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_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平利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深入全县11个镇和15个当年脱贫村,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贫困对象、与镇村干部座谈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展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帮扶到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创业、实施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开展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瞄准扶贫目标。20_年底市上核定我县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57万人。通过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识别贫困户18490户44831人,建立完善了贫困对象信息档案。找准致贫原因,按照七个一批分类实施脱贫。分年度落实脱贫任务,其中20_年脱贫村15个、脱贫人口4030户11710人。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脱贫攻坚县指挥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级作战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督察督办、问责问效,压力层层传导到位。三是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筹集财政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15个当年脱贫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同时整合部门行业扶贫项目资金1.44亿元,集中用于当年脱贫村。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信贷资金4.5亿元。出台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最高限额3000元的奖扶政策,为贫困户建房和发展产业解决资金困难。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脱贫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规划对接落实,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390个行业脱贫攻坚项目中,有37个已经竣工,209个正在建设,还有144个项目处于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阶段。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方面,以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劳务创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现有政策,各负其责做好各批次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工作。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大型标语、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六是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工作机制、贫困村项目建设、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增强;部门政策要求与脱贫攻坚要求还不够协调一致;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强。整合的1.44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部门对接落实不到位;除开当年脱贫村,后期脱贫村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具体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各项惠农政策散落各部门,亟需进行整合;镇村脱贫攻坚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抓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存在忽冷忽热现象;少数镇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依赖包帮部门的思想较为突出,存在被动应付、等缓看等消极思想;少数部门和包帮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少有力抓手,驻村帮扶成效不明显;5321贷款政策,少数经办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执行口径不统一,手续不够简便。四是群众教育引导有待深化。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相互攀比,以当贫困户为荣;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成为贫困户。
2、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展迟缓。一是项目对接不到位。贫困村脱贫标准没有完全与项目对接,有的标准缺少项目支撑;部分贫困村所报项目在部门对接过程中缩水严重。二是项目实施效率低。贫困村水、电、路、堤等项目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表上,没有到落实层面;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限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堪忧。
3、易地搬迁难度较大。一是集中安置开工率低。全年49个集中安置点,仍有13个未动工建设,贫困户建房40%仍未开工,部分村交钥匙工程尚未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旧房改造尚未全面启动。10400元补助标准偏低,贫困户旧改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户土坯房的比例很高,按照砖混结构房屋不低于60%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年底实现目标难度较大。三是集中和分散安置比例与实际需求脱节。自然土地条件较差的镇村难以安排符合规模要求的安置点,分散建房又有比例控制,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还存在如果安置过于集中,将给部分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贫困程度加深的问题。四是两灾户搬迁安置实施难。部分边远镇村存在没有地方安置、农户没有搬迁能力、远离土地资源、交钥匙工程不愿入住等问题。
4、产业扶贫困难较多。一是产业规划项目落实难。部分贫困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劳力,没有经济基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产业项目见效周期较长,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二是种苗供应不足。本地种苗供不应求,种苗价格上涨迅猛。贫困户购买外地调运种苗,没有质量保证,死猪、死鸡现象突出。三是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没有相应的经验技术储备,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四是存在市场风险。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增产不增收。五是产业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当前部分产业大户、合作社缺资金,规模效益低,贫困户就地就业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乏力。
