安装生产实习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生产实习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一体,内容循序渐进。如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概论及专业导论课程后安排认识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而且可以为其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到设备生产企业学习设备制造工艺,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过程的融合递进式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融合和促进。

图1 广州大学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图2 广州大学建环专业融合递进式培养体系

二、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卓越计划”强调夯实理论基础,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1.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深厚的理论素养

“卓越计划”的实质就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系统化过程,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环节。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重授人以“渔”,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就业需求。

2.工程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要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卓越计划”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增加实践环节的同时适当压缩了课堂教学内容,但理论教学的地位并未改变。因此,这就要求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科学安排和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兼顾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的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互相融合,互相补充。

3.建环专业学生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建环专业的人才培养面向各类建筑设计院、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企业、造价咨询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等,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技术经营、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及检测等,而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要有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教学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二)“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工程能力的培养

1.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建环专业现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2~3周)、课程设计(附属于各专业课,共计4~5周)、毕业实习(2周)和毕业设计(13~15周),存在着实践环节时间不足、系统性差等问题。而且实习环节又多以参观为主,学生缺乏对实际工程的深入了解,达不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要求;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也未能有效地与实际工程接轨,存在“闭门造车”现象。作为应用型工程类专业,建环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满足实用性与工程性的要求,还要满足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要求。“卓越计划”实行“3+1”培养模式,明确要求需有1年的企业培养过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明显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使教学实践环节更加系统化,彻底改变了实习环节多以参观为主的现状,使学生能系统地深入实际工程,加入企业设计队伍,真正地参与工程设计,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工程设计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应建立稳定的企业培养基地

与传统的以校内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卓越计划”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人才培养上校企联合。除了校内培养方案以外,还要制订企业培养方案。为了保证企业的有效参与和培养质量,应建立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这是“卓越计划”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

3.应重视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

“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工程实践经历,青年教师必须到生产单位实践、学习,了解工程动态,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考试。此外,应借鉴国外“实践教授”模式,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建立一支稳定的、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队伍。

(三)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卓越计划”的灵魂

1.打造创新训练平台,强化创新能力考核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整个培养过程,逐渐形成一套适合学生能力拓展的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方案,将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建立大学生科技训练基地,充分利用课程实验、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和专业实践提供平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能力学分,即学生完成规定的创新能力训练内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核,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真正纳入教育教学的中心内容。

2.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应利用国家、省、学校各级部门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行业组织的各类知识竞赛、设计大赛等平台,引导学生成立项目研究小组,自觉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逐渐形成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保障条件的良性机制。同时,鼓励大学生自主提出各类研究课题,包括研究性项目、创造性设计项目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3. 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_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bzd04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_]243号文,333号)的研究成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_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创新点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 “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1年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达到融研发工程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序号 培训时间 培训部门 培训内容 培训要求 实施

负责人 考核

方式 备注

1 1 人力资源部 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介绍、安全教育、行业发展介绍 熟悉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具有对社会及企业环境的认知;企业运作模式的认知能力 人力资源部主管 考试

2 2 生产车间 根据3d模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组装设备 能够看懂3d图并能依图组装 部门经理&企业导师 实践操作实习报告

1 学习和认识各种电器、气动、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 能够识别各种元件实物,并了解其性能及使用

2 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 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 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 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 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 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三、组织管理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_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企业名称 学生 学号 企业指导教师 学校指导教师 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 产品工艺与设备 企业生产与管理 产品装配与技术服务 产品研发、工艺与制造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时间:20 年 月—20 年 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课程体系重构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点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五、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撑点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点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3.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

加强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授课、合作指导学生实践、合作指导学生企业学习、合作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八、阶段性成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激发点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培养平台、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

1.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学校与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议。其中,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东信集团于20_年6月获批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与这两家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在实施建设。基地企业高度认同“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积极投入人、财、物培养学生,且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通过卓越论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答疑,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2.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材建设需要,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申报者的资质、组成结构、选题要求、过程监控进行了明确。确定《高等数学建模与实验》等6本教材为首批“卓越计划”校本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3.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初见端倪

在20_年12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暨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湖南工程学院选派的以机设卓越班学生为主体的13支参赛队伍在全省25个兄弟院校的142支参赛队的竞技中发挥出色,最终获得9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九、结束语

湖南工程学院将“卓越计划”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经过近四年的研讨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_,(1).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三

