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师的励志寄语(推荐)(三篇)
推荐教师的励志寄语(推荐)一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深切哀悼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退休教师。
xxx,男,汉族,祖籍习水。生于xx年xx月xx日,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xx月xx日时分,在市xx医院住院部逝世,享年xx岁。
xx老师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他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学校、为学生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青春岁月,在教师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仰慕。他不愧是一名辛勤的园丁,不愧是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就像蜡烛,燃烧尽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就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他以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
xx老师的一生是为后代们操劳的一生。他不但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关爱子女的好父亲。为了能让后代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刻苦努力、勤俭节约,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为了能让后代们得到健康成长,他宽严适度,教子有方,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当后代们立室立业后,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竭尽全力为后代们分忧解愁,又毅然承担起了扶养和教育孙儿孙女们的重任。为了孩子、为了儿孙,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私的父爱,将永远铭记在后代们的心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xx老师的逝世,使我们无法抑制自己心中的悲痛,但他崇高的师德,谦和务实的人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博大胸怀将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动力!
安息吧!xx老师。
xxx
20xx年x月x日
推荐教师的励志寄语(推荐)二
教师节优秀教师代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能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很荣幸。
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最能够吸引我们的莫过于在我们伴随孩子们共同经历的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同样也体验着成长的艰辛与欢乐,教育的快乐是传授知识。这种快乐甚至胜过于接受知识。有时只是源于学生一声恍然大悟的“噢”,有时只是因为学生一道题错了几十遍,有一天她终于做对了。好比那一次,下课铃响时,听得津津有味的他们问我“这么快就下课了?”那一刻,我快乐无比,所有的艰辛都因此值得。
教育的快乐因为教育是一种爱。有严爱如父,也有慈爱如母。无论我们一开始把教育当成梦想,当做事业,还是当做工作,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心里就只有了爱与责任。这让教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工作,因为他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深沉的爱。
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好品德的养成远比好成绩更重要!好成绩是暂时的,而好品德一旦养成,那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我鼓励学生平时多帮助别人,告诉他们知错就改,老师更加喜爱你!带领孩子们一齐进行大扫除,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小学生需要的是反复的教育,反复的强调才能使其学会并且记住,在以后的生活中才能学以致用。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深感辛苦并快乐着。我欣慰,正因我付出了,发奋了,也收获了;我收获了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领导、老师们给我的帮助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推荐教师的励志寄语(推荐)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