5、健康扶贫任务重。一是健康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合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新农合总体补助标准相对较低,患者住院自付费用较高,特别是大病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医疗报销结算服务有待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付费结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健康扶贫标准不够清晰。贫困户医疗服务缺少明确规范标准,存在过度治疗等问题,导致健康扶贫资源浪费。四是解决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问题难度大。根据调查,我县因病致贫人口中负债2万元以下的1843户,2-5万元的56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广佛镇松河村仅尘肺病人达70余人,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6、兜底脱贫有待完善。一是兜底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有待规范完善。扶贫兜底对象与民政低保对象不一致,部分需要兜底人员实际将落空;低保评定中存在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状况界定难、踩线群众认定难、民主与集中结合难等问题;五保标准执行不到位,对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漏保问题;部分行动不便、自主意识差的重度残疾人没有户口、身份证、残疾证,不能享受政策。二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有待明确。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集中供养设施不足,分散供养五保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有待明确落实。瘫痪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敬老院不接收,缺少相应的特殊救助护理机制。临时救助手续不够便捷,救助覆盖面有待扩大。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建议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复杂,群众期望值高,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上升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增强标准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用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干群一心、上下合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要坚持政出一门,各部门脱贫攻坚有关文件须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查协调一致后统一发出。增强工作前瞻性,未雨绸缪,前后一致,标准统一,同时要建立政策制定的修正机制。项目审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无纸化集中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强化工作保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增加镇村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力量,适当追加镇村行政办公经费,加强工作培训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二是要加强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责任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对接落实到位。要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政策资源,尽快分别制定出台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实施方案。5321小额贴息贷款要简便放款流程,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防范监管机制。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各部门的所有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口径,干部人手一本,贫困户户均一册,方便干部学习掌握,引导群众理性依规寻求帮助。后期脱贫村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应当采取分期安排项目资金、先给指标后结算等方式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脱贫,减轻后期工作压力。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统筹安排人财物,杜绝消极应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诿现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要明确突出镇村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要强化督查问责,把不定期暗访抽查和定期督察督办相结合,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要启动问责问效。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四是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宣传部门要组织通过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人穷志不短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贫困户转变贫穷光荣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击力度,引导群众守法脱贫致富。司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宣传和救助,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贫困村项目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对接落实。要强化标准意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脱贫标准要用项目一一对接支撑,确保年底能够按标准验收过关。各职能部门要按贫困村脱贫标准主动到村对接落实项目,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贫困村项目资金整合分配制,采取项目资金总额核定、产业与基础设施比例控制、镇村自主申报、部门对接落实的办法,破解贫困村项目争取难、上下不一致、对接不了的问题。二是要抢抓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采取打包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启动落实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要就贫困村项目落实开展专题督查,确保所有项目对接落实到位,有人抓,有人管,能够按时完成。
3、强力推动实施易地搬迁。一是加大集中安置推进力度。尚未开工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要尽快启动建设。贫困户集中建房,包帮干部要逐户敲定落实,督促尽早开工,同时应当加强建房技术规范和用材安全指导。统规统建交钥匙工程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确保年底贫困户能够入住。二是要全面启动旧房改造。明确旧房改造验收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水平。要通过先实施改造、后兑现政策、分户签订协议、统一组织施工等多种措施尽快全面启动旧房改造。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可以和交钥匙工程相结合,贫困户易地购买安全住房,可以享受政策。三是分类解决两灾户问题。提请省上相关部门对滑坡体进行评估,力争销号一批。国土部门加大滑坡体治理项目申报力度。两灾户搬迁结合农户实际,分类采取措施动员搬迁。四是适当调整集中与分散安置比例。在全县集中安置率总体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条件相对好的镇适当提高集中安置比例。对自然条件差的镇,按照就近安全避险的原则,适当扩大分散安置比例,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4、因户施策推进产业落实。一是尊重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实际。产业规划尽量选择贫困户具有经验技术基础的项目。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充分考虑其自身能力基础,规模不宜过大。适当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奖扶政策最高限额标准。政策兑现标准要切合贫困户的能力实际,降低门槛。二是要加强种苗供应管理。要通过引进技术本地育苗等措施加大本地种苗供应力度。扶持建立本地种苗良繁供应基地。外地调运种苗要与种苗供应方签订风险防范协议,保证种苗成活率,避免给贫困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种苗供应市场管理,防止种苗价格任意上涨。三是加强产业技术指导。要大力倡导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提升贫困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猪、鸡、牛、羊等畜禽养殖和绞股蓝、茶叶、核桃、魔芋、猕猴桃、蚕桑等种植项目分品种、分项目及时编发简明技术规程明白纸,并加强对贫困户和包帮干部的技术培训指导。