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综合范文

服装行业swot分析集合3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2024-07-23 13:33:3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公文式,另一种是新闻报道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服装行业swot分析集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服装行业swot分析

  【摘要】我国是服装出口的大国,一直以来,我国的服装出口在量上取胜,而缺乏知名的品牌。因此,出口的品次较低,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力。本文从绿色壁垒和品牌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服装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因素。

  【关键词】国际贸易服装出口影响因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在进出口方面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我国的产品可以更多地走出国门,参与世界性的竞争,另一方面,产品出口也面临着许多阻碍和压力,我国的服装出口就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今,服装行业的贸易情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我国由出口服装的第一大国逐渐退居第二位,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服装出口国家参与竞争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的服装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是价格低,可以薄利多销,但是,随着贸易的发展,以价格手段为竞争的优势已经不再突出,必须考虑利用其他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达成以上目标,首先应该明确认识国际贸易中影响服装出口的因素。

  一、国际贸易中影响服装出口的因素之一:绿色壁垒

  (一)绿色壁垒向服装贸易行业渗透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产生的,一些国家出于保护环境的目标要求,会在贸易政策上严加限制,避免生产有害、材料具有污染性的产品流入国内,绿色壁垒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畴。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大多数是发达国家,而我国服装出口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对这些贸易对象的服装出口量占据了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而这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绿色壁垒,对中国服装的检验十分严格,我国的服装曾经多次因为绿色壁垒问题而被退货,由此可见,绿色壁垒是影响我国服装出口的一大重要因素。

  (二)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

  服装以及纺织品的发展方向是绿色环保型的产品,如果我国的服装产品没有符合绿色环保的相关要求,就不能越过绿色壁垒的限制,从而丧失市场竞争力。根据调查发现,服装出口在整个纺织品出口中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我国的服装业利润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因此,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过高,我国服装业一旦在绿色壁垒方面受限,就会丧失大量的经济利润,因此,对国际市场过高的依赖性使我国服装行业遭受着巨大的风险。在国际市场削弱竞争力的同时,也给国内的就业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旦服装出口量下降,国内的服装生产量也相应下降,服装生产商就会通过裁员降低成本,因此造成一批服装生产工人失业。因此,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降低我国服装行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用服装的优质和生产的高效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独立研发服装品牌,通过多种途径销售服装,获得多方的收益。

  (三)我国服装生产商在企业管理和技术上不达标

  绿色壁垒的实践国家,是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对服装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我国大部分服装制造商的技术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在管理上也不完善,因此,要生产出绿色产品还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因为绿色产品需要绿色无污染的生产工艺,需要技术上的创新。不仅如此,绿色壁垒的限制实际上是综合了各个方面,包括管理水平和能力上。绿色壁垒对于我国服装业的发展具有有益的一方面,就是促使服装生产商改进工艺,引进绿色环保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

  二、国际贸易中影响服装出口的因素之二:服装品牌效应

  我国的服装出口虽然在数量上取胜,质量水平也较高,但是缺乏自主设计的品牌,无法与国际品牌相抗衡,在竞争上一向处于弱势。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研发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带动服装业的发展。

  (一)我国的服装出口靠数量和价格,而缺乏品牌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远近闻名,在服装行业也不例外,而世界上的知名服装品牌中,中国的品牌几近绝迹,在世界各国的众多名牌服装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制造的,却是“贴牌生产”,我国的生产工人耗费了大量的劳动进行服装的生产,拿到的酬劳却是总利润的很少一部分,经过调查发现,总利润的三分之一要付给品牌设计商,品牌受专利保护;而生产商只有十分之一的利润收入囊中,这个差距决然不小。而我国的服装制造商和同行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价格战,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制造权,在国际市场上不会改变竞争的劣势地位,不会提高我国服装出口的品次,在贸易中的地位不会有所上升。

  (二)我国制造的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良好的口碑

  中国制造的服装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一些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普遍怀有“便宜无好货”的印象,比如,中国人将服装卖给日本人,要比美国人将同样的服装卖给日本人便宜得多,原因就是美国人将服装标明了自己的牌子。我国出口率较高的服装品牌中,多为“贴牌生产”,一半以上服装的原材料也是进口商提供的,属于中国自行设计的品牌服装往往没有什么影响力,设计上没有出彩之处,且类型单一,因此,树立服装上的品牌意识是中国服装在国际贸易中取胜的一大法宝。我国的服装行业应该大范围地引进服装设计人才,给予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使我国能够制造出影响世界的品牌服装。

