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3篇)
最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ok3w_ads("s005");--
乡村善治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也展开新的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_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指出了七个方面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就是路径之一。那么,乡村治理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乡村善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究竟何在?如何才能走好这条道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进行了专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时代的升级版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专门部署,怎么看待这一重大谋划和安排? q&a 魏后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这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 “不忘初心” 的使命与情怀。
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的农民、广阔的农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何让农村变得更加美好。革命战争年代的土地革命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是这样,改革开放时期也是这样,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更应该是这样。乡村振兴的源头可追溯到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党自上世纪 50 年代起, 就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_ 年 10 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使新农村建设较之以往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全面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谈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就是最大的不充分。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升级版。破解新时代的新矛盾,首先要把农村这块短板补齐,这样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首先要弄清善治是怎么回事记者: 20_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七方面的振兴发展路径,其中强调“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其内在意蕴
何在? q&a 魏后凯: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 20 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比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方针,就不难发现, “治理有效”是针对过去的“管
理民主”提出来的。在20_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上,又明确提出 “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走乡村善治之路” ,并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具体路径之
一。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是一个综合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七个方面的振兴路径系统完备,环环相扣,而乡村治理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作用十分凸显,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制度基础。不论是重塑城乡关系,还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论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促进绿色发展;不论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还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些都离不开乡村治理,而乡村治理又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
作用。中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地矛盾突出, 20_ 年两公顷以下的小规模农户占 96%,所以乡村治理必须立足国情特点,走中国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记者:我国乡村治理一直都在进行,为什么现在提出要创新?怎样才叫达到了“乡村善
治”? q&a 魏后凯:近 20 年来,关于乡村治理,我国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必须正视的是,除了理论上的探索需要深入推进外,在乡村治理的实践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深化完善的问题,比如:乡村治理的顶层设计不完善,缺乏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乡镇债务沉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导致城
乡差距较大;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各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加剧,群众参与不足;宗族势力对乡村治理干扰严
重,影响了乡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空心村”“三留守”以
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这都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乡
村治理体系的创新,否则,就会影响乡村的整体振兴,农村
这块短板就会越来越短,就会拖现代化建设的后腿。要弄懂
乡村善治的含义,首先要弄清善治是怎么回事。善治这一概
念早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出现了,中国自古就重视善治。早在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就提到“正善治”。汉代的董仲舒在
《对贤良策》中又对善治二字进行了具体阐述。在中国传统
的政治文化中,善治即等同于善政,主要是指好的政府和相
应的好的治理手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出现了
英文“ good governance”新术语, 后被翻译成 “善治”。1992年,世界银行在《治理与发展》报告中,为推行“善治”开
出了四方药:公共部门管理、问责、法治、信息透明。概言之,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实现乡村善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让广大农民的利益得到充分满足。民主法治是乡村善治的核心内涵,要全面推进并完善基层民主治理和依法治理,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新型治理机制。要加强政府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和协同合作,强化信息公开和村民参与,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要推进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记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而
且是把党委领导放在首位,这是为什么?q&a 魏后凯:
把党委领导放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首位,这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
村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
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村村寨寨。目前,一些乡村的基层组织弱化、基本公共服务较差、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环境污染较严重、微腐败不断出现等等,根治这些乱象,首先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委的领导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避免出现农村凋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依靠强有力的党组织来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记者: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各自特点是什
么?如何构建三者相结合的治理体系?q&a 魏后凯: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一种符合中国
国情特点的, 更加完善有效、 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村干部都是农民选出来的,村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乡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乡村治理必须实现法治化,自治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才能有法可依,有条不紊。而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支撑,有利于提升自治与法治的效能,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质量。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和补充,方能构成乡村治理的完整体系,才能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要紧紧抓住“人”记者:乡村治理离不开人。如何造就一支懂
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q&a 魏后凯:
我以前就谈到过,促进乡村振兴面临三大难题:人才短缺、资金缺乏、农民增收难。人才短缺的瓶颈直接制约着乡村的发展,也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解决农村的人才短缺问题?第一,一定要把现有农村各级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要通过提高待遇、提供平台、优化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如镇村干部、种植养殖能手、专业技术人才、农民企业家等。第二,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
