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场指南 工作计划

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教案精选8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2-12-15 16:38:2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夏季已至,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因此,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教案精选8篇,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

夏季已至,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因此,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严重的可以导致脱水,极个别病例甚至有生命危险。

01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01

注意饮用水卫生

高温可杀灭致病微生物,饮用水需煮沸后再饮用。

02

讲究食品卫生

1)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前,需要加热至热透,因为冰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并不能灭菌。

3)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产品,尤其不在流动路边摊吃海鲜,不要生吃、半生吃水产品。

4)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

5)凉拌菜可加点醋和蒜。

03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注意手的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2)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

3)对养有宠物的家庭,一定要搞好宠物的卫生,同时要告诫孩子不要自己一边吃东西一边喂宠物。

04

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

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病人用过的餐具、便器、卧具都应该消毒,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05

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

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06

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

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注意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透气是减少及消灭致病菌的有效方法。

02

发生腹泻怎么办?

1、不提倡禁食禁水,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症状好转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如果腹泻病情不重,一般通过调整饮食、休息、对症治疗,2-3天内症状即可改善;腹泻严重者,尤其出现脱水症状的,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3、脱水是腹泻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为防止脱水,应多饮一些糖盐水,最好到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已发生脱水或者严重呕吐不能饮水的病人,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嘱采取静脉补液等治疗措施。

4、许多患者一有腹泻就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大部分腹泻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反而不利于腹泻的恢复。如果您不确定是否应该使用抗生素,请到肠道门诊就诊。

5、到肠道门诊就诊的患者,可用干净的小盒子或保鲜袋留取新鲜的大便标本送医院化验,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篇二: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该类疾病主要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故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1、夏季为什么容易得肠道传染病?

(1)病原体繁殖快:当温度升至21℃以上时,细菌繁殖速度加快,35—37℃时细菌繁殖最为旺盛。夏季湿热,是病原体繁殖最恰当的时候,容易形成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

(2)胃酸酸度低:人体正常浓度的胃酸能杀死各种病原体,防止它们侵入人体。但在夏季,人体为了调节体温,体表血管扩张,内容量相对增多,以适应外界高温环境,而胃肠道则出现相对贫血;热天出汗多,体内盐分排出也多,血液中氯离子浓度相对减低;此外,夏秋季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常常会冲淡胃酸,使病原体乘虚而入,尤其是喝生水,更容易得病。

(3)苍蝇多:夏季节苍蝇大量繁殖,有人观察,1只苍蝇的体表能携带1700多万个细菌,肠道内可达3000多万个。苍蝇到处乱飞,而且在取食过程中边吸收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污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2、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

3、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原体随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后,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接触、苍蝇等媒介经口腔进入人体,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发病,然后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4、夏季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治疗?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个别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只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5、预防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可防可治,最关键的是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

6、预防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者,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喝生水,食品在食用前要煮熟、煮透,尤其贝壳类与甲壳类海产品;

(3)煮熟的食物要趁热吃,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4)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

(5)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已消毒食具与未消毒食具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6)夏季肠道传染病易发季节,不宜大办婚丧、喜庆等群体聚集性聚餐活动,提倡分餐进食。

7、家庭中出现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应注意什么?

(1)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2)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

(3)要做好排泄物、呕吐物以及生活环境的消毒工作。

(4)治愈前避免接触他人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

8、夏季饮食日常应注意些什么?夏季饮食原则:清洁、清单、适量。预防肠道传染病九字方针: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篇三: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

夏季气温高,各种细菌繁殖活跃,霍乱、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多了起来。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为此要特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牢牢把住“病从口入”关,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01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管理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典型表现为剧烈呕吐和严重腹泻,腹泻特征为排泄米泔样大便,多数病人一般没有发热和腹痛。

防控措施

(一)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均应隔离治疗。霍乱症状消失,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两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才可解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污染过的场所、物品、外环境以及水源等要进行彻底地消毒处理。

(二)把好病从口入关

“三管一灭”:管好水源、饮食、粪便以及消灭苍蝇。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潜伏期平均为3-5天,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密切接触传播。症状起病急,先出现发热,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和疱疹。