  三、总结

  以上分析了我国的服装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受影响的因素,主要从绿色壁垒的限制和品牌的限制两个方面,上述的分析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需要补充之处,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中影响服装出口的因素,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明确了国际贸易中影响服装出口的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根据这些因素来寻求合适的策略提高出口服装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服装行业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亦庆.原料供应充足出口低位徘徊20_年茧丝产销与供求分析(一)[J].纺织服装周刊,20_(13).

  [2]梁静.新形势下我国服装出口问题研究[J].大众科技,20_(12).

  [3]何玉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20_(15).

  [4]关娜,熊义杰.我国当前服装产品出口的SWOT分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_(17).

【篇二】服装行业swot分析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产业转移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就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各个区域发展不平衡,势必存在成熟的产业在国内的区域之间发生转移。近几年,武汉服装产业的代表汉正街服装批发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用SWOT分析法可分析通过区域转移如何增强武汉服装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区域性转移;服装产业;产业竞争力;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_)19-0182-02

  武汉是中国最早建立现代服装工业的城市之一,一直都是华中地区服装业的龙头老大,其汉正街是多种服装品牌的批发地,在国内服装市场的版图中,形成了“汉派服装”品牌概念,引领着国内服装业的发展,以至国家有关部门曾设想将武汉建成中国女装中心。

  一、武汉对服装产业进行区域转移的原因分析

  (一)武汉服装产业进行区域转移的必要性

  下面用SWOT分析法阐述武汉服装产业的劣势(Weakness)以及导致这种现状的具体原因。

  1.产业链不完善。从产业价值链来看,服装行业从最初的原材料生产开始,经由中间产品生产、最终产品生产到服装流通及服装消费的全过程,构成一条产业价值链。湖北虽然是棉花丝绸的生产大省,但接下来的工序却以粗放式的初加工为主,生产出来的多是低档次、低价格的初级品,而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的棉混纺布和印染布产量低。调查显示,武汉服装企业每年都需要从外省采购80%的面料,一年至少有20亿元的资金外流。

  2.技术及硬件设施不足。有数据显示,全国服装企业设备的更新投资额中,沿海地区占多成。如温州市一年服装企业设备改造投资额高达3亿余元,而武汉1600余家服装企业设备投入尚不足其一半。湖北全省服装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也比不上宁波市,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也十分缓慢。而高技术高效率的现代化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服装的质量、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3.没有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品牌。就武汉服装而言,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不雄厚,安于现状,虽然整体形成了汉派服装,但没有想做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的意识,这就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各品牌之间相互模仿、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层次低、文化韵味不浓、时尚性不够。为使武汉服装业再度崛起,解决以上这些制约武汉服装产业发展的原因,武汉政府必须对服装产业进行转移来增强竞争力。

  (二)武汉服装产业转移的优势(Strength)分析

  1.交通优势。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多条铁路和国道在此交汇,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

  2.资源优势。产业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产业的区域分工合作。武汉此次产业转移,将生产地转移到汉川,而其重要的服装设计环节和销售环节保留在武汉,显然,这证明武汉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武汉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前列。而武汉还拥有全国数十所著名高校,为武汉的各行各业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3.政策优势。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政策导向、资金扶持和税收支持等方面对中部地区的个性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也为中部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政策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区域性转移给武汉服装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区域性转移给武汉服装产业带来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吸引集聚投资。此次武汉对汉正街服装批发市场进行整顿,为恢复昔日汉正街的辉煌,可谓是下足了精力和资金,这使大量投资商纷纷来汉,更有许多品牌企业加盟投资,建立大规模的厂房。汉川的新河工业园区,作为武汉此次转移的承接地之一,已经大有规模。越来越多的生产基地在此落户,产生了集聚效应,吸引集聚投资。

  2.增强竞争力。产业转移是进行更细致的分工,保证每个阶段的专业化,实现高效率的生产。武汉此次转移,将生产地转移至汉川,不仅建立新生产基地,投入新的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给复兴传统服装产业,提高武汉服装产业竞争力带来了可能。

