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范文(精选3篇)
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履行一定的组织职能或完成工作任务而承担的职责范围和一系列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应职责。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篇1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数据资源管理、智慧城市、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起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政策措施、技术标准规范等,组织实施并开展监督检查。
(二)主管全县数据资源工作,统筹全县数据资源体系的建设、管理工作,促进数据资源的政用、民用和商用;负责全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运行维护、日常管理、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引导社会数据资源汇聚融合。
(三)协调推进数字经济,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组织开展区域合作,负责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信息产业行业管理;负责对县大数据资产进行开发利用。
(四)负责全县信息化项目的统筹、规划、立项审查、过程监督、竣工验收、绩效评估和日常协调。制定年度信息化项目建设计划;统筹建设信息化项目,负责全县重大信息化系统、工程和项目的组织协调、建设、运维、日常管理和安全保障。会同有关部门安排、管理和监督信息化资金的使用。
(五)统筹全县公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负责全县电子政务网络、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及应用,协调推进全县信息安全及保障体系建设;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并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应急演练等。负责联系电信基础运营商。负责无线电的管理工作。
(六)指导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数据资源管理、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互联网+”等相关工作;负责建立并管理全县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县信息化领域对外交流合作;负责全县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七)跟踪研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发展技术及其应用;培育、指导互联网经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发展与监管;促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培育和壮大全县互联网经济。
(八)负责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负责规范全县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相应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负责全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和指导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政务服务工作。
(九)负责对县直部门入驻、委托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负责对实体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负责对经县政府同意确需由部门单独设立的办事大厅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下级政务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督办全县重点项目代办服务工作,指导各部门开展重点项目代办服务工作。
(十)承担原县信息办承担的县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电子政务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等协调议事机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一)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
根据上述职责,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政务服务管理局)设x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负责机关政务运转协调;承担机关文电、机要、保密、档案、信息、应急、安全、会务、接待和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负责重要文件、综合性报告的起草工作;负责新闻宣传工作;负责政务公开、组织人事、后勤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文明创建、工会及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整理;负责有关会议决议、决定以及局领导交办事项的催办和督办工作;负责局机关退休、退职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数据资源管理股。牵头全县数据资源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县政务数据资源的归集、共享、管理、交易和开放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负责全县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建筑物、视频等公共数据库及全县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运行维护、日常管理、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指导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中心建设;组织、协调和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协调并参与信息化项目立项阶段数据资源共享需求的审核工作;引导社会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及合法有效利用。
统筹全县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和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全县电子政务网、物联网、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及应用,会同有关部门促进全县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导、监督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国产密码算法应用、信息安全风险测评等基础性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事件,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应急演练等;协调有关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安全审查工作。
(三)应用发展推进股。研究拟订信息化、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互联网+”相关规划计划;负责研究拟订相关规范性文件、政策措施、技术标准规范等;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立项审查、过程监督、竣工验收、绩效评估和日常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和管理信息化资金的使用;负责全县重大信息化系统、工程和项目的组织协调、建设运维、日常管理和安全保障;协调数据资源与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大数据产业行业管理,统筹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数字经济,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组织开展区域合作,指导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信息产业行业管理;牵头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数据资源管理、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互联网+”等相关工作进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日常工作监测和绩效评估;负责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和宣传教育培训;负责建立全县信息化专家咨询管理体系,对信息化专家开展日常管理和监督。
