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增效三大主题,紧扣“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在加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基层人才队伍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我县基层农业技术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X县不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主要有4支技术人才队伍。
一是政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X县共有农业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X个,分别是X、X等,专业技术人员X人,涉及农业、林业、畜牧等。按行业分,农业X人,林业X人,畜牧X人。按职称分,高级X人,中级X人,初级X人。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人才队伍。X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农业合作经济组织X个,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蔬菜X个,共有专业技术人员X人。
三是高校专家教授队伍。X县与X大学等X个高校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教授X人,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按职称分:教授X人,副教授X人,讲师X人。
四是农民自身队伍。现有懂技术、善经营、精管理、富经验的本地“土专家”“田秀才”X人,职业农民X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领导重视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加强全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X县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重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人才机构、人才资源、人才利用等重要事项,围绕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工作重心等方面研究部署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建立了科学的用人机制,使此项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是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机构队伍。近年来,X县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和特色产业,不断完善机构建设,适应新时代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先后成立了县X站、县农业科研中心等农技推广机构,为壮大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奠定了基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不受毕业生青睐的工作,为破解这个难题,X县主动出击,通过到定向招聘、绿色通道、快速补充紧缺人才等方式,不断充实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近年来共引进专业技术人员X人,其中研究生学历X人,高级职称X人。在补充人员力量的同时,突出提高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在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重,将专业技术人员送出去“取经”,沉下来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省、市技能大赛舞台来检验水平,让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线战场上得到历练。
三是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不断吸引技术人才。近年来,X县持续落实农业优惠政策,加大社会农业组织建设,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吸引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成为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建设者,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才格局。如:位于X乡的X农资公司在短短3年时间内,延伸服务链条,从单一的销售业务逐步发展为集农资销售、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连锁企业,与该公司长期合作农业教授X人,高级职称人才X人,常驻专家X人,为提升科级含量、发展壮大当地农业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真正成为了当地的“农民之友”“致富之源”。
四是注重发挥政府职能,不断增强队伍建设。X县以职业农民培育为重要抓手,以将农民就地转化成技术员为目标,不断壮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近三年,举办开展各类培训班XX余期次,培训农民XX人次,其中农业类X次,林业类X次,畜牧类X次。其中,参训龙头企业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种养大户X户。按照贴近主导产业、贴近农时季节、贴近服务对象的原则,选取X栽植、蔬菜种植、X养殖技术为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农业专家培训与种田能手示范相结合等培训模式,认定职业农民XX人。通过培训,传统农民就地转化为农技推广员,大大提高了“职业农民”的造血功能,壮大了技术人员队伍。
五是注重搭建沟通平台,不断加强人才交流。为解决农业专家匮乏问题,X县积极与高校加强技术合作,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农户”模式,利用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资金、人员、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建立农技推广服务专家库和科研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农资、培训和技术服务。目前,专家库涵盖农、林、畜、果、菜五大产业,吸纳专家X人,其中教授职称X人,高级职称X人。我们还将干部职工、种养殖能手、社会技术人员“送出去”,到高校和其他科研示范基地“取经”,学习引进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水平。
三、取得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近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和技术能手,这些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于县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现状的实地调研得出以下结论: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35岁以下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但近年来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增幅明显;职称结构较稳定,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而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出现脱节现象。
关键词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湖南长沙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_)12-0309-02
党的***以来,中央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但人才的短缺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拦路虎”之一。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于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农业产业化开发方面相对落后,需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攻关,这直接有赖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而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基层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中坚力量,由县到乡镇再到各个村以及各个农户,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最终也是最关键环节,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的实地调研和访谈,试图了解其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是典型的城郊型县,交通便利。长沙县总面积为1996.66km2,总人口为103.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69.7万,城市化率为57.42%。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年无霜期300d左右,不存在永久冻土。耕地面积为58047.08hm2,园地面积为2711.12hm2,林地面积为88161.52hm2,草地面积为516.84hm2;森林覆盖率42.5%,林木绿化率48.04%,活立木总蓄积371万m3。长沙县既是省级农业创新示范区,也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2]。
1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条件及人才队伍结构数据分析
1.1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条件
长沙县现有3所省级农校,4所市级农校和8个市级示范农科教中心。自20_年以来,县农广校(县农科教办)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科教办)为龙头,涵盖省、市、县、乡镇、村、组各级培训体系,全县有省级示范农校3所,市级示范农校4所。农民教育培训基地305个(其中县级2个,乡镇22个,村级274个,组级3个,龙头企业5个)。讲师团教师46名(其中专家型的教师14人,基层技术员及专业教师系列20人,农民行家系列12人)[3-4]。
1.2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
笔者通过对长沙县农业局进行实地访谈,结合长沙县近3年的农业科技人才相关数据做如下整理分析。
1.2.1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20_―20_年,在岗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波动较小,20_年因个别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并,人数稍有下浮;20_年在岗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有所回升。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在岗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虽有增长,但仍为个位数,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35~45岁和45~55岁的2个年龄阶段的农业科技人员是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中坚力量;55岁以上在岗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各年份和各年龄分层中占比最高,反映出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严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从事农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1.2.2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受教育程度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当前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中高中和中专学历层次的人员占到了全体人员的半数;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人员数量总和整体低于高中/中专学历层次的人员数量;但高学历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可见,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但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20_―20_年人数总和占总人数百分比分别为40.74%、55.38%、42.67%,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本科及以上人数20_―20_占比分别为19.75%、30.77%、28.00%,增幅明显。
