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调研报告
抓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一难题,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如何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寻求党组织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契合点,促进二者相互融合,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至关重要。
为此,我先后深入走访有关村社,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镇有xxx户,总人口x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目前已脱贫xx户、xx人,剩余xx户、xx人贫困发生率xx%,xx个贫困村除中砂沟村整村脱贫退出,剩余xx个深度贫困村均未脱贫。全镇现有党委xx个、党总支xx个、党支部xx个,其中镇机关党支部xx个,村党支xx个,村党支部xx个,卫生党支部xx个,教育党总支xx个、党支部xx个,共有党员xx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xx个。
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全镇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十九大、xxxx系列重要讲话,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瞄准贫困村、贫困户,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扶贫机制,凝聚帮扶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放手发动群众,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推动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小落细落实,全力推动我镇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打造脱贫攻坚先锋队。为切实解决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力弱、发挥作用不明显、软弱涣散等问题,xx镇党委通过实行目标管理,从组织制度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发展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扶贫攻坚等6大方面,量化支部书记的工作目标,每半年考核1次任务落实情况,对考核不合格的支部书记及时处理,较好地落实了“书记抓、抓书记”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按照民主程序,储备一批后备干部,并有计划的安排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锻炼,使不胜任现职村干部的调整、撤换成为常态,增强危机意识。现村级后备干部库登记在册18人。此外,加强村干部能力培养,全覆盖轮训扶贫干部3期,近50人次,使扶贫干部本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2.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增强脱贫攻坚战斗力。为进一步解决在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xx镇出台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案》等制度办法,倒排整顿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并及时调整一些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两委”干部。今年以来,共约谈村“两委”干部18人,调整撤换1人,问责1人,较好的实现村“两委”干部“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此外,镇党委每半年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扶贫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年终形成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与绩效发放、评优评先和任期满换届候选人挂钩。对连续两年或在一个任期内最后一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党支部书记,将不列为下一届镇、村换届候选人,切实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3.放手发动党员群众,提升脱贫攻坚凝聚力。为进一步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来,xx镇注重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上下功夫,通过推行“树型结构式”结对帮扶,指导各贫困村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来抱”原则,基于熟人、亲戚关系,将联系贫困户的工作分解到党员和村干部身上,形成了“多帮一”的局面。紧接着进家到户走访,查找每户贫困户在落实扶贫措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建立台账,跟踪解决。并动员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加入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力争做到村里的每名干部,党员和群众都能为贫困户出力。如指导xx镇常塬村和周湾村召开党员大会,将20户贫困户存在的蔬菜种植管理难题分解到致富能手、党员身上,支部党员带头走遍所有贫困户,给予技术指导,极大提升了贫困户的满意度。
4.实行利益联结机制,着力破解“空壳村”现状。为化解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让“空壳村”尽快“脱壳”。xx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支部引导作用,让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有抓手、有成效。逐渐改变以往“将扶贫资金直接作为贫困户股金,贫困户按照收益参与分红”的做法,搭建可以让贫困户参与种植和养殖的平台,根据其劳动成果确定其收入。如对周湾村、常塬村、刘沟村和大塬村4个深度贫困村的215户贫困户按照户均2万元实施了光伏扶贫入股配股。
5.强化驻村扶贫力度,压实脱贫攻坚一线责任。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镇结合单位年度考核,平时考核掌握的情况,抽调精干力量,今年分2批次增派了5名第一书记。目前,全镇共有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率100%。通过制订第一书记考核办法,多维度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驻村工作队员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以及生活补助等保障措施,着力解决工作队员吃住在村问题。并坚持跟踪管理,做到“线上+线下”同步考勤,线上考勤以“钉钉”系统签到为主,线下考勤全程在村进行,驻村第一书记、县派扶贫工作队、镇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段内在同一张考勤表内签到,严格请销假管理。有效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扶贫干部履职尽责。
6.持续抓好电视夜校,激发贫困户内生内动力。为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和致富技能的培训,把贫困群众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党建的重要抓手,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遇到的场地、设备等问题,第一书记、驻村组长、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作为辅导员在培训现场对贫困户导学,加深理解,让贫困户听懂会用。截止目前已培训电焊工200名,电工120民,种养殖培训5场次,有效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了贫困户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贫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带富致富能力不强。
1.多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单一。多数基层党组织一提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能想到的就是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加强党支部建设等,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谋划,不注重对本地实用人才的发掘、调动、利用,不懂得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利于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同时在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的积极性等方面也还有待于继续总结经验,推出更好的做法。带领群众脱贫工作不够主动、办法不多。
2.部分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资源匮乏。大部分基层党组织日常开支主要依靠财政拨付的村级组织活动经费,村级组织经常性、稳定性收入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基层党组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创业能人的缺乏,对农村专业合作社领导不够,有的贫困村没有实体产业,党组织带头脱贫作用不明显。近年来,全镇虽然成立了一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但还是存在生产规模小、档次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弱、活力不足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如周湾村田地种养殖合作社虽然已经开始运营,但由于后续资金、技术等方面跟不上,导致合作社发展规模不大,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不明显。
(二)党员干部先锋作用不凸显,引领脱贫能力不强。
1.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存有偏差。由于不能很好理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之间的联系,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抓党建无用、口头上喊得响实际抓不紧等各种错误的思想。加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量大,有时也存在畏难的思想,对于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找不到合适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