负责网格化及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网格化服务相关工作规范、服务标准、规章制度;负责协调跨部门、跨层级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工作事项;负责对网格化服务工作的宣传和信息发布。
(四)审批服务股。参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工作。统筹推进全县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协调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审批服务。负责推进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负责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和标准化工作。负责协调各窗口审批业务,协调解决各窗口及所属部门相关的业务问题;协调和优化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事项审批服务工作。负责县政务服务大厅的统筹管理、协调等工作。受理服务对象对县级政务服务的投诉、意见和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对投诉进行查处。对全县政务服务质量进行评估、考核,组织开展政务服务体系民意调查和服务评价等工作。组织、协调、督办全县重点项目代办服务工作。牵头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并联审批;研究、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县各乡镇、村(社区)的政务服务工作。负责统筹推进全县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工作,负责县级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五)督查考核股。负责局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的机关党建、党风廉政、政风行风暨软环境建设工作;负责政策法规执行落实的监督检查;负责对窗口执行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工作作风、工作纪律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窗口日常考核工作;负责线上电子监察、政民互动、咨询投诉受理、效能考核、窗口纪律作风。
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篇2
一、20_年工作总结
(一)政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20_年,共有县税务局、自然资源规划局、住建委、市场监管局等25个单位或部门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办事窗口,派驻了160多名窗口工作人员,另有银行、水、电、气、通信等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设立了便民服务和招标代理服务等中介服务窗口。全年,累计受理办结各类项目765127件,实现项目受理金额135947.32万元。目前,我局已初步形成了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发证“一站式”服务,企业设立登记“一站式”服务,纳税申报“一站式”服务,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主要措施
(1)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业务正常办理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微信群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推广政务服务网和“皖事通”APP,让群众知晓网办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群众网上咨询、办理事项。同时,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外安排专人值班,开展电话预约服务,防止人员聚集。对进入服务大厅人员,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核验“安康码”。设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添加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地图,推行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候“随时办”服务。
(2)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积极构建功能统一的综合服务窗口
分类推行统一受件、分类受理、集中审批、统一出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整合县政务服务中心A区各业务窗口,设立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工程项目建设综合窗口、社会事务综合窗口、不动产办理综合窗口,新入驻自来水、供电、移动、电信等便民服务窗口。启用县政务服务中心B区,一楼新设医疗保障服务综合大厅;二楼优化涉税事项服务,设立税务服务综合窗口;三楼整合公安户籍办理、行政审批、出入境管理、交管等业务,设置公安服务综合窗口。综合服务窗口的调整增设,优化了“四最”营商环境,提高了办事服务效率和质量,便利了群众和企业。
(3)推进政务服务办理事项清单标准化,营造“四最”营商环境
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梳理事项流程和事项清单内容,促进事项办理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协调各县直单位,尽量精简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申请材料,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结承诺时限,建立好差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3个环节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企业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变更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一般抵押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查(解)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企业开办所需材料,现场指导帮助办事人员进行网上申报,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开办申请的一次性通过率,对异地网办的实行一对一线上远程指导,主动做好登记注册服务,为企业答疑解惑,助力企业最短时间完成企业开办。
(4)强化督查指导,“安康码”助力全县疫情防控
县数据资源局成立“安康码”推广使用督查组,分8个小组对全县各“安康码”应用场景的申领、使用工作开展培训指导,同时联系县教体局、市场局、卫健委、文旅局、住建局等部门,分别对学校、餐馆、市场、医院、景区、工地等场所开展了督查,采取日通报的方式进一步督促各乡镇及应用场景开展安康码核验。目前,我县安康码申领人数为35.4万个,申领率达到常住人口基数的100.6%,安康码核验数达201.7万人次。
(5)认真开展其他各项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一是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推进诚信宣传,落实路段巡查、社区网格联点共建和窗口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创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二是认真推进扶贫工作。制定了《泾县数据资源管理局20_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了入户走访、我为贫困户办实事、我为贫困户销售滞售农产品、乡村环境整治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水平,扎实推动了脱贫攻坚。三是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有关要求,采取由主要负责人阅示、分管领导提出批办意见、相关业务部门及时办理的工作方法,认真办理交办的每一项任务。
(二)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20_年,累计完成工程招标351宗,预算金额190022.90万元,成交金额167757.95万元,资金节约率11.72%;完成集中采购158次,采购项目预算金额为25236.89万元,成交合同金额为23042.08万元,资金综合节约率8.70%;完成国有产权交易18宗,起拍价4349.73万元,成交金额4630.23万元,升值率6.45%;完成土地交易48宗,起拍价80566.90万元,成交金额88792.20万元,升值率10.21%;完成农村产权21宗,起拍价589.06万元,成交金额634.06万元,升值率6.02%。
