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篇一】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张沧梅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纪念刘和珍君》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四)深入研读讨论
1、作者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萧红的这“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的束发的绸条马上引来了鲁迅的严正反对 “不要那样装饰她……”看来自然朴素、庄重严肃还是鲁迅追求的美的境界。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如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哪里可见鲁迅的尖锐与咄咄逼人,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啊。
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 “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萧红笔下的冯雪峰开朗健谈,学问渊博,广闻多见,“走过二万五千里”,被鲁迅戏称为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牵线搭桥的人,在触摸巨人心灵的同时,他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胆略,影响着鲁迅,鲁迅亦承认“还没有人解剖过我像我自己那么解剖”的。这个部分鲁迅的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五)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六)课外延伸
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以《鲁迅真君子》为题写一
唐弢《琐忆》
林语堂《悼鲁迅》
周作人《关于鲁迅》
郑振铎《永在的温情》
孙伏园《忆鲁迅先生》
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
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
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
附板书:
•神态 笑 乐观开朗 平易近人
•
• 穿着审美 自然朴素 人情练达
• 饮食起居 简单随和 体恤他人
•琐事 待人接物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 休闲娱乐 幽默风趣 童心未泯
• 读书写作 博学广识 克已待人
【篇二】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法学法:举例法,练习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出示教学目标;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二、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教材举例
1、《邓稼先》 ppt
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
①学城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② 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功勋卓著
③重病期间写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⑥“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2、《说和做 》 ppt
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
学者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言行一致
革命家 “说了就做”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加群众大会。
3、《回忆鲁迅先生》 学生讨论
4、《孙权劝学》 学生讨论
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
(一)、结合课文讨论写法
1、外貌描写
《说和做》中的闻一多;
外貌描写的要求:
①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
②要使描写生动,可恰当运用修辞
③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
2、语言描写
《孙权劝学》中的孙权、鲁肃
语言描写:
①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
②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③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
3、动作描写 小练笔:
你在吃一枚还没熟透的青杏… 请以行动描写为主,写出具体情景。
我大着胆子把一颗还没熟透的青杏儿小心翼翼地放进嘴边,用前面的牙齿慢慢地咬了一下,顿时我像被针扎疼了似的扭歪了脸,眼睛紧紧闭上,老半天也不敢再嚼下去。
这段描写给你什么样的写作启示?
①动作描写中动词的运用要准确。
②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二)、课外积累
1、心理描写
《晚上怕看家》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 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看), 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听),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说不出话来(感)。假如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想)。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进卧室里,锁起了房门 ,躲在被窝里(做),在被窝里,我一直祈祷:爸、妈,赶快回来吧(想)!
每一个抽象材料的描写,看、听、感、想、做这五种方法,全得应用上吗﹖
那要从文章的需要和应用上看是否妥当来决定。假如我们对某个抽象材料要详细的写,则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都用上应了,内容便较充实;如果打算简略地写,则应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去描写即可,其它的方法可以不必用上,因为用上了,会令人感到冗长、不妥。”
这段描写给你什么样的写作启示?
人物心理应符合人物年龄。
人物心理应符合具体情况。
2、正面描写
3、侧面描写
四、作文
小试牛刀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也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 》 为题,写一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体现情感态度的词语。
2、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任务的精神。
3、适当展开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3、不少于550字。
板书设计
写出人物精神
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人物描写
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吕万寿
26.回忆鲁迅先生
主 备 人: 许先显
修改人:许先显
20_-12-02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 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1.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鲁迅先生高贵的品质。
教学方法
自渎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 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笑和走路的特点。
重难点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 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笑和走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了解鲁迅。
1.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 教师: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文主要是介绍鲁迅先生的。对于鲁迅先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谁来说一说。
3.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认识鲁迅。
4. 导入:今天,我们就随作者萧红走进鲁迅先生,看看在萧红的印象中,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 提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1) 默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
解下列词语。
不济 解剖 咳嗽 踌躇 遭殃
(2) 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试着给它们加小标题。
2. 出示生字词课件。
Sòu jì pōu chóu chǘ yāng
咳嗽 不济 解剖 踌躇 遭殃
(1) 指名读,正音。
(2) 强调“嗽”“踌躇”的书写。
(3) 理解以上几个词语的意思,指名说说。
3. 指名反馈:课文讲了几件事?