二、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标准制定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广告行业“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的人才需求目标,坚持广告人才定位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创建“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高职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要求是:技能艺术融合:以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为本位,通过校内教学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习与社会需求研究结合等教学形式,学生集多门类艺术的应用为一身,成为技艺兼融的广告专门人才。教学做一体化: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把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情境、专业业务流程学习情境以及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中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融为一个整体的能力训练;把学生对“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的体验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真实工作情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结束,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作品完成。岗位证书对接:毕业条件要求,学完所有计划课程考核合格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考核合格获得广告设计师证书(三级)或平面广告设计证书(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创意创新创业:广告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学习与工作过程就是创意过程。要求学生全面具备专业岗位应有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在学习领域里有创意思维、项目实施中有创新成果,毕业就业时有创业精神。“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校内广告实训室”基础上,建立市场化经营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深度融合,采取课堂内外的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意创业创新能力。

四、建设“三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师”结构教学团队:老中青相结合的艺术师(美术师、书法师、工艺师)、职业师(广告设计师、助理广告师、广告师)、教师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力争一年建成院级教学团队、三年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1、培养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制定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培养标准和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各1名,首先成为“三师型”,带领专业教师完成专业建设任务。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或专业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明确骨干教师培养要求,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实施培养计划确实培养出多名“三师素质”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建设、教学设计和主讲;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下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并与企业合作完成主讲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参与企业课题;骨干教师学习培训,掌握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手段、最新的教学方式。

3、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书画艺术研修会”为平台,积极举荐教师加入州内相关艺术团体。不断提高作品鉴赏与创作能力,创作艺术精品,产生社会效应。

4、以“广缘艺术设计公司”为平台,鼓励老师参加“广告师”专业职务考试或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5、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1:1的比例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参与实训室建设并承担教学任务,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请实习指导教师。使兼职教师队伍的规模适应教学需要,兼职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课程体系结构改造

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广告设计与制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项目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为目标,构建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的“项目任务导向”制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内容完全按照广告公司“设计业务项目”流程为依据,具体安排设置课程及课时。广告公司的“设计业务项目”的主要流程为拉定单、客户沟通、创意和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与印刷、作品提案等,在具体课程实施中,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广告设计项目”。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四

关键词:房地产 市场营销专业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1房地产策划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就业空间广阔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房地产界衍生了一个特殊的新兴职业——房地产策划师。据住建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65%的房产企业急需策划人员,有90%的企业出现岗位空缺。”这表明,目前中国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的人员还远远不够,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随着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显示,20_年房地产策划师已经连续三年蝉联智联招聘十大热门职位。 20_年3月为了满足对房地产策划师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将房地产策划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并将房地产策划师共分为四个等级。

房地产策划师可在大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投资分析、开发、策划、销售工作;在房地产估价机构从事估价、咨询工作;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经纪、销售、咨询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物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拍卖行、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相关岗位等等多种工作。

2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特征

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房地产市场营销及策划理论、销售与管理基础理论、规划设计等知识,锻炼房地产市场调查、项目策划、房屋销售技能及管理等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熟悉房地产政策法规。

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

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包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房地产策划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等。这无疑为创建富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科学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知识主要课程可以设计安排经济数学、统计学、管理学、房地产概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市场策划、房地产商务谈判及推销技巧、公关礼仪、房地产定价理论、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理论、房地产经纪实务、建筑概论、房屋结构与识图、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建筑工程概预算、物业管理、房屋维修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开发经营、经济法实务、房地产法律法规等课程。

从事房地产策划与销售管理等工作,对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房地产营销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要求较多,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内外环境以及建筑工程建设、工程概预算、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与材料等基础知识。房地产项目开发早期就较多涉及到与房地产营销后期的协调,如售楼处包装、样板房建设、销售培训内容等,但随着房地产营销意识的深入,房地产产品本身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而确定房地产产品定位,从营销角度出发指导规划设计已成为普遍做法,这就要求房地产策划师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

加强校内“房地产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设房地产产品概念展示厅(配置房地产主题概念的模型、效果图、沙盘及展示设备),满足形成房地产概念资料库,满足专业及专业群建筑产品从认知与运营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功能;

