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综合范文

精选四时田园杂兴解释通用(7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5-03-12 14:19:2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精选四时田园杂兴解释通用一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启动情智

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  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  “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现情智

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⑵耘:除草。⑶耘田:在田里除草。⑷绩麻:把麻搓成线。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⑹未解:不懂。⑺供:参加。⑻耕织:耕田织布。⑼傍:靠近。⑽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三、表达——发展情智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两首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所        见                                           小儿垂钓  

袁枚                                        胡令能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精选四时田园杂兴解释通用二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在辞官归乡之后写的一组组诗,共六十首。课本中的古诗即是选自其中的一首。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朗读,熟读成诵。因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古诗,并配以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带着理解记忆。

1.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诗画配对.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也比较有兴趣。只有来自学生中间的东西,学生才更感兴趣。兴趣是学好的最好的前提。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范成大的资料也是比较成功的。这个环节与说课的时候有所不同。说课的时候我的思想是让学生看文字,但是改成视频之后,效果比较好。学生非常喜欢看,而且在得到了视觉享受之后也记住了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实实在在认真看了。而且看过之后的东西记忆会比较深刻。

3.通过观看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本来这个环节在理解完了诗意之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天过去了,却没有行人经过,那些人都是干嘛了?因为之前观看了很美丽的乡村画面,学生还没有从那个思维中走出来。所有答的问题都是我不曾想过的,比如学生说那些人都在家里避暑,或是说躲在家里不出来怕踩坏了菜花等等,都是很有想象力的。通过这个环节我不能不承认预设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百密毕竟有一疏。要想尽量小的避免预设不全的问题我认识提前试讲比较重要。因为这节课我在另外两个班里试讲之后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很少有人说对。所有即使这次学生的回答再发散,奇怪我也是有应对的心理的。

4.让学生动手参与古诗的学生当中。我做了精美的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游戏。这个环节学生比较喜欢,因为避免了以往枯燥的背诵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也有了团结协作与竞争意识。

5.让学生不同形式的展示古诗。比如歌唱,打节拍等等。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很自信,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

1.不过第一个环节我在说明要求的时候只说“请同学们连线”但是没有连完之后再背一背。如果事先说明学生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不敢举手。以后在讲课中要把问题设计全面,不要有遗漏。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更有技巧。

2.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欠精准。在拼图的这个环节没想到学生小组合作的这么好,他们分工特别明确,动作也很利索,所有很快就把古诗拼好了。我本来想剩下的时间估计够学生拼完就不错了,没想学生能够有时间展示。正式因为学生拼图特别迅速,所有我让学生去展示,但是因为展示的环节又是机动的,所有加上展示之后又显得时间比较仓促。如果时间再多给几组来展示,会更好。这样只能用两个组来展示,本来是想对于形式好的,可以让这个组带领全班来用他们的形式朗读古诗。

以上几点是我对这节课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这种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一直伴随着自己前进。

精选四时田园杂兴解释通用三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一课时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3、学生自由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教师要用鼓励赞美的话给学生肯定,并随机点拨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1、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吗?你们在家玩什么?能帮大人干什么?

2、背诵默写这首诗。

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精选四时田园杂兴解释通用四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全诗语言古朴,描绘细微,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女耕织,日夜辛劳,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渴望加入到劳动中的情趣场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村童的赞扬。

这种乡村题材的古诗,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距离是有点远的。所以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就是拉近学生与古诗描写的生活场景之间的距离。在导入的部分,通过直观的图片,再现乡村劳动的场面,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

古诗学习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积累语言。围绕着这一个教学目标,我分三步进行,先把古诗读正确,再读出古诗的节奏,最后了解诗意。课堂中的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朗读训练,读出古诗的味道。学生也在反复的练习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四时田园杂兴》此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多读后就能够意会。对古诗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在多读,结合意思的理解中水到渠成的理解。如何让此首古诗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我挖掘了一个读写训练点:想象小孩学大人种瓜的有趣场面,想象小孩会怎么说,怎么学,把想到的写下来。此处练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让此课的教学有了厚度。

精选四时田园杂兴解释通用五

赞美祖国的诗歌推荐度:赞美母亲的诗歌推荐度:植物的诗歌推荐度:歌颂祖国的诗歌推荐度: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初中推荐度:相关推荐

四时读书乐的初中诗歌

在春光如海的春天里,

望着一株具有生命力的小苗,

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交响曲,

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读起书来愈是快乐。

在炎热的夏天里,

吹着电风扇,

读着一本好书,

像在艳阳高照的天气给你杯冰冰凉凉的饮料,

使人在高温三十八度的天气里,

也能读得乐开怀。

在秋风萧瑟的秋天里,

看着树叶缓缓的落下来,

使人有种莫名的失落感,

但这枯黄的落叶在夕阳的衬托下显得特别美,

让人读起书来浑然忘我,回味无穷。

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

穿着厚重的衣服,

坐在电暖炉旁,

读着一本本热血激昂的小说,

冬天变得不再寒冷,更是暖和。

春天是生动的,

夏天是炎热的,

秋天是缤纷的,

冬天是温暖的,

读书是快乐的。

s("content_relate");

【四时读书乐的初中诗歌】相关文章:

《江南遇天宝乐叟 白居易》诗歌鉴赏03-22

诗歌读书笔记01-21

初中送给同学毕业的诗歌01-11

内经四时养生03-21

有关读书的朗诵诗歌08-24

汪国真先生诗歌读书心得08-23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06-22

初中诗歌作文7篇03-29

有关顾城诗歌的读书笔记04-26

我爱读书诗歌朗诵08-29

精选四时田园杂兴解释通用六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

(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

(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精选四时田园杂兴解释通用七

通过多层次地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祖国古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古诗,运用学生已有的画画认识基础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同感受地心领神会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去。

