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述职报告 个人述职报告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五篇

分享

更新时间:2023-04-29 17:36:2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思想政治教育的读音是“s”ī zhèNg,一个中文词,意思是思考和做一个好政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的文章5篇 ,欢迎品鉴!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地位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二、多措并举,专兼结合,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_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_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_年和20_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_年度两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_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_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特色,努力提升思政理论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学校严格按照“05方案”为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门课程,共计16个学分,248学时;开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实践课程,共计2个学分,36学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时数。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坚持新课培训,集体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校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每学期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要点要求,采用“专题化”教学,并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推行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选用辅导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

  为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兰州石化集团、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社区、什川镇华夏奇园中国红色文化基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邓宝珊故居、红西路军事迹展、会宁红军会师楼、哈达埔红军会议旧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模式。为此“05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式教学,使学生在关怀中备受鼓舞。

  学: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专题,采取“小组学习探讨、班级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做: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内做,课外做,校内做,校外做”,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乐于做事,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走出校园,履行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通过开展以“从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园”、“诚信做人”、“MDSK读书会”、“法律援助中心”、“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从践行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考试方法, 构建了由闭卷(30%)、开卷(30%)、实践(20%)和平时作业成绩(20%)四部分组成的复合式考试体系,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应试”方法,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试,充实考试内容,扩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评指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改革成果方法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一)改革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突出

  第一,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也是衡量课程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严格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心和中心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转变”:即把教材转化成教案,把教案转化成教学过程,切实克服教学概念化、单调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倾向,增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个环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新”, 以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活”,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小品表演”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考试形式突出“实”,就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形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实效,达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贯彻“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通过学习,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实现“五个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关注、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改革成果特色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有:

  第一,学有所用,针对性强。运用文艺式、操练式教学方法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肢体语言形式把深奥、抽象、枯燥的理论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表演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自主学习,创新性强。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听、看、读、思、议、写”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第三,知行合一,实效性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显著

  本研究成果经过十年的探索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媒体、兄弟院校的好评。

  第一,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内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较高赞誉

  我们通过参加省内思政课课程教学研讨会、课程师资培训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宣传、介绍我校通过实施思政课教改项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的特色亮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是我校构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多平台、全员式参与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省内普通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厅和思政课建设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在20_年省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获得教育厅督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_年4月,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组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体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课程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有力,实践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0_年11月、20_年1月,甘肃电视台文化频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_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为组长的调研组来我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逐步形成学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特色性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效果显著,推广性强的五大特色。十二年来,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我们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关怀中备受鼓舞。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十二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魅力思政火了起来。我们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课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经过了从艰难起步、艰辛探索到广泛参与、初见成效,如今这一活动形式已常态化。通过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观摩学习和高度好评,已成为我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对分课堂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指导,以“打造思政金课”为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自20_年6月首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组建了由曾令琼教授领衔,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现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大力推行“对分课堂”的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并于20_年4月24日上午,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公开课第5场直播。此次全国直播是由“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思政课系列直播活动,首批共有五所高校进行了公开课直播,在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第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论证实例,把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加深对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一个方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规划,在国内和省内聘请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教授,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2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奖项。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2

  目前我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难度比较大,全国也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学校主要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即怎样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

  “隔行如隔山”,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相差较大,但教学方式“隔行不隔理”。思政课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后两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矛盾观、量变质变观等等,都是在对自然科学现象、社会科学现象分析之后得出的认知。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和我校大多数老师的专业,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为此,我院教务处要求专业对应性比较强的老师,比如财会类、营销类专业、设计类、艺术类、环境类等专业教师掌握和运用好属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政课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我院教务处也要求其他专业老师可以逐步接触、学习和提高;要求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

  思政课教学比较重视理性分析和逻辑力量,专业课教师借鉴思政课教师课堂语言的逻辑性、深刻性,可以加强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可以增进课堂互动的思想性,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视角思考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虚实结合。比如我校环境艺术课程的老师在讲废水治理、空气检测等课程时,结合******强调的新的生态观和“两山理论”,用简洁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可失去一点金山银山,也要保护好子孙万代的绿水青山”三个句子,就把***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融为一体。

  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职类院校经常遇到学生对职业信心不足,犹豫彷徨。我们发动相关的专业课教师结合旅游管理、机电、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未来,和他们谈职业生涯。但很多同学喜欢和其他专业毕业生比就业环境、舒服程度和收入高低,你硬要说让他们艰苦、吃苦、甘于清贫,他不一定听不进去。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更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看职业,用“大道理”引导“小道理”,这就需要哲学思维了。