高度重视畜禽防疫,组织动员县、镇、村畜禽防疫力量全面抓好畜禽防疫工作。四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贫困户发展产业产品信息收集监测发布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准确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加大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力度。建立贫困户农产品收购补贴机制,对于按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的,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五是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代饲代养、务工、种苗供应和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增加贫困户资产收入、务工收入,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风险。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在项目争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共享市场信息资源,连接内外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5、完善服务开展健康扶贫。一是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将贫困人口医保参合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适当提高对贫困人口新农合基本补助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建立因病返贫救助制度,整合其它救助资金兜底解决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问题,通过分期分批救助等形式积极帮助化解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医保补助、困难救助一站式结算机制,最大程度简便医疗和结算手续,减轻就医资金压力。三是要制定健康扶贫就医服务标准。对贫困对象就医服务,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既要保证贫困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又要防止无原则要求提高服务标准、过度治疗等浪费健康扶贫资源的现象发生。四是要综合运用其它脱贫方式。对部分多种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在实施健康扶贫的同时,综合运用其它扶贫方式帮助真正摆脱贫困。如对尘肺病等重大特殊患病人群,建议进行政策兜底。
6、织牢网底落实政策保障。一是完善兜底对象识别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低保评定办法。坚持将家庭收入核查作为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民主评议作为重要参考,减少评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全面准确执行五保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行应保尽保。积极探索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认定机制。建立主动服务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工作服务队进村入户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办理户口、证件、身体检查等服务。要稳妥做好五保、低保的核退工作,确保所有五保、低保都是贫困户;同时要确保需要兜底的对象能够全部纳入五保、低保。二是要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对接省市政策稳妥推进扶贫和低保两线合一,落实完善分类施保,建立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渐退低保帮扶。加快敬老院、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落实解决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用。建立瘫痪等失能人员特别护理救助机制,一方面可以由村组聘请人员进行护理,政府解决护理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在敬老院等机构开设失能人员特殊护理床位,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同时要加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兑付力度。精神病人由残联、合疗、民政三家共同救助解决住院和家庭托养费。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适当增加基层自主权。积极发挥保险作用,兜底对象购买养老保险,由各级政府和兜底对象按一定比例分担费用,进一步提高兜底对象保障水平。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努力夯实扶贫工作基础,积极有序推进重点工作,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凝聚脱贫攻坚合力,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作为市人大农工委委干部,根据日常工作中掌握的一些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情况,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了解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认识还有“误区”。部分贫困村、贫困户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幻想着“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错误地认为脱贫攻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是政府要我脱贫而不是自己想要脱贫,党委政府理应对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到大包揽、全兜底,而忽视了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甚至出现贫困光荣、争吃低保的怪现象。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思想上存在“怕领头、怕担当”的顾虑,引领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帮扶单位、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观念不强,帮扶工作不深入,帮扶举措不扎实,思路不宽、方式不活、办法单一,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存在畏难情绪、厌战情绪、应付情绪。
2、政策落实尚存“盲区”。政策宣传还不到位,部分贫困群众担心脱贫摘帽后享受不到各项政策补助。健康扶贫方面,部分贫困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场所建设滞后,标准化公共产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还有较大差距;部分边远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医生岗位补贴政策尚未执行到位;县直医疗机构“三免四减半”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慢性疾病认定审批程序多、时间长,影响到患者就医及治疗。保障扶贫方面,多数地方在农村低保与贫困人口两项制度衔接中,对农村低保对象与贫困人口重叠率作出了规定,导致贫困人员与低保对象指标相互挤占,从而产生了不少矛盾,有待妥善处置,否则将会影响第三方评估测评的满意度。安居扶贫方面,仍有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户居住在危旧土坯房中,按照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安置建房,仍需做好过细的政策解释和思想动员工作,努力化解危旧土坯房改建中的潜在阻力,适当满足贫困户居住的客观需要。
3、发展投入相对滞后。虽然各地贫困村或多或少发展了一些种养产业,但“弱、小、散、低”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富民产业对当地贫困户的辐射率还不高,特别是没有劳动人口和生产资源的贫困户大多被挡在产业发展之外,这部分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缺乏保障。多数地方乡村旅游处于粗犷式开发发展阶段,产业链条不长,综合收益不高,带动贫困群众致富能力不强,旅游扶贫作用发挥不够。相当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组织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撑,已沦为“空壳村”“空心社”,有的甚至还有欠账,导致发展动能不足、带动能力有限。现有农村公路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实际所需资金与既有补助标准相差较大,各地扶贫资金投入与实际所需缺口较大,各级扶贫部门工作经费保障不足,难以满足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需要。