化素质。统计显示, 20_ 年,全国乡村 6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 7.7 年,文盲人口占 1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8.6%,这显然不利于乡村振兴, 要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教育以及各种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第三,要吸收更多文化水平高的城市人口去农村创新创业。当
然,让各类人才和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流向农村,必须要有良好的产业支撑。政府要通过顶层设计,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维功能,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了产业支撑,再加上转移支付等制度安排,各类人才就会慢慢聚集,一些人力资源就会向农村回流。记者:近些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补贴,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那么如何才能让财政补贴用在刀刃上,不致浪费或产
生微腐败?提高待遇后,如何要求考核村干部? q&a 魏后凯:对于政府的财政补贴怎么用好,要加强监管,通过规范程序、公开透明、村民参与和监督、纪检机关巡察等来解决。提高村干部待遇是大势所趋。提高待遇后怎么提高效能?应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来解决,这个考评机制不能一刀切,要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岗位来进行考核,有一般性的标准,也要有特殊性标准。考评结果要与干部的收入和提拔挂钩。记者:随着乡村振兴大幕开启,城市资源将源源不断流向农村,那么如何才能公平分配这种资源? q&a 魏后凯:这要分两块来说。对于政府的公共资源,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
分配,要有详细的规划,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按制度进行。
对于社会资源,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鼓励社会资本
积极下乡。除了激励措施,还要有约束机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谨防各类主体打着乡村振兴的名义损害农民的利
益,切实保护好农民的权益。乡村发现转自:湖北日报(记
者 王才忠)
相关热词搜索:乡村善治什么意思乡村成败振兴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最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最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十堰:茅箭区举办“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法治宣传
为认真贯彻xxx、xxx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八五”普法期间“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要求,2月28日下午,茅箭区司法局、区乡村振兴局牵头在东城经济开发区徐家沟村民和小区广场举办“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区直10余家单位40余名干部及该村100余村民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法治讲座。由湖北xxx律师事务所xxx律师为大家讲解《乡村振兴促进法》,从乡村的法律概念、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进行了讲述,拉开了本次主题活动的序幕。
二是法治文艺汇演。一曲舞蹈《红红火火大中华》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博得场下群众阵阵喝彩,整场法治文化演出集专业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舞蹈、独唱、小品、豫剧以及快板舞等,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品尝法治大餐。
三是有奖竞答。在演出过程中,为充分调动观众主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节目间隙穿插有奖法律竞答互动,群众踊跃参与答题,获取礼品,寓教于乐的宣传形式深受群众喜爱,增添宣传趣味性,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参与率和知晓率。
四是法律咨询。活动现场设置了咨询宣传台,各参与单位结合“乡村振兴”“法律援助”“防灾减灾”“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0_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余人次。
此次活动全面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有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为我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武汉:东西湖区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先行”知识讲座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升全民法治意识,20_年3月17日上午,慈惠街综治办联合鸦渡社区邀请肖伟律师在社区三楼会议室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先行”知识讲座,旨在提高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倡导大家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讲座中肖律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法律中女性权益保障、家庭成员权利义务关系等内容,从专业的角度帮助辖区居民正确运用法律依据,处理好婚姻和家庭的关系。同时肖律师还穿插了居民非常关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赡养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讲解了赡养老人、遗产纠纷、民事诉讼等内容。讲座结束后,部分居民还与肖律师进行面对面地咨询,肖律师一一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此次讲座,大家纷纷表示自己更加认识和理解了婚姻法的一些内容,这不仅是达到了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学习目的,同时也为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随州:市司法局开展全市基层法治建设调研指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省“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工作部署,全面准确了解我市基层法治建设的基本状况,找准当前工作短板,筑牢基层社会依法治理的工作基础,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3月17日至3月24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xxx,市司法局党委委员黄宗琴,以及市司法局相关科室一行,到全市各县市区司法局、随州高新区司法分局、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司法分局及所属司法所进行调研。
调研组对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基层法治建设、基层法律服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调研,特别是从基层的社会治理、权利保护、依法行政、守法普法等方面,着重了解基层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征询地方党委、政府对基层法治建设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建议。这次调研工作,即是市司法局扎实推进随州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开展“我为基层办实事”的内容之一。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通过座谈及实地查看,进一步掌握了各地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办公条件、人员配置、工作职责、工作亮点及存在的问题等基本情况,回应了地方党委、政府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切,详细记录了地方党委、政府及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就基层法治建设方面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为进一步研究、落实、改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方向指引。
xxx代表随州市司法局对各地党委、政府在基层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对他们给予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同时,他要求各县市区司法局及两个司法分局要带领好司法所工作人员,凝心聚力,围绕服务人民群众宗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提升司法服务队伍自身素质建设为目标,更严格地落实司法行政各项职能,更有成效地开展基层法治建设工作,聚焦民生重点,突出特色亮点,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神农架林区:开展普法宣传助力乡村振兴
为切实提高村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3月18日上午,神农架林区司法局副局长蔡吉刚带领松柏司法所工作人员赴麻湾村举办了以“普法宣传进乡村,送法下乡暖人心”为主题的法治讲座。
松柏司法所所长xxx结合实际案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继承、买卖合同等方面内容,并围绕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问题以及婚前、婚后财产分割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与大家进行现场互动并答疑解惑。
此次活动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法律服务形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切实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在广大群众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广大群众明白“学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推动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仙桃:局长普法“普”惠人心——市司法局开展法司联动法律宣讲
为认真贯彻xxx、xxx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八五”普法期间“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要求,3月23日,仙桃市司法局局长张致学同志以“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为主题,在杨林尾镇法司联动法律宣讲会上,为全镇58个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法治专题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