  比如在就业指导课上,经常有学生问:初入职场什么竞争力最重要?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用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点”给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事物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复杂的,有一因多果,也有一果多因。但在所有联系中,总有一个因素是主要因素,这就是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联系。有的同学进校不久就抱怨自己缺乏专业兴趣。问题是,“专业兴趣”这四个字,企业关注的是前面两个字,是你的职业(专业)积累,而不是后面两个字,不是你的个人兴趣。专业能力是决定就业竞争力的主要联系点。除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我们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还需要有什么竞争力呢?当然,事物也是一果多因的,就业竞争力还需要你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精神、合作能力甚至其他如人脉资源等,这是其他的联系点。

  有的同学总担心本专业没有大的前途,老在和外部的一些一些条件比。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外因辩证观”分析:外因很重要,所以不同行业、岗位的差异永远存在;但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什么工作岗位都有精英阶层、大众人群和落后人群,同样环境条件下,个人内在的动力、努力和能力是决定性的。内因在决定一个人是否在单位里走在前列、受人尊敬的作用在于: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坚持精神。你说你的专业不理想,“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能在平衡木抢翻跟斗的人,比地毯上“后滚翻”的人要惊艳得多。越有局限越能显出能力。那些不轻易“跳槽”,能在单位坚持留下来努力若干年的毕业生,最后都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还有的同学说,师哥师姐很多都抱怨我们这个专业所对口的行业不景气,工作找不到成就感。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规律观”来分析。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有反差,是年轻人刚工作的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每个人在刚走向社会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迷茫。因此,刚工作的毕业生由于迷茫而抱怨工作不好,很普遍,很正常,但这不能准确说明工作的好坏。2.因为刚工作容易出现理想高于现实的反差,因此刚开始工作时,就要提醒自己不能太挑剔,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要分析师哥师姐抱怨的两面性,要知道这种抱怨往往随着经验的增长而消失。3.坐等年纪大了“成熟起来”不再抱怨,是消极的态度,尽快消除反差的通常规律是,工作以后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社会未来需要的目标,然后再定一些阶段性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些目标,就能找到感觉。4.一般规律是,只要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尽心工作和创新努力,只要能坚持三五年,一般就可能成为岗位、单位的骨干,那时就会对工作有了一些兴趣和热爱。5.如果毕业后到了单位实在感觉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要马上急于跳槽,因为这时候可能还看不清楚,坚持一段时间,再决定是不是离开,这也是一个规律。6.如果决定了要跳槽,一般而言,也要从自己的积累、特长和情趣等综合因素出发,选择新的岗位。尽量不要离开专业太远,尽量在新单位有了着落后再“跳”,这些都是保证今后工作中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3

  我校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我校“文明、健康、好学、有为”的育人目标,严格对照《青海省中小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要求》和《西宁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扎实、有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现将我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坚定信仰,加强思政工作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指导建设。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分工细则、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辅导员工作制度、思政课堂评价制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保障。

  优化机构,形成合力。党支部统一领导,各处室明确分工,支部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导,以思政教师为重点,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以思政辅导员为支撑的全校师生协同配合的全员思政工作格局。

  注重评价,完善体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了思政课双日志制度,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思政课考评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的责任、担当、集体、作为、荣誉等十六个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坚持职业操守、恪守诚信规范,倾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铸魂强基,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青老结对,促进成长。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扎实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一科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承包制”,学校领导问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名师引领,加快成长。建成吴建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邀请南京栖霞区思政课名师王英姿来校支教,传授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学校录播教室优势、北京四中网校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政课案例库、备课资料库。在名师带动和影响下,思政教研风气浓厚,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体教师坚守“既教书又育人”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推进以思政课为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不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研,学校领导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进课堂观评课活动。

  (三)抓好阵地,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

  立足课堂,创新教学。以“把思政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为基础目标,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打造思政精品课。通过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校本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微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教学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网络备课等教研活动,思政课课堂质量显著提高,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联盟互助,资源共享。一中教育集团及教育联盟通过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演讲赛、“班会观摩课”、“德育沙龙”、“绿色课堂”岗位大练兵、送教到校、名师交流等活动,从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政课模式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形成了区域内优势互补、教研互动的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挖掘资源,同向同力。充分挖掘学校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课堂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发挥每门课程、每个教室,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力,思想政治和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四)丰富载体,打好学生思想政治底色