(1)“我 ”到鲁迅家做客。
(2)鲁迅先生读青年人的来信。
(3)鲁迅夜间踢鬼。
4.引导学生找出具体的段落,并加上小标题。
5.指名反馈,(做客、读青年人来信、踢鬼)
6.教师:除了这件事情,作者还写了哪些和鲁迅先生有关内容?(指名反馈:(1)笑声明朗(2)走路很轻捷。(3)不大注意人的衣着。)
三.反复诵读,感悟特点。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反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2.教师:鲁迅的笑,走路的特点,还有对人的衣着不大关注,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反馈:他的性格率真,开朗做事风风火火不拖泥带水;不拘小节。)
3.小结: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幽默、开朗、率
真、干练、不拘小节,给我们印象中的严厉,坚强无畏是那么的不一样。这正是鲁迅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
4.朗读课文1-3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正是通过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情,为我们展现出鲁迅先生另一方面的性格。下节课,我们一起具体了解这几件事,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人格魅力。
五.布置作业:基础作业:书写生字词语。
提高作业:阅读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体
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难点
1. 了解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体会
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直奔重点,
1.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作者对鲁迅先生笑、走路,对他人译者的关注等方面的描写,了解到鲁迅是一个幽默、开朗、率真、干练、不拘小节的人。
2. 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作者记述了那几件事情?(学生说)
3. 导入:这些事情展现给我们的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二、品读,感悟品质。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思考:鲁迅先生还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2)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2.集体交流:鲁迅先生还有什么特点?你是哪里体会到的?(随和、亲切、幽默、平易近人、关心理解青年人相信科学)
3.指名反馈:文中那些语句含义较深刻!
4.出示语段,引导学生理解
“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为什么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由忧郁境的崭新的会心的笑。
3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品味学习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
2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是七年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教学,先有图片导入,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去鉴赏人物,善于抓细节。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理解伟人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回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由鲁迅先生的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再次了解鲁迅先生。
活动2【讲授】回忆鲁迅先生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关于生活细节的描写。
二、教学过程:
(一)忆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等。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识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明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做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鲁迅去世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的。它不仅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坏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有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赏作品
1、文中回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
2、文中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请你找出本文你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要求:用“我喜欢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可以从修辞、语言风格、句式、描写手法等进行赏析。)
忆事件
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上;
6、纸烟;7、休息;8、工作时间(详写);9、踢鬼、谈鬼(详写);10、吃鱼丸(详写);11、病中(详写);12、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木刻画;
16、“若没有我呢”;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
我眼中的鲁迅
平易近人;珍惜时间;幽默风趣;做事认真、执着;慈爱、乐观开朗
拓展阅读
忆鲁迅郁达夫
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外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是不寻常的丧葬,这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即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们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学以致用。21教育网
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善于抓生活细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写人散文。
以歌曲结束本课。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预习成果展示
1. 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qián )诚 紊(wěn)乱 肋(lâi)膜 噢(áo)的一声 ....
抽屉(tì) 解剖(pù) 遭殃(yāng) 踌躇 (chóu)(chú) .....
喘(chuǎn)着 窘( jiǒng )迫 鉴(jiàn)赏 阖(hã)一阖眼睛 ....
2. 请同学课堂交流课前收集的创作背景及萧红的生平事迹。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关于鲁迅 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少年闰土》,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三、自主学习:
把全文划分为若干小节,标注小节序号,并以小标题(最好四字)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
例: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第一小节 笑声明朗 乐观爽朗 第二小节 走路轻捷 干练敏捷
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自主学习的内容
全文划分为若干小节,标注小节序号,并以小标题(最好四字)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
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第三小节 鉴赏服饰 博学睿智 第四小节 不去公园 不求安逸不落俗套
第五小节 礼让他人 关爱他人 第六小节 生活节俭 克己待人
第七小节 忘我工作 勤奋严谨 第八小节 踢鬼 无神论者(无畏勇敢)
第九小节 得病严重 带病工作 第十小节 父子关系 民主平等
第十一小节 与病魔抗争 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第十二小节 病中看画 向往自由、健康、奔放
第十三小节 旧病复发 勤奋做事 第十四小节 病逝 静谧安详
小结: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二、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并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全文所写生活片段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从中能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或:请举例分析本文细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3.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例:青年的良师益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默读结尾一段,思考:这段的描写有什么含义?
