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报告,“适用于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答复询问等”。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地摊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40.5%)
B、女(59.5%)
2、您的年龄:
A、18-22岁(14.0%)
B、23-35岁(47.9%)
C、36-59岁(33.1%)
D、60岁及以上(5.0%)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14.9%)
B、中专、初中(28.9%)
C、大专、高中(28.1%)
D、本科及以上(28.1%)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9.9%)
B、企业(21.5%)
C、学校、研究机构(17.4%)
D、政府及事业单位(20.7%)
E、自主创业(16.5%)
F、自由职业(14.0%)
5、您是否会在地摊上消费?
A、是(56.2%)
B、否(43.8%)
6、您每周在地摊上消费的次数是?
A、0次(11.6%)
B、1-2次(47.9%)
C、3-5次(32.2%)
D、5次以上(8.3%)
7、您一般会在地摊上购买哪些商品(多选):
A、生活日用品(20.7%)
B、餐饮小吃(46.3%)
C、蔬菜肉类(36.4%)
D、服装鞋袜(19.8%)
E、化妆品(5.8%)
F、饰品(14.9%)
G、电子产品及配件(17.4%)
H、玩具(28.9%)
I、花鸟鱼虫(22.3%)
8、如果您在地摊上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您会怎么办?
A、回去找摊主理论(13.2%)
B、找相关部门投诉(18.2%)
C、自认倒霉,不追究(34.7%)
D、视情况而定(33.9%)
9、您曾经摆过地摊吗?
A、摆过且坚持到现在(6.6%)
B、曾经摆过,现在不摆了(29.8%)
C、没摆过,但有这个想法(37.2%)
D、没摆过,也没想过(26.4%)
10、您知道南京市放宽了临时外摆限制,新增了1410个临时摊位吗?
A、知道(38.8%)
B、不知道(61.2%)
11、近期,您居住的小区、工作单位或您常去的地方周围有没有新增的流动摊贩?
A、有(38.0%)
B、没有(62.0%)
12、如果您去摆地摊,您会准备做什么(多选):
A、生活日用品(28.9%)
B、餐饮小吃(34.7%)
C、蔬菜肉类(24.0%)
D、服装鞋袜(19.8%)
E、化妆品(12.4%)
F、饰品(14.9%)
G、电子产品及配件(17.4%)
H、玩具(30.6%)
I、花鸟鱼虫(14.0%)
13、您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吗?
A、支持(52.1%)
B、不支持(47.9%)
14、您认为放宽“地摊经济”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31.4%)
B、投机者扰乱市场秩序(33.1%)
C、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43.0%)
D、市容及环境卫生问题(35.5%)
E、噪音问题(30.6%)
F、治安问题(31.4%)
G、商品质量问题(28.1%)
15、在您看来,放宽“地摊经济”对城市发展有哪些好处(多选):
A、保障民生需求,释放消费潜力(29.8%)
B、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复苏(52.1%)
C、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49.6%)
D、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39.7%)
E、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烟火气(32.2%)
16、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更好管理“地摊经济”(多选):
A、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给流动摊贩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42.1%)
B、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间(33.9%)
C、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38.8%)
D、加大对投机分子惩治力度、保护好合法商铺的经营权(34.7%)
E、加强对流动摊贩售卖商品的监管,确保商品质量(32.2%)
F、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盲道,做好清洁卫生(38.8%)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121人,其中男性49人(40.5%),女性72人(59.5%)。接受教育情况:34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28.1%,其余87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71.9%。年龄情况:18-22岁17人(14.0%),23-35岁58人(47.9%),36-59岁40人(33.1%),60岁及以上6人(5.0%)。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12人(9.9%),企业26人(21.5%),学校及研究机构21人(17.4%),政府及事业单位25人(20.7%),自主创业20人(16.5%),自由职业17人(14.0%)。
此次参与调查的121人中,有56.2%的人会在地摊上消费。有47.9%的人每周在地摊上消费1-2次,有32.2%的人每周在地摊上消费3-5次,还有8.3%的人每周在地摊上消费5次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者一般会在地摊上购买餐饮小吃(46.3%)、蔬菜肉类(36.4%)、玩具(28.9%)、花鸟鱼虫(22.3%)、生活日用品(20.7%)五类商品。如果在地摊上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34.7%的人会自认倒霉,不追究,33.9%的人会视情况而定,18.2%的人会找相关部门投诉,还有13.2%的人会回去找摊主理论。
