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3篇
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从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办公室室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首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高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排查;最后,根据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
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等。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
2、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
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
3、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
三、风险分析
单位总体风险水平
根据对单位各个层面风险进行打分评价,单位总体风险水平为偏低水平。
四、关于应对风险的措施建议
1、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2、财务部门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和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提出的支出需求,将预算指标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并下达至各业务部门。
3、加强对各项支出业务的审查,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并收集相关的原始资料。
4、严格按照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内,编制《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并按验收方案及时组织验收,填写《政府采购货物验收单》。
特此报告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局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室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局领导同意,财务室从办公室、思想政治和益维护科、移交安置科、优抚科、军休所、烈士陵园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1.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2.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等。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风险点A1)。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
2.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票据台帐,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
3.单位支出事项未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不符合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要求;
4.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
5.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
二、内控内生化情况
(一)内生化措施的实施情况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设置的内部控制
措施种类实现的
环节数量实施效果
职责分工控制10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4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授权审批控制6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流程控制5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公开运行控制4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痕迹记录控制1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其他控制措施1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
注:“实现的环节数量”以实现的具体业务环节分别计算,如行政处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纳税人定期定额核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的,计数2次。
(二)本年度内生化的风险防控措施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风险防控
措施种类实现的
环节数量实施效果
无事前预警□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中阻断□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后筛查□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
(三)内控内生化成果展示情况
功 能具备展示条件的
应用软件(个)已实现展示的应用软件(个)展示效果
在应用软件展示00 □好
□一般
□不理想
向内控平台推送00 R好
□一般
□不理想
注:本表中“应用软件”指本级开发的应用软件
(四)内控内生化建议的响应情况
问题及建议来源反映数处置数完善数
下级单位反映的信息系统内控内生化问题及建议
0
内控管理部门提出的本信息系统内控内生化建议0
注:“处置数”包含对所提出内生化问题及建议的回复、采纳等情况,“完善数”指针对提出的内控内生化问题或建议,已在年度内对相关软件中进行完善,解决相关问题或设置内控内生化环节。
三、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
(一)本地区存在的内部重大风险
在内部风险防控工作中,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岗责明确、流程规范为基础,通过对表面和深层次风险点的查找,并积极实施预防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不清、工作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达到了风险防范、规范执法的目的。20_年,未发现有内部重大执法风险
(二)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包括防控的手段、效果和经验等)
1.明确职责。从税收风险的角度来来明确职责,一是按事分岗,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管户向管税源信息、管事的转变;而是人机结合,充分利用内控平台,实现过程控制;三是强化岗位衔接,明确业务的发起人、各环节承办人、各层次的风险监督人。
2.环节流畅。区局建立了“数据采集-发布预警指标-案头分析评估-核实情况-风险点消除-结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的管理流程。
3.制衡有效。围绕税收执法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通过岗位分工协作,达到有风险的事项有人处理,管理上的漏洞有人解决、上一环节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人监督,化被动为主动,建立制衡有效的税收风险防范运行机制,达到动态防范的效果。
4.监督到位。一是在监督对象方面,从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一般岗位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重点监督“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风险;监督科所负责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业务处置权和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监督一般岗位风险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和行使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
二是在监督方式方面,从内部流程考核、法制科日常考核和内控领导小组考核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层层防范,监督到位。
实施内控管理以来,通过前期的风险防范工作开展,主要有以下效果:
1.考核差错率逐渐降低。针对内控平台设定的考核项目,我局通过风险提醒和责任追究,逐步实现了“依法执法、规范操作、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20_年我局没有产生由于执法人员本身原因造成的执法过错。