4、机制规范有待提升。扶贫资金监管方面,办法还不够多、力度还不够大,在筹措、使用和管理各环节都存在制度上的缺失。比如,有的乡村向上级部门协调和争取所获得的扶贫资金没有落实到相关贫困村、贫困户,中间截留问题还存在;有的部门扶贫项目资金报账环节过多,走程序时间过长,导致扶贫资金滞留账上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整合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兑现贫困户分红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集中使用于发展产业、企业入股、合作经营缺少必要的风险评估、使用监管办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亟需建立制度予以规范。扶贫档案建设方面,市、县、乡、村四级对贫困户建档立卡表格资料尚未统一规范格式内容,一些贫困户信息表格和帮扶手册填写不全面、不精准、不细致,普遍存在收入认定核实不够准确、外出务工实际收入填写过低的情况,相关资料台账还不够规范。部分行业扶贫职能部门涉及贫困人口扶贫信息资料不健全,收集、归类、管理还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相关佐证资料缺失情况。
二、意见建议
“**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这是******对老区人民的政治嘱托,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此,中央高度关注、省委寄予厚望、百姓充满期待,全市上下要把“作示范、带好头”作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执着追求,鲜明地写在**脱贫攻坚大会战的旗帜上,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以**脱贫攻坚精神汇聚各方力量,以老区艰苦奋斗作风掀起脱贫攻坚新高潮。
一要加大宣传引导,进一步坚定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必胜信心。一是要注重运用各种媒介和载体,深入宣传、准确解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及时将中央、省里对**的特殊关爱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固树立脱贫光荣、政策保留的舆论导向,大力营造鼓励争先、鞭策后进的竞争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戮力攻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要注重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明确“扶贫先扶志”、“扶贫不扶懒”的工作要求,通过典型培树、正反教育等措施,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依靠自己努力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三是要配齐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一点一滴的努力,切实让广大群众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振奋脱贫攻坚的斗志,坚定如期摘帽的信心,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要强化衔接落实,进一步发挥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保障作用。统筹利用好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支持建房政策,按照先难后易、分类实施的原则,优先安排贫困村、解决贫困户,确保贫困人群享受到“安居”政策;坚决兑现教育特殊资助政策,逐步实现对贫困户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资助的全覆盖,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推行大病医疗商业保险和“三免四减半”政策,突出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救治等问题,有效构筑基本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大病救治等多道防线,切实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加快推进全市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强化对已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人口的重点保障,主要通过纳入低保体系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发挥社会保障功能。三要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途径。各地各贫困村要突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产业扶贫业态,注重富民产业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和大户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尽最大可能把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到扶贫产业中来。强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贫困人口实现自主创业或转移就业。推进贫困户资产投资长效化,在有效盘活贫困户土地资源的同时,将投入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给贫困户,使贫困户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能以股东身份享受收益分成,增加财产净收入。
四要规范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和监管机制。各地要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加强档案资料的建设,做精做细贫困户帮扶手册、干部帮扶手册、贫困户收益公示卡等各项建档立卡工作,及时对建档立卡资料进行认真梳理、查缺补漏,尤其要严格按照收入测算口径如实填写贫困户收益,进一步提升各类脱贫攻坚台账资料的规范性、全面性、准确性。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针对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企业入股、合作经营研究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使用监管制度办法,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实现长效监管,发挥预警功能,降低扶贫资金使用风险。
五要严格责任担当,进一步明确帮扶主体脱贫攻坚的职责使命。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全民脱贫攻坚责任意识,努力构建部门单位、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和党员干部大帮扶工作格局,充分用好各类考核“指挥棒”,级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突出任务分解,明确责任清单,强化目标考核,凝聚攻坚合力。所有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要自觉践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对标对表、加码加力、戒急戒躁,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始终,确保脱贫成效精准、真实、可靠,确保减贫数量、脱贫质量经得起各级评估和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XX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XX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加快推进XX县脱贫攻坚,必须找准导致贫困的症结,研究破解之策,抢抓中央大打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机遇,集中火力拔掉穷根子、甩掉穷帽子。基于此,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安排,我们于9月X日—XX日,深入全县XX个乡(镇、办事处)的XX个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贫困现状