  (二)区域性转移给武汉服装产业带来的挑战(Threaten)分析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服装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原辅料成本、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加之全球经济的疲软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给武汉服装业进行产业转移带来巨大的挑战。

  1.区域劣势。中国虽幅员辽阔,但区域差异很大,资源的分配极度不均,在经济发展上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且发达程度依次递减。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受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承接着国际上的产业转移,并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欠发达地区。相比之下,武汉这样主要以工业为龙头产业的中部城市,在区域上的劣势还是对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人才劣势。虽说武汉本地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可是相比更发展的东部沿海城市,在人才上还是略输一点。沿海城市的高速发展吸引着应届毕业大学生前往,大量人才拥入沿海城市,于是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竞相在此落户。尽管服装产业是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但在设计和销售环节仍需要人才注入,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才的流失,从而使得中部发展落后于东部。

  三、提升武汉服装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补其劣势:完善产业链,做深加工的服装。初加工的生产方式只是为他人做衣裳,将蛋糕拱手送给他人,而武汉处在湖北中心,更是坐拥湖北本地丰富的服装原材料,可见,提高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是关键。充分利用本地原材料,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做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延伸产业链。

  2.取其优势:加强品牌文化,做有内涵的服装。各派服装的发展,都有其悠久的文化底蕴。可见,品牌文化是汉派服装实现二度崛起不可缺少的选项。武汉地处荆楚大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可谓源远流长。如果以丰富的楚文化为基础,吸纳其他各种优秀文化进行整合和提升,形成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代汉派服装文化体系,并在服装设计中灵活应用,才能使汉派服装有鲜明的荆楚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汉派风格,从而有效提升公众认知度和社会荣誉度。

  3.抓住机遇:聚集产业集群,做大规模的服装。提升“汉派服装”这个区域品牌,还必须拧成一股绳,团结一条心,实施整体突破战略,走产业集群、聚合生产要素之路。所谓产业集群,就是建立若干服装研发、生产基地,发挥规模品牌效应,朝着集团化、国际化的目标稳步迈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彰显汉派服装的品牌实力,扩大汉派服装的市场,在有限的服装市场里,取得无限发展的资格,最终实现汉派服装的二度辉煌。

  4.迎接挑战:实施人才工程,做有技术含量的服装。武汉服装业要逐步摒弃家族式管理,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对研发设计的投入,为高水平设计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对于表现出色的新人,公司可以从基层开始培养,让其熟悉公司各个部门的运作,形成全局观念,逐步成长为设计带头人。采用人才强业战略,以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质取胜,以“高品位、精品化、时尚化”的商品来开拓市场,创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四、区域性转移对武汉服装产业的效应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武汉服装业的特点是自产自销,而此次区域性产业转移对武汉的服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武汉将生产环节交给汉川,自己则加强销售环节,使产业链的每一环节都得到升级。另一方面,产业转移采用新的生产函数、新技术、新生产组织方式,使原有产业发生“升级转型”运动,从而逐步提高整个产业技术集约化,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

  2.优化区域资源的配置。此次产业转移的重中之重就是将生产地和经销地分离开来,把生产地转移到临近的有实力的城市,使自己无生产之忧。而生产地直接对口经营地,防止出现生产链断裂,使资源配置得到充分的优化,达到“你生产,我销售”。承接区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转移区域不用担心生产问题,使双方的劳动得到充分的分工,并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友好关系,从而双方共赢!

  3.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承接区域汉川市属于欠发达地区,武汉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汉川市,经济辐射,带动了汉川经济的发展,将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聚集汉川,大量投资商也纷纷对汉川市抛来了“橄榄枝”,许多大型企业也纷纷在汉川“安家”。而武汉汉正街经过产业转移后,将商铺集中于一处,建立大楼,形成一站式的购物模式!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武汉这座超大城市,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寻找就业机会。汉川每年也有大部分的农民工涌进武汉。导致武汉的人才拥挤,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而产业转移后,大兴建立工厂,增加了就业岗位,汉川人可以就地解决就业机会,从而缓解武汉就业难的问题。劳动力闲置的问题也得到改善。

  综上可得,此次产业转移可在更大的经济圈内提升武汉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代明,章剑.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广东欠发达地区工业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3).

  [2]沈刚.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安慰跨越式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_,(7).