2.档案管理逐渐规范。税务档案是执法痕迹记录。我们以风险防范为先导,创新档案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保证征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注重开发利用,强化征管档案的增值利用,通过档案规范管理提高执法水平,有效地减少执法风险。
(三)防控中存在的不足及难点
1.内控工作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目前内控工作已成为税务系统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制约、规范执法行为,保障纳税人权益的作用。但有关立法工作比较滞后,缺乏针对内控工作的法律法规。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还缺乏理论指导,没有一个法律理论体系。
2.税务系统部分干部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税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推广以及效果与广大干部职工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内部控制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都是普通的干部职工,目前部分干部职工认为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了一种考核和负担,没有上升到廉政风险防控的高度来重视;有些人员认为内部控制过于繁琐,增加了日常工作负担。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推广、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会带来很多问题。
四、内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方面
首先,形成的内控机制文本多数停留在纸上,装订在本上,没有很好地融入日常管理中去,仍存在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其次,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其成为一个循环推进、不断改善的机制,这样才是有效的监控机制,实际上形成内控体系后,却没有强调制度本身的持续完善,这就在客观上把内控体系建设留在了纸面上,无法真正去落实、去产生有效防控。
(二)内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包括内控内生化)
首先是信息化监控在业务管理环节的运用不到位。理论上,内控体系应该涵盖税收业务管理的每个事项和环节,但是,就目前的信息化监控来说,还没有做到。其次是在行政管理环节,信息化管理基本处于空白。除了少量内部税务管理事项已纳入信息化管理之外,大部分的行政管理事项本身都没有纳入信息化管理。
(三)内控监督方面
目前内控机制建设本身有待完善,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健全。考核工作的定性与定量的依据不够明确,有些过错环节无法核实确定,容易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过错责任追究方式不够明确,无法追责到位。还有,在目前的考核体系和单项的问责规定中,确实存在干部多做多错的情况,考核评价体系无法起到奖勤罚懒的正面引导作用。
五、内部控制的改进计划
加强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加强考核监督,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把对权力的制约,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预防和减少工作过错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基层税务部门作为参与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通过实施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可以以清单形式对各项权力的边界进行明确规定,公开权力运行过程、运行方式,清权明责,在便于社会监督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解决由于行政执法权力界限不明、缺乏监督而产生的税收权力运行不规范、执法责任不清或者责任追究不严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奠定基础。
(二)强化考核监督,促进内控体制机制建设
内部监督是内控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保障,通过有效监督能够发现内控机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不断提高内控机制运行质量。一是结合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及工作考核机制,当人员调动、职能变化以及外部政策等发生变化时,从制度设计、手段适宜性、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修复漏洞,持续地进行自我完善,形成评价―反馈―评价的有机循环内控机制,确保整个防控系统“活”起来。二是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目标管理考核等各项考核整合起来,通过指数化管理、风险报告制度等工作措施,建立系统完整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内控机制考核体系。严格奖惩机制,将内部考核监督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加强内部监督成果利用与转化,促进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制的不断提升和健全;强化税务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有效维护内部监督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强化信息支撑,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依法运行
依托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将更多的执法管理事项纳入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建立完善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排查税收执法中可能引发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风险点,实现自动预警,及时示警,实时推送风险提醒,增强科技防控能力,推动税务机关内部治理现代化。对还没有纳入系统运行和一些由各自单独系统运行的事项纳入内控机制平台统一运行,尽量减少机外运作。这样既可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提高内部管理透明度,又解决了廉政监控缺乏数据源、廉政风险评估缺乏依据的问题。在全系统实行全员全程绩效考核,实现税收执法“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纠错”的工作机制,使各种执法偏差能够及时得到纠正。
六、20_年内部风险防控计划
(一)优化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的重要地位
制度和机构的建设,是建立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在20_年的内控工作中,我局将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在推行和深化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教育,提高税务系统各级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建立健全;加强内部控制与反腐倡廉建设相融合的步伐,为税务系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二)充分发挥内控领导小组的作用
在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方面,我局已成立相对独立的内控管理小组,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小组的重要性,对本单位业务中可能的风险点进行梳理和审核,根据风险等级和严重程度划分成不同等级,经领导小组确认后,由内控部门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对相关部门进行分期、分批的审计,将相关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并作为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等的重要参考信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内控工作小组的责任就是真正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小组定期向局党委汇报内部控制推进情况,各相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本部门负责工作的内部控制工作。