建设概念设计实训室(配置概念设计用桌椅,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设计资料库),满足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规划等基本技能的实训功能;&n

bsp;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五

关键词:双项目并行;课程;教学设计;优化

0引言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与商务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执行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理论,具有较强市场营销业务水平与策划组织能力,是高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高职院校双项目并行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是根据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相关专业的技能性人才。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做基础,更要有与之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重心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一方面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项目化的操作与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切入至专业化的教学工作中,以能够胜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营销策划综合能力的实践能力。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高职教育

“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点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也得到有效培养。

3营销策划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能力

创新能力

营销策划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方案灵魂所在,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方案,才能真正打动企业的决策者,才能使得营销策划方案在实施后得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那么,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活沷轻松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促使学生具备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达到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得更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同时又不脱离工作实际。

拓展知识能力

营销策划人员要想制定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做为积累。而做为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一般都在学校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欠缺很多。为了弥补学生的此种能力的欠缺,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面的扩充,使其在未来的营销策划方案制定时,更加专业化和技巧化,为其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表达与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营销策划方案制定的再完美,也需通过合适的渠道将其呈现给企业负责人,并获得认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在这方面,就需要营销策划人员具备良好的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能够将一个营销方案以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能够针对本策划方案做进一步的详尽的说明与沟通。这就需要一个是文字表达,一个是口语表达,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培养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是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

4双项目并行的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

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平台,达到“真学、真做”效果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教学设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双教学工作。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教师采取由学生给出多个策划模拟项目,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取。然后,围绕该策划项目,由学生制定相应的方案,制作ppt,在课堂汇报与演示。整个过程中,由学生整理资料,设计线路,宣传讲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授课目标。如在《会展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上,教师在对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式。通过将该课程分为展会策划和展会实施两部分来进行教学实施。整个学期,学生分组策划了6个活动,经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方案。此次“学生策展、学生布展、学生现场管理、现场服务、教师现场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完全颠覆了以前由一纸试卷考核学生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流程的传统考试。学生反映他们体验了前期调研、策划、办展会的全部过程,将会展策划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们表示更有信心去策划、举办展会了。在《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上,教师将自己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和企业资源带进了课堂。整个学期,教师将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相穿插,并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期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企业实践项目,锻炼营销素养,学期末以某一设计营销策略为主题,由企业介绍现状、营销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给出营销策略进行考核,由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营销策略给予点评、指导。

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教学过程化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考核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导向。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将纸质作业比例降低,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分数比例,教师利用畅课(tron-class)平台,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发帖、点赞、互评以及陈述观点的准确清晰程度作为课堂成绩的评分标准,并通过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的问答、测试、练习题、实操训练等环节,全过程实时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在《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商务办公能力,课程教学主要以设计和应用为切入点,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作业考核三个部分。教师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教学视频的观看、讨论的参与以及在线测试进行考核;学生互评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教学评价量规,对其他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借助tron-class教学系统完成,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得出。期末考核突出的是设计性和应用性,基于工作任务的开放式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标准精细化,教学成果可视化课程

《营销策划》以学生为中心,以营销策划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解构和知识重构,设计创业项目策划、广告创意策划、营销推广策划三个情境。通过项目驱动,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33份营销策划书,多分营销策划ppt简报的教学成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突出三个特色:一是评价贯穿始终。课程围绕知识、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教学效果采取多元化全过程性评价。二是量化先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项目内容细化评价标准,设计教学量化表单,涉及多个量化指标。三是参与多维度: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程最后,教师利用“问卷星”对课程评价做了调研,学生也认为,这门课程是他们最忙碌、最有用的一门课,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营销策划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

5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高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针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改变“理论教导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模式,通过“技能本位”替代“知识本位”。而要实现这一教学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理论实践性,技能实战性,师生互动性,任务挑战性”的教改理念,针对不同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考核方式的一系列系统的改革,以教学高质量来推动院校的教学力量的不断增加与教学品牌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曹深艳.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_(08).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_(1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_,04(1).