1.2.3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职称结构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20_―20_年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各职称层次人员数量比例稳定,20_年高级职称人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20_年因个别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并重组以及部分高级职称人员退休带来变化。总体而言,20_―20_年高级职称的人员百分比分别为23.46%、10.77%、17.33%,总体呈下降趋势;20_―20_年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员总数百分比分别为50.62%、60.00%、54.67%,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数分别为41、39、41人,总体没有变化;而20_―20_年助理级和技术人员总数百分比分别为25.93%、29.23%、28.00%,总体呈上升趋势,人数分别为21、19、21人,总体没有变化。可见,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职称结构较稳定,其中各职称人数中,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其次是高级职称和技术人员人数相当,使得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再次是初级人员数,而人数最少的是助理级人员。而助理级人员也正是35岁以下年轻人居多。20_―20_年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
2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访谈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笔者对长沙县部分农业科技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主要涉及长沙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情况、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体系、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考评与奖励政策等相关问题。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2.1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湖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为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区县“三农”的发展,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三农”的关键。省政府对各县、各乡镇的农业科技在编人员进行整改,推行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当前,农业科技人员的选拔参照公务员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通过者才能上任工作;长沙县农业局及其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农业科技人员1年工作的业绩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待遇逐年提高,在岗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与公务员水平持平。但在各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出现在编人员不在岗和其他部门工作借调的现象。
2.2长沙县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情况
省政府每年为各区县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提供财政支持,长沙县农业局根据年初各乡镇上报的农业相关学习需求进行汇总和统计,统一由县政府安排培训事宜。但因为实际条件的限制,培训时间一般较短,培训学习提供的实践型学习较少。长沙县农业局组织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课程,政府为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每人1000~3000元不等的培训费用。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出现的问题在于培训人员多针对于农村合作社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对培训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高,对农民群体的适应性有待加强。长沙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高,普通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程度较低,很多普通农民也不愿意参加培训,多数是在进行农业生产中出现问题时才会愿意寻求相应的帮助,所以使定时定点的培训所起到的作用和实效有所限制。因此,农业科技人才在技术推广方面要更多为农民提供经常性的“咨询”指导工作,技术要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这是对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尤其是技术推广类人才的重要素质要求。
2.3长沙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而且具体到个别乡镇农业科技人才紧缺,时常出现各乡镇之间的借调,同时年龄上出现断层现象,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堪忧。长沙县涉农企业对技术研发人才的需求居于首位,而农业主管部门认为提高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农业的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急需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可见,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目前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学术型而缺乏应用推广型,尤其是能吃苦耐劳,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可以与农民进行良好沟通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与农业科技应用人才。而农科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不同程度上出现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的现象,值得相关农科教育部门反思与改进。
3结论
首先,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完善,但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不够紧密。拥有省、市2级农校7所,形成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龙头的县乡镇村组各级培训体系,其中以村级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基地274所,培训基地农业科技人才为农户提供的是固定时间、地点的培训,但是农户需要的是田间地头遇到问题时及时的“咨询”服务,这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服务的方式与农户本身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方式上的不匹配现象,所以需要探寻及时提供技术咨询的方式、方法,比如电话、网络、书籍,针对年轻农民的微信公众号服务以及入户进田间的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农科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学习提升机会、加强与高校沟通资源共享,建立“产学研”一体模式,形成双赢多赢格局。
其次,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35岁以下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这需要政策调整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否则会形成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后备力量匮乏的局面。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以高中、中专学历占人数的50%以上,20_―20_年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增幅明显,这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提供了良好基础。职称结构较稳定,其中各职称人数中,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其次是高级职称和技术人员人数相当,使得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而人数最少的是助理级人员。而助理级人员也正是35岁以下年轻人居多。20_―20_年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
最后,从中央到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区县“三农”的发展,这为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条件,省政府对各县、各乡镇的农业科技在编人员进行整改,推行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功能,为农科科技人才发展提供更良好的发展、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人员待遇逐年提高,在岗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与公务员水平持平。但在各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出现在编人员不在岗等现象,引起资源浪费和不良影响。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出现脱节现象,需要相关农科教育部门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做出调整,重视技术的发明、应用、推广和人才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
4参考文献
[1]赵泽洪,全薇.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效应与基本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_(3):304-307.