2.主要措施
(1)简化公共资源交易,缩减项目启动周期
为降低疫情对施工类企业的影响,我局勇于创新,大力推进“不见面”开标和“邮寄送达”开标方式,率先在省内启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针对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民生项目、扶贫项目,开辟优先通道,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全县重点项目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畅通运行。一是落实“不见面”开标助力重点项目按时序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及时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函》,通过网上项目咨询、场地预约、信息发布、保证金收退、各投标企业不到交易现场等方式,推行“不见面”开标;根据项目特点,针对不能采取不见面线上开标的,采取邮寄送达,聘请公证处公证等方式完成招投标活动。重大项目,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商议,请示汇报,拟定开标现场防控方案,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我县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顺利开标。目前,我县已实现所有类别的项目网上全流程交易,包括工程、采购、产权、农村产权、限额以下工程项目,采取“不见面开标”的项目扩大到限额以下工程项目。二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今年,全面取消上网项目的交易文件工本费,工程类限额以下项目不再收取投标人招标文件费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强与市交易中心联系对接,申请开通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缴纳方式,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和智能化,大大减轻了投标企业的经济负担。工程公开招标项目除投标保证金外履约保证金均要求增加电子保函缴纳方式。对限额以下工程项目鼓励招标人不收、少收投标保证金。三是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涉及疫情防控必需、脱贫攻坚等重要国计民生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急需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预约交易场地。因疫情而延期的项目和新受理的项目合理安排交易场地,确保项目不扎堆,人员不聚集,顺利推进各类项目交易安全有序开展。
(2)认真开展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执行情况“回头看”工作
我县对照《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主要政策清单》,认真开展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一是厘清了职责边界,我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职责划分明确,县公管委为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县公管局职权划入新组建的泾县数据资源管理局,负责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交易活动监督主体依然是各行政监督单位。泾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泾县数据资源管理局直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进平台交易项目不断拓展,今年有社会化采购项目、企业破产资产处置项目、无形资产交易项目等其他类别的项目进入平台交易。二是着力推进服务水平标准化及电子化交易水平。对现有场地进行优化完善,合理设置了开标室、评标室、监管室、询标室等功能区域,并建立完善监控系统,设置高清录音录像系统、电子门禁等设备,实现开评标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录像。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制定服务办事指南,详细规定工作服务范围、内容、流程和时限。在交易中心服务大厅设置了自助服务区,配备了常规的办公与休息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资源交易自助服务设施设备,让办事群众能够随时自助获取各类交易信息,实现网上业务办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实行“不见面”开标,大力推行限额以下工程项目的不见面开标,截止目前,我县已有46个工程项目,97个采购项目,49个限额以下工程项目采取不见面开标。三是多部门联防联控持续打击招投标领域串通投标等突出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和招投标监管部门在日常履职过程中,对一些有必要相互通报的信息,如相关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及时、主动进行通报,并联合予以查处,处罚决定书及时在网站上进行信息公开,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制”,增强打击力度,建立健全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在全县公共场所营造招投标领域扫黑除恶氛围,通过多种手段有效遏制招投标领域涉黑苗头,加强所有从业人员警示教育,从严查处招投标领域的涉黑案件。严格执行《泾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打击串通投标长效协同机制工作方案》,加强与市公管局对接,运用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中的预警模块对已完成数据分析的交易项目进行集中筛查,对筛查发现的涉嫌串通投标项目线索移交公安机关作进一步处理。
(三)存在的问题
(1)政务服务管理方面
一是还需进一步强化安徽省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平台的运用,深入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二是县、乡、村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三是7×24小时自助服务功能急需完善,“安康码”便民场景应用拓展仍需加强。
(2)公共资源交易方面
一是招标采购人、行业监管部门责任需进一步强化与落实,杜绝行业监管部门标书前期审查不认真,对代理机构的评价无差评,开标监管不能到场,标后履约信息上传不及时等问题出现。二是电子化交易有待进一步推进,系统贯通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无逢对接。三是代理机构服务水平有待再提高。
二、20_年工作安排
(一)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切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快捷高效服务
一是继续推进“一网、一次、一门”改革工作,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从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整合推进综合窗口建设,积极推进高效便捷办事服务功能区建设,采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优化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切实提高县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水平。二是开发更多场景应用,不断拓展“安康码”应用便民功能。着力做好安徽省政务服务网上平台的应用和皖事通APP推广工作,强化与平台维护单位的联系沟通,进一步拓展我县应用场景增设,同时,引导督促各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扎实做好平台应用,有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不断提升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发展服务模式新水平。三是加大推进电子证照建设,进一步“简政便民”。积极实施电子证照库建设,强化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和电子档案在政务服务中的互信互认和推广应用,推进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逐步实现“不见面审批”功能。四是推行7×24小时自助服务,拓展自助服务区功能。扎实推进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完善相关软硬件建设任务,落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
