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场指南 工作计划

最新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数学(4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6-27 12:44:4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二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数学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1、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在不改变例题呈现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题中的种树问题换成校门口的植树,他们感到十分亲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培养学生交流、纠错的能力。

教学时,我设计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画线段图,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在经过交流思考后,学生不仅找出了问题,并改正了错误。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课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发散学生的思维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在最后的课堂练习中,除了完成教材设计的两题,还增设了两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拓展题,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数学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材通过呈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排列与组合和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简单的排列组合已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我结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

出示1、2、3三个数字。

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拼成两位数吗?

生1:12、13、21、23、31、32。

生2:12、21、13、31、23、32。

师: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3:第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将另外两个数分别写在个位上。

生4:第二种方法是选择两个数字,然后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

生5:这两种方法都很有规律。(板书:有规律)

师:有规律地思考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

出示4、5、6、7四个数字。

师:四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1:7个

生2:12个

生3:8个

师:你能有规律地写出来吗?

学生尝试写出两位数

生1:45 46 47

54 56 57

64 65 67

74 75 76

师:你们认为写得怎么样?是怎样的规律?

生:每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

师:先确定一个数字在十位上,个位上有几种可能?

生:3种。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4=12

师:你更欣赏哪一种写法?能提出什么意见?

师:握手里面有没有数学规律呢?

出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能握几次手啊?

学生的回答有3次、6次。

师:有争论怎么办?到底是几次呢?

四个小组合作,一人观察,三人握手表演。

请握了6次手的学生上台表演,在表演中体验。

师:为什么只有3次呢?

比较:3个数和3个小朋友为什么结果不同?

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排数时,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不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本课例主要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前两个数学片段中,考虑到简单的数字组合对于学生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因此,设计了将4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这一环节,通过猜测、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直观的数字排列转化成了抽象的乘法运算,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数学学习要体现生活化。在第三片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分别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将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把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充满兴趣、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了和谐音数学课堂,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在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各自的表达方式也有差异。

总之,在本教学案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数学三

整节课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首先由猜两张卡片上的人物这个情境引入,再引导学生过渡到猜三本书。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猜小狗的名字和猜图形。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择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学生的语言表述不够,在猜书本环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了后没有充分地用言语来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导致时间把握不准确。在推理过程的三种记录法进行解读时没有把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共同点解读充分。巩固练习环节的几个练习层次性不强,没有提升练习,所以学生思考起来也比较快,还没有到下课时间我就做了全课总结,让我感到很尴尬。

二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数学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材通过呈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排列与组合和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简单的排列组合已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我结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

出示1、2、3三个数字。

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拼成两位数吗?

生1:12、13、21、23、31、32。

生2:12、21、13、31、23、32。

师: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3:第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将另外两个数分别写在个位上。

生4:第二种方法是选择两个数字,然后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

生5:这两种方法都很有规律。(板书:有规律)

师:有规律地思考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

出示4、5、6、7四个数字。

师:四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1:7个

生2:12个

生3:8个

师:你能有规律地写出来吗?

学生尝试写出两位数

生1:45 46 47

54 56 57

64 65 67

74 75 76

师:你们认为写得怎么样?是怎样的规律?

生:每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

师:先确定一个数字在十位上,个位上有几种可能?

生:3种。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4=12

师:你更欣赏哪一种写法?能提出什么意见?

师:握手里面有没有数学规律呢?

出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能握几次手啊?

学生的回答有3次、6次。

师:有争论怎么办?到底是几次呢?

四个小组合作,一人观察,三人握手表演。

请握了6次手的学生上台表演,在表演中体验。

师:为什么只有3次呢?

比较:3个数和3个小朋友为什么结果不同?

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排数时,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不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本课例主要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前两个数学片段中,考虑到简单的数字组合对于学生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因此,设计了将4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这一环节,通过猜测、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直观的数字排列转化成了抽象的乘法运算,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数学学习要体现生活化。在第三片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分别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将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把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充满兴趣、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了和谐音数学课堂,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在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各自的表达方式也有差异。

总之,在本教学案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推荐阅读:

  教育教学工作计划(7篇)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5篇)

  2024年学校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10篇)

  最新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六篇)

  2024年学校教学工作计划(13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9篇)

AD位1

相关推荐

最新幼儿园中班教学工作计划(10篇)

工作计划

全年法治宣传工作计划 法治宣传年度总结(十篇

工作计划

2024年绿植季度工作计划 绿化养护季度工作报

工作计划

2024年人工智能环保工作计划(8篇)

工作计划

医院护理工作计划(54篇)

工作计划

八年级班务工作计划指导思想(3篇)

工作计划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