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于20_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浅谈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
今早,天降大雾,我骑着电车上班,一路上烟雾缭绕,犹如飘在云端,悠悠前行,一米以外勉强看到人影,行人和车辆均小心翼翼。这样的天气,今年已多次出现。
雾霾天的增多,水质的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是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多么令人堪忧,人类对于依赖地球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然而,即便如此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仍不够强烈,爱护环境的行动也是缓慢无力。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家乡的焦化厂粗大的烟囱里,不分白天黑夜的排除废气,甚至把没经处理的污染废水通过打压的方式排入地下,导致附近村庄的老百姓饮水都困难。还有一辆辆拉着沙子的汽车,它们改变了河道曾经的面貌,哪里还有记忆里的家乡小河,有的只是干涸的河道地表,不再春发的岸边枯树。当我们方便的使用塑料袋盛装物品时,哪会想到黑心的吹塑厂每天又要制造多少污染?
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四十年的时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喜人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强国战略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还应当看到,我们在全力以赴抓经济建设地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过度开采,环境姿意污染,造成了今天我们难以治理的硬伤。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不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我们生活在当下的人,已经深有感触: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日渐增多,极端气候天气造成的巨大自然灾害每每侵袭人类;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空气污染、河水污染、农田污染,甚至连树上结的果子都被污染。如果不采取强硬有效的手段治理,被污染的环境下人们将何去何存,不敢设想。
绿水青山,现在似乎已经不是人们所爱护,追求的东西了。他更像是一种被尘封在时间中的一段遥不可及的历史,只存在于人们的回忆或幻想中。现代人所追求的无非就是那金山银山,但这并非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类完全可以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触手可及,但我们离绿水青山还相隔甚远。
目前中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从五年前的553个增加到602个,全国性的湿地保护体系初见成效。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并长期积累的结果。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我们须时刻牢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是我们民族既有的生态文明理念,也是一种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生存智慧,在今天仍具有启发与实际意义,必须继承与发扬光大。
***主席曾语重心长的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与人类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刻不容缓的,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逐渐形成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好在,随着习主席的号召,我们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加强,大家会把垃圾放到统一的收集处,每天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垃圾运送;水龙头里流出了干净清甜的水,经过一次使用后仍可利用的水或者浇菜浇花,或者冲洗厕所,白花花的水不再是随意浪费的资源;“光盘”行动做的也更彻底了……一件件,一桩桩,一座座城市,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所有人,在寻找解决资源问题的同时,我们就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既是生态环境的改变者,也是享用者,我们需要号召大家一起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始终是一个来自最广大人民群众、又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
近几年,国家加大治理力度,举国上下宣传环保。查处不合格工厂,还来绿水青山。然而与此同时,有另一种态度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来,即大力环保影响经济发展。孰是孰非自有专业人士评判,可作为普通国民来说,切实关乎生活的改变才最让人安心。环保治理这两年,效果即为显著,就让我们以小眼来看,以居民的视角来看看环保成效:“又看到了年少时的蓝天白云,想起躺在麦田里看天的日子,感谢,又见绿水青山。”一位普通民众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并联系我把他的心情告诉更多人。
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被我们这一代人在无意识地破坏和污染,如果我们不加紧采取有效地措施尽快治理,任其继续遭受更严重地破坏和污染,那么,无需太长的时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将会逐渐消失,最终灭绝,这是必然。所以,每一个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必将为全人类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
总而言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为保护国家的绿水青山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奋力去建设祖国的美好河山。
浅谈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
***总书记10年前在浙江安吉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深深地感到,这一思想不仅对我们在经济社会转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在理论上破解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环境生态与生产力的关系、环境生态与财富的关系等一系列难题,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发展理念:以积极的态度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破解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这一难题,以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态度诠释了这一难题背后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新颖的发展理念,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触及到了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难题,即:金山银山是人的物质追求,绿水青山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这两者都是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而这两者对于人来说又很难兼得。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牺牲绿水青山来实现自己的物质追求,曾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奇迹。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促使人们在对传统的增长方式和发展理论进行反思的同时,开始重新研究发展理论,重新研究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一发表,就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这一报告指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呈指数增长,而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污染吸纳能力是有极限的,人类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方式谋求经济增长,最终将威胁自己的生存。这种增长极限论虽然被人们称为悲观主义的观点,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文件,强调增长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代人的生存和需求,因此,在人类谋求增长的同时,必须优化环境、保护生态。这些问题由此被称为全球性问题。
但是,发展中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么样共处?增长与环境、生产与生态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们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以我国为例,我们在过去实行的是“先增长后治污”模式,在“两座山”问题上实际上是采取了“为了金山银山可以暂时牺牲绿水青山”的做法;后来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治污的代价要大于增长获得的收益,于是许多地方提出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口号,即下决心改变“先增长后治污”的模式,优化环境,保护生态。