参与调查者中,37.2%的人没摆过地摊,但有这个想法;29.8%的人曾经摆过地摊,现在不摆了;26.4%的人没摆过地摊,也没想过;还有6.6%的人摆过地摊且坚持到现在。此次参与调查的121人中,38.8%的人知道南京市放宽了临时外摆限制,新增了1410个临时摊位,38.0%的人居住的小区、工作单位或常去的地方周围近期有新增的流动摊贩。如果去摆地摊,大多数人会选择餐饮小吃(34.7%)、玩具(30.6%)、生活日用品(28.9%)、蔬菜肉类(24.0%)、服装鞋袜(19.8%)等商品。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2.1%)的人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在参与调查者看来,放宽“地摊经济”虽然可能会存在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43.0%);市容及环境卫生问题(35.5%);投机者扰乱市场秩序(33.1%);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31.4%);治安问题(31.4%)等问题,但也有益于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复苏(52.1%);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49.6%);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39.7%);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烟火气(32.2%);保障民生需求,释放消费潜力(29.8%)。在参与调查者看来,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更好管理“地摊经济”,如: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给流动摊贩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42.1%);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38.8%);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盲道,做好清洁卫生(38.8%);加大对投机分子惩治力度、保护好合法商铺的经营权(34.7%);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间(33.9%)等。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更好管理“地摊经济”,参与调查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给流动摊贩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综合考虑住宅、交通等情况,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并且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间,积极引导商户摊贩合法、合规、规范、文明经营。
第二,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申请人的准入审核,并且严格落实对商户摊贩的动态化监管,定期对卫生、质量、价格等事项进行检查,把握商户摊贩售卖商品的质量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摊贩及时进行清退。
第三,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盲道,做好清洁卫生。加强对临时外摆摊位的巡查管理,禁止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同时督促商户摊贩自觉落实摊点环境卫生责任制,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维护市容环境秩序。
一、xx地摊经济现状
(一)地摊经营主以低收入、就业难群体为主。一是进城务工农民。随着市民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转移劳动力集聚城市,地摊无需较大投入,经营成本十分低廉,从而吸引农民工流动摆摊设点。二是城镇人口中的无固定职业人群和下岗工人。城镇人口中学历低、无技能而限制就业的人群,因资金短缺、时间限制需要灵活就业的人群,地摊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三是大学生和有创业打算的新型摊贩。为了积累创业第一桶金,增加市场实践,累计创业经验,降低创业风险,部分大学生和创业初始者选择“练摊”。
(二)地摊商品品种丰富,利润区间大,获小利易,获大利难。地摊经营种类主要有早晚餐、服装配饰、果蔬售卖、手机贴膜、烧烤小吃和儿童玩具、小商品等,其中烧烤小吃、果蔬售卖和服装配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据调查数据显示,地摊日营业额在80—500元,利润在20%-40%。xx一般普工工资80—120元/天,技术工工资250元/天,流动摊贩日均收入120左右,属于中等水平,流动摊位收入基本能维持一家人在xx生活。
(三)地摊经济就业门槛低,逐步发挥做大就业“蓄水池”作用。地摊就业无年龄、学历、时间限制,就业门槛低、成本低、形式灵活,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有效增加了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范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简单的小摊位解决1人就业占56.67%;解决2人就业占40%;解决3人就业占3.33%。