2.多数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从目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看,个别基层党支部书记贯彻“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脱贫攻坚工作指导多,对党建工作指导少,对党建重点工作了解不够,抓得不紧,影响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推进。部分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不高、发展产业视野不开阔,业务素质不高,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
(三)党建与扶贫融合度不够,影响合力作用发挥。
1.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相割裂。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仍存在重生产、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两张皮”。导致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分头拉车”,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要做的”与“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难以形成发展合力,不仅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在贫困村的推进。
2.党建带扶贫和扶贫促党建作用不明显。一些基层党组织抓扶贫与党建联系不紧,仅就抓党建而抓党建,没有形成党建带扶贫的思想理念,没有把党建思路放到找“贫”根、寻“困”源上来;在扶贫促党建的问题上,也没有思路,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基层党组织找不到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抓手和平台,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双推进不明显,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比如,常塬村只注重档案资料的完善,在资源整合上缺乏有效的机制。
四、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建议与对策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爬坡过坎、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只有找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的目的。
(一)突出组织功能,着力建优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一线的桥头堡,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挥脱贫致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脱贫攻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深化脱贫新模式,寻求致富新思路。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带动脱贫致富新模式与责任机制,将“党建+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作用突显出来,形成“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致富带富帮扶思路。基层党组织应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谋划制定精准脱贫的发展规划,做到既有党建项目又有经济项目、既抓硬件也抓软件,既要细化量化每一项工作指标,又要以便实际操作和监督考察,有序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求党组织更强与群众更富一起实现。
2.激发支部战斗力,增强带富牵引力。深化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把引领发展情况作为主要评价内容,明确责任分工,按照时间节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争创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同时,重点围绕产业布局,组织科技专业人员、农业辅导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帮扶,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举办抓党建促脱贫培训班,针对农村党员群众在致富带富中缺思路、少技术的问题,分类设置培训内容,从产业策划和管理、资金筹措和扶持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和跟踪帮扶,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带领群众的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带富氛围。
3.壮大村集体经济,破解空壳村现状。深入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选派单位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盘活农村废弃场地、荒山、荒坡等资源,因地制宜带动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通过健全管理运营、收益分配制度等,全面提升镇村党组织管理水平和自治能力,达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群众动态脱贫增收有保障、建强基层组织等“多赢”效果。同时加大推进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党员和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在活动场所开设各类便民服务平台,把场所打造成电子商务、便民超市、村民议事、代办服务等阵地,扩大村党支部的活动覆盖面,做好党员活动推广和帮助村民做好相关农产品推介等工作。
(二)突出领导核心,着力建强脱贫攻坚骨干队伍。党建扶贫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脱贫攻坚成效的好坏。
1.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发挥脱贫攻坚骨干力量。农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始终把选好配强带头人作为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不断拓宽选人视野,大力选拔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熟悉基层、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党员干部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从而实现村级班子结构优化、能力水平大幅提升的预期目标。要建立“双培养”机制,着力把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大力储备一批村级后备力量,培养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努力把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扶贫政策、落实脱贫任务、领导脱贫攻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2.注重强化思想引领,明确党建促脱贫攻坚目标。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基层党员干部是扶贫攻坚的组织者、决策者和参与者,其观念的更新关系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决胜全局。因此,必须坚持用正确的思路和合理的目标来引领脱贫攻坚工作,要通过政策宣传、专题教育、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升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上来。同时,帮助基层群众找到自我“造血”的能力和方法,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描绘出清晰脉络。
3.整顿基层软弱涣散,突破脱贫攻坚工作难点。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对补齐基层党建短板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按照配强班子治“软”、加强帮扶治“穷”、完善制度治“散”、解决矛盾治“乱”的思路,实行“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量身定做”具体整改措施,从强班子、定规范、强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整顿转化,确保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体功能和各项工作有明显提升。
(三)突出实绩导向,着力推进党建扶贫融合共赢。基层党建与扶贫的“双推进”,是新形势下助力脱贫攻坚的目标和根本,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更加精准地助力脱贫攻坚。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双推进”工作氛围。要牢固树立“党建带脱贫,脱贫促党建的指导思想,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宣传列入日常重要工作,加大对“双推进”工作的宣传力度,坚持将脱贫攻坚政策讲细、讲清、讲透,进一步统一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明确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职责,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及时宣传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群众工作做得实、项目管理规范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带头支持项目建设、发展产业的农村党员,树立先进典型,并组织他们进村入户宣讲致富经验,传递好脱贫声音,讲好脱贫故事,不断提升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着力提高贫困村发展的“造血”功能,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真正为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2.强化责任落实,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要找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心放在除“贫”根、去“困”源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无缝对接”。要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坚持做到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督促各级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抓在手、抗在肩。要探索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联系点制度,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实现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工作“同频共振”。