XX县国土面积XXXX平方公里,20_年末常住人口XX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XX%。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万户X.XX万人。近几年来,XX县按照“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主题思路,充分利用好中央、省、州帮扶力量,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贫困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现状可概括为“一高两低三滞后”。
一高:即贫困发生率高。XX县下辖XX个乡(镇、办事处)、XXX个村。20_年全县贫困发生率XX.X%,比全省的XX.X%高出X个百分点,是全省贫困发生率在XX%以上的11个县之一。截至20_年8月,全县贫困发生率大于20%的有XX个村,占全县贫困村的XX.X%,其中XX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超过XX%,X个超过40%。
两低:即农民收入低、财政收入低。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_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XX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X元。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XXXX元、家庭经营性收入XXXX元、财产性收入XXX元、转移性收入XXXX元,分别占XX.X%、XX.X%、X.X%和XX.X%。从财政收入来看,20_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X.X亿元,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发放就需X.X亿元。近年来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超XX亿元,20_年达到XX.XX亿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投入,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融资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非常弱。
三滞后:即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滞后。从经济发展来看,全县经济发展长期滞后,20_年实现生产总值XX.XX亿元,在全省XX个县(市、区)中排名第XX位,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X.XX%;人均生产总值XXXXX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XX%。20_年,全县各项增比进位测评指标综合总得分为XX.XX分,在全省XX个不考核GDP的发展困难县中列第X位。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截至20_年底,全县仅一条高速公路即沪昆高速从县域西北角过境XX公里,不到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X%。国道XX公里,省道XXX公里,其余几乎都是大山深谷间蜿蜒盘旋的县乡道。乡镇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尤其落后,多数乡镇到县城车程在1小时以上,有的甚至需4小时;仍有十分之一的建制村未通水泥路,四分之一的建制村未开通客运班线。原有县城通往XX、XX等乡镇主要交通要道,因XXX水库的修建被淹没截断。目前,全县还有XX%的农村群众未喝上自来水,XX%的行政村尚未通宽带,移动4G网络也未实现全覆盖。从公共服务来看,农村医疗和教育条件落后,全县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仅为XX张,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XX%。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X人,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XX.X%。农村教育普及率不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XX.X%,农村学前教育入学率仅为XXX%。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占XX.X%,患长期慢性病及其他疾病的占X.X%。据统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学、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达XX%。
二、原因分析
XX县是XX省十大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XX.X%,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长期以来,XX县发展滞后,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呈现出“富饶的贫困”。剖析其深度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土地贫瘠破碎,平地极少。XX县位于XX山系东段XX山东北坡麓、XX高原向XX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目前,全县人均耕地不足0.X亩,且XX%以上为坡耕田。二是自然灾害较多。大多数贫困村边远偏僻,灾害性种类较多,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度较大,对农民生产生活危害严重。全县共有XXX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一旦发生“天灾”,殃及面广、受灾程度深。三是“人祸”时有发生。XX属于林区县,火灾是XX农村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全县农村住房XX%为木结构房,且村寨密集,房屋间距较近,加上消防设施缺乏,农户安全用电用火防范意识不强,火灾等“人祸”时有发生。
(二)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自我发展能力弱。一是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是长期以来制约XX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0多年的历史欠账,使XX交通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二是建设用地成本高。XX县平地极少,加上XX水库的建设淹没土地面积XX.XX平方公里,淹没耕地面积XXXX亩,建设用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削山填谷,成本特别高,平均每亩在XX万元以上。三是农业生产生活成本高。耕地边远细碎,农机使用推广难,全县只有X个村能部分使用大型机械耕作,绝大多数靠人力畜力等传统原始劳作方式,难以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三)产业发展基础差,辐射带动能力弱。一是产业发育弱、配套差。目前,XX仍处于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低。20_年XX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XX.XX、X、XX.XX亿元,分别占全省的X.XX%、X.XX%、X.XX%,第一产业占比相对大、第二产业占比小,经济效益低。工业企业少且缺乏带动能力、竞争力强的大企业,20_年全县“四上”企业仅XX家,由于企业自身实力不够,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消化更多的农产品。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受到交通瓶颈、消费市场、物流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加上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各种要素的严重缺乏,XX县城镇化发展缓慢、水平低,县城发展对农村带动能力不足。20_年,XX县城镇化率XX.XX%,比全省的XX.XX%低X.XX个百分点。三是招商引资的难度大。由于交通、用地等条件的限制,来投资开发农村特色资源的外商非常少,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四)深度贫困村投入不足,脱贫摘帽能力弱。一是扶贫项目资金少。从XX个深度贫困村3年累计获得的扶贫项目资金来看总体较少,且因资金有限,为确保贫困村出列计划的落实,往往会整合资金项目集中力量帮扶计划出列村,其余村所得项目资金必然就更少。XX个深度贫困村近3年所得扶贫项目资金累计大于50万元的只有X个,20—50万的有XX个,10—20万的有XX个,小于10万的有X个。二是产业项目资金少。由于XX县贫困村基础条件都比较差,贫困村获得的扶贫项目资金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发展产业项目资金少。