  树立榜样,扩大影响。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四有好老师”演讲、学生评教和“耕牛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有为青年教师希望之星”评选等,促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品德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各类“星级学生”、“五四红旗班、红旗手”“爱心奖”“优秀班团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精细管理,培养习惯。立足立德树人,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责任、诚信、乐学、合作为主要内容,形成培养“文明、学习、卫生、安全、生活、体艺”六大习惯,实现“文明、健康、好学、有为”育人目标的“六三三三四”德育模式。利用规矩教育月、学生文明督查组的检查督导、问题清单剖析和反馈等形式,及时矫正了学生不良行为。多种形式的宣讲讨论、每周的年级例会、“做懂规矩,守纪律的合格一中学生”等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促进了全校师生规矩意识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

  主题活动,筑牢底色。通过开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进课堂、“宪法晨读”、“国旗下讲话”、“信仰根植我心”主题教育宣讲、“四爱三有”“崇尚英雄”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学堂”及《平“语”近人—******用典》视频观看、“五四”青春诗会、“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征文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月”系列活动、“入团第一课”以及一中讲堂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激发对党、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精神底色。

  精品社团,丰富德育。学校现有各类社团33个,国旗班、清华筑梦游学团、中科院盐湖之星实践团等已成为精品社团。“启迪之星·助梦游学”活动中,学生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参访京东、商汤科技、青橙创客等知名企业和机构;赴国家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所研究基地实地参观、亲历实验,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追求更高梦想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创新方式,网络助力。开辟校园党建、团建和德育教育专题网站,开展网上德育主题教育,使校园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等媒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新阵地。

  二、存在的问题

  1. 可供教师学习和选择的先进典型思政资源比较少;教学考试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率不够高,对思政实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2.随着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不能很好适应新的育人要求,书本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服务,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思政课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是思政课老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今后的思路

  1.进一步认真分析研究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创新思路,细化举措,优化师资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拓宽集团校和教研联盟教学教研活动,邀请校外名师、“五老人员”等进校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外派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专业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锻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使我校思政课师资力量走在前列;

  2.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强化名师培养,开展名师示范课、优质课展示,优化同课异构活动,发挥好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合力打造我校思政“金课”,促进我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走在前列;

  3.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好思政课骨干教师“一师一优课”、讲课大赛、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通过主题教研、观评课活动,提升教师基本功,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真正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校级骨干,五年成为县级骨干”,使我校青年教师成长工作走在前列;

  4.拓展思政课堂,一月一主题,一次一个年级,由学校思政课教师和行政领导进行专题讲座,推动思政工作走进学生,扩大思政课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

  5.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大德育观念,创新课程建设,丰富德育载体,促进学校各项活动与思政课有机结合,通过内容重构、德育课堂重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一中讲堂、学生社团、体育、艺术类课程,努力实现德育课程体系化。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建强“主力军”,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不断开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局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育新时代有为学生。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4

  11月4日,学院举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情况汇报会。党委副书记王荣海,党委常委、副院长杨建国,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蒨出席。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部门负责人、分管建设工作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校省两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专业及示范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

  杨建国首先对学院近两年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通报了学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相关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重要政策文件,持续采取的系列行动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英语》《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数控机床加工零件》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主要针对课程建设基础、课程建设思路与途径、建设目标要求与重点内容、课堂教学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前期实施过程与初步成果、未来规划与预期成效等方面先后做了现场汇报。

  王荣海做会议总结时强调,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内容,深入挖掘每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推动学院“三全育人”格局全面形成;要坚持育人导向,进一步推进学院课程建设行动计划,展开“课程思政”大讨论;要提升全体教师思想意识,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不断创新育人手段;要切实推进全课程思政建设,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建设,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5

  为深入贯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推荐阅读:

  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个人自查自纠报告

  领导个人述责述廉报告17篇

  关于落实巡察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3篇

  对于维护政治生态自查整改情况报告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三篇

  党委委员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AD位1

相关推荐

学校干部述职述廉报告

干部述职报告

学校后勤工作述职报告

学校述职报告

试用期学校教师转正述职报告(精选)

学校述职报告

学校干部述职报告范文

干部述职报告

最新学校领导工作述职报告

学校述职报告

学校2023年个人述职报告模板

学校述职报告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