这样的口号,这样的做法,虽然也讲“可持续发展”,但实际上是把“可持续”与“发展”割裂开来,表明我们在悲观主义的增长极限论影响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把增长与环境、生产与生态的关系完全对立了起来,这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困惑中,***在主政浙江期间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口号、全新的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在我们面前就有了三个口号、三个公式:一是“为了金山银山可以暂时牺牲绿水青山”;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两个口号、两个公式,在“两座山”问题上都割裂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实际上都对“绿水青山”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持有悲观主义的态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和公式,则以“就是”一词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地连接起来,以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态度阐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这种态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种认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因为,我们都知道,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他还列举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结果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为此,他告诫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恩格斯和那些悲观主义者不同的是,他在提出这一问题后以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因此,我们说***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以一种新颖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认识和处理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科学思想。
发展基石:把环境、生态纳入“生产力”范畴
在“两座山”问题上,“绿水青山”指的是环境、生态,“金山银山”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力,二是指财富,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同样,在马克思主义那里,讲环境保护讲的也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而不是只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生产力的环境保护。事实上,生产力讲的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去我们常常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而不顾及人类一旦破坏了自然界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其实,这样的认识和说法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中,曾经明确指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这就是说,人们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首先就要生产,以解决人生存所必须的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而生产的问题,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来说,首先就是“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他们的话是很准确的,人是社会的,人也是自然的,比如人的生理特性就是自然的;生产过程除了人的因素要起作用,其他自然条件也要起作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生产力是在人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让自然界能够更好满足人生存需要的一种能力。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由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重点研究的是生产和生产力的社会属性问题,他们没有多讲生产力的发展要有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为避免误解,他们特地指出“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而且给我们研究和发展这一理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自从人类认识到增长不能损害环境、生态这一严峻问题后,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们在优化环境、保护生态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力。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就产生了:环境、生态是社会生产力之外的一个制约条件,还是社会生产力之内的一个有机因素?显然,“为了金山银山可以暂时牺牲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两个口号所表达的意思中,环境、生态是社会生产力之外的制约条件;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所表达的则是环境、生态应该是社会生产力内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把环境、生态纳入了社会生产力的范畴。
现在,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把环境、生态纳入社会生产力的范畴,对不对?我们认为,这一思路和思想是正确的。因为,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哪一个要素(无论是人还是物)都离不开环境、生态等自然条件。人的因素,即从事生产的劳动者既是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并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具有社会属性,又是生理心理健康的,具有自然属性的劳动者,只有健康的人才能从事劳动生产,形成生产力。物的因素中的劳动对象,不管是自然界的土地、森林、河流、矿产资源,还是人们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归根到底,都是大自然给予的,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生产力都必须考虑本国的自然条件。物的因素中的劳动资料即劳动工具等生产设备,看起来同自然界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并不然,且不说它本来都取材于自然界,而且任何一种工具或设备的使用都要经过检测,检查他们对人的健康、对环境生态是否有危害。所以,***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把环境、生态纳入社会生产力这一范畴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把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意提出但没有论述的“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同社会生产力的关系讲清楚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破解了发展中环境、生态与生产力关系这一难题,坚持和发展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石的生产力理论。
发展目标:让环境、生态成为财富的源泉
接下来我们讨论环境、生态与财富的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破解了这一难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财富理论。
关于财富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有大量论述。我们在学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哥达纲领批判》时,常常遇到许多难题。比如马克思在评论《哥达纲领》关于“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这一观点的时候,明确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恩格斯也说过:“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这些论述告诉我们: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从来就是财富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但常常被人遗忘的观点。
过去我们学习和理解这一观点,一般都把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自然界”,看作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现在,我们认识到原来的理解不完全,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自然界”,不仅是作为劳动加工对象的原材料,而且是有待于人们保护的环境、生态那样的自然界。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这里所讲的“保护”,也是特殊意义上的“劳动加工”。
浅谈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
在国家发展中,中央制定出发展方向后,各级地方政府,相应的制定政策;这政策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果的成败;所以,行政部门就是一个地区走向繁荣的策动中心。
几十年以前,“路线是个钢,纲举目张”,这个钢就是渔民打鱼时渔网的绳子(缰绳 渔民们叫钢绳),当渔民抖动这绳子,所有的网格(目)都必须张开,捕捞的鱼的大小,就由这一系列网格决定。
现在我们有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路线,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那么这根钢绳就攥在地方行政部门手里,网格的大小也就由此决定。环境保护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的共同话题,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和水污染的排放,还有各种污染源都涵盖其中。这一方面关系着本国国民的生命和健康卫生问题,从国家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前景看,也是绕不开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似乎又觉得是西方国家强加给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扎口绳索;因为西方国家,在随随便便的环境污染中,轰轰烈烈的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并且通过殖民掠夺或赤裸裸的杀戮手段,聚集了财富实现了他们全体国民的富裕,取得了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俯视地位;而现在,却严格要求我们进行环境保护;难道只是我们在工业发展中产生污染,他们就没有污染?
