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是什么意思
咬春,咋一听以为是赵雷的歌?其不然,咬春是立春日吃春饼称呼。立春这一日,汉族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人讲究时令吃食,立春这天要吃春饼,吃春饼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盘的,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汉族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清人专有《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可以想像,那时咬春的风俗还是非常浓郁的。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咬春就是吃一些新鲜的野味,立春时节吃一些新鲜的野味,感受春天的气息,据说“咬春”以后,整个春天不会犯困呢。咬春的食物,多以白萝卜为主,而以荠菜为最佳——约三、五好友,去郊外麦田边、向阳处寻找,有嫩绿的荠菜已经耐不住寂寞,钻出地面迎春来了。轻轻的挖了出来,回家择洗干净,或沾甜面酱吃,或者炒鸡蛋吃。厨艺好的,把它做了春卷,更多的是把它剁细了,与猪肉混合做馅包饺子,那才叫一个鲜美!故汉族民间流行着“宁吃荠菜鲜,不吃白菜馅”之说法。
荠菜等营养价值很高,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营养价值很高。据测算每100克荠菜含蛋白质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420毫克,磷73毫克,铁6。3毫克,核黄素0。19毫克,维生素摄氏度55毫克,尼克酸0。7毫克。营养要比一般种植蔬菜高得多。特别是胡萝卜素的含量可与胡萝卜相当,维生素c的含量甚至比西红柿还要高。
荠菜药用价值也很高,是中国传统的中药,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入药,性平,味甘,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
适宜各种内出血之人,诸如内伤吐血,咯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便血,尿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视网膜出血者均宜食用;适宜乳糜尿,泌尿系结石,肾炎,水肿,高血压之人食用;适宜胃溃疡,胃痉挛,痢疾,肠炎,腹泻,呕吐之人食用;适宜眼病之人,如目赤肿痛,结膜炎,夜盲,青光眼,眼底出血,目生翳障者食用;适宜小儿麻疹,流行性感冒在流行传染期间食用。如今又有学者将荠菜列入癌症患者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