(五)思想观念落后,自主脱贫意识弱。一是人口素质偏低。全县户籍人口XX.X万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XX.X万余人,而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仅有X.X万人。二是农村空心化较严重。20_年底,全县有X.X万贫困人口劳动力,在已就业的X.X万人中,有X万余人是在县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为45岁以上人员,部分田地无人耕种,直接撂荒。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不足。许多合作社有名无实,不仅缺乏致富能人带动,而且缺少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多数都是小打小闹,带动贫困户增收难。据统计,全县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XXX余个,能带动农民发展的不到XX%,近半数合作社只有X至X个社员,有的甚至是只注册、未经营的“空壳社”。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能力弱。村干部老龄化严重,45岁以上的农村干部占总数的XX.X%,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XX.X%。全县农村党员30岁以下的仅有XXX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X.XX%,51岁以上的有XXXX名,占XX.X%。
三、攻克贫困堡垒的对策建议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推进XX县脱贫攻坚,要抓住中央定点帮扶的机遇,紧紧围绕“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主题思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定目标,分类采取脱贫措施。一是在条件较好,有生产资源、有劳动力的“两有”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X.X%。此类贫困户可结合其资源条件和能力素质,立足实际发展产业帮助其脱贫。二是居住在立地条件差,公共基础设施难以延伸和保障,生产成本高、生活成本高的“两高”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X%。此类贫困户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重点解决好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实现“搬迁即脱贫”。三是有一定文化,但缺技术、缺资金的“两缺”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此类贫困户可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水平,有计划的组织外出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等助其脱贫。四是因学、因病致贫的“两因”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X.X%。此类贫困户通过落实教育专项扶贫、慢性病大病兜底救助、选聘护林员等扶贫政策确保其脱贫。五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低,自身能力不足,无力脱贫、无产业可发展的“两无”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X.X%。此类贫困户采取社保兜底的办法,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范围,通过减量提标,实现应保尽保、托住底线,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
第二,抓项目,补齐发展短板。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规划建设XX县城乡快速交通网络,加快推进XX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交通难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组组通公路”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二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借鉴推广XX县“五个三”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细落小落地,做到应搬尽搬。三是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做好XXXX名护林员的选聘工作,确保再争取XXXX名护林员指标,让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就地脱贫,由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变成受益者。四是加大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力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医疗救助、慢性病兜底救助“四重医疗保障”制度,深化慢性病兜底救助试点探索,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第三,兴产业,做优生态长板。一是念好“山字经”。大力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把以园方公司为龙头的“房—板—林”一体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力争年产值达到XX亿元以上。因地制宜发展小香鸡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泉涌”发展。采取“林—药”结合,引导群众扩大钩藤、青钱柳种植面积,做大做强“XX钩藤”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二是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水上经济、水下经济,让贫困群众“靠水吃水”。做好做足旅游扶贫的大文章,加快实施“旅游+大数据”计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XX县城和XX城两个5A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XX国际山地森林温泉康养谷,发展以XX文化为重点的研学体验旅游。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夯实发展“基石”。加大交通水利城镇建设投资力度,20_年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增强发展的能力。
第四,促改革,释放更多“红利”。一是深入推广“三变”改革经验,盘活农村林地等资源,增加群众资产性收益和投资性收益。二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争取上级财政加大对XX县转移支付规模,形成支持XX县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三是探索政府性工程“以工代赈”扶贫模式。把包括县乡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基本农田、小流域治理在内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建设,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四是创新推进金融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积极开发产业“保险”产品,针对小香鸡、商品猪、商品林、钩藤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积极推动种养殖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等综合性保险。五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商”的产业脱贫模式。坚持走“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之路,使村级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
第五,建机制,增强脱贫攻坚合力。一是发挥好脱贫攻坚“指挥部”的作用。继续坚持和完善XX县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机制,发挥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易地移民搬迁、社会兜底扶贫、生态补偿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旅游扶贫等XX个脱贫攻坚指挥部的作用。二是创新干部激励机制。在党政主要领导不脱贫、不脱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脱贫贡献大、成长进步快”的正向激励机制,对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的干部,破格提升政治待遇、工资待遇,让干部有盼头,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脱贫攻坚干劲。三是加大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四是加大各方帮扶力度。抓住中央定点帮扶的机遇,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的倾斜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