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佳作】
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一
这儿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缠绵悱恻,也有钟灵毓秀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瑰丽景色,还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壮心愿,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历史是一本永不泛黄的连载书籍,没有停笔的那一天,身负伟大使命的有志之士借助它来吸收吞吐整个中华文化,来自灵魂的感叹在繁华的字里行间熠熠生辉,而其中的国学经典、诗词歌赋,往往如瑰宝一般让人神往。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唐诗宋词的繁荣盛行,中华民族流传下一部部令人赞叹的国学经典,诗人作家各有千秋。
有人为了自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人为了爱情"肠断白频洲";有人怀念亲人"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感情,从乡间小吏到文学大家,他们在一次次晨光暮雨中,提笔研墨,浓浓墨香勾勒出心中想念的人的名字,优美的诗词诉说着心之所向。
国学经典的悠悠存香,有一种令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孩提时,妈妈口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给我构建了一个纯美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让我神往。长大后,每遇到书店,我都会驻足凝望,书香让我沉醉,我仿佛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与它们相识。后来,即使口袋里非常拮据,我也要尽力买回几本,废寝忘食的去读,我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国学经典就像一桌饕餮盛宴,不论多么独特,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所钟爱的。
我从小就爱诵读唐诗宋词,不为别的,只是感觉读诗词很有趣,越琢磨越有味。后来,我读《史记》和《资治通鉴》,很好的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使人明智",国学经典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
读国学经典,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国家和历史。观看"国学小卫士"竞赛让我的心灵深受震撼。我被节目里的小选手们深深折服,无疑他们也是喜欢国学经典的,台上的他们滔滔不绝,自信而大方,博闻而谦逊。即使遇到挫折,他们也会不慌不忙,彬彬有礼的对待考验。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来自哪里呢?"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是国学经典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能量。其间,我最喜欢第一环节--初露锋芒,这一环节不仅考验了选手们对知识的掌握,更检验了他们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节目一开始就这么紧张,悬念迭起,我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比赛固然有趣,却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难道不比赛就不用学国学了吗?如今的大学生外语掌握的可谓一流,却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所知甚少,大量的教辅占领了书店,国学经典躲到了角落,大人领着孩子盲目的参加各种兴趣班,却找不到一点时间静心读国学经典,这的确是舍本逐末之举。
人不可忘本,国学经典是我们精神世界的精髓,青少年的心灵需要经典的滋养,诵读国学经典,传统美德才会得以弘扬。一个生命力强大的国家需要精神文化的支撑才会兴旺发达,一个民族少了文化就似少了血液一般,苍白无力。
从今天起,从此刻起,我们都要拿起书本,让文字贴近我们的心脏,让伟大的中国梦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现梦想,振兴中华!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二
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的篇章,这些经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宝藏!
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举行这次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们诵读经典诗文,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传承。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眼界宽广;可以使我们拨云见日,柳暗花明。《论语》字字珠玑,教我们如何做谦谦君子;《弟子规》谆谆教诲,教我们学修身齐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怎样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如何尊老爱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我们懂得怎样感恩。一篇篇经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结晶,不仅能让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还能让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追求美好人生。
同学们,老师们!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是短暂的,但是,诵读的任务是延续的,是长久的。爱中华,读经典,让每个人,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参与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的氛围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的心田,伴着我们成长,使文明溢满校园。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三
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中华文化的美丽容颜,它犹如一束束光芒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今天让我带领大家走进经典故事,感受国学的魅力。
我想大家都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吧。但是《山海经》说: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女娲,她 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猪,初四创造了羊,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忽然她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和自己一样的,多没意思呀!”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呀,揉呀,揉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开口就喊:“妈妈!”于是,女蜗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你听,多有趣呀!
春秋时期的郯(tán)子,父母年老体衰,而且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不辞辛苦,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来到深山,混入鹿群。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首孝悌,次谨信。”郯子鹿乳奉亲,让我懂得了做人首先应该孝顺父母。
汉朝时,有个少年叫匡衡,非常喜爱读书。可是家里穷,白天须干活挣钱,天黑时又没有灯光照明。匡衡心疼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求知若渴的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着小洞中透过的微弱的光线,他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勤奋好学的匡衡成为了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并出任汉元帝的宰相。“凿壁偷光”,让我明白了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唐诗、宋词、神话故事;《论语》、《三字经》、《水浒传》;成语、谚语、歇后语;………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被人们传承咏唱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弘扬国学、传诵经典”!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高雅却不脱俗的国学经典吧!让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手中得以传承,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