这里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写鲁迅先生逝世了。在萧红眼里,先生并没有逝去,他就像平日一样工
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从文章的内涵看,它并不是流水账,它并不散漫,而有内在的中心。“全文集中写鲁迅忘我工作,牺牲休息,疏于保健,于积劳成疾之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克己待人、待客、待亲”的精神风貌。又写了不少鲁迅或如常人或不同于常人的个性特点。之时这个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没有一句是抽象说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为什么?
可以。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作完了,休息了,他的精神永存。表达了对先生永远的崇敬与怀念。 而统统散见于日常生活、工作琐事中。
四、语言赏析
1.本文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写鲁迅笑的神态,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
地走去。” .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做事敏捷果断、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③“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请说说这......
些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写出鲁迅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词句品味.积累”
五、拓展提升:
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六、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七、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以《鲁迅先生真君子》为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平易近人的个性品质,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体味鲁迅先生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
一看题目就知道,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神聚”,散文的内容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也就是说,文中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本文也是一篇真实地反映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
提到鲁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是度娘,请注意,现在老师要上网搜索信息了。我在百度上输入的关键词是“鲁迅”,那么网页上会跳出哪些相关信息呢?
(开火车或自由发言。)
1、介绍鲁迅的个人情况、作品。已经学过《风筝》、《故乡》、《社戏》、《孔乙己》等。
2、根据我们之前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
(冷峻、严肃、庄重、伟大、倔强、不苟言笑、难以亲近、深邃、匕首、投枪)
3、鲁迅先生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让我们来看看萧红笔下的鲁迅吧!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学生概括)
笑声明朗、走路轻捷、品评衣着(或“鉴赏服饰”)、真诚待友(四处:)、认真读信。
2、这些片段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请大家先讨论,然后再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发言。小组交流。
要求:首先确定发言顺序,尽量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发言;其次,发言内容首先应该代表小组意见,个人意见可以作为补充;最后,发言时请注意声音响亮,
表达清晰,坐标明确,建议寻找文本中的证据时,提前在文中圈划出来。
3、班级交流:
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1) 笑声——明朗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豁达爽朗、自由率真、平易近人
(2) 步伐——轻捷
“刚” “一” “同时”(动作描写) 果敢、坚毅、勇往直前、精干敏捷
(3)品评衣着——不太注意人的穿着,朴素但并不缺乏审美观,博学广识却不妄议他人,足见其细致、随和、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4)真诚待友——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一定” “一定嘱咐” (无微不至)
之二:吃韭菜合子、“笑”“冲” (明朗、可亲、可爱)
之三:两次来访 (幽默)
之四:冯雪峰来访(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却与共产党人之间保持着的亲密友情,可见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即使危险,他也绝不回避,足见其爱国爱民之心)
(5) 认真读信——宽容、赤子之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负责任、爱护青年 “深恶痛绝”“但”“每封”“不同角落”“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三、深入研讨:感悟平凡鲁迅身上的不平凡: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那么,课文最后的内容似乎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那不凡的一面,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虽然深恶痛绝青年人写得草率的来信,却依然认真展读每封不同角落里投来的信,绝不因为别人的马虎而卸下自己肩上的责任,并且,这份责任还是他自己放到肩上的,没有人强迫他,也没有人要求他必须那么做。
那他为什么非做不可?