  [3]苏进球.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基地[J].广西经济,20_,(5).

  [4]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_,(6).[责任编辑安世友]

【篇三】服装行业swot分析

  摘要通过对中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服装业现状应该采取的战略选择。希望从中能给中国的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发展和壮大,以及有朝一日可成为服装出口强国带来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国际化

  1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服装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根据美国Wernevr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劳动力价格为每小时每人0.96美元,综合排名世界第四十八位,该水平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可见中国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凭借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的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业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_年服装年产量127亿件,20_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_年的23%增长到20_年的24%。20_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_年增长19.40%,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属于服装出口大国。

  (2)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竞争力系数是衡量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指某产业贸易顺差(逆差)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

  竞争力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竞争力系数大于0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否则逆差;当竞争力系数趋于1时,表明竞争力愈强,反之则愈弱。据海关资料统计,20_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虚拟经营已在部分服装企业盛行。在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最早实施虚拟经营的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集团在国内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虚拟经营是企业把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割,企业集中资源于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将其余的环节外包,企业突破有形的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将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在企业内外进行整合弥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体系。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如图1,每个环节都有资金的投入并带来相应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在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价值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上下游环节分别集中在设计和营销,而美特斯邦威就是抓住了上下游中的这两个重要环节,将整条价值链进行分割,将资源全部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而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外包。经营模式见图2。

  正是凭借这种经营模式,美特斯邦威从1995年年销售额为500万升到20_年年销售额20亿元。短短数十年间创造了把企业爆炸性地扩大了400倍的商业奇迹。集团也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4)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装业打造国际时装之都奠定了基础。服装业的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纵览世界已有的五大时装之都,即:高级时装之都的巴黎、高级成衣之都的米兰、运动休闲和成衣的纽约、经典男装之都的伦敦和东西方结合之都的东京,都是在本国独特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基础。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服装之都。

  1.2劣势(Weakness)

  (1)产品档次不高,对外依赖性强。我国的服装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小,自主品牌只占出口产品的10%,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此外,致命的一点就是我国服装出口总额近一半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确实为服装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以进原料、来款式、供品牌”为主体的服装加工贸易模式对中国服装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有利。盲目追求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国内服装行业的严重依赖性,一旦发达国家不给我们订单将拖垮我们整个服装出口行业。

  (2)缺少自主品牌、缺乏专业设计人才、设计能力弱。中国服装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在服装产品上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自我设计能力弱,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只能被动的按照国外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增加了市场风险。整个行业极其缺乏高端设计人才及引领世界潮流的服装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设计都是跟随欧美、韩国等国的潮流,创新能力较差。

  (3)大力发展OEM,成了品牌国际化的障碍。OEM是指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在我国通常指“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近几年,中国服装出口规模逐年攀升,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及生产国。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出口服装企业都在做OEM,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5%之间,处在服装行业整条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拥有20_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像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50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这样,一方面使中国企业失去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机会,进入为别人品牌做嫁衣裳的局面,不能准确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另一方面OEM使中国服装企业过度依赖于国外企业,不能及时提高对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开发的原创能力。从而服装生产企业在整条价值链上处于更加从属的地位。

  (4)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我国服装企业主要通过广交会、华交会等渠道通过国外中间商或批发商接受定单,很少在目标国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出运—交货—结汇”的流程后,就完成了使命。之后的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我国出口企业基本上未参与。而商品销售价格为出口价格的3~5倍,一些名牌产品甚至高达10~20倍。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得,中国出口商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

  (5)很多服装企业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这种企业有“散、小、弱”特点,并以加工型为主。企业设备普遍陈旧老化、设备引进能力和技术的再开发能力均很弱,产品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和新消费需求。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

  (6)缺乏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我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20_年我国服装企业有4.5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5%。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等沿海地区,但产业投资主体较为分散,个体规模也不大,尚处于发展阶段。

  (7)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识不强,对行业内相关规则不甚了解。不少企业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不甚了解,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而对出口前景过于乐观,因此出现了投资过热,出口数量大增,低价竞争的局面。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又听之任之,事不关己,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应诉,从而更加放任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限制力度和广度。

  1.3机会(Opportunities)

  (1)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世界经济增长虽有所减缓,但仍将继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_》数据,中国对外贸易(20_~20_)呈将强劲的增长趋势,这为中国服装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

