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小学疫情防控开学前后校园清洁消毒工作制度
中学小学疫情防控开学前后校园清洁消毒工作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 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 、个人卫生
1. 教师学生要做好健康监护,多到室外空旷场所活动, 多晒太阳。
2. 疫情防控期间,在会议室、教室等人员密集空间佩戴 口罩。
3. 加强手卫生。在咳嗽、打喷嚏后,摸公共物品后,餐 前便后,接触宠物后,有分泌物污染手时都应及时用肥皂或 洗手液,用流动水以“七步洗手法”洗手。
二、环境清洁卫生
1. 校园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各班 班主任要认真引导幼儿卫生打扫工作。
2. 各班每天应及时清理各班垃圾桶,清扫卫生区、清除 校园垃圾,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用拖布清洁一次,小喷壶消 毒两次;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
3. 教室、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 气流通。温暖季节宜实行全日开窗;寒冷季节可在课前和课 1 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 2 次, 每次 30 分钟以上。每天进行环境卫生清洁,保持卫生整洁。
4. 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场所,尽量减少人员进出。
5. 疫 情 防 控 期 间 , 加 强 校 园 、 教 室 、 休 息 室 、 运 动 场 等地的日常预防性消毒。校园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并有 14 天内武汉等疫区停留史或与疫区来人密切接触的,应及时 与当地疾控机构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三 、日常预防性消毒
1. 地面、物体表面消毒。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 250 mg / L 〜500 mg / L 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 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门窗、门窗把手、开关、楼 梯 扶 手 、 水 龙 头 等 高 频 接 触 的 部 位 可 用 250 mg / L 〜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 天至少一次。
2. 手的消毒。学校应在校园内配置足量的洗手设施。疫 情防控期间,学校应配备充足的肥皂、洗手液,放置水管处。
督促幼儿在入校后、离校前、饭前便后、集体活动前后等进 行洗手。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3• 厕所的消毒。
可 用 有 效 氯 浓 度 250 mg / L 〜 500 mg / L 的 含氯消毒剂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
四、随时消毒
学校一旦有师生或工作人员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 2 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立即隔离并报告当地疾 控机构,在疾控部门专业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 关环境实施消毒。
1. 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专业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 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2. 根据疾控部门的专业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相关人员 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其他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 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脓液、痂皮等)等进行严格消毒。
消毒方法可参考如下:
① 对 生 活 用 品 和 随 身 物 品 可 采 用 有 效 氯 浓 度 为 1000 mg / L 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对象和方法可参考日常性 消毒。
② 对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 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 l 〇〇〇〇 mg / L 含氯消毒 剂至湿润。污染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 氯浓度为 2000 mg / L 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污染 物周围 2 米,作用 30 分钟,建议擦拭 2 遍。
3. 对相关人员所在教室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办公 室、宿舍用有效氯 1000 mg / L 〜2000 mg / 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 雾处理或 2〜3 遍的擦拭消毒。
4. 消毒人员应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移交资料。
五、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后,学校环境应及时由 当地疾控机构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六、常见消毒剂及配制
1. 有效氯浓度 500 mg / L 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①84 消毒液(标识有效氯含量 5%):按消毒液:水为 1:100 比例稀释;②消毒粉(标识有效氯含量 12%,20 克/包):1 包消毒粉加 4. 8 升水;③含氯泡腾片(标识有效氯含量 500 mg / 片):1 片溶于 1 升水。
2. 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3. 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七、注意事项
1. 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戴口 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2. 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电源,不要大量喷洒于 空气中或身体上。
3. 建议消毒工作按当地疾控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在专业 指导下实施。
中小学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一、中小学校开学前
1.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3.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4.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5.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
6.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7.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二、中小学校开学后
8.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9.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0.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11.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12.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13.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14.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5.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16.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17.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8.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19.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20.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示范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
三、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21.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22.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向学校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23.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24.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25.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