即使这样,我们国家在还没有彻底填饱肚子的情况下,还是不遗余力的进行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别的,只是觉得对自己的人民可以呼吸到干净的空气,喝到清冽的生态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一直是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治理污染,要跟我们的经济发展协调统一,既不能顺应西方的想法脉络,在国内也不能听之任之,重要的污染源头必须全力遏制。
1 一般来说,工业废水和工厂烟尘,还有一些白色垃圾,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中国一票否决早已做到。
2 城市下水道和建筑生活垃圾,可分拣进行资源利用,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正常排放标准,这也已经做到。
3 主要的是农村生活的垃圾处理以及畜禽粪便处理,这是需要谨慎处理的地方;“纲举目张”,这个网格就需要大点;因为,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村百姓的切身利益和正常生活。
其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展的快慢不予置评,农村的畜禽小型化养殖,应该得到提倡;我们很久没有吃到那么可口的鸡肉猪肉了,大型集团化养鸡养猪,都是药物刺激生长,这哪里是自然生态呀,简直就是逆自然规律的后果。很久以前,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打草喂猪喂兔子的场景也早已不见。回归自然规律应该引起重视;让猪在农村粪栏里吃草长大,然后,将粪栏里的人畜粪便掺入田土,再进入庄稼地,经过自己发酵后被作物吸收,让农家肥尽量代替化学肥料,使农村的大部分污染变成资源;这样,人们就会吃到可口的猪肉羊肉鸡肉兔子肉,也避免了粪便随着雨水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污染。
4 雾霾造成的污染对于中国北部地区的雾霾,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可能就是北纬三十六度线上方的“西风带”所为(未得到气象部门确认);它带着从西伯利亚刮风卷起的细微沙尘颗粒,自然的飘向东方,遇到湿润空气,落到地表形成了雾霾《粗口说雾霾》。估计加强大西北的森林植被,会使得雾霾大大减轻。
5 汽车尾气在中国,汽车尾气已经纳入汽车检测流程,名字很美,叫“审车环保”;就是检测排气管中的尾气;大多是交钱了事,都是在糊弄山孩儿呢。其实就是不达标,可怎么整改?牵涉整个汽车制造的系统工程呢,那些专业官员不知道吗?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时间久了,就约定俗成了,该审就审,该不达标还不达标,该收钱就收钱,领导该闭眼就闭眼,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混过去了。全世界约76亿人口,拥有的汽车数量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居中,中国就在其列;中国14亿人口,拥有运行车辆约2亿辆;按这个比例匡算,世界在运行汽车约近10亿辆;平均每年一辆汽车耗油一吨的话,全球每年消耗石油能源约10亿吨。而这些汽车在碳排放过程中,都在为世界带来财富,为世界做着贡献;这些贡献,一个是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或政治效益,再一个还能适时的消耗可以再生的石油资源,不至于存留时间久了,发生变故。因为石油不可再生也是西方拿出来愚弄人的把戏(粗口石油的形成),石油资源正在地下时刻生成着,也时刻像清水一样流淌着。这些贡献跟对应的碳排放比起来,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所以,汽车尾气只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再来看看其他的碳排放吧:
很早以前,孙悟空过的“火焰山”,就是地表煤炭自燃形成的;这就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碳排放;澳大利亚山火仍在烧;美国加州大火还在燃;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燃烧40年至今仍在继续,规模之大或避免空气污染致使人们放弃扑救,任其燃烧,被称为“地狱之门”;俄罗斯冰下天然气燃烧火焰正方兴未艾;还有一些火山喷发;海底的火山肆虐;我们尚且不知道的林林总总。这些碳排放,应该比汽车尾气和农村养猪做饭以及炭炉取暖要严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协调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地方,把网格适当放的稍大一点,给予百姓一个轻松的生活环境,也同样重要。 毕竟,“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