(四)居民有地摊消费情怀,对地摊经济包容度提升。一是居民中大部分有地摊消费经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调查居民中60%表示有过地摊消费经历,对地摊消费有特殊情怀,能够接纳地摊经济。近期30%的居民经常在地摊消费;30%的居民偶尔会在地摊上消费;有40%的居民表示没有在地摊上消费过。二是绝大部分居民认可地摊经济,对地摊经济支持度大。虽然地摊经济看似不起眼,与工业经济相比,难以起到明显的经济拉动作用,但居民对地摊经济持高度认可态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发展地摊经济,46.67%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36.67%的居民表示比较支持;13.33%的居民表示一般支持;仅3.33%的居民表示不支持。
二、地摊经济的意义和存在问题
(一)地摊经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形式。
1.增加就业岗位。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主动发力,更需要社会发力、市场发力。地摊经济由于具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特别是处于脱贫攻坚决胜期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特殊情况下,积压的就业弹性需要得到释放,发展“地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就业渠道、满足了就业的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解决了部分人口生计问题。
2.方便市民购物。地摊因其受空间影响小,不仅成为了大商场、大超市、大卖场的有益补充。流动的地摊也方便了居民的日常购物,在逛街或者下班的时候就可以购买各种日常生活的瓜果蔬菜或者小商品,方便快捷。同时,由于地摊经营成本低,大部分商品价格要低于商铺或超市,既节省了部分开支,又满足了居民低消费需求。
3.拉动经济发展。地摊是最活跃的交易方式之一,快速流通的商品一方面增加了个体经营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延长了生产企业销售链,加快了企业资金回收,激活了市场需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增添人文气息。城市化发展不能一味追求光鲜亮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结构的客观存在,地摊的发展让一座城市有了活的灵魂,无论是路边小摊的“酒拳”、公园里众人对破解残棋人的“指点”、还是广场边上吉他“神曲”,都是本真的生活方式,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人文情怀。
(二)地摊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五大问题不容小觑
1.污染环境卫生。流动地摊经常出现摊位零乱,噪音较大,油烟飞扬、污水处理不及时、果皮和垃圾乱扔等影响环境卫生情况,加上摊主和消费者都容易有各种不符合城市文明的举止,影响城市市容秩序。
2.影响交通秩序。流动摊贩多在热闹路段、学校门口、小区门口、景点门口等人群多的地方占道经营,且多为车流、人流高峰期,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
3.增加管理成本。流动商贩大都是小本经营,无固定场所,无固定时间,管理部门很难掌控,在实际管理中无法实现集中统一有效的管理;加之其流动性强,很多影响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等行为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了群众投诉的热点、社会反映的焦点和城市管理工作的难点。
4.权益保障困难。“地摊经济”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相对于正规店铺,有着价格低廉的优势,吸引不少顾客。但流动摊贩不少存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行为,加上不缴税款,自由定价,侵害了消费者以及合法经营单位的利益,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5.国家税源流失。从国家总体层面来讲,“乘车缴费,经营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收入的保障,对“地摊经济”的松绑,确实对民生经济的扶持,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店铺无利可图,趋利而行,关门摆摊,那么会流失国家税源,损害国家利益。
三、解决地摊问题的建议
(一)建规立制,注重规划。“地摊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众多底层人民的实际问题,如何抓住“地摊经济”的“牛鼻子”,既保障民生经济问题,又保障城市发展秩序,制度和规划是重要的两个抓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地摊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摊主信息登记制度、诚信经营考核管理制度等,“放”“管”结合,有序经营;二是规划区域经营。在城区重点规划部分区域设立流动摊位贩卖点,规定经营地点和时间,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不扰乱交通秩序。
(二)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一是积极引导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扶贫户、有创业意向的群体加入;二是做好政策支持,人社局、综合执法局、银行等有关部门出台可行政策,刺激行业发展;三是根据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引导开展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四是积极引导城市居民,解放思想,以包容、开放、接纳的态度看待“地摊经济”及经营群体,消除误会。(三)创新方法,加强监管。地摊经济考验社会治理能力,“放”不等于放任,“管”不等于“一刀切”,既要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又要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以求释放每一个经济细胞的活力。一是转变管理方式,要彻底地从“粗暴式”管理转变成“服务式”管理,倾听群众述求,精准施策;二是在地摊经营区域设置治安管理亭,加大巡逻力度,保障经营秩序。三是定期开展座谈会,倾听摊主及城市居民的意见,及时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中心城区地摊现状
