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人物故事范本(6篇)
关于历史人物故事范本一
历史中,许多人物让人们永世难忘,野心勃勃的秦始皇 ,刺秦王的荆柯,精通兵法的张良,贞观民主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等等,而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你——屈原。
自从楚国被秦国打败后,一直受秦国欺凌。当秦王写信请楚怀王到武关相会时,你好心提醒楚怀王不要中了秦昭襄王的圈套,却被公子子兰所阻拦,最终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刚进入武关就中了埋伏,后来死在了秦国。这都是楚怀王自己截断了自己的后路,不听你的告诫,最后落了这么个结果。
楚怀王死后,楚国人很是气愤。你劝楚顷襄王广收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士兵 ,为国家和楚怀王报仇雪耻。可这话非但不起作用,还引起了一些小人的仇视。他们每天都在楚顷襄王面前说你的坏话。他听信了这些小人的馋言,把你放逐到湘南去。你本抱着救国救民,富国富民的意向,到头来却被奸臣所害。
可怜你一腔忠心报国的热血无处可洒,只能在诗歌中痛斥卖国小人,赞颂正直君子。
眼看着自己的祖国就要灭亡了,却无能为力。你悲愤地咏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世人皆污,吾独净;世人皆醉,吾独醒!你再也忍受不了国家的腐败,终于,你在五月初五那天跳下汨罗江自尽了,可这小小的汨罗江哪里能容得下你忠心为国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呢?
江山仍在,人难依旧,滚滚黄沙掩去多少年头。但不论是百年,千年,万年,人们都将永远铭记你!
关于历史人物故事范本二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富兰克林,他用实验证明闪电不是“上帝之火”,而是一种物质。
在200多年前,人们不知道闪电是什么,有人说是“上帝之火”,有人说是一种毒气在空中爆炸的结果。
富兰克林不相信这些说法,他认为闪电是一种物质,和静电相似。所以,他决定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这个观点。
他带着儿子在雷雨天去户外放风筝,风筝是用绸子做的,顶端是金属线,下面有绸带、绳子和钥匙。
一道闪电劈下来,绳子上的纤维树立起来,富兰克林碰了一下钥匙,手一阵发麻,“是电!”他高兴极了。
富兰克林成功发现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还从“金属棒的尖端会吸收电流”的原理出发,发明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真伟大!用放风筝的实验证明了雷电是自然现象。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充满了无数的奥秘。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像富兰克林一样,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大自然的未解之谜!
关于历史人物故事范本三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推荐度:《狼王梦》读后感推荐度:《李尔王》读后感推荐度:狼王梦读后心得推荐度:姓王的家庭微信群名推荐度:相关推荐桐城历史人物:死士王胜
桐城以文名世。说起桐城,人们想到的总是文人雅士、硕学通儒,或者因“学而优则仕”而立朝治国的能臣显宦。很少有人能把桐城人与侠肝义胆、慷慨赴死之类的豪杰壮举联系起来。
然而,王胜就是这样一个人。
王胜,字均德,元末桐城人。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矛盾极其冲突的朝代,元朝的大帝们自知以外族之身份,统治着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大汉族民,他们坐在金銮殿上的屁股始终如坐针毡,他们惴惴不安的心只有靠着更加极端的强权高压来维持其始终岌岌可危的统治。
然而,人,是压不服的。恰恰相反,强权高压只能激起更大的民愤。覆舟之水一直暗流涌动,到元朝末年,那暗流更是风起云涌,遍地潮头。
在我的家乡桐城,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乡民们为了推翻元朝的极权统治,于某年的中秋之夜,先用月饼传递消息,内藏“中秋夜,杀鞑 子”的纸条,然后一齐动手,用那还没来得及收缴的菜刀砍了元朝官兵,举起了反抗的义旗。
这个“中秋夜,杀鞑 子”的故事,流传之地不止桐城一处。然而桐城这个民间传说,我想八成与王胜有关。因为王胜就是元朝末年在桐城拉起义军,参与推翻元朝统治之人。
史载王胜“少骁勇,喜兵法,胆略过人。”被称为“大刀王胜”,想必在十八般武艺中是最擅于“刀法”的。元至正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的起义军打到长江一带。王胜便领着手下千余人投奔而去。我设想在投奔前他们肯定是要在家乡先杀一通鞑 子过瘾的,这杀鞑 子的过程被加工演义,就成了月饼传书,“中秋夜,杀鞑 子”的有声有色的故事了。
话说带了千余人马的王胜投奔朱部之后,“从战有功,太祖用为右副元帅”。
关于他的“从战有功”,史书无多少细节记载,只说在至正二十一年那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夺取江州的战役中,王胜是有功劳的,得“赐金带一,良马一”。
不知这“右副元帅”到底是多大的官。历史之所以给王胜地位,我觉得与这“右副元帅”没多大关系,有关系的恐怕还是他的“死士”行为。
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数个回合。其时,陈友谅兵力强盛,舰船高大,他又是渔家出身,谙熟水性。所以,最初的几个回合,朱元璋都没占着上风。最后是那熟知兵法的.刘基想出了“诈降”和“火攻”之策。于是,招募死士来完成这个任务。王胜慷慨应募,同时应募的一共有35人。临行前,朱元璋还免不了假惺惺地说几句:“诸位壮士,此行甚险,恐不能生还。”王胜慨然答到:“应死募,岂有生心乎?”于是35人假意投降陈友谅,然后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纵火烧了陈友谅的老营。这边大军趁机发起总攻,陈友谅大败。
此一战,大挫陈友谅部,奠定了太祖的大明基业。而包括王胜在内的35名“死士”尽皆葬身火海。
太祖定都立国之后,没忘了这批侠肝义胆的忠良将士,在鄱阳湖中的康郎山上为他们立庙祭祀,并封侯赐爵,以彰其功。王胜被封太原郡侯,赠怀远大将军称号。并在他的家乡赐封他一大片土地以抚恤其家属。那片土地就在桐城孔城镇的白兔河边,名曰“养马圩”。遗址至今尚存。