治疗原则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对于症状轻微的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治疗。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首先认识皮疹,其次如果发现有重症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皮疹特点

1、口腔黏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边、咽后壁,舌边、唇齿侧常发生,初为栗水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形成溃疡,疼痛感较明显。

2、多发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混浊液体,有些需要用手沿掌纹触摸才能发现

3、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重症手足口病的症状

(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异常: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不稳等症状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有花纹,心率增快、血压身高

防控措施

(一)家庭与个人应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二)预防接种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疫苗可能成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灭活疫苗)已上市,可通过接种EV71灭活疫苗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小贴士

1、春夏季节应警惕手足口病。

2、5岁以下幼儿易得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易在幼儿园、学校等托幼机构发生,应予以关注。

篇四: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

夏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除了胃肠炎等常见疾病以外,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细菌性痢疾,乙型脑炎,手足口病等也是高发期。学校人数多而且集中,是传染病的好发场所。

夏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

一般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

每到夏季腹泻的病人显著增多。腹泻的病因很多,如消化不良、急性血吸虫病、毒蘑菇中毒,甚至服用某些药物都可以引起腹泻。夏季天气炎热,病菌容易孽生繁殖,加上苍蝇、蟑螂之类害虫活动频繁,也容易传染肠道疾病。

1、1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2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昆虫传播。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夏季是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脑、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流感主要症状:症状是起病很急,除了很明显的咳嗽、流涕外,还伴有剧烈的头痛、畏冷寒战、发热、咽痛、四肢酸痛、眼结膜充血等症状。有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

腮腺炎主要症状: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腮腺炎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6个唾液腺肿大。腮腺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麻疹主要症状: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孩子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风疹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

3、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夏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夏秋季各类疾病的防治措施

1、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1、1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应经煮沸后丢弃。

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患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

管好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1、2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由于可能感染上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肠道传染病,因此,第一次就诊时应选择肠道门诊就诊;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不能到处乱跑,以免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环境。

2、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要做到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减少集会。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减少室内外温差。要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要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膳食要合理,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防止身体过度疲劳。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3、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和驱蚊剂。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

预防传染病应做到:

1、多在阳光下活动,增强体育锻炼;

2、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不要疲劳过度;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常通风换气,勤洗手,勤晒被子,注意饮食卫生,外出时佩戴好口罩;

4、提高传染病预防意识,定期体检

5、各班对于夏季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发现疑似或患病学生应立即实施观察、隔离和消毒,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并立即向校医和老师报告。

篇五: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

肠道传染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病原体大多随病人或携带者的粪便排出,如果不经处理,可以污染周围环境,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嘴)感染。

病种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肝、戊肝、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传染病。

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份。

肠道传染病总体预防策略:

因为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是相类似的,因此,对它们的预防也有相同的策略。疾控专家将其精髓概括为九个字,十分容易记忆:

1喝开水: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在流行季节保证饮用卫生安全水,一定要喝开水,防止因失水过多而发生脱水;自然灾害时,可饮用安全的瓶装或桶装矿泉水等。

2吃熟食:

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后再吃。吃剩余的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旅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在“三无”(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体检证明)的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家里的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保持环境清洁,消灭苍蝇。

3勤洗手:

自觉讲究个人卫生,外出回家、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都要洗手,要用肥皂流水反复洗手。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抗病的免疫力。

熟记九字诀,病毒远离我们!

篇六: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1)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三、肠道传染病的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四、肠道传染病的分布特点:

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至10月为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至8月。

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五、影响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因素: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类。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等;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温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另外,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六、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七、什么季节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原因是什么?