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1、学生课前画好乡村田园风景画,学生收集诗人介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师导语: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你们都画好了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画吗?展示出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汇报自己的画,师作适当评价。(预设:多么优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画中去生活)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一(《乡村四月》插图画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画)

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师指名几位说一说。

师: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板书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师: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发现“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师:你真聪明,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资料中找到的。

师:从课外资料中学习是个好办法。我们要向你学习。

二、初读古诗,走进诗屋。

1、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指明“了(liao)、蚕(can)、桑(sang)、昼(zhou)、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确读音。“昼”字写法:太阳升出一尺,白昼开始了。

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

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2、读得多好啊!同桌之间借助注释,插图合作弄清诗意。

3、交流汇报。

师:读着诗句,看着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释再看插图就明白了。

师相机多媒体展示课件二(“白满川“的乡村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副画,天空的光辉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师:原野水面的颜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真是——

生:“白满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绿的山陵、绿的原野。

师:是啊,还绿了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三“绿遍山原”乡村画)

生:绿了树木。

生:绿了小草。

生:绿了竹叶。

师:绿了这么多,真是——

生:绿遍山原。

师: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诗吧!再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绿、遍、白、满”四字读得特别有味,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这四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师:你真聪明,我们跟她样读出韵味来。

(生读诗句)

师:好,还听到了什么,继续交流汇报。

生:我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在叫。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注释上写了子规就是杜鹃鸟,“子规声里”就是杜鹃鸟在叫。

师:你真会读诗!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烟一样。

师:那是什么样的雨?

生:蒙蒙细雨。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画吧!(相机出示课件四:乡村四月风光图)学生看图。

师:谁能用诗中两句诗来赞美这幅画?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两句。(练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里乡村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三四句。

(生诵读)

师:你读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们感受到他们好忙。

师:对,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

生:才……又,“闲人少”。

师:好,来展示读一读。

(生读诗句)

师:读到这,我们的诗心也唤醒了,也来作两句诗吧!下课了,同学们会在操场上玩什么游戏呢?

(生自由回答)

师:好,可以作诗了,我说上一句,你来接下一句。

师:校园课间同学乐,

生:才了爬杆又跳绳。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

师:我们都诗兴大发了,我们课间是忙着出去玩,而诗中的人们忙着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得到丰收。

生:为了吃、穿、用。

生:为了幸福生活。

师:是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是快乐的。

师:是的,尽管累但是快乐的,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自己的收获,得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诵读全诗吧!

(生诵读)

师:多么好的一首诗啊,诗人是谁啊?谁来为我们介绍。

(生介绍)

师:把快乐送进诗里,告诉诗人翁卷,我们配乐再诵读一遍。

(生配乐诵读一遍)

师: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让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生再配乐诵读一遍)

4、过渡:《乡村四月》村民在优美的乡村画卷中,忙着劳动,得到自己的快乐。《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又有哪几种人物,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下一首古诗。

b、叩响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1、齐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2、谁来帮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

(生介绍诗人范成大)

3、学生合作探究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4、交流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五《四时杂兴》插图画)

生:我读懂了写了村庄儿女和童孙。

生:我读懂了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

生:我读懂了童孙学种瓜。

师: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读一遍诗,读出意思来。

师:谁能告诉老师三、四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生补充)

5、拓展

师:村庄儿女还做了哪些农活?

生:养猪。

生:种菜。

……

师:真是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

生:杂。

师:再读题及全诗,要读出情趣来。

6、悟诗情

师: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生:我知道了,难怪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师:你真机灵!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爱怜地看忙碌的农户,有播种就有收获,让他对农事活动饶有兴致。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生自由读)

(诵读一、二句)

师: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

情景再现

师:孩子,你还不懂怎样耕织啊!

生:老爷爷,我可以在桑树旁学习种瓜啊!

师:多懂事的孩子,多聪明的孩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我们来以老爷爷的口吻来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表情诵读)

师:多么纯朴的劳动人民,多么朴素的田园生活,忙忙碌碌却开开心心,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生练习感情诵读)(配乐)

四、巩固延伸,触摸诗情。

1、比较两首诗,发现共同点。

2、生自由汇报。

3、齐诵两首诗。

4、延伸。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迷人世界,用心灵触摸田园风光,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象的清新朴实。课后把这两首古诗默写在自己的田园风景画上,积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古诗文灿若星辰,用我们的心灵叩开古诗文大门,你会感悟到许多许多。最后,我送一句诗给大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的诗”,我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画中入手,再到诗中画,切入诗句学习,让学生学习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诵读中自然进入诗境中,用幼小的心灵感受诗句的清新朴实。在学习任务设计上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要知道学生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如:说出景物特点,用“才……又”来作诗,读懂了什么?发现称图中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等。通过多层次地诵读让学生的心与诗心撞击情与诗情融合。

推荐阅读:

  最新房屋买卖变更合同(二十三篇)

  2025年授权使用商标的委托书 商标授权使用授权书(3篇)

  最新古诗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古诗(模板8篇)

  聘用劳动合同协议书(二十二篇)

  代持合同(10篇)

  最新对未来工作的计划与展望(精)(3篇)

AD位1

相关推荐

经典的山水田园诗

综合范文

“三下乡”服务队总结报告:关注莲藕种植 深入

综合范文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