“时势造英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胜的事迹很好地应证了这两句名言。文章之邦的桐城,也非都出天生“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当乱世之时,水火之际,那挎马横刀,掷臂一呼的豪杰之士,也会应天而生,应时而出。
与王胜同时之人,桐城还有一位勇士,姓黄名荣六,小名六儿。他和王胜不同之处是没有投身火热的战场,而是选择留在了家乡,担当起了保家护民的责任。在那兵荒马乱的至正年间,他募乡勇,筑城堡,既反鞑虏,又抗流寇盗贼。他筑的城堡就在离桐城城区西南11公里的蒋家山一带,方圆六平方公里,轮廓至今清晰可辨。每逢祸乱,远近之人尽皆来此躲避。被保护的乡民们感恩戴德,将城堡命名为“六儿城”。
六儿就是与王胜不同,他不仅当年没有弃家投军,太祖定国之后,褒他护民有功,要给他赐爵封赏,他竟也不受。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民间立场,煞是令人敬佩。
s("content_relate");【桐城历史人物:死士王胜】相关文章:
王胜俊院长讲话10-24
历史人物介绍:王全斌03-26
靓丽桐城彩色未来作文06-22
桐城最新的中考体育标准表08-29
关于胜的作文02-24
关于胜作文01-25
我美丽的家乡桐城作文(通用12篇)09-20
历史人物作文06-25
历史人物的趣闻11-27
关于历史人物故事范本四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诗人、作家、学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怀,李白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顽强品格等等。那些诗人的理想和人生追求,让我们肃然起敬,也被他们弃官从文的做法,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虽然对诗人有所了解,不过最令我敬佩的人物要数战国时期的那些英雄们。
在三国争雄的时期,有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这些故事都是关于诸葛亮的。他知天文晓地理,足智多谋,很有策略,所以我很喜欢他。
就拿草船借箭来说,诸葛亮和周瑜打赌,三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来,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他心里盘算着后天的天气,到了第二天他带人攻打曹操。他凭借大雾,视线模糊的优势,轻轻松松向曹军“借”了十万支箭。有此可见,诸葛亮是多么机智,多么有策略呀!
再拿另一件事来说,“舌战群儒”——他独自一人来到吴国,说服了孙权手下的文官。还有他所用的“空城计”也十分惊险!他的手下几百名士兵,欲要打倒几千名士兵,那是不可能的他便想到了一个计谋。让城外的士兵把门打开,只留几个伤残小兵,在大门中扫地,而诸葛亮则在城楼上悠闲的弹着琴。当曹军到达时,看到这种情景,以为有诈,便退回营中。就是这一计,增加了我对他的喜爱之情,他的大智大勇不得不让人为之敬佩!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你们喜欢吗?
关于历史人物故事范本五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没错,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这位大破曹军百万雄师的吴国水师提督――周瑜。
周瑜,字公瑾,江东吴国人,年轻才俊,文武双全,更有小乔相伴,才子佳人,历史一段佳话。
在赤壁一战中,轻摇羽扇,挥动三军,与诸葛亮运筹帷幄,火烧曹军,江上映出一片火红,烧得曹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和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和一封信便杀死了蔡瑁,张允,骗得曹操晕头转向,不知信谁是好。
有人说,周瑜这人心胸过于狭小,妒嫉诸葛亮的才能,结果被三气成了笑柄。
可我觉得,周瑜千方百计杀死诸葛亮完全出于忠心,而并非所谓小肚鸡肠,我想周瑜私底肯定奉劝过诸葛亮归顺于吴国,劝降不成才出此下策。当在赤壁见过诸葛亮能够呼风唤雨、测算天机的时候,若不除掉,那还能得了,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他都会这么做的,东吴一群文臣没有一个能够与之一比,谁瞅着心里不慌?说他小肚鸡肠,那么张昭早该死了,东吴早该灭了。
真是天妒英才,周瑜早生华发,先是箭伤导致留下疮口,还未痊愈便披挂上阵,被诸葛亮破了三计之后,驾鹤西去。
要说嫉妒,谁没有七情六欲呢?更何况周瑜这么做为国为江东父老,何错之有呢?其忠心为我所敬佩,天地可鉴!
关于历史人物故事范本六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人物,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光彩夺目,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
孔子个子不高,有长长的胡须,大大的耳朵,身穿灰色的旧袍子,头戴一顶帽子。孔子是智慧的化身,飘飘然有神仙之气。
孔子是一个志向高远的人。因为季孙氏整日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而孔子是一个志向高远的人。他对季孙氏非常失望,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在离开鲁国之后,孔子在途中遇见了一位与众不同的老者,并要求老者收他为徒,原来那名老者便是老子,老子看见他这么好学,就收孔子学礼。孔子的勤学苦练,使孔子对礼仪了解得非常透彻。
在跟老子学完礼之后,他又向师襄学习琴艺。孔子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自己的礼仪和琴艺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在这之后,孔子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过程。也使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一生有3000多名弟子,贤者有72人,对世界文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思想已经传播了20_多年,至今依然令我们印象深刻。
我认为孔子身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所以我欣赏这样伟大的历史人物,更要学习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