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为夏秋季高温潮湿的气候,很适合苍蝇和病菌的繁殖生长;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引起急性中毒;雨水充足,易污染水源,造成疾病的水源性传播;夏秋季人们喜爱生食瓜果,如洗涤消毒不彻底易患肠道传染病;夏秋季人们的食欲减退,营养吸收减少,出汗多,水和盐份丢失增高,喜欢开电扇和空调睡眠容易着凉等造成了机体抵抗力下降。

八、预防肠道传染病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六要”

1、食物(或海产品)要新鲜、要煮熟煮透。

2、食具(碗、筷、汤勺等)要煮沸消毒。

3、要消灭苍蝇。

4、饮用水要消毒,生吃瓜果应洗净,用开水烫过或削去皮。

5、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6、发现腹泻病人要及时报告医院和疾控部门。

“六不要”

1、不要吃生腌的海产品。

2、不要喝生水。

3、不要吃苍蝇叮爬过而未重煮的食物和腐败变质、不干净的食物。

4、农村不要在河里、井边洗刷马桶、粪具和吐泻病人的衣服、污物。

5、不要到有急性肠道传染病病菌和病毒的河里去游泳、洗澡。

6、不要到急性肠道传染病家去串门。

篇七: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

一、肠道传染病有那些

肠道传染病的种类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一类传染病。这种病可遍布世界各地,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教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此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染。

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体受到污染。饮用被污染后的水源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经食物传播:食品在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可能。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三、不要轻视腹泻症状

夏季为什么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夏季气温高,细菌繁殖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人们吃了这些变质食物,就可能得病;夏季在食物和水里的细菌数量要比冬天多,如果喝生水,吃不干净的瓜果、通过不干净的手和餐具,就容易得病;夏季是苍蝇繁殖旺盛季节,如食物保管存放不好,吃了被苍蝇叮爬的食物也会得病。临床表现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严重的肠道传染病,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通常2-3天,粪便阳性期间有传染性,通常至恢复后几天,偶有携带者传染期持续数月。有腹泻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到医院就诊,并做细菌培养检查。与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应采集粪便或肛拭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四、“五要五不要”防传染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即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即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五、餐饮业怎样重点预防

正因为病从口入,因此餐饮业是重点防范对象。专家认为,餐饮业应做好原材料选购、加工处理食物、储存食物每个环节的食品卫生工作。

选购新鲜的食物原材料,不要购买变质、变色、变味的食物;不要从流动熟食小贩或无牌食品店购买食物。加工处理食物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处理食物前、处理生食后及如厕后,都应用消毒水或清水洗净双手;要分不同的人处理熟制品(卤味、烧味)和处理海产、家禽,任何人如有腹泻或呕吐,不要动手进行食物处理;不要过早准备食物,尤其是海产品,最好即煮即用;生熟食物要用不同用具处理;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海水产品。

如何科学储存食物?生的肉食、海产和其他容易变坏的食物,应放在雪柜内储存,雪柜在4℃以下;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如要放在一起,把熟食放在雪柜上格;已煮熟的食物,如不是即时食用,应储存在4℃以下且保存时间不超过48小时;养殖海产品的水要经常更换,鱼缸要定期消毒。

六、如何注意手的卫生

人的双手,每天都要接触各种物品,沾染各种微生物的寄生虫虫卵的机会很多,因而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平日要勤洗脸、勤换衣服,

最好是流水洗手加肥皂撮洗,90%左右污垢在手上的微生物都能洗干净。如果几个人合用一盆水,在某种意义上讲比不洗还不好。把握洗手时间,手随时随地都有弄脏的可能,时时不停洗手,难以办到。可以这样:工作(学习)结束洗一洗手;外出归来洗一洗手;食前便后洗一洗手;特别是食前便后更是不能忽视的招。

七、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特别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夏季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严重,传染性很强,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即“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4、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5、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摘去黄叶后应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中间换水2-3次,然后再烹调。

6、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7、最好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8、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9、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10、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当前各级疾控中心加强了对夏季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各大医院均开设了专门的肠道门诊,要求做到逢泻必检,决不允许漏诊一例腹泻病人。各位市民应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发生腹泻等症状一定主动到医院就诊,发现周围有类似症状的人应劝其主动就医或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如何治疗夏季肠道传染病?

治疗腹泻16字诀: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1、如何防治脱水?

腹泻的最大反应是脱水,如果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要在家中及时口服补液盐。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多的主要是身体里的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是腹泻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静脉输液仅适用于不到10%的重度脱水者。

2、发生腹泻还要继续进食吗?