[4]夏建国.技术教育:一种必须重视的教育类型[j].职教论坛,20_(01).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六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_)02−0007−04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逐渐纳入到了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在高职院院级层面上,引导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仅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而且要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完成的保障机制。[1]

一、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1. 二级学院领导的作用

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领导特别是院长把校企合作作为凸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根本途径,贯穿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保障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主要观测点包括:“十二五”发展规划、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院领导及主管部门认定或确定交流的典型案例,如:对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的评价、在院级以上会议交流的经验材料等、有关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及报告、有关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措施的文本。

2. 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规划

一是具有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的规划,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内容。具有校企合作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有成效。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按年度实施,不断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内涵。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的规划文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年度工作中校企合作进展的主要亮点,如:经验总结、成果实例、完成合作项目。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对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产生促进作用。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指导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团队或骨干教师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

3. 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有校企合作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平台,落实有关管理机构,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组织体制保障,并切实发挥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作用,解决校企合作办学实际问题。主要观测点包括:有校企合作工作组名单、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工作计划、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2]

二、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协议,在企业挂牌,每年能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人数80%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实训基地就业。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按规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方面的骨干作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企合作双方签定的实习基地协议、实习基地企业牌额照片、当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安排汇总表与实习计划和实施的原始材料、当年毕业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就业情况汇总表(原始名单)。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有一定科技水平或技术档次,诚信经营,能切实保护实习生权益。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选择有一定科技水平和职业教育素质、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主动开拓与科技水平高、职业教育素质好的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有一定科技水平是指生产的产品运用技术和设备先进、工艺要求较高、成品精致。一定技术档次是指服务类企业资质或星级较高。诚信经营,不把实习学生作为简单劳动力使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名录及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授予的各类先进称号、学生实习工作场所的照片、实习企业实习生工作计划或安排及待遇方面的佐证材料。三是每年定期邀请企业参加职业信息活动,举办技术讲座,营造校园校企合作氛围。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切实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职业信息是指企业通过学校所的招聘信息。校内就业市场是指学校组织相关企业在校园内开展的企业与学生双向洽谈招聘活动。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有就业信息、在校内举行过就业招聘。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各主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设备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与企业接轨,实训环境体现企业真实情境和教学训练环境的结合和统一。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共同完成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保证实训场地尽可能地与企业真实场景接轨,避免盲目失误。企业各主干专业实训基地是指校内大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场地和专项实验实训室。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实训基地设计布局方案及参与完成人员名单、实地考察基地。二是接受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推介或入股建设实训基地。企业设备占总设备值的80%以上。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是指企业无偿支持学校用于实训的设备,推介是指企业将设备配置在学校实训场地,设备仍属企业所有。入股是指企业将设备以股份形式投入到学校实训基地用于实训,企业可以优先获取毕业生,为企业培训职工,利用设备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等形式取得股份回报。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设备清单及价值、捐赠或入股建设协议。

3. 实训基地管理及运行

一是具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实训基地条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是指涉及技能操作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次是指近三年培训的平均数。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社会培训的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二是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为行业、地方职业技能竞赛或技能鉴定场所。该考核内容是指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时,引进社会服务机构(如服务企业、会计事务机构等)开展服务业务时,同时保证学生的实习需要(如生产实习、实务操作等)。主要观测点是考察现场实际情况。

三、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

1. 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一是制定符合技能训练要求的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将实习纳入教学计划的全过程中。建立毕业生实习管理档案和情况反馈及考核制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充分重视毕业生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避免“放羊式”的实习,造成管理缺位。实习管理档案是指学生学籍卡对学生实习管理的记录,或学校专门印制的实习管理手册等管理形式,情况反馈和考核制度是指学校和企业制定的学生实习的表现、工作业绩的评价方面的记录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毕业生实习计划、有当年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信息或企业的评价(如学生实习考核、鉴定的情况等)和实习工作总结、毕业生实习报告或实习管理手册(随机抽取)。二是有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实习或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二级学院配合学校聘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学院要配合企业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要符合技能发展需要,实习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成效明显。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是指有计划地到企业去了解指导实习情况,时间长短因需而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二级学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名单;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的原始材料、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名单及实习专题材料、实习企业实习管理及考评等材料

2. 毕业生实习岗位对口并签订协议书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七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_)11-0009-05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强调发散性形象思维,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高,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特征比较明显。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引,以“包豪斯”学院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我国艺术专业教育的实际,探索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不仅仅对应文化创意产业,而且渗透于所有的产业之中。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总体策划、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七个环节,其中加工制造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低端的部分,而产品设计居于产业链的中高端,艺术设计是产品设计的核心。依据产业行业进行分类,艺术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工艺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动漫设计、展示设计……