(二)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规则。严格执行《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_年版)》(宣政办秘〔20_〕32号)文件要求,做到平台交易应进必进,持续推动林权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农村集体产权等资产股权进平台交易,并拓展服务范围,接纳社会化采购、公立医院药品、器械等其他类自愿进平台交易的项目。引导企业加强自身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提高企业信誉度,推广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在招标中的运用,优先选择信用评价高的企业。二是进一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交易、服务、监管三平台分离建设的要求,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在利用现有条件下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开标,谋划添置云桌面、云直播系统及电子档案存储等设备,不断提升平台功能。三是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服务能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数据推送、数据统计、专家评委“一标一评”反馈等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加强对进场交易的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指导及管理,坚持代理机构工作例会制,坚持学习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不松懈,整体提升我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公管局协调、督促职责,加强对交易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利用广域网考勤系统、数据分析及预警研判模型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对交易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提高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各部门协同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打击,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的信用记录并及时上网披露,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做到应公开尽公开,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三)启动数据共享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江淮”“城市大脑”建设及市政府推进“智慧宣城”建设,提升我县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数字产业和和产业数字化,拟开展我县大数据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安排,结合部门及产业实际,逐步推进各专项应用的开发应用。
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篇3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有序推进“一张网”建设。一是持续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工作,明确牵头单位责任,结合机构改革,要求各部门对照职能,对号入座,精准认领清单,精心编制。对部分未认领的事项提供文件依据作出书面说明,确保不错领不漏领。二是按照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要求,拟定阶段性工作规划,及时做好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安排,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要求,采取边录边审的方式,实行统一调度,进行点对点培训,确保所有事项及时上线。三是加强政务服务培训,突出常办事项编制管理和办理,共梳理常办事项75项(其中乡镇级47项,村级28项),要求乡、村两级窗口人员熟悉常办事项、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四是持续提升网办深度。主动对标合肥、芜湖、蚌埠等地做法,高标定位,进一步提升事项网办深度,提高三级和四级事项占比。五是梳理并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在实施清单中明确“最多跑一次”到现场次数。经过梳理,目前全县“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到100%。
(二)持续完善“一扇门”功能。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出批示,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调度会,现场办公,扎实推进。二是积极推进县级实体大厅建设,推进医保、人社、林业整体进驻。县税务局、新农合、房地产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出入境管理中心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入驻,大厅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挂牌成立县车管、婚姻登记政务服务分厅,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三是基层为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15个乡镇均建立了100平方米以上为民服务中心,251个村均建立了全程代理工作站,80%以上村级代理工作站达到40平方米标准。充分发挥乡镇所在地全程代理工作站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添置智能自助终端、及时更新告知单、常办事项上墙公布等方式,提升乡村两级政务服务水平,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稳步推进“跑一次”改革。一是出台《东至县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同时将工作推进情况列入县委主题教育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内容,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定期调度,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不断夯实线上线下基础支撑,创新业务协同办理机制。二是稳步实施综合窗口改革。不动产登记、税费征收、出入境、企业设立均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一窗受理”事项达到50%。同时结合本轮机构改革,对大厅窗口进行优化整合,设立“社会事务”综合窗口,实现“全科”服务。按要求在大厅设立企业和个人事项“长三角”一窗通办窗口,提供异地咨询和办理服务。三是聚焦三项重点改革。不动产登记关联业务(房屋交易、办税、不动产登记)和企业设立关联业务(企业开办、公章刻制、税务登记)均已实现“一表申请、材料共享、集成服务”模式,办理时限分别压缩至5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受理大厅,整合相关部门窗口和市政公用单位服务功能,推进相关联的供水、供电、燃气等进驻,逐步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材料网上流转、窗口统一发件”的服务机制,促进投资项目审批提速。
(四)不断优化“一站式”服务。一是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列入常态化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广“皖事通”APP注册、应用。结合东至县秋季文化旅游活动周,分别在县城主会场和东流、泥溪分会场进行“皖事通”APP及“码上挪车”宣传推广、开展“注册送礼”活动,效果明显。二是积极推进便民应用上线工作,并及时对新增功能进行宣传解读。目前已上线公积金查询、社保查询、城乡居民医保查询、机动车违章查询、驾驶证记分查询、交通罚款缴费、医院预约挂号等特色服务,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排队。三是在县政务服务大厅推行“5+X”工作模式,实行工作日期间延时服务,针对部分业务量大、群众需求量多的窗口,根据每日受理办件量延长工作时间,坚持做到“当日事、当日结”;开通“东至政务”微信预约系统,实行双休日(节假日)预约服务。首批上线了100个便民服务项目,涉及社保、医保、新农合、税务、企业开办、出入境、户籍管理、不动产登记、房产交易等高频事项。需要周末办理业务的企业和群众,可通过关注“东至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县政务服务大厅根据预约情况安排人员及时受理办结,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切实便利。