1、河滨南路(水南段),现存在180余条摊点,主要经营服饰、鞋子、小百货、儿童玩具、冷饮水果等摊点;
2、裕丰南大道(城东小镇路口),现存在8条工具车水果摊,主要经营时令水果;
3、芦洲大桥头(老年活动中心口)现存在12条工具车水果摊,主要经营时令水果。
二、试行原则及监管内容
试行在特定区域摆设地摊,并实行“四确定”、“四不准”。“四确定”指:(1)确定摊位标准,统一摊位面积;(2)确定经营种类,暂定小百货;(3)确定营业时间,小百货经营时间为18:30-22:00;(4)确定责任,企业和经营者承担经营过程中相应的法律责任,街道办事处和城管、市监、交警、商务等部门履行相应的监管责任。“四不准”指:(1)不准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和影响交通秩序;(2)不准露天烧烤、露天现场烹饪食品、露天经营没有包装的食品;(3)不准在校园周边200米内摆摊设点:(4)不准有排放污水废气、乱倒拉圾等破坏市容环境卫生。
三、现场勘查及建议试行区域
1、市政集团停车场(原公交食堂内),占地面积约3000余㎡,可容纳百余条摊位;
2、环城路棚改拆迁区域(分东、西两侧),占地面积各约1000余㎡,可容纳百余条摊位,建议需平整硬化地块,地面施划网格,安装照明设施;
3、国际商贸城(铜钹山大道红绿灯侧),占地面积约400㎡,可容纳30余条摊位,建议地面施划网格。据物业主管反馈,主要经营小百货、服饰、儿童玩具等,由物业进行夜间管理,举办时间时间至8月31日止(具体举办方案以申请人的报告为准)。
四、其他事项
1.经营者应当提前申请、守法经营。愿意服从规范管理要求、希望在室外开展地摊经营活动的居民(困难户优先),需向经营区域所在乡镇(街道)提出申请,所在乡镇(街道)出具困难户证明,办理入市相关手续。之后,所在乡镇(街道)和市监、商务、城管、公安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居民从事室外地摊经营活动实施监管;
2.分类管理室外地摊经营活动。地摊经营场所属于企业的,向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具体举办方案申请报告,并由该企业的物业公司负责经营场地设置和物业管理;公共场地的地点由属地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和运行维护。建议收取必要的运行、维护及保洁费用,用于环境卫生和秩序管理;
3.及时评估试行成果。建议属地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及时评估试行摆设室外地摊的成果,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则稳步推行。
“地摊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近日,中央文明办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做出调整,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前,南京市在“四新”行动计划中曾明确提出了“营造消费新场景,适当放宽临时外摆限制”的要求。南京市城管局也于5月1日正式发布《做好防疫期间临时外摆摊点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现有的3400个临时摊点基础上,再次增加134处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还对一些重要地段的夜间经济配套进行规范充实,促进南京“夜金陵”新消费行动。对此,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于20_年6月11日至20_年7月11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地摊经济’松绑及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40.5%)
B、女(59.5%)
2、您的年龄:
A、18-22岁(14.0%)
B、23-35岁(47.9%)
C、36-59岁(33.1%)
D、60岁及以上(5.0%)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14.9%)
B、中专、初中(28.9%)
C、大专、高中(28.1%)
D、本科及以上(28.1%)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9.9%)
B、企业(21.5%)
C、学校、研究机构(17.4%)
D、政府及事业单位(20.7%)
E、自主创业(16.5%)
F、自由职业(14.0%)
5、您是否会在地摊上消费?
A、是(56.2%)
B、否(43.8%)
6、您每周在地摊上消费的次数是?
A、0次(11.6%)
B、1-2次(47.9%)
C、3-5次(32.2%)
D、5次以上(8.3%)
7、您一般会在地摊上购买哪些商品(多选):
A、生活日用品(20.7%)
B、餐饮小吃(46.3%)
C、蔬菜肉类(36.4%)
D、服装鞋袜(19.8%)
E、化妆品(5.8%)
F、饰品(14.9%)
G、电子产品及配件(17.4%)
H、玩具(28.9%)
I、花鸟鱼虫(22.3%)
8、如果您在地摊上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您会怎么办?
A、回去找摊主理论(13.2%)
B、找相关部门投诉(18.2%)
C、自认倒霉,不追究(34.7%)
D、视情况而定(33.9%)
9、您曾经摆过地摊吗?
A、摆过且坚持到现在(6.6%)
B、曾经摆过,现在不摆了(29.8%)
C、没摆过,但有这个想法(37.2%)
D、没摆过,也没想过(26.4%)
10、您知道南京市放宽了临时外摆限制,新增了1410个临时摊位吗?
A、知道(38.8%)
B、不知道(61.2%)
11、近期,您居住的小区、工作单位或您常去的地方周围有没有新增的流动摊贩?
A、有(38.0%)
B、没有(62.0%)
12、如果您去摆地摊,您会准备做什么(多选):
A、生活日用品(28.9%)
B、餐饮小吃(34.7%)
C、蔬菜肉类(24.0%)
D、服装鞋袜(19.8%)
E、化妆品(12.4%)
F、饰品(14.9%)
G、电子产品及配件(17.4%)
H、玩具(30.6%)
I、花鸟鱼虫(14.0%)
13、您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吗?