近几年,房地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建筑、环境规划、园林景观、绿化、室内装饰、家具、厨具、灯具、家纺等产业的迅速发展,艺术设计人才是支撑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以汽车、电脑、电视、手机、数码相机等为代表工业产品中,外观设计成为产业的重要驱动力,以注重产业外观设计为重心而成功开发出iphone和ipad两款产业的苹果公司,在近一两年引领世界电子产品的潮流,提升了艺术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地位。

以动漫影视和游戏为代表的动漫产业则是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人才培养、媒体准入及播放时间控制等,对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平台,以中国进出口的商品交易会为品牌的系列会展活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引擎,会展业的核心之一即是产品展示。

随着区域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_-20_年)》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广州市近年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广州地区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的前沿,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作支撑,积极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作为设计学起源和目前国际顶尖设计类大学的德国包豪斯学院,自世纪之初就创建了以设计制作工作室为核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包豪斯”模式教育理念体现在: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主张集体创作是设计的核心,力求学生作业与企业项目有机结合。这一理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国近年在以工作室为平台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非常的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以下是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模式: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孙以栋等构建了基于工作室制的“厚德健行,创新创业”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面向市场创业能力的培养;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宁绍强等从工作室的概念、功能与任务、设置、教师配置、教学组织、操作与管理等方面,探索了营造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的方法;广州番禺职业学院张来源提出了“技能+项目”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想,通过合理选择项目设计教学内容,形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项目教学模块,借助“公司化”实训管理制度和运行方案,推进实训全真性、职业性、企业性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焦万鹏等提出了“系部+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以组为建制,以实践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公司工作过程为平台”的教学模式;长沙民政职业学院的杨可妮提出重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工作室为单位,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并以此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教学体系。

以上研究,为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它们都将焦点集中到了“工作室制”本身,忽略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成长过程。学生不可能一入校门就具备完成企业项目的能力,其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

三、基于工作室平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扎实的设计知识与技能,良好的设计创意,并能付诸实施的综合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才。国内外大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证明,基于工作室平台,将项目引入教学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模式。

1.构建“技能+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基于工作室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创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国际顶尖设计类大学的德国包豪斯学院的教学实践。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有以下三点思想:①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②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③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通俗来讲,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经验的积累,重视情景体验式和互动协作的教学模式。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①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②主张集体创作是设计的核心;③力求学生作业与企业项目进行有机结合。

・教师工作室建设・1基于工作室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2.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

学生刚入校门时并不具备完成企业项目的能力,企业的真实项目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设计标准要求高,产品制作要求一次成型,讲究成本核算。及时地按企业要求完成真实项目,对于专业技能较低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困难。

学生的设计知识与技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创意创业能力培养应建立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只有通过模拟或仿真项目的反复训练,学生取得较强的专业技能之后,才能充分利用工作室平台,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我们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模拟项目教学,专业课程群的仿真项目教学,专业核心和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群的真实项目实习教学。在第一个阶段主要完成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将模拟项目、比赛项目渗透到专业基础课,完成基础课为专业课搭桥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将仿真项目和部分难度较低的真实项目引入专业实践课,通过“单项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渐进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的全流程职业综合技能;在第三个阶段主要是着力提高创意创业能力,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完成综合训练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岗位的综合职业素养。

学生三个阶段的能力训练都可以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实现,但介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师资、场地和设备等资源有限与大规模教育相矛盾的现实,第一、二阶段的技能训练最好主要集中在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环境而建成的大规模的实训中心完成,前两阶段少部分技能训练和第三阶段的创意创业能力培养在工作室平台中完成,可以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3.“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工作室平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的人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二个层面:第一层面,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和环境,建设一批大规模仿真实训中心,配置相应的工作室,将模拟项目和仿真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二个层面,与品牌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配置一批创意设计工作室,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教学,以工作室为平台组建由企业专家、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项目开发团队,完成企业项目的产品开发和教学任务,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意创业综合能力。

四、“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积累,探索出一条适应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道路,总结提炼出“技能+创意”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如下:

1.“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规律,基于工作室平台,“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专项调研,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立与培养,实训场所及工作室的建设,模拟、仿真和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递进式能力训练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等环节。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与企业专家、兄弟院校专家和毕业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产业经济发展变化及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深刻分析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按照专业和专业方向,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及发展趋势,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或者按照“模块化、递进式、重素养、强实践、双证书”原则重构课程体系,重点构建 “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创意创业综合能力为特色”的递进式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图案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设计基础;

【专业核心模块】:材料及应用、专题设计、后期制作、项目管理;