有人觉得既然已经拉肚子,就要再减轻些肠道负担,所以腹泻后采用饥饿疗法。但科学的治疗并不提倡这种做法。腹泻导致身体营养损失,所以即使腹泻也要进行营养补充,可以吃一些稀、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粥、面条、鸡蛋羹等。

3、腹泻时应该服用哪些药物呢?

腹泻就用止泻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许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程度不同的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可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当然,如果腹泻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出现了脱水症状,就应该在应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泻剂。

伴有发热就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不妥。因肠道传染病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故在选用抗生素时,最好先做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对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伴有腹痛就使用止痛剂?有些患者习惯用解痉剂如阿托品、颠茄片等止痛剂,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不安全,尤其是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可使青光眼进一步恶化。对轻度腹痛者可热敷腹部;对腹痛较剧者,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止痛剂。

稍有好转就停药?不少肠道传染病患者常以症状为服药依据,即腹泻重时就多服,腹泻轻时就少服,稍有好转就停药。这很容易造成复发,严重者转为慢性腹泻,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症状全部消失后,继续用药两三天,有条件者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转为阴性后方可停药。

腹泻不止就更换药物?有些肠道传染病患者用药一两天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别的药物。其实任何药物治疗都需要一个疗程,至少3-5天,随便换药,会适得其反。

所以,一旦家中出现有腹泻、呕吐的病人,首先要及时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

另外,长沙已经进入了雨季,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市民还要注意预防钩体病、虫媒病等疾病。

钩体病的预防

人对钩体病普遍易感。人因直接或间接与带菌动物的尿污染的水体接触,钩端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和中毒血症。本病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平均10日。早期(起病后1-3日)通常表现为“重感冒样”症状。病人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疼痛和触痛,有的病例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早期得到及时有效抗菌素治疗后,即可痊愈,而另有部分病例发展到中期(约在起病后3-14日),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

(一)预防措施

由于全国疫情分布广泛,钩体病的防治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控制本病的流行。对流行严重的省区进行流行病学监测,降低发病率,同时贯彻“三早一就”的原则降低病死率,保护劳动力,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

1、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各种类型的疫源地,如山垄田、烂泥田、冷水田、潮田、荒唐。主要通过开沟排水,减少积水,建立合理排灌系统,沼泽地填平成为旱田。减少鼠类栖息场所,结合农耕每年定期和突击性灭鼠保粮和灭鼠防病等措施,降低鼠密度,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

2、兴修水利防治洪涝灾害:在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流行区,加固防洪堤防止洪水泛滥,在水患严重的地区实施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控制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3、健康教育:在钩体病流行的疫区大力开展钩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倡圈养猪、开展灭鼠等爱国卫生运动。对基层医疗单位和卫生防疫部门加强业务培训,并配备一定的实验室诊断设备和相关试剂。在流行季节前进行钩体病监测工作,对参加水稻收割的农民、抗洪抢险的人员以及危险职业的人员中普及钩体病有关常识,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4、免疫接种:菌苗接种后大约需经1个月左右,体内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所以菌苗接种应在钩体病流行期之前进行,通常在每年4-5月份进行。对于支农人员或参加抗洪抢险的人员,应在接种疫苗后15天才能进入疫区工作。

5、预防服药:在已经发生钩体病流行的人群中接种菌苗,来不及产生保护性抗体,预防接种效果较差,这时可采取预防服药的方法控制钩体病的流行。口服强力霉素200mg,1周内分2次服用,或1次服用。

(二)病人、接触者及环境的管理: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报告疾控中心,以便采取防制措施。如避免接触钩体疫水、预防服药、灭鼠、圈猪、水源消毒和对疫水设置警示牌。

(三)流行期措施:在钩体病发生流行的疫点,要对病人和受钩体污染的环境进行管理。对病人及时治疗,在疫点对传染源进行带菌率调查,如猪带菌率、鼠密度和鼠带菌率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或消灭传染源的措施。对流行的菌型进行鉴定,以便于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