  (2)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20_年中国经济增长10%,20_年增长10.1%,20_年增长10.2%,20_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是10.7%,创下了中国经济10多年来的最快增长。这为中国服装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向中国转移。20_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先行指标——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3%,这是20_年以来该指标的第一次上升,扭转了国际直接投资连续3年不断下降的趋势。20_~20_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和拓展市场的势头不减,中国这个大市场已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国外资金投向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这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有利于加强中国服装企业与国际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中国加入WTO后,为跨国公司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我国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的竟争中,学习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进一步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和全球企业运作经验,打造中国品牌。

  (5)对主要市场出口连续增长的同时,对非洲、对联体等新兴市场增长明显。20_年我国服装出口对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欧盟、独联体、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非别为40.8%、47.8%、59%、34.4%、109%、14.7%、29.9%、20.1%,并且已稳居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市场进口来源国的首位。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已初具成效,对非洲和独联体的出口增长速度最为迅速。1.4威胁(Threats)

  (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在全球性生产相对过剩和大批发展中国家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介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服装赖以推动出口增长的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的作用将会受到不断冲击。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东南亚邻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积极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据WernerInternationalInc.的20_年全球纺纱与织造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中国沿海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兰卡的劳动力成本(美元/小时)分别为0.41,0.6,0.25,0.57,0.34,0.5,0.4。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的成本最高,低劳动成本的优势已逐渐消失;且我国的土地和成本还在上升,而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又恰好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根据《世界经济年鉴20_/20_》数据得知,我国服装出口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同时20_年对这四大市场出口额为473.3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0.64%,并且居日本、美国、欧盟三大市场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原因所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

  (3)出口企业经常遭来贸易保护手段。我国服装企业因有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成本相对低,在出口时对进口国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进口国针对我国企业采取反倾销,特别保障等贸易保护手段。同时各种新贸易壁垒正成为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等。

  2中国服装业国际化战略

  通过对上述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整合整个服装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如何做到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避开整个行业的劣势和威胁是关乎中国服装行业能否走远走好的关键问题。中国服装行业应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战略措施。

  (1)SO战略。包括:利用劳动力优势继续保持在生产总量及主要出口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从全球角度出发发展我国服装贸易,加强与国际跨国企业的交流,学习其最为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及营销模式等;利用中国服装国际竞争力优势将中国由服装出口大国提升为服装出口强国;中国服装设计可融合国际上的时尚元素发挥文化优势。

  (2)ST战略。包括:弱化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水平;实行虚拟经营,最大程度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3)WO战略。包括:对产品结构要有所调整,争取在高档次的产品上有新的突破;引进高端设计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世界一流品牌;服装企业要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更新设备改进现有工艺;实现服装产业的大规模产业集群;OEM合作向高层次发展;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加快推行服装外贸出口制。

  (4)WT战略。包括:熟悉国际服装行业内的相关规则,深入了解出口市场对服装进口的相关规定;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加强对我国服装品牌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峻,因为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的服装生产正在蓬勃发展,而知名品牌的服装几乎被发达国家所占据。中国服装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及壮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虚拟经营;对服装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准制进行修订,使之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争创世界一流品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熟悉游戏规则,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和培养服装相关的高级人才,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大力推广虚拟经营在整个行业的实行。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战略策划的实施,有朝一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服装“品牌强国”,诞生像世界五大时装之都:米兰、巴黎、纽约、伦敦、东京一样的引导世界服装潮流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席酋民.跨国企业集团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_

  2中国统计年鉴(20_)[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_

  3世界经济年鉴(20_/20_)[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_

  4郭建南,郑喆,黄明朗.我国休闲服装市场调查与品牌发展策略研究[J].丝绸,20_(4)

  5丁国强.我国服装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_(10)

  6贺政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对外经贸实务,20_(12)

  7耿建明.服装业现状及出路探讨[J].经济师,20_(4)

  8姜涛.我国服装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辽宁丝绸,20_(2)

  9何继江.虚拟经营的六种业务模式[J].中国中小企业,20_(2)

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活动方案15篇

  设计院战略合作协议书 地产公司与设计院战略合作协议书

  关于领导干部述责述廉报告2024年【四篇】

  文明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四篇】

  党课讲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7篇】

  2024年党课记录范文(精选11篇)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