【专业拓展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展示、品牌策划、营销;

【综合实践模块】:认知实习、市场调查(专业考察)、写生、材料应用实训、专题设计实训、制作实训、专业采风、毕业综合实践(半年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论文)以上的课程体系是各类设计岗位具有的共同能力及对应的通用课程体系,不同的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对应的课程体系也有所不同,或存在不同的侧重点。

如现代服装业强调服装工艺、服装品牌策划、服装营销、服装展示等方面的能力;广告业强调创意和项目策划能力;环境规划强调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设计能力;室内装饰业强调灯光与照明、家具与厨具设计能力;影视动漫业强调原画创作、剧本创作、音乐运用、三维建模、后期合成与制作等能力,动漫游戏业强调程序设计、游戏关卡设计、多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设计、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各专业方向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将有所变化。

(3)通过从企业引进高水平的一线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有计划派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进修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等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学团队,通过纵横向项目研究和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教学团队的实战能力。

(4)依据课程体系,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和真实工作环境,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或仿真,同时满足集中讲授、分组讨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的专业实训室,根据课程需要配置相应的基础训练工作室;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设计方向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意创业综合能力的工作室,如图1。

图1专业配套创意设计工作室配置图 (5)将模拟、仿真和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教学,按照竞赛和职业资格能力要求,建立课程标准,组织开发校本教材,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立“项目―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并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分组讨论等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6)根据课程特点按类别分阶段组织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意创业综合能力训练。

第一阶段,以模拟项目和竞赛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专业实训室或工作室平台上,组建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小组,按照“市场调研(采风、考察)――示范教学――创意构思――分组讨论――项目设计――互动交流――完成设计――作品展示――教学评价”的教学流程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实现以项目为主线的专业技能训练目的。

第二阶段,将仿真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市场调研――示范教学――创意构思――分组讨论――项目设计――互动交流――产品设计――产品制作――产品展示――教学评价”的教学流程组织课程教学活动,达到以仿真项目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的全流程职业综合技能的目的。

第三阶段,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借助创意创业工作室平台,组建企业、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产品研发小组,按照“市场调研――创意构思――分组讨论――项目设计――互动交流――产品设计――产品制作――产品营销”的教学流程组织课程教学活动,达到以真实项目开发培养学生创意创业综合能力的目的。

(7)建立注重过程考核和由企业、教师、学生、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一步教学活动很重要,团队合作、集体精神更加重要,在完成企业真实项目时,最终的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承认与肯定,将是教学效果的最好评价,因此,建立由市场检验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

2.“技能+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工作取得的成果

学院在服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领域,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工作室的配置、项目的引进与切入、教学团队的构建、教学活动的开展、专业技能的训练、创意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到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服装设计专业建有工作室6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有工作室2个,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建有工作室2个,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有工作室4个。

以工作室为平台,教师学生团队获得市级及以上的课题研究6项,其中,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与企业横向合作课题30多项。公开30多篇,公开出版教材20多部。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100多项,其中包括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作品荣获20_年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铜奖(部级),20_年届中国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设计大赛3d游戏三等奖,20_年中国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策划一等奖,20_广东省第21届“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动漫作品类二等奖,在20_年、20_年、20_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技能大赛10多个一等奖。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获得20_年广东省大学生时装设计银奖;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学生获得20_年、20_年、20_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作品5个一等奖。广告设计工作室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创作的陶艺、广告、插画、装帧、包装作品在全国多个专业赛事中获得20多个奖项。如教师陶艺作品第二届中国西部陶艺精品年度展二等奖,“传承与创新―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学生设计作品获“广东之星设计-印艺大奖赛” 装帧类一等奖,“中南星奖”(学生组)装帧类二等奖,“创意中国-第五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一等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学生组)设计类二等奖。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师和学生合作创作的设计素描作品《流淌》 获得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组委会等联合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金奖,并荣获“金紫荆艺术奖”;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第六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奖”荣获居住空间工程方案“优秀奖”。

各工作室承接了企业项目30多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服装设计专业为承牌设计制作香云纱100多款,为标奇牛仔开发产品200多款,为婴适康童装开发产品300多款;广告设计专业为广州手表厂的第十六届亚运会纪念手表外观设计项目,设计的多款手表畅销于欧美市场,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环境设计工作室:与广州尚逸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创作了保利房中环广场、沈阳保利十二橡树庄园、北京宋庄美术馆、保利广场金沙洲等10多个项目的环境与室内装饰设计方案,获得用户的采用,并投入实施。