[2]宋华明,余柳,单正丰.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人才分层培养:问题与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4):120-125.
[3]罗鹏,杨学德,张为,等.浅析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_(3):91-93.
[4]陈新忠,李忠云,李芳芳,等.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_(1):135-139.
关于县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宣区人才[20_]1号文件要求,我委对全区农业从业人员进行了综合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辖26个镇乡办事处,177个村,42个社区。总人口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2万人,农业劳动力45万人。现有各类实用人才1.55万人。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多种培训,努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1、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根据我区农业生产特点及农民需求安排新型农民培训内容,授课方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操作性强,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培训面、增大培训力度,20_年共组织农民培训910场次,培训农民达8万多人次。
2、开展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系统的专业培训。每年市区农委都举办农技人员培训班,请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的教授为农技人员集中培训。分析讲解当前最新的农业生产形势、种养殖技术。通过培训,让农技人员学习了解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为农服务的本领。
3、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广大农技人员按照包村联户制度要求,每人联系10个大户和一个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大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培养他们成为种、养殖能手。今年参加包村联户的农技人员219人,联系服务2184户。
4、组建农业科技人才咨询服务团。根据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送科技下乡"等各类咨询服务活动。通过专家答疑、播放光盘、散发科技资料等现场培训形式,为农民解疑答惑,每年发放技术资料20余万份。
(二)树立典型,带动发展农村实用人才。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原则,注意发掘先进典型人物,树立一批科技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及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专业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实用人才科技致富、艰苦奋斗的事迹,表彰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热情。通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取得的经济效益,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实现"树立一批典型,带动一方群众,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
(三)依托协会,发展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各种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形式,为人才发挥用武之地搭建舞台。目前,我区建立粮油、植保、畜牧、蔬菜、茶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70个,集聚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扩大了技术辐射半径。另外,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6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在品种更新、产销对接、优质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如我区朱桥乡种植大户吴本生,成立了建成粮油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种植,建立自己的稻米加工企业--本生米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已成为我区粮油生产龙头企业。
(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业活力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中国共产党**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农户、农村经纪人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凡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5万元、2万元;对当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统筹安排15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以项目的形式扶持2-3家规范化程度高、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核心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级优秀实用人才、种养大户、农村科技经营示范户等评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激发实用人才创业的热情。利用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重点宣传一批优秀实用人才带动周围农民致富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实用人才荣誉感。
三、经验与存在问题
(一)取得经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才培养,从外界强化各种措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典型引导使培养对象从主观上形成一种强烈愿望,进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成才的氛围。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论采取何种模式,典型示范的作用不能忽视。
(二)存在问题
随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一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是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老化。我区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相对老化,生产操作是传统技术,老法老样偏多,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强继续教育。同时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很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基本上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其他非农行业,在家从事农业的实用人才年龄大部分都在四十岁以上,缺乏创新精神。
二是农业从业人员水平较低。农村分布面很散,普通农民多,水平较低,多为分散型作业,且生产品种多样。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但目前培训经费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大。
三是农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较高,而大中专、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小农意识强,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环保型、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活存量,扩大总量,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2、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增强,基本建立与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3、更新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创业人才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企业,带动更多人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建议
1、完善扶助机制,创建良好环境。一是服务上支持。建立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开放式农技推广服务协作新机制。二是技术上支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打造"技术+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院校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
2、完善聚才机制,扩张人才总量。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工作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重才用才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认真组织人才工作宣传报道,及时报道我区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流动等环节以及在人才环境营造、人才激励和保障等方面采取的新举措、新成效,大力营造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