洪水后注意防治肠道及虫媒传染病

正值洪水多发的季节,洪水后肠道及虫媒传染病问题将变得十分突出,发生洪水地区应注意监控鼠类及蚊蝇密度,并让群众了解自我防护知识。

食物中毒专家认为,水灾破坏了水源卫生,食物的加工供给都会存在被污染的情况。因为大水,也会出现排泄物污染环境的问题。由于连日阴雨潮湿,粮食会出现被真菌毒素污染的情况,产生名为呕吐毒素的物质,使人们食用后产生不适。

虫媒疾病专家认为,许多疾病的传播都与灾害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洪水初起,对以往躲藏着的鼠类有驱赶作用,大水会将鼠类大量聚集到无水高地,使其在小空间中达到极高密度,与人的接触机会比平时增加了几十倍。之后到洪水逐渐退去,原本聚集的鼠类又开始分散,它们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也随之扩散。

与此同时,在水灾初期,蚊蝇因为没有较为稳定的孳生环境,也暂时处于低密度状态,洪水中期和过后,坑洼等地多处积水,造成蚊蝇等大量孳生,由蚊蝇传播的传染病如乙脑、疟疾、登革热等发病率也会上升。

很多疾病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因此防止病媒昆虫叮咬,预防虫媒传染病,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人防护措施十分重要。

如果可能,在蚊虫通常叮人的时间,即黄昏后黎明前不要外出。夜间外出要穿长袖衫和长裤,不要穿对蚊子有诱惑性的深色衣服,也不要穿凉鞋。

如果可能接触蜱、螨,则应将长裤塞进袜子里,有条件时应穿长统靴。

选择适合的驱避剂涂抹暴露的皮肤,但必须按照厂家注明的注意事项施用,特别是对幼儿。

驱避剂也可喷洒在衣服、鞋、帐篷、蚊帐和其他物品上。

如果可能应避免到虫媒病流行的地区。大部分虫媒病传播是有季节性的,在非流行季节前往上述地区可减少得病的机会。

住地门窗要安装纱窗。如无纱窗,则夜间应关上门窗。

如果蚊虫可能进入住宅,则应在床上设置蚊帐,蚊帐边缘压在床垫下,并确保蚊帐无破口,帐内无蚊虫。若用二氯苯醚菊酯或溴氰菊酯浸渍蚊帐,则防蚊效果更佳。

夜间在寝室内使用灭蚊喷雾器或放有杀虫片的灭蚊器,或点燃盘式蚊香。

对于有合适疫苗的虫媒传染病,在适当的时机可以接种疫苗(乙脑疫苗等)。

篇八: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识

每年的5—10月为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7—8月则为高峰期。各种细菌繁殖活跃,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多了起来。为此,要特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牢牢把住“病从口入”关,防治肠道传染病发生。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等,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表现为水样便、米泔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多伴有恶心、呕吐,呈现上吐下泻的典型症状,有些还伴有腹痛、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出现脱水,并引起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由于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性大,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及早防治。

急性胃肠炎

多由被细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致病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群、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等。其媒介食物主要为肉类、蛋类、水产品、凉拌菜等。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通过日常生活接触、食物、水、蝇传播。由于很少的菌量即可感染本病,因此人与人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发病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细菌性痢疾的表现轻重不一,易形成慢性化,故要及时就诊。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水源污染或生吃水产品可造成局部地区的爆发流行。患者急性起病,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异常等等。治疗上主要是适当休息、营养、护肝等。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物、器具、手等也可以使水受到污染。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可能性。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门把手、钱币、文具等也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4、虫媒传播—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体内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

夏季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关键是管好“手”与“口”。预防措施很简单,就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搞好环境卫生。

1、洗手是最重要的个体预防措施。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洗洗手,可以将手上90%左右的微生物洗干净,大大减少污染的机会。

2、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3、吃熟食,少吃凉拌菜宜,吃时应洗净,生食瓜果也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食品不要购买;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

4、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5、烹调时,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6、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7、同时个人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于预防传染病感染。

8、如果发现患有上吐下泻等症状,切不可大意,要立即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推荐阅读:

  班队

  2022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信息教研工作计划范文3篇

  三年级班级德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2022年学校工作计划安排

  2022年小学语文年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

AD位1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下册开学工作计划教案

工作计划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案

个人简历

小学年度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急性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实习报告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实习报告

项目部急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实习报告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