3.展望

“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广州市政府、教育局、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不仅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获得立项,并在市教育局主持的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获得立项,20_年市财政已经批准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10个工作室的建设,为进一步探索“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规范工作室建设,有效利用工作室这一平台,加强校深度合作,学院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新思路,要求每个工作室每年必须完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专题调研并撰写详细的专题调研报告,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学研发团队,承担企业项目或纵向研究课题,将项目内容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丰富办学成果。

五、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有着与其它学科专业不同的特点,特别重视学生的实战能力训练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主张集体创作是设计的核心,要求学生对市场具有很强敏感性,只有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将模拟项目、仿真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达到一定基础上,充分利用创意工作室平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力求让学生作业与企业真实项目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意创业能力,不断完善“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孙以栋.厚德健行,创新创业――基于工作室制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装饰,20_(1).

[2]宁绍强,穆荣兵.从包豪斯的“作坊”到今天的“工作室”――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营造探讨[j].艺术教育,20_(3).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八

本人叫李晓鹏,今年26岁,20_年7月毕业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后应聘到中铁四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到目前为止参加工作已有快5个年头。在工作期间本人先后参与的工程建设项目有:

20_年4月~20_年2月

在武广高速铁路新广州站金沙洲隧道项目的建设,担任实习和见习生。

20_年2月~20_年8月 在石武高速铁路(河北段)张庄漳特大桥第二项目的工程建设,担任见习生、技术员。

20_年9月~20_年5月

在广州市省中医院综合研究教学大楼项目部,担任技术员。

20_年5月~20_年11月

在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c9标项目部的工程建设,担任技术主管。

20_年11月~今

在南京江东路改造工程第二项目部的工程建设,担任技术主管。

屈指算来,我干工程已经五年了,从初出茅庐的学生到现在的技术主管,不光是身份的大转变,也是自我知识的深化过程,总结一下,这五年从高铁的隧道工程到桥梁工程,从房屋建筑工程到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让我的知识更加的渊博,作为一名技术员一定要加强技术要求,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我觉得质量应重视地质核查、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做好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基地处理、防排水及二次衬砌等关键工程的施工。施工初期作为施工单位应编制隧道开挖、初期支护、基底处理、防排水、二次衬砌、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明确施工作业标准和工艺要求。对高度风险等级隧道进行风险再评估,编制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储备应急物资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统筹安排专业接口工程的施工。“四电”等后续工程的施工方案应经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并不得影响隧道施工质量。做好弃渣场防护及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按规定进行隧道二次衬砌基底沉降变形观测,并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观测资料。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还必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满足工程结构、耐久性能及系统使用功能要求,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四个方面加强标准化管理,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设目标。

总之,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必须做好施工调查,设计文件现场核对,施工方案选择及资源配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工地及营地建设,施工机械配备齐全,工程测量仪器齐全,最后就是洞口施工,宜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紧邻洞口的桥、涵、路基挡护等工程的施工,应结合隧道施工场地布置,及早完成。

桥梁工程中,作为技术员必须熟悉桥梁基础的施工,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悬臂施工法等等施工技术。

路基桥涵工程建设工程项目,作为技术员必须熟悉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施工工艺,尤其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难点应该是墩台下部施工、钻孔桩施工、承台施工、墩身施工、连续梁的施工技术方案、措施等等。

房屋建筑工程中,技术员应从施工技术上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各种施工方案,如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方案等等,各种施工技术交底,明确基础施工阶段的重点是什么,主体施工阶段的重点又是什么,装饰装修阶段的重点,房屋施工阶段的重点,从技术上控制质量。在现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工作过程中,做为项目技术员: a.对工程项目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总负责。

b.主持贯彻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主持项目安全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审定工作。

c.主持项目的安全技术和改善劳动条件的问题研究,并审定安全生产决策中的技术可靠性。

d.在组织编制和审定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的同时,主持组织编制和审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e.主持对项目生产工人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主持重要项目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f.主持对项目安全交底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组织定期检查并及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g.主持安全防护设备和设施的验收和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h.参加重大安全隐患、安全和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主持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

i.项目技术负责人是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如因其行为失当造成安全生成事故触及法律的应负相应法律责任。