或许,你想起了那个阿累笔下慷慨赠书的鲁迅;或许,你想起了那个在唐弢笔下曾经为青年人补鞋去的鲁迅;或许,你想起了那个竭尽一切力量关怀和帮助青年人的鲁迅。他说“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他从不因为自己力量微薄而放弃努力,以单薄瘦弱的双肩竭力承担着拯救民族灵魂的重任,这便是平凡之中的伟大吧。
四、写法探究:
过去,我们常说鲁迅先生是“伟大”的,而现在我们还要说鲁迅先生是“可敬、可亲、可爱”的。是萧红带我们走进了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于细微处还原鲁迅的本真,使得鲁迅先生走下高高的圣坛,变得平易近人,仿佛触手可及。
因此,有人称赞本文是“众多回忆鲁迅先生文章中最独特隽永、最生动传神、最富有人情味的传世佳作”。那么,本文究竟用了什么魔法使人们给予它这样高的评价呢?
1、真情最动人。散文创作的第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真实的情感。本文既无溢美隐恶之嫌,也无矫情雕琢之态,更无攀附伟人以自抬身价之意。萧红身世坎坷,鲁迅先生像对无数青年人一样关怀和帮助她,使她终于走上文学之路。对于萧红来说,鲁迅先生是文学路上引领智慧的师者,也是生活中宽厚的长者。没有鲁迅,文坛上或许不会有“萧红”这个名字。所以萧红对鲁迅先生的感激、敬佩、怀念之情也比普通人更浓、更深。而萧红对鲁迅先生的为人性格、日常生活十分了解,她时时处处都感受到先生伟大人格的魅力和无私诚挚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因此,她笔下的鲁迅,没有偶像气,也没有神秘化,而是充满人情味的活人、真人,显得既可敬又可亲,甚至还有些可爱。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以前对鲁迅先生性格为人的某些误解,让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特别亲切动人的鲁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这篇文章成为萧红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2、细节最传神。
散文的细节不同于小说的细节,它不能虚构夸张,不能加工改造。如果不善于捕捉和描绘生动的细节,文章就会流于平铺直叙呆板乏味。
在本文中,作者写的大都是鲁迅先生一言一行的平凡小事,但却做到了“管中窥豹”,于细微处见精神。如写鲁迅走路时独特的姿态,“刚、一、就”,这种朴素的描写既逼真又传神,把鲁迅精干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品质都充分表现了出来。
散文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文体,讲究“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写的往往是平凡细小微不足道的事物。
小结:我们怎样才能像萧红那样写出如此真挚动人的文章呢?学生总结。 养成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有灵性的细节,而是缺少发现细节的眼睛。
(机动内容:谈谈你观察到的他人的细节。)
五、作业
1、作文: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要求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用以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课外阅读。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主备人:毛兴荣 审核人: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二、预习成果展示
1. 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qián )诚 紊.(wěn)乱 肋.(lâi)膜 噢.(áo)的一声 抽屉.(tì) 解剖.(pù) 遭殃.(yāng) 踌躇.. (chóu)(chú) 喘.(chuǎn)着 窘.( jiǒng )迫 鉴.(jiàn)赏 阖.(hã)一阖眼睛 2. 请同学课堂交流课前收集的创作背景及萧红的生平事迹。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关于鲁迅
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阿长与<山海经>》,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三、自主学习:
把全文划分为若干小节,标注小节序号,并以小标题(最好四字)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
例: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第一小节 笑声明朗 乐观爽朗 第二小节 走路轻捷 干练敏捷 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自主学习的内容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全文划分为若干小节,标注小节序号,并以小标题(最好四字)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
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的,而统统散见于日常生活、工作琐事中。
第三小节 鉴赏服饰 博学睿智 第四小节 不去公园 不求安逸不落俗套 第五小节 礼让他人 关爱他人 第六小节 生活节俭 克己待人 第七小节 忘我工作 勤奋严谨 第八小节 踢鬼 无神论者(无畏勇敢) 第九小节 得病严重 带病工作 第十小节 父子关系 民主平等 第十一小节 与病魔抗争 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第十二小节 病中看画 向往自由、健康、奔放
第十三小节 旧病复发 勤奋做事 第十四小节 病逝 静谧安详
小结: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二、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并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全文所写生活片段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从中能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或:请举例分析本文细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3.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例:青年的良师益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默读结尾一段,思考:这段的描写有什么含义?