A、支持(52.1%)
B、不支持(47.9%)
14、您认为放宽“地摊经济”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31.4%)
B、投机者扰乱市场秩序(33.1%)
C、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43.0%)
D、市容及环境卫生问题(35.5%)
E、噪音问题(30.6%)
F、治安问题(31.4%)
G、商品质量问题(28.1%)
15、在您看来,放宽“地摊经济”对城市发展有哪些好处(多选):
A、保障民生需求,释放消费潜力(29.8%)
B、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复苏(52.1%)
C、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49.6%)
D、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39.7%)
E、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烟火气(32.2%)
16、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更好管理“地摊经济”(多选):
A、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给流动摊贩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42.1%)
B、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间(33.9%)
C、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38.8%)
D、加大对投机分子惩治力度、保护好合法商铺的经营权(34.7%)
E、加强对流动摊贩售卖商品的监管,确保商品质量(32.2%)
F、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盲道,做好清洁卫生(38.8%)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121人,其中男性49人(40.5%),女性72人(59.5%)。接受教育情况:34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28.1%,其余87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71.9%。年龄情况:18-22岁17人(14.0%),23-35岁58人(47.9%),36-59岁40人(33.1%),60岁及以上6人(5.0%)。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12人(9.9%),企业26人(21.5%),学校及研究机构21人(17.4%),政府及事业单位25人(20.7%),自主创业20人(16.5%),自由职业17人(14.0%)。
此次参与调查的121人中,有56.2%的人会在地摊上消费。有47.9%的人每周在地摊上消费1-2次,有32.2%的人每周在地摊上消费3-5次,还有8.3%的人每周在地摊上消费5次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者一般会在地摊上购买餐饮小吃(46.3%)、蔬菜肉类(36.4%)、玩具(28.9%)、花鸟鱼虫(22.3%)、生活日用品(20.7%)五类商品。如果在地摊上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34.7%的人会自认倒霉,不追究,33.9%的人会视情况而定,18.2%的人会找相关部门投诉,还有13.2%的人会回去找摊主理论。
参与调查者中,37.2%的人没摆过地摊,但有这个想法;29.8%的人曾经摆过地摊,现在不摆了;26.4%的人没摆过地摊,也没想过;还有6.6%的人摆过地摊且坚持到现在。此次参与调查的121人中,38.8%的人知道南京市放宽了临时外摆限制,新增了1410个临时摊位,38.0%的人居住的小区、工作单位或常去的地方周围近期有新增的流动摊贩。如果去摆地摊,大多数人会选择餐饮小吃(34.7%)、玩具(30.6%)、生活日用品(28.9%)、蔬菜肉类(24.0%)、服装鞋袜(19.8%)等商品。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2.1%)的人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在参与调查者看来,放宽“地摊经济”虽然可能会存在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43.0%);市容及环境卫生问题(35.5%);投机者扰乱市场秩序(33.1%);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31.4%);治安问题(31.4%)等问题,但也有益于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复苏(52.1%);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49.6%);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39.7%);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烟火气(32.2%);保障民生需求,释放消费潜力(29.8%)。在参与调查者看来,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更好管理“地摊经济”,如: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给流动摊贩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42.1%);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38.8%);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盲道,做好清洁卫生(38.8%);加大对投机分子惩治力度、保护好合法商铺的经营权(34.7%);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间(33.9%)等。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更好管理“地摊经济”,参与调查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给流动摊贩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综合考虑住宅、交通等情况,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并且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间,积极引导商户摊贩合法、合规、规范、文明经营。