这些年的工作当中,使我深刻认识到,不光得有超越别人的专业知识,还得学会怎么去学习。

第一,态度决定一切,可以说,工作的过程也是自己心态的不断调整,成熟的过程。因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觉工作很枯燥乏味,总是进入不了角色,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工作,后来我发现,实践是我的救星,通过自己作为技术员该做的一些事情,一些不懂的东西都迎刃而解了,顿时我豁然开朗,如今只要有工作,我会以充分的热情来干好事情事情,拥有积极的心态,就会拥有一生的成功。

第二,学习无止境,职业生涯知识学生生涯的一种延续,重要的是将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并进一步提高、升华。初到 公司的我当务之急就是拼命的学习,整天的翻阅资料接触实践工作,而实践工作确实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但是当这些都经历之后,当自己的能力被领导认可后,心理确实美滋滋的。

第三,即使是最基础的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创新求进,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实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机选工程量,本来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工作,其实多用心思考一下,再结合现场的实际经验,再运用学校里学的电脑知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接触工作至今,我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当然,随着工作的深入,还有更多新的内容等待我去学习,去思考。当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为工作当中还不是很细心,经验还不是很丰富,还需要好好的锻炼,对工作内容全面思考。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干什么或者自己现在正在干什么,都要以自己坐在地公司经营理念为坐标,将自己做学的知识和公司的具体环境相互融合,利用自己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努力学习知识和锻炼自己专业技能,才能站的住脚。

李晓鹏 20_年4月26日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九

市政道路专业监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本人***,担任本项目专监一职,负责工地现场的监理工作,虽然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工作时间长、但是本人在工作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维护公司形象。在对项目实施监理的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严格监理热情服务,严把质量关,坚持实事求是。

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较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全年主要完成了木木工程,一年的工作,虽然繁忙,但充满激情,虽然辛苦,但富有挑战。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业务素质是监理履行职责的基础。对此,我有清醒的认识。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我十分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平时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翻看各种规范相关专业书籍,不断补充专业知识。我特别看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喜欢钻研工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做好记录。在与业主和施工单位接触中,我也注意吸收他人的经验,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施工技术来充实自己。工作中,凡是遇到不懂的问题,我都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经常和同事们探讨管理方法、管理内容,以及如何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管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三、工作中的不足以及来年工作计划安排

通过一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专业知识以及组织协调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我还将更积极主动地与业主、施工单位沟通,加强组织管理,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旨在“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优质服务维护好企业形象。

四、对公司的建议

希望公司能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员工的工作情况、工作能力,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增加员工福利,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建筑概论工作计划和目标篇十

国家高职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形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尤其是骨干校建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本文从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

1 骨干校建设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对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

2 “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要求

“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要求院校要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改革建设重点,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导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校建设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适应专业发展的“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是指在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依托学院的职业素质平台,组织相关人员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三维建模制作员等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开发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所需要的项目,将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科学地将其转化为阶段学习的学期课程项目,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由浅入深选取项目进行教学,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建立“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

在实施“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教师素质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岗交融”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计算机专业要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来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

“项目主导”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真实项目开发能力。“项目主导”中的项目是在对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主导整个课程体系,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

“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同时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项目的序化、项目的教学设计是实施项目教学的保证。教师应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实际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序化项目的实施流程、设计项目实施的教学情境,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项目教学。

3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

根据骨干校双师建设任务及“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了相适应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

培养规划建设

1)制定专业双师中长期培养计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课程师资匹配情况,确定合理的“双师型”师资比例结构,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发展规划,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及相应的实施措施。

专业双师培养规划中包含教师的达标要求、达标时间,培养途径,评估办法,要求取得中高级行业专业证书或技能级证书等情况。

推荐阅读:

  最新建筑概论工作计划 建筑概论期末(九篇)

  最新建筑企业业务工作计划(6篇)

  最新建筑公司纪检工作计划方案(6篇)

  建筑企业年度工作计划(5篇)

  建筑业工作计划(九篇)

  建筑行业年度工作计划(9篇)

AD位1

相关推荐

宣传策划部工作计划(5篇)

工作计划

最新小班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秋季(5篇)

工作计划

酒店前台全年工作计划(9篇)

工作计划

设计师上门工作计划(51篇)

工作计划

2024年宿管工作计划书(8篇)

工作计划

2024年水稻插秧工作计划表(10篇)

工作计划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