这里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写鲁迅先生逝世了。在萧红眼里,先生并没有逝去,他就像平日一样
工作完了,休息了,他的精神永存。表达了对先生永远的崇敬与怀念。 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从文章的内涵看,它并不是流水账,它并不散漫,而有内在的中心。“全文集中写鲁迅忘我工作,
牺牲休息,疏于保健,于积劳成疾之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克己待人、待客、待亲”的精神风貌。
又写了不少鲁迅或如常人或不同于常人的个性特点。之时这个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没有一句是抽象说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为什么?
可以。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四、语言赏析
1.本文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
起来。”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写鲁迅笑的神态,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
去。”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做事敏捷果断、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③“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请说说这些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写出鲁迅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词句品味.积累” 五、拓展提升:
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六、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
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
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
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七、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以《鲁迅先生真君子》为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
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 明确:笑声 明朗 (乐观开朗 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 轻捷
“刚” “一” “同时” (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 ( 细致 随和 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 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笑”——冲
第43小节 “一提议” “必然” “还是” “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44小节,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之三:两次来访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不乏幽默
“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之四:冯雪峰来访
与青年人交往:宽容 赤子之心
“深恶痛绝” “但” “每封” “不同角落”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三、 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
明确:“心里的欢喜” “ 仿佛不顾一切” “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
“幻想” “安顿” “沉思” “谈得热闹” “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
(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
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三、深入探讨,回味悟旨,学习写法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同学可发表质疑
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检测预习,夯实基础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 鲁迅名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3.写作背景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4.识记重点词语读音。
明朗(míng lǎng) 轻捷(qīng jié) 做客(zuò kè)
忧郁(yōuyù) 虔(qián)诚 崭然(zhǎn rán)
草率(cǎo shuài)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 工夫(gōng fū)
展读(zhǎn dú) 解剖:(jiě pōu) 变幻无常(biàn huàn wú cháng) 踌躇(chóu chú) 紊(wěn)乱 遭殃(zāoyāng)
5.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明朗:光明磊落;乐观,开朗。 轻捷:指动作轻快敏捷。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心境:心情,心绪。
崭然:形容山势高峻突兀等。 草率:形容粗糙简略。
展读:指阅读。 踌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致命:使丧命;使毁灭。 遭殃:遭遇困难,遇到麻烦。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变幻无常: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
三、走进文本
活动一: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内容。
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文章感知内容,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梳理课文基本内容,概括作者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些内容?
点拨:鲁迅先生明朗的笑。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
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
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
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
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
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
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先生很忙但是愉快。
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
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
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
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
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
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
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
2、思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点拨: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由衷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活动二:认真默读,把握鲁迅形象
同学们,本文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鲁迅,鲁迅先生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分析每一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点拨:鲁迅先生明朗的笑。真诚,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
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热情、真诚。
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刚硬的性格。
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
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幽默。
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淡泊名利。
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先生很忙但是愉快。家庭和谐。
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对时间的珍惜。
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待人热情、耐心。
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抓紧一切时间工作。
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尊重孩子,做事认真,深入实际。
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做事严肃认真。
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工作的投入。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
2、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填写下表。
点拨:
3、为什么萧红在写鲁迅先生回忆录时还穿插描写了其他人物的情况?
点拨: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鲁迅先生与其他人物的交往,烘托出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
活动三: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请同学们学习精读文章,结合课文的批注,在字斟句酌中,揣摩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进行智力PK赛,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点拨: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点拨:“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 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3、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点拨: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
4、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点拨: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5、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点拨: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
6、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点拨: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7、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点拨:感受到鲁迅先生工作的投入,废寝忘食。
8、“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
点拨:鲁迅先生给我们一种朴实随和,非常亲切的感觉。
9、“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把这句话中的“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删掉,效果有何不同?
点拨:原句表现出鲁迅先生耐心的陪伴客人,不厌其烦,删掉后就不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之长。
10、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点拨: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为人,即便是小事,也做得非常的严肃认真。
11、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一个“才”字透露了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