第二,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申请人的准入审核,并且严格落实对商户摊贩的动态化监管,定期对卫生、质量、价格等事项进行检查,把握商户摊贩售卖商品的质量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摊贩及时进行清退。
第三,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盲道,做好清洁卫生。加强对临时外摆摊位的巡查管理,禁止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同时督促商户摊贩自觉落实摊点环境卫生责任制,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维护市容环境秩序。
“地摊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地摊经济”是城市的“活化分子”,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无限价值。20_年将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为“地摊经济点赞”,在山东烟台考察期间,李克强总理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xx地处黔北门户,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了解xx城区“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和参考。xx调查队开展“地摊经济”快速调查,通过向流动商贩、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共发放问卷x份,走访居民、流动摊贩、临街商户x余家,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xx地摊经济现状
(一)地摊经营主以低收入、就业难群体为主。一是进城务工农民。随着市民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转移劳动力集聚城市,地摊无需较大投入,经营成本十分低廉,从而吸引农民工流动摆摊设点。二是城镇人口中的无固定职业人群和下岗工人。城镇人口中学历低、无技能而限制就业的人群,因资金短缺、时间限制需要灵活就业的人群,地摊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三是大学生和有创业打算的新型摊贩。为了积累创业第一桶金,增加市场实践,累计创业经验,降低创业风险,部分大学生和创业初始者选择“练摊”。
(二)地摊商品品种丰富,利润区间大,获小利易,获大利难。地摊经营种类主要有早晚餐、服装配饰、果蔬售卖、手机贴膜、烧烤小吃和儿童玩具、小商品等,其中烧烤小吃、果蔬售卖和服装配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据调查数据显示,地摊日营业额在80—500元,利润在20%-40%。xx一般普工工资80—120元/天,技术工工资250元/天,流动摊贩日均收入120左右,属于中等水平,流动摊位收入基本能维持一家人在xx生活。
(三)地摊经济就业门槛低,逐步发挥做大就业“蓄水池”作用。地摊就业无年龄、学历、时间限制,就业门槛低、成本低、形式灵活,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有效增加了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范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简单的小摊位解决1人就业占56.67%;解决2人就业占40%;解决3人就业占3.33%。
(四)居民有地摊消费情怀,对地摊经济包容度提升。一是居民中大部分有地摊消费经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调查居民中60%表示有过地摊消费经历,对地摊消费有特殊情怀,能够接纳地摊经济。近期30%的居民经常在地摊消费;30%的居民偶尔会在地摊上消费;有40%的居民表示没有在地摊上消费过。二是绝大部分居民认可地摊经济,对地摊经济支持度大。虽然地摊经济看似不起眼,与工业经济相比,难以起到明显的经济拉动作用,但居民对地摊经济持高度认可态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发展地摊经济,46.67%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36.67%的居民表示比较支持;13.33%的居民表示一般支持;仅3.33%的居民表示不支持。
二、地摊经济的意义和存在问题
(一)地摊经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形式。
1.增加就业岗位。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主动发力,更需要社会发力、市场发力。地摊经济由于具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特别是处于脱贫攻坚决胜期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特殊情况下,积压的就业弹性需要得到释放,发展“地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就业渠道、满足了就业的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解决了部分人口生计问题。
2.方便市民购物。地摊因其受空间影响小,不仅成为了大商场、大超市、大卖场的有益补充。流动的地摊也方便了居民的日常购物,在逛街或者下班的时候就可以购买各种日常生活的瓜果蔬菜或者小商品,方便快捷。同时,由于地摊经营成本低,大部分商品价格要低于商铺或超市,既节省了部分开支,又满足了居民低消费需求。
3.拉动经济发展。地摊是最活跃的交易方式之一,快速流通的商品一方面增加了个体经营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延长了生产企业销售链,加快了企业资金回收,激活了市场需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增添人文气息。城市化发展不能一味追求光鲜亮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结构的客观存在,地摊的发展让一座城市有了活的灵魂,无论是路边小摊的“酒拳”、公园里众人对破解残棋人的“指点”、还是广场边上吉他“神曲”,都是本真的生活方式,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人文情怀。
(二)地摊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五大问题不容小觑