3.创新服务机制,打造民心党建先锋工程。要把群众愿望、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发展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着力办好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把扶贫项目做到群众心坎上。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建立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保证每天至少有1名人员在信访室受理群众服务需求。积极发挥好党员与群众、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纽带和龙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消除了“干部在干,群众在看”怪象,增强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稳步向前。
抓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调研报告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强调,越是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更加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近年来,我市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相融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扶贫发展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主要经验做法
我市763个村有扶贫开发任务,20_年初,全市(含寿县,20_年划归淮南市管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185人,贫困村162个。建档立卡四年来,通过党建与扶贫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多方帮扶,共出列贫困村107个,脱贫124461人,贫困发生率由20_年的7.18%下降至目前的2.42%,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发挥组织优势,增强领导力。建立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联户制度,强化党建领航扶贫开发责任体系。市级领导干部、市直单位负责人深入帮扶乡(镇)、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市扶贫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挥调度、统筹协调、督促考核等日常工作;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认真抓好扶贫工作落实,做好扶贫对象核准、路径选择、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进度安排等工作,层层压实扶贫责任。
(二)打造过硬队伍,增强凝聚力。一是20_年4月向全市112个未出列贫困村选派由县处级干部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向50个已出列贫困村及有扶贫开发任务的601个非贫困村派驻由科级干部任队长的扶贫工作队,共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763支,选派人员2280人,全市162个贫困村、4.22万户贫困户实现了市、县、乡、村4级干部联系帮扶全覆盖。二是建立驻村干部学习、考勤、请销假、工作例会和纪律约束等制度,强化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理,建立选派帮扶管理信息系统,实行选派帮扶干部日报制,按照“查岗情况半月报”、“工作情况双月报”要求,督促工作队成员沉在村里、扎实工作。三是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加强培训,累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32360人次、村党组织书记1992人次,为每个贫困村都培养了一批能够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和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型干部。四是加大专职扶贫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投入近2000万元,为有扶贫任务的763个村选聘专职扶贫专干,作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切实解决“专干不专”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扶贫专干专职化全覆盖。
(三)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增强号召力。一是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每年倒排一批党建弱、经济差、发展慢的后进村,采取“一村一策”办法进行整顿。20_年以来,先后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05个。二是打造“党建+”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党建脱贫有机融合新路子。通过“村党支部+产业型党小组”“党员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致富带头人聚在产业链上。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支持农村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推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全市建成“双培双带”示范基地910个,培育“双培双带”示范户3607户,7877名党员发挥了“双带”作用,带动1.76万户农户增收。三是发展集体经济。积极开展“盘活村级‘三资’、壮大集体经济”专项行动,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自20_年以来,市县两级共投入1.19亿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年集体经营性收益2万元以上的村达791个,占95.4%。
(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增强战斗力。建立扶贫工作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年度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对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走访贫困户提出量化要求,定期抽查走访记录,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出台《淮南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办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暗访,推动全市暗访工作常态化。实行“双责任、双考核、双问责”,即考核县区与考核市直部门、帮扶单位同步进行,对市直部门和帮扶单位与县区乡镇同奖同罚,把党建扶贫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表彰、晋升职级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监管体系,对扶贫工程项目的审批、实施、资金使用、验收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监管,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通过抓党建促扶贫的实践探索,找准了一条基层党组织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但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党建与扶贫契合度不够,影响合力作用发挥。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有的村党组织在宣传扶贫政策、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村党组织“要做的”与群众“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导致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少数贫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引领脱贫攻坚能力不强。目前,全市贫困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体力精力和思想观念跟不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双带”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在对接项目资金、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思路不够开阔,与脱贫攻坚的要求、广大群众的期盼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个别村“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向心力,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被动应付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致使基层党组织难以在脱贫攻坚中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部分贫困户主体意识不强,村党组织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够。有些贫困户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无论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村党组织在宣传、动员贫困户脱贫方面措施不多,导致部分贫困户在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还缺乏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些贫困户自力更生意识薄弱,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基层干部的结对帮扶认为理所当然,“等靠要”、“怕脱贫”、“不想脱贫”思想依然存在。省第三方监测评估时就发现潘集区部分脱贫户在回答家庭收入时,故意降低收入以期继续获得帮扶。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扶贫工作难度,影响了脱贫攻坚进程。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扶贫产业竞争力不强。一方面,由于贫困村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创业能人的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引进,村级集体经济依然薄弱,有的村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多,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普遍比较少;另一方面,贫困村主导产业培育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投入有限,农户分散经营,贫困村富民产业培育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农民培训的科技含量和覆盖率还远远不够。近年来,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但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档次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不高,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