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学校领导: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从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办公室室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首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高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排查;最后,根据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
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等。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
2、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
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
3、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
三、风险分析
单位总体风险水平
根据对单位各个层面风险进行打分评价,单位总体风险水平为偏低水平。
四、关于应对风险的措施建议
1、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2、财务部门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和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提出的支出需求,将预算指标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并下达至各业务部门。
3、加强对各项支出业务的审查,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并收集相关的原始资料。
4、严格按照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内,编制《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并按验收方案及时组织验收,填写《政府采购货物验收单》。
特此报告
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局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室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局领导同意,财务室从办公室、思想政治和益维护科、移交安置科、优抚科、军休所、烈士陵园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1.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2.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等。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风险点A1)。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
2.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票据台帐,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
3.单位支出事项未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不符合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要求;
4.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
5.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
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按照通知要求开展了20_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现将我局各部门自我评估情况及重点内部风险防控计划报告如下:二、内控内生化情况
(一)内生化措施的实施情况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设置的内部控制
措施种类实现的
环节数量实施效果
职责分工控制10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4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授权审批控制6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流程控制5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公开运行控制4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痕迹记录控制1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其他控制措施1R全部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
注:“实现的环节数量”以实现的具体业务环节分别计算,如行政处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纳税人定期定额核定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不为同一人的,计数2次。
(二)本年度内生化的风险防控措施
本级开发的
应用软件名称风险防控
措施种类实现的
环节数量实施效果
无事前预警□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中阻断□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事后筛查□全部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
(三)内控内生化成果展示情况
功 能具备展示条件的
应用软件(个)已实现展示的应用软件(个)展示效果
在应用软件展示00 □好
□一般
□不理想
向内控平台推送00 R好
□一般
□不理想
注:本表中“应用软件”指本级开发的应用软件
(四)内控内生化建议的响应情况
问题及建议来源反映数处置数完善数
下级单位反映的信息系统内控内生化问题及建议
0
内控管理部门提出的本信息系统内控内生化建议0
注:“处置数”包含对所提出内生化问题及建议的回复、采纳等情况,“完善数”指针对提出的内控内生化问题或建议,已在年度内对相关软件中进行完善,解决相关问题或设置内控内生化环节。
三、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
(一)本地区存在的内部重大风险
在内部风险防控工作中,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岗责明确、流程规范为基础,通过对表面和深层次风险点的查找,并积极实施预防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不清、工作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达到了风险防范、规范执法的目的。20_年,未发现有内部重大执法风险
(二)内部重大风险防控情况(包括防控的手段、效果和经验等)
1.明确职责。从税收风险的角度来来明确职责,一是按事分岗,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管户向管税源信息、管事的转变;而是人机结合,充分利用内控平台,实现过程控制;三是强化岗位衔接,明确业务的发起人、各环节承办人、各层次的风险监督人。
2.环节流畅。区局建立了“数据采集-发布预警指标-案头分析评估-核实情况-风险点消除-结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的管理流程。
3.制衡有效。围绕税收执法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通过岗位分工协作,达到有风险的事项有人处理,管理上的漏洞有人解决、上一环节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人监督,化被动为主动,建立制衡有效的税收风险防范运行机制,达到动态防范的效果。
4.监督到位。一是在监督对象方面,从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一般岗位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重点监督“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风险;监督科所负责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业务处置权和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监督一般岗位风险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和行使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
二是在监督方式方面,从内部流程考核、法制科日常考核和内控领导小组考核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层层防范,监督到位。
实施内控管理以来,通过前期的风险防范工作开展,主要有以下效果:
1.考核差错率逐渐降低。针对内控平台设定的考核项目,我局通过风险提醒和责任追究,逐步实现了“依法执法、规范操作、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20_年我局没有产生由于执法人员本身原因造成的执法过错。
2.档案管理逐渐规范。税务档案是执法痕迹记录。我们以风险防范为先导,创新档案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保证征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注重开发利用,强化征管档案的增值利用,通过档案规范管理提高执法水平,有效地减少执法风险。
(三)防控中存在的不足及难点
1.内控工作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目前内控工作已成为税务系统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制约、规范执法行为,保障纳税人权益的作用。但有关立法工作比较滞后,缺乏针对内控工作的法律法规。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还缺乏理论指导,没有一个法律理论体系。
2.税务系统部分干部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税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推广以及效果与广大干部职工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内部控制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都是普通的干部职工,目前部分干部职工认为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了一种考核和负担,没有上升到廉政风险防控的高度来重视;有些人员认为内部控制过于繁琐,增加了日常工作负担。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推广、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会带来很多问题。
四、内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方面
首先,形成的内控机制文本多数停留在纸上,装订在本上,没有很好地融入日常管理中去,仍存在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其次,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其成为一个循环推进、不断改善的机制,这样才是有效的监控机制,实际上形成内控体系后,却没有强调制度本身的持续完善,这就在客观上把内控体系建设留在了纸面上,无法真正去落实、去产生有效防控。
(二)内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包括内控内生化)
首先是信息化监控在业务管理环节的运用不到位。理论上,内控体系应该涵盖税收业务管理的每个事项和环节,但是,就目前的信息化监控来说,还没有做到。其次是在行政管理环节,信息化管理基本处于空白。除了少量内部税务管理事项已纳入信息化管理之外,大部分的行政管理事项本身都没有纳入信息化管理。
(三)内控监督方面
目前内控机制建设本身有待完善,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健全。考核工作的定性与定量的依据不够明确,有些过错环节无法核实确定,容易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过错责任追究方式不够明确,无法追责到位。还有,在目前的考核体系和单项的问责规定中,确实存在干部多做多错的情况,考核评价体系无法起到奖勤罚懒的正面引导作用。
五、内部控制的改进计划
加强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加强考核监督,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把对权力的制约,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预防和减少工作过错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基层税务部门作为参与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通过实施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可以以清单形式对各项权力的边界进行明确规定,公开权力运行过程、运行方式,清权明责,在便于社会监督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解决由于行政执法权力界限不明、缺乏监督而产生的税收权力运行不规范、执法责任不清或者责任追究不严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奠定基础。
(二)强化考核监督,促进内控体制机制建设
内部监督是内控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保障,通过有效监督能够发现内控机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不断提高内控机制运行质量。一是结合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及工作考核机制,当人员调动、职能变化以及外部政策等发生变化时,从制度设计、手段适宜性、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修复漏洞,持续地进行自我完善,形成评价―反馈―评价的有机循环内控机制,确保整个防控系统“活”起来。二是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目标管理考核等各项考核整合起来,通过指数化管理、风险报告制度等工作措施,建立系统完整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内控机制考核体系。严格奖惩机制,将内部考核监督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加强内部监督成果利用与转化,促进基层税务部门内控机制的不断提升和健全;强化税务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有效维护内部监督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强化信息支撑,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依法运行
依托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将更多的执法管理事项纳入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建立完善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排查税收执法中可能引发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风险点,实现自动预警,及时示警,实时推送风险提醒,增强科技防控能力,推动税务机关内部治理现代化。对还没有纳入系统运行和一些由各自单独系统运行的事项纳入内控机制平台统一运行,尽量减少机外运作。这样既可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提高内部管理透明度,又解决了廉政监控缺乏数据源、廉政风险评估缺乏依据的问题。在全系统实行全员全程绩效考核,实现税收执法“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纠错”的工作机制,使各种执法偏差能够及时得到纠正。
六、20_年内部风险防控计划
(一)优化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的重要地位
制度和机构的建设,是建立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在20_年的内控工作中,我局将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在推行和深化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教育,提高税务系统各级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建立健全;加强内部控制与反腐倡廉建设相融合的步伐,为税务系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二)充分发挥内控领导小组的作用
在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方面,我局已成立相对独立的内控管理小组,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小组的重要性,对本单位业务中可能的风险点进行梳理和审核,根据风险等级和严重程度划分成不同等级,经领导小组确认后,由内控部门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对相关部门进行分期、分批的审计,将相关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并作为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等的重要参考信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内控工作小组的责任就是真正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小组定期向局党委汇报内部控制推进情况,各相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本部门负责工作的内部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