1.污染环境卫生。流动地摊经常出现摊位零乱,噪音较大,油烟飞扬、污水处理不及时、果皮和垃圾乱扔等影响环境卫生情况,加上摊主和消费者都容易有各种不符合城市文明的举止,影响城市市容秩序。
2.影响交通秩序。流动摊贩多在热闹路段、学校门口、小区门口、景点门口等人群多的地方占道经营,且多为车流、人流高峰期,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
3.增加管理成本。流动商贩大都是小本经营,无固定场所,无固定时间,管理部门很难掌控,在实际管理中无法实现集中统一有效的管理;加之其流动性强,很多影响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等行为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了群众投诉的热点、社会反映的焦点和城市管理工作的难点。
4.权益保障困难。“地摊经济”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相对于正规店铺,有着价格低廉的优势,吸引不少顾客。但流动摊贩不少存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行为,加上不缴税款,自由定价,侵害了消费者以及合法经营单位的利益,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5.国家税源流失。从国家总体层面来讲,“乘车缴费,经营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收入的保障,对“地摊经济”的松绑,确实对民生经济的扶持,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店铺无利可图,趋利而行,关门摆摊,那么会流失国家税源,损害国家利益。
三、解决地摊问题的建议
(一)建规立制,注重规划。“地摊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众多底层人民的实际问题,如何抓住“地摊经济”的“牛鼻子”,既保障民生经济问题,又保障城市发展秩序,制度和规划是重要的两个抓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地摊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摊主信息登记制度、诚信经营考核管理制度等,“放”“管”结合,有序经营;二是规划区域经营。在城区重点规划部分区域设立流动摊位贩卖点,规定经营地点和时间,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不扰乱交通秩序。
(二)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一是积极引导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扶贫户、有创业意向的群体加入;二是做好政策支持,人社局、综合执法局、银行等有关部门出台可行政策,刺激行业发展;三是根据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引导开展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四是积极引导城市居民,解放思想,以包容、开放、接纳的态度看待“地摊经济”及经营群体,消除误会。(三)创新方法,加强监管。地摊经济考验社会治理能力,“放”不等于放任,“管”不等于“一刀切”,既要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又要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以求释放每一个经济细胞的活力。一是转变管理方式,要彻底地从“粗暴式”管理转变成“服务式”管理,倾听群众述求,精准施策;二是在地摊经营区域设置治安管理亭,加大巡逻力度,保障经营秩序。三是定期开展座谈会,倾听摊主及城市居民的意见,及时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摊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助力复工复产复业复市,按照中央、省、市相关工作部暑精神,拟在中心城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作如下调研汇报。一、中心城区地摊现状
1、河滨南路(水南段),现存在180余条摊点,主要经营服饰、鞋子、小百货、儿童玩具、冷饮水果等摊点;
2、裕丰南大道(城东小镇路口),现存在8条工具车水果摊,主要经营时令水果;
3、芦洲大桥头(老年活动中心口)现存在12条工具车水果摊,主要经营时令水果。
二、试行原则及监管内容
试行在特定区域摆设地摊,并实行“四确定”、“四不准”。“四确定”指:(1)确定摊位标准,统一摊位面积;(2)确定经营种类,暂定小百货;(3)确定营业时间,小百货经营时间为18:30-22:00;(4)确定责任,企业和经营者承担经营过程中相应的法律责任,街道办事处和城管、市监、交警、商务等部门履行相应的监管责任。“四不准”指:(1)不准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和影响交通秩序;(2)不准露天烧烤、露天现场烹饪食品、露天经营没有包装的食品;(3)不准在校园周边200米内摆摊设点:(4)不准有排放污水废气、乱倒拉圾等破坏市容环境卫生。
三、现场勘查及建议试行区域
1、市政集团停车场(原公交食堂内),占地面积约3000余㎡,可容纳百余条摊位;
2、环城路棚改拆迁区域(分东、西两侧),占地面积各约1000余㎡,可容纳百余条摊位,建议需平整硬化地块,地面施划网格,安装照明设施;
3、国际商贸城(铜钹山大道红绿灯侧),占地面积约400㎡,可容纳30余条摊位,建议地面施划网格。据物业主管反馈,主要经营小百货、服饰、儿童玩具等,由物业进行夜间管理,举办时间时间至8月31日止(具体举办方案以申请人的报告为准)。
四、其他事项
1.经营者应当提前申请、守法经营。愿意服从规范管理要求、希望在室外开展地摊经营活动的居民(困难户优先),需向经营区域所在乡镇(街道)提出申请,所在乡镇(街道)出具困难户证明,办理入市相关手续。之后,所在乡镇(街道)和市监、商务、城管、公安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居民从事室外地摊经营活动实施监管;
2.分类管理室外地摊经营活动。地摊经营场所属于企业的,向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具体举办方案申请报告,并由该企业的物业公司负责经营场地设置和物业管理;公共场地的地点由属地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和运行维护。建议收取必要的运行、维护及保洁费用,用于环境卫生和秩序管理;
3.及时评估试行成果。建议属地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及时评估试行摆设室外地摊的成果,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则稳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