三、我市抓党建促脱贫的现实路径
(一)强化责任落实,实现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双推进”。要找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融合在一起,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心放在除“贫”根、去“困”源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无缝对接”。要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把精准扶贫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扶贫工作大格局。
(二)优化组织,激发党建扶贫新活力。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突出的工作队伍,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二是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搭建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服务平台,提升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三是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组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头脱贫,大力实施困难党员帮扶行动,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党的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提升其能力素质,鼓励其率先创业发展,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脱贫、共同致富。四是要抓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将更多的贫困户纳入其中,提高其脱贫致富的本领,增强其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贫困不仅仅体现为缺吃少穿、收入低下,相当程度上也体现为思想、智力、发展能力的贫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具体来说,一是要强化思想扶贫。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鼓励他们靠自身努力,通过辛勤劳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二是要强化智力扶贫。一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特别是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自主摆脱贫困的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另一方面要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加大教育资助力度,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保他们应读尽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外地做法、总结推广本地经验。比如有针对性地宣传推广安庆市潜山县“黄铺模式”,以及我市寿县的青峰模式、魏岗模式、张祠模式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四)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构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以及“政府投钱建项目、贫困群众得实惠”的发展思路,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扶贫项目,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探索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生产经营收益、非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比如利用市级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建设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将财政投入资金折合成股份,量化分配给贫困户和村集体,实现合作企业租金保底分红和经济效益核算分红,从而让财政资金起到杠杆作用和“酵母”效应,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拓宽贫困村集体收入来源,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抓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高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党的基层组织处于脱贫攻坚的最前沿,既是党在贫困地区领导脱贫攻坚的旗帜和堡垒,又是党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建扶贫,实际上就是将党建与扶贫、党的政治优势和发展优势、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就必须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制度、组织优势,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将扶贫脱贫视为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将其视为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党委要统揽全局、落实责任和强力推进。******指出,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党委和政府,都必须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施工、强力推进。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层层传导压力,建立落实台账,压实脱贫责任,加大问责问效力度。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必须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构建一级抓一级、一层管一层的压力体系,通过顶层推动、上压下行,将脱贫攻坚工作层层延伸。20_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期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省负总责,重在把党中央大政方针转化为实施方案,加强指导和督导,促进工作落实;市县抓落实,重在从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对领导干部实行脱贫绩效考核机制,将辖区干部负责的脱贫绩效与考核结果挂钩实施奖惩,充分调动党委、政府和个人开展脱贫工作的积极性。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务院扶贫办会同相关部门对定点帮扶结对关系做了调整完善,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单位帮扶任务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新增和调出了一批帮扶单位。定点帮扶工作,不仅有利于锻炼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贫困地区群众的能力,而且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的社会扶贫发挥了示范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定点扶贫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要选派优秀人才充实贫困地区各级党组织。20_年5月,中组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以及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老干部作为第一书记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工作。第一书记要对扶贫和党建“一肩挑”。除了精准选配第一书记之外,还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坚决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特别是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好本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尤其是本地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指出:“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中必须立足长远,自力更生,大力实施内源扶贫,充分重视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能动作用,积极开展“双向培养”活动,把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或村“两委”后备干部,从而打造一支立足本土、坚持奉